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开窍早,知道好好学,有的孩子都上了初中和高中了还不开窍,还不好好学?

7798888777


我的父母是六十年代最牛的双职工,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五点下班,根本没有时间管我们,本人败在传说中叛逆的三年级,那时候下过多少明天好好学习,下次好好写作业之类的决心,但是上课的时候心就飞到操场上了,这个班踢足球,那个班踢毽子的,心里就想着什么时候下课,什么时候放学,正好相反我的音乐,体育,美术,到都是班级最高分,所以老师对我还可以,我也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多差。重要的是在小学的时候千万不要接触叛逆的大男孩,记得那时候我家附近有一个大男孩,我很喜欢找他玩,对他的事都感觉到新鲜,没事他带我砸学校的玻璃,跟我讲一些,他喜欢班里的某个女生,慢慢感觉自己也开始注意班里的哪个女生漂亮,哪个女生丑了,这个应该是导致学习不好最大原因。(看见这题目想起了成年往事,也想告诉给位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身边的朋友,和孩子喜欢的事情,这孩子不能学习太好,不会太差的)


VAYZ总监


这个问题出现的例子很多,但原因很难寻觅,需要身边的人敏感懂教育可能才会发现其中的诀窍。我想先研究一下我身边的人∶

我自己∶小学三年级之前曾经被老师撵回家,不写作业,老师问为什么没有写,就说妈妈让看管弟弟、让帮忙烧火做饭、不给买本子种种理由,好像我妈当时只感觉好笑,那时候对孩子学习没有任何要求。记得妈妈买了很厚一沓本子,我当时什么心情不记得了。再有深刻记忆的时候已经是五年级了,把我们班一二年级学习好的那个女生远远超过了,因为她退步了。从此学习一直可以,也不是死学型的。。

想想原因∶一、我当时上学是班级最小的,开始因为年龄差近半年不让上,后来找熟人上的,连书都没有。二、母亲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只有小学水平,可出生于大家族,见多识广,嫁给贫穷家庭的父亲,是当时相中了他学问高(高中,50年代农村),还教书(我都不记得他教书)。从小我就是在父亲的晚间读书和母亲的神话传说中长大的。以旁观者来看,这种孩子纯粹属于上学太早贪玩,不愿意专注学习,稍微指导一下就能开窍。

我的老公∶他小学的经历会让很多家长头疼,三四年级之前都座不到教室,家长送过去刚一走他就跑了,后来夸张的是要把他们班的前后门锁上,不幸的是年幼的他这时候失去了父亲,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多少,后来他的一个老师给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帮助,找他谈心,辅导他学习,就这样慢慢地他成为大家眼中的学霸,苦学死学,初中毕业就考入了一个很好的师范学校。(那时候上师范类比省高中分数高,铁饭碗么)。

以旁观者来看这种孩子属于中等,又有些难管教,家庭变故没有打倒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反而突然成长成熟了。优秀有责任心的老师永远是我们人生的指明灯。

我的大女儿∶小时候除了说话晚,其它都可以,10月份出生的,在班级属于大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老师的小助手,上小学作业什么的都是独立完成,我们从不陪写 ,考试成绩一直不错。有时候我都觉得她是那个"别人家的小孩"。

分析原因∶一、我们带孩子属于完全放养型,并且自己带。一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她爸爸很惊奇的说这孩子什么时候会走了。学爬学走都是自己随便,我们不经常抱,也不牵着走,从爬到走都是自己扶墙扶床。女汉子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所以在幼儿园叠被子、打扫卫生、管理小朋友等等都不在话下。

二、上学时她的年龄在班级一直属于大些的孩子。

三、行为的放养不代表无规则,我和她爸爸都是做教育的,属于严厉型父母,规则性比较强。

我觉得开窍早晚和智商没有关系,但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会影响孩子。


漫优优妈妈


你努力,你必有所取,孩子也是一样。


人都是懒惰的,就像我一样,休息日的早晨,总是睡个懒觉,即便我很想早起……

但同为休息日,如果中午要参加朋友的婚礼或者聚个会什么的,睡个懒觉?那绝对不可能。

小时候读书,听爸妈和老师说,好好读书,将来就有出息,就能出人头地,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是这样的,就当时的年纪,根本达不到这个高度,只知道考试考好了,爸妈高兴,邻居羡慕,自己也有面子,所以就把好好读书这件事,坚持了好些年。

现在不一样了,城市里的娃娃们思想更加独立,眼界已不可同日而语,些许的“面子”,可能根本不容易看在眼里。面对爸妈有“高度”的唠叨,犟嘴抬杠,是时常的事,还不如允许他玩半天手机来得实在。

