破旧立新!仅一年,景宁沙湾村怎就美成了这样……

核心阅读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美丽环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景宁沙湾村用一年蜕变的实践生动证明,对于苛求发展的乡村而言,环境既是竞争力,更是培育竞争力的土壤,凝聚战斗力的基石。

有了美丽环境,美丽经济便在路上。失去美丽环境,大抵一盘散沙。

2017年底,十多张景宁沙湾镇沙湾村整治后的照片,发到了村民的微信群里。顿时,这个近五百人的群顿时沸腾起来:“照片是真的吗?”“是不是经过特殊处理?”

2018年春节,外出的村民们纷纷返乡过年。一脚迈进村子,不少人瞬间就愣住了:变化太大了,“连自己家门都找不到”。

仅仅一年时间,从之前“好难看”变成了丽水市唯一入选的省级中心镇,沙湾变了容颜。兴奋之情难以抑制,去年正月十五晚上,沙湾村全村男女老少自发舞起了一条长200多米的板龙,穿梭在焕然一新的休闲广场、朝阳街等处。这也是该村时隔多年再次舞龙灯闹元宵。

“2017年,是我们沙湾历史发展机遇最好、任务最重、挑战最大的一年,也是沙湾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一年。”景宁沙湾镇党委书记叶金海说,借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沙湾村正在“水韵沙湾 纤夫故里”的发展之路上大踏步迈进。

破旧立新!仅一年,景宁沙湾村怎就美成了这样……

以环境整治为引擎

绝地反击

2017年以前,沙湾村遍地是旱厕、栏舍、灰寮,违法违章建筑此起彼伏,“六乱”现象普遍存在、卫生意识十分淡薄,“子女们因为村里环境太差不愿意回家”。至今,叶金海仍记得景宁副县长严伟华的一句话:“镇容镇貌一般分两种:一种好看,另一种难看。而你们沙湾不一般,属于第三种,好难看。”“这句话深深刺痛着我的心。”叶金海说,“必须要改变了。”

2016年11月8日,景宁县委书记陈重到沙湾调研时,对沙湾提出了“触底反弹,绝无退路”的要求。与此同时,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也拉开序幕。于是,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振兴沙湾”的总引擎,全力打造省级山区样板乡镇,沙湾村吹响了跨越发展的号角。

“尽管我们知道落差巨大的沙湾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形神兼备,但我们更清楚沙湾整治不能为整治而整治,更不能为一时政绩而背离整治初衷。因此,我们把提升特色文化作为小城镇整治的灵魂,前期展开了精心谋划。”叶金海告诉记者,通过邀请专家、乡贤、村民代表等相关人员参加的7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沙湾开展了“镇情再认识、优势再明确、思路再深化”大讨论活动,最后确定了“水韵沙湾、纤夫故里”的主题定位,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做底蕴,三年出形象”的短期整治目标。

对朝阳街进行立面改造,建设江溪路景观带、纤夫码头、纤夫博物馆等重要节点……按照“水韵沙湾、纤夫故里”为主题定位的规划设计方案被评为全省47个优秀整治规划之一,为丽水市唯一入选的省级中心镇。

沙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让沙湾全体干群发出一致心声——“宁掉一层皮也要让沙湾换新颜”,一场轰轰烈烈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沙湾拉开序幕。

破旧立新!仅一年,景宁沙湾村怎就美成了这样……

一年建起新沙湾

破旧立新

沙湾村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几乎涉及到村里的家家户户,量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2017年农历正月初七,在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沙湾村村支书柳育舒、村委主任柳贤叶就带头拆起了自家的猪圈、杂物间等,“自己不带头拆,怎么和百姓做工作。”柳育舒说。

