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江浙沪壁垒,"长三角示范区"即将出炉,将会花落谁家?

打破江浙沪壁垒,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出炉,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也全面提速,粤港澳与长三角,不仅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的重要两极,也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此前,国家发改委颁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除了全面放开大城市落户政策外,也对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提出新要求,这些都成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强大内生动力。

同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订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初稿已完成,离开正式发布的日程渐近,长三角一体化,将会成为这一年中国经济最热门的主题之一。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动因,对于建设"长三角示范区"的呼声渐高,事实上,在今年两会期间,上海首次透露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消息。3月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团全体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将在上海、江苏、浙江交界处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目前相关规划和制度设计正在筹备中。

4月10日,在由中宣部组织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站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也表示,上海将全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上海正在与江苏、浙江研究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方案。

大幕拉开!"长三角示范区"建设,已经进入倒计时,阔步走进大众视野!

打破江浙沪壁垒,

01 长三角示范区怎么建设?

关于长三角示范区怎么建设问题,据悉,示范区将以落实国家战略为立足点,以制度创新系统集成为关键,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样板间、探索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发动机。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表示,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要让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突破现存的各种行政、规章的壁垒,有序、自由地流动,达到效益最大化。因此,必须打破体制瓶颈,尤其是在科技、金融、人才三方面,有必要打破流动壁垒。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认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仍存在区域合作不够充分,改革发展不够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长三角区域需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深化改革,

破除观念和行动上的障碍因素,释放一体化新红利。

张亚平表示,应该从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创新、机制创新三方面入手,争取早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环境,通过创新深度合作的一体化制度,率先实现区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探索合作立法机制,建立一体化政策法规环境。

打破江浙沪壁垒,

02 长三角示范区如何真正落地?

据悉,长三角示范区或将从一张蓝图管全域、统一生态环境标准、实现统一产业准入清单、公共服务政策统一、建立联合信用奖惩机制、建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试点。

关于一体化如何落地,徐匡迪也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京津冀城市群有雄安新区作为试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前海作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长三角也可以在上海、江苏、浙江交界处划出一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先行试验区,摸索到一体化的方法和经验以后,在合适的时间做出规范。

原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也表示,选择长三角三省市的交界地区建设示范区,将三省市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必要的行政力量做支撑。同时,选择的三地区域经济相差不大,发展水平相当,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由此可以看出,长三角示范区,打破现存的各种壁垒将是建设的关键所在。而长三角示范区将建在哪里的问题,选择在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的交界处落地,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打破江浙沪壁垒,

03 江浙沪交界处,哪里才是示范区的安家地?

我们打开地图,详细看看就会发现,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交界处,是上海的青浦区,浙江的嘉兴市,江苏的苏州市。

打破江浙沪壁垒,

再放大一下地图,往细里看看,是这样的:

打破江浙沪壁垒,

结语

可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正是自古以来中国最有名的"江南水乡"和"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人杰地灵,古镇林立,风光旖旎,一等一的好地方,如果插上"现代化大都市"的翅膀,将会飞得多高,又有多少许待?

当然,由于正式规划尚未出台,长三角示范区的地点最终落地哪里,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在三大都市圈中,当京津冀有了"雄安新区",粤港澳有了"前海"之后,长三角又会迎来怎样规格的"示范区",地点在哪里?名字叫什么?我们将拭目以待。

——长三角系列(完)——

打破江浙沪壁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