“爸妈老师天天追着读书读书,算题算题,我就没搞懂这阿基米德,牛顿弄这些东西,就现在这科技时代,学这些还用得着吗?学不好就没有出路了?”这可能是部分同学心里的真实想法。

很多同学对我说,老师,我现在就想学编程,我就想学桥梁设计,我就想学医学,我就想学生物制药,我就想学经济学,我就想学集成电路设计…… 现在我每天看到这方程,函数,公式,单词,受力分析,作文,没完没了的作业我就头大。

我想告诉大家,没有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是天生充满兴趣的,不信现在就在淘宝上买上一套孩子理想中要学习的东西,几十块钱就搞定的事情。

打开书本一看,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里面依旧是那些公式、函数、方程,陌生的是一个也看不明白…… 不明觉厉,但看这气势,应该远比现在学的还要无聊!

说也奇怪,为什么有的同学一拿到难题就不解不罢休,熬个周末也想把它解决,但有的同学一拿到难题就敬而远之呢?知识还是“无聊”的知识,同学还是那帮天天见的同学。

流水线上的操作员,建筑工地的农民,矿井里的挖煤工人,面对的是及其无聊,及其繁重,及其危险的工作,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却乐此不疲,争着抢着也要上呢?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句话说的很好:劳动,能让人活得更有尊严。尊严,抚慰了疲劳的身体,是实实在在获得的快乐,只有自己能够享受,而且不可多得。

想想远在故乡亲人,能够用自己的努力,给父亲多寄一张盖房的钞票,给孩子多买一件衣裳,什么都值了。这是乐趣,是收获…… 所以,他们加倍努力!

我观察了很多学习积极性强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学习不辛苦,而是他们时常,或沉浸于解完难题的豁然开朗,或陶醉于和老师同学激情讨论的自豪,或享受于父母老师的鼓励认可,或遐想于对现实困难的激切改变…… 所以,他们加倍努力。

我是周庭,物理老师一枚,我把我的初高中原创讲义公开出来,希望能够更多孩子更高效的帮助。觉得文章有用,记得分享给大家


桔子物理周庭


就我的两个孩子观察的结果是:还是家庭的问题,当时儿子小时候我们家条件差,我和老公做生意,就没时间管孩子,只要他能吃饱就好,学习的事只知道不好就会打他,只上个专科。后来有了女儿我们的生活好很多,有时间陪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她成绩很好,我们经常陪她一起玩、一起看课外书。现在女儿上初二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问她是什么时间开窍的她说在上小学一年级第一次月考的时候她的拼音字母才考90分的时候,她就想着下次一定考第一。她说她那时候开的窍。呵呵


疏影寒梅暗香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孩子都是一样的,刚才生下来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至于长大后来为什么有不同,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父母的教育。

为什么有的孩子开窍早

我小时候算是开窍比较早的,因为家里太穷了,父母都忙着挣钱,而且他们工作很辛苦,平时很少时间照顾我们。但是父母很是爱我们,我是家里的长女,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爱,很自然的就会帮忙做家务和照顾弟弟妹妹。而且也知道好好学习,因为每次学校交学费,我基本都是班是最后一个才交的,我知道父母挣钱很辛苦,所以才要更努力不辜负父母。

现在我自己做父母了,感觉开窍早的孩子是因为父母教育得法,他们在孩子的生活中更会引导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尊重别人,而且父母他们本身也很努力优秀,以身作则以榜样的身份为孩子引导正确定的人生路。

为什么初中生和高中生沉迷游戏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溺爱就成了伤害。孩子长大了无所事事,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太爱孩子的,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把家里的事情大包大手大揽做的太完美了。他们有爱有毒。孩子不开窍,不好好学习,是因为孩子没有动力,没有责任感,不知道尊重和感恩父母。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他们内心世界的孤独,还有情绪的一种发泄。我两个孩子也爱玩手机,但我会控制时间,而且周末或者假日都是户外运动,或者去图书馆,而且在他们面前我自己也不玩手机。

假如孩子是一棵树,我们父母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树的长势如何,完全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如果做一个合格优秀的父母,需要我们多倾听和相信孩子,多尊重和鼓励孩子,多给孩子输入正面的引导,多自身的反省和学习。

我是王书霞,阳光爱学习的全职宝妈,头条育儿作者,如有别字,多多包容。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有免费实用的亲子课程,有需要的请关注