为了快速有序推进整治工作,沙湾村先后举办“拆治归”百日攻坚专场文艺演出等大型汇演3次,召开大小会议89次,走访农户5100多户次,发放各类宣传单倡议书16000余份,多层面、全方位广泛动员,把“整治什么?为什么要整治?为谁整治?靠谁整治?”等重点内容,向老百姓说清楚,讲明白。虽然如此,在整治之初,大部分村民仍处于观望状态,直到2017年5月28日,镇政府的办公大楼倒下之后,沙湾村村民们才真正主动参与到小城镇整治之中。

根据规划,沙湾村需要建设一座纤夫文化广场,为广大村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最后选定朝阳街中段,也就是当时镇政府办公大楼的位置。此大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为砖混三层建筑物,面积共1500余平方米,属于D级危房。镇政府办公大楼拆除后,工作人员全部搬到该镇一座老粮仓里办公。“这一回真的动真格了,连政府都这么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沙湾村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虽然办公环境简陋了,但全体干部毫无怨言,大家干事的热情反而更高了,大家都说这样的举动,让村民们看到了小城镇环境整治的决心和信心。”叶金海说,办公大楼拆除后,腾空的地方展示出了沙湾村每个点位的效果展板,让村民们看到沙湾未来建设完成的样子。

除了镇政府办公楼外,原林业站、文化站、邮电所、教师宿舍等危旧楼房也同时拆除。对此,景宁县小城镇环境整治办负责人说,把办公资源腾退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将腾出来的资源回归城镇,让利于民。这样的做法,在全省小城镇环境整治中尚属首例。

在“遍地是厕所”的沙湾村,环境整治中的又一个重头就是旱厕的拆除。“房前屋后都是厕所,以前儿女都不愿意回来。”66岁的村民杨世光是整治时全村第一个拆的厕所,如今看着村里的变化,他感慨万千,“一年时间,村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仅如此,沙湾村建立了项目建设“保优从快”机制,在全市率先采用整治项目设计、施工EPC总承包模式,在短短六个月时间里,基本完成了总投资6400万元,包括入口休闲公园、朝阳街立面改造,滨溪路改造、强弱电下地、污水纳管等11个项目建设。

去年1月18日,沙湾村顺利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验收,并被评为省级样板。

发展仍然在路上

黑脸换笑颜

“睡觉基本睡不好,吃饭基本吃不饱,走路基本靠跑”这“三个基本”被沙湾镇干部们笑称为环境整治这一年来的“工作标配”。每一名干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脸都被晒黑了,而干部们都说:“脸虽然黑了,但是沙湾村变美了,碰到村民们时他们都有了笑脸。”

如今,走在沙湾村里,千米朝阳街上,一排排木柱子,一个个木挑廊,古色古香,窗明几净;纤夫文化休闲广场上,亭楼别致,鱼池清澈;江滨景观带的夜景更是成为村民们眼中最美的风景……

随着整治工作推进,乡村环境越来越好,沙湾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去年以来,回来修缮旧房子的村民越来越多,主动报名下山移民沙湾的群众越来越多,老百姓对沙湾认同感和自豪感越来越强。

截至目前,沙湾村新发展农家乐民宿5家,新增床位90个,1200多平方的农家乐接待中心启动建设,投资近8000万元的仙姑农业观光园项目达成投资意向。温州、杭州、上海的旅游大巴开进了沙湾,去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

“整治是一种载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小镇品位,发挥集聚功能,才是中心镇应有的担当。通过打造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转化成群众满满的获得感,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叶金海对沙湾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沙湾村还将进行农贸市场招租运营,争取沙湾流域综合治理,完善纤夫博物馆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

破旧立新!仅一年,景宁沙湾村怎就美成了这样……

记者手记

从“不打招呼” 到“笑脸相待”的背后

大整治,大改造,大建设,这就是沙湾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大手笔。沙湾村一位年近90岁的老农说:“建村以来就没这么大的行动。做梦也没想到,沙湾还可以变得这么漂亮。”如此的大手笔之下,是全体沙湾村,乃至沙湾镇全体干部始终坚持“一切以沙湾人民为中心、为沙湾人民谋求幸福生活”,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中。