王书霞19


我小时候爸妈都要做生意,没人管我。有时候也去妈妈店里做服务员,那时候我才三岁,我已经会照顾客人,拿出椅子请人坐了,并且会转达妈妈不在让客户稍微等一会儿。在幼儿园我经常喜欢做小干部自发的想做。抢着发小红花,抢着发饼干,抢着给同学讲故事。因为我的个子比较高,在一次排舞过程中我只能做小草,不能做蝴蝶,那是我最难过的一次,回家后让爸妈做小草,自己偷偷用围巾披上做了翅膀飞了几圈。可是依然很不开心。在小学一年级自己去报道带上51元钱学费。小学一年级没有被选入做班干部,但是自己拉了一个四人帮成为小领导,经常辅导其他成绩差的孩子。三年级我成绩优异竞争成为宣传委员负责出黑板报,我特别高兴成为班干部。然后到了初中也一直对学习总是很想要,必须要考好。直到现在有了孩子,孩子成绩问题我都自己分析问题。

可是看我孩子那个开窍,还是没有我小时候这样,他对一切都非常安全感,尽管记忆力,理解力比我们那时候强,可是对待那种比拼争取,还是没有我小时候浓烈。有次我们班级有个妈妈打电话和我说我儿子碰到了对方的孩子,语气里面有一些藐视和看不起,因为在语言里面我听到的意思不用一起玩,我们成绩不好。我儿子那次听了以后知道我很伤心也很难过,同时被班主任叫去骂了一顿当着孩子的面,我自小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突然间从那天起他读书的态度变得认真了,变得更加别人对待我的态度了。最近成绩也一步步上升,才小学二年级。

所以我想人要吃一点苦,被人要嘲笑一翻,被人贬低一番,真的是好事。我们自己也是因为不够优秀才努力积极勇敢前进,生活好了,可是精神上的不放弃不抛弃永远可以延续。也可以永远影响。

所以在我看来,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他的道理,接受所有的不公平,或者任何困难。当我们经得起这个考验的时候,我们就是成功的。


AnnaF156126605


开窍也就是我们说的懂事早,为什么有的孩子开窍早懂得好好学习,学习成绩优秀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霸到底学业有成,而有的孩子都上了初中和高中了还是不开窍不懂事,玩游戏不肯下手好好学习呢?又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呢?

第一点:不开窍不懂得赶紧学习,在学习和玩耍的面前分不清主次,说明是这些孩子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

我们经常说思维决定行为,开窍早懂事早的孩子做事情能够分清主次,知道学习是主要的,玩是次要的,而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他们分不清主次,错误的认为玩是主要的,学习是次要的,总觉得自己还小,做事情任性,不考虑方式方法,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计后果,不顾及他人感受我行我素,被批评以后,或者受委屈以后,爱发脾气,不听劝阻,经常说一些与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话,做一些与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举动,正是在这种错误的思维指导下让很多初高中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沉迷于游戏,脱离了学习的轨道,比如下图所示中的这两位天天都要玩游戏,多门功课不及格的初中生和高中生
因此家长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来修正孩子脑子里这些错误的思维,让孩子像成绩优秀的同龄人一样开始懂事,回归学习

第二点:不开窍的初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阶段,家长不要采取强硬措施来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

前文讲了处在这个年龄的初高中生,这处于做事情不计后果我行我素的年龄段,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家长不要动不动就用打骂,讽刺挖苦的方法来教育青春叛逆期的初高中生,换位思考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越来越反感,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进一步僵化亲子关系
由上图可知如果家长一时冲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叛逆期的初高中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


第三点:合理的管控规划孩子的玩游戏的时间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但不好好学习,而且脾气暴躁不接受父母的教育管理呢?期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游戏中打打杀杀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失去了理智,导致孩子脾气暴躁,因此家长要合理的规划一下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甄别孩子所玩的游戏,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周一到周五玩手机,规划方案如下
孩子是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是家庭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以家长要把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尽职尽责的把孩子教育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当孩子犯了错误迷失方向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家长要赶紧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才能让孩子把握青春学业有成!

以上内容和图片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更多家长教育孩子,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阅读更多家庭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感悟


一般家长很习惯用“开窍”一次来评一个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窍,解释为窟窿、洞,开窍,就是开个洞,通个窟窿,也就通了,学习上开窍,就是知道学习了,是一个学生在心理上学习的心智上通了。

一个孩子学习的心智是如何通的呢?真的只是自己的事情吗?

当然不是。孩子自然有先天性格的不同,所关注的内容也许因为有个性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但是就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来说不是先天的,而大多是后天习得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结合了他个性的不同而形成的。

历史上的年羹尧自小顽劣异常,打跑了多位老师,其父出多少银子都一时给他请不到敢教他的先生。这是否能说是开窍早晚呢?后来有一位先生主动来教他,其父告诉先生儿子有多顽劣,先生说不怕,但是提出一个条件,建一个四面高墙没有门的大院子,就只有他和年羹尧在里面呆着,想办法从外面送饭就行。年羹尧和先生单独相处,依然想办法在捉弄先生,但是先生文武双全,他打不到先生,每天晚上先生想出去,一跃就从围墙出去了,而年羹尧做不到,年幼的年羹尧自己渐渐地磨平了不少的顽劣性情,有一个晚上先生吹笛,笛声悠扬,触到了年羹尧的心里,主动地去找先生,先生自此一点点引导,终成了有清一代名臣功臣,成就了一番事业。

这是书上读到的历史上的故事,教育得法成就人才。

方仲永的例子在现实中也很多见。反之案例也很不少。

很多家长就想着孩子用手机就是沉迷手机、迷恋游戏,其实完全忽视了几点:

1,这样的抱怨没有任何意义,也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反面作用:

强化了孩子对功课学习的抵触和反感;强化了他对手机的依赖,尤其是初高中的年龄,正是“兜里揣副牌,见谁给谁来”,你越反感我越做的逆反时期。

2,要想让孩子减掉一个坏的习惯,就要帮助他建立一个好习惯来代替,边破边立,破中立才能彻底修正。

这就如一个人只有一身衣服,如果嫌弃这身衣服不好,那么就需要再找一身好些的衣服来才能脱下身上不好的衣服。

3,家长自己要求孩子的时候,自己做到了没有?自己看清了没有?

王阳明传中说到王阳明小时候,有一阵子沉迷象棋,还带领一帮小孩子一起玩带兵打仗的游戏,闹得京城皆知,有一次其父王华下朝回来,一气之下,把他的象棋连带棋盘一起扔进了河水。王阳明当时不是没有志向,他自小就有“读书当圣人”之志,也不是不学习,他自小也读了不少书,只不过那个时候他感觉到象棋中的棋局真的如排兵布阵。就连他后来的格竹也是因为他对自己志向的执着追求所致。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用手机,却不知道他用手机干什么?他从手机中所看的内容所玩的游戏中理解了什么?感知了什么一样?更缺少对他使用手机的规律做观察和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忽视了对于手机只是人使用的一个工具的强调。

当然对于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受手机之害,也还有一定的社会和现实的影响。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个时代的影响,这是个人左右不了的。

据我的观察和理解,很多孩子之所以被手机控制,是因为自小他们没有在心中树立明确的目标,没有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自己必须要付出努力去做,家长也没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必须去为一些人或者事情负责。这就是一个价值观和责任的问题,说穿了多是自小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出了问题。现在用“开窍”一词做为家长推责的一种理由而已。


快乐庭院


这个问题起初不觉得啥,就是好好学和不好好学的表现嘛。可是细细琢磨,您这个问题非常的不简单啊,涉及到人生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内涵了。所以我越分析,越是欣喜,希望能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开窍”的秘密

我们耳熟能详的“开窍”,简单理解就是打开一个缝隙,但要在人身上开窍,那得怎么开啊?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再仔细看这个窍字,上穴下巧,穴就是穴位、空间,巧就是灵巧、巧妙。看到这两个字,我就在想人体中有哪个穴位是最灵巧、灵活的呢?

因为我个人一直在对自己的心性进行觉察和锻炼,有什么念头来了,尝试着体会我心头的感觉。发现这个心头就是我们人体当中反应最快捷、最清晰的一个地方。

当我们听到一声巨响,心头一惊,是不是有危险,身体不由自主的做出了逃跑和躲避的动作;当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时,想要吃,最先产生感觉的居然还是这个心头,在心中居然有一种感觉在起伏变化……

从这样的描述中,您或许已经体会到这个窍与心头是有联系的。但如何联系,可能还是不明朗,为什么窍与心头会有关联呢?

心头这个地方,我们老百姓称呼心窝、心口,古老的祖先称呼黄庭,中医叫膻中穴,这些称呼其实都指的是一个地方。窝就是居住的地方,狗窝是狗住的地方,鸡窝是鸡住的地方,那心窝就是心住的地方。心口、心头都是指的这个地方,黄庭也是一个黄的空间,黄属土,土在河图洛书中居中央,中间的一个空间。这些都是指我们躯干的中心位置,中央的位置才能用心来表达。膻中穴,在中医的示意图里也是这个位置。而窍本身也就是一个空间,所以这个窍指的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地方。

我们明白心的位置,就是一个穴位、就是这个关键的窍的时候,理解“开窍”就非常简单。开窍就是打开我们人体中的一个最灵巧、最灵动的穴位,把心联系起来,就是开心,就是打开心胸、打开胸怀啊。

一个人打开心胸就会对自己的心产生直接的认识,可以体会到心头产生的喜怒哀乐,可以看到心头欲望