由于沙湾村的巷弄都很窄,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所有工程项目建设几乎都是靠人工来完成。这其中,地下工程成为环境改造建设的一个“重头戏”。

为了保证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高标准建设,防止街道日后“拉链式”开挖,沙湾村朝阳街的地下管网工程平均下挖达到2米半深。“我们一下挖朝阳街才发现全部是沙,施工正好在7、8月的雨季,最深下挖达3米,施工量和施工难度都大大增加,所以我们的项目建设也比预计增加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沙湾镇长叶春强回忆说,“在小城镇综合整治验收的前一天,村子里还到处都是脚手架。验收当天凌晨,全体干部清除建筑垃圾,冲洗大街,一直干到了凌晨3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之所以如此紧迫,正是因为所有项目的高标准建设要求。

拆旱厕则是环境改造的又一大重点。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前,沙湾村的厕所被所有到过沙湾村的人称之为“惨不忍睹”。要拆除上百间厕所,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怎么办?为了不影响村民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沙湾村不仅建起了临时厕所,还针对有条件做室内卫生间的村民们给予补贴,而且全村最先建的项目就是街头街尾6个按照星级旅游景区标准的公共厕所。

不论是朝阳街的地下管网建设,还是旱厕拆后建设工作,乃至沙湾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以沙湾村人民需求和未来幸福生活为最先考量。

当记者采访多名沙湾镇干部谈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变化之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最大的变化是村民们从“不打招呼”到“笑脸相待”。村民们的改观,是沙湾的发展和建设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佐证。

破旧立新!仅一年,景宁沙湾村怎就美成了这样……

声音

好看的村子离梦想最近

前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让沙湾村大变样,去年沙湾村又继续完成了集贸市场、示范街、美丽宜居村等小城镇后续项目的建设,顺利通过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回头看”,擦亮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的招牌。这一次又一次环境整治的过程中,从领导到干部,从党员到村民,见证沙湾村焕然一新的亲历者们都说,现在的沙湾,看着舒心、住得舒心。

“沙湾村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几乎涉及村里的家家户户,当时整个沙湾村就是个大工地。最大的感触就是,村民们看着一个又一个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对我们更加信任了,更支持我们的工作了,更爱护环境了。”

——沙湾镇长叶春强分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他曾经面对一个拆违困难户,15次进家门,受尽辱骂和委屈,最终用真情融化了“钉子”,使其主动拆违,并热情地给他端上茶、递上桔子。“那也许是我这一辈子吃过最甜的桔子。”

“以前的老房子都是木头房,年代太久了,房子里的柱子上都是白蚁,每天住得提心吊胆。多亏了这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老房子拆了,一楼变成了两层楼,孙子孙女回来也有地方睡了。”

——家住沙湾村朝阳街的村民柳一华高兴地说,“如今,这‘白蚁房’变‘小洋楼’嘞。”

“以前房前屋后都被旱厕包围,苍蝇满天飞,每次孩子们回来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打苍蝇。现在可不一样,空气好了,孩子们回来再也不用打苍蝇了。”

——说起自家房子周围环境和村子的变化,76岁的村民杨林菊笑得合不拢嘴。在前年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杨林菊单户就需要拆除八个违规点。虽然旱厕、灰棚、猪栏都得拆,但是杨林菊始终毫无怨言。“环境整治对整个村子都好,我们肯定要支持。原来天天养鸡,现在天天到休闲广场上跳舞。”

“环境整治之前,我们家屋后有十几个旱厕和猪栏,由于房子地势比较低,每次一下大雨,猪粪就往家里流,真是又头痛又无奈。这一拆可好,下雨天再也不用操心,周围环境焕然一新,可以说是拆有所值!”

——村民叶庆伟的家就住在沙湾村和平巷3号公厕旁,看着如今干净整洁的后院,他感慨地说:“原来屋旁的这棵梨树被淹没在旱厕猪栏之中,现在屋外环境不仅视野好,梨花开时还是一道风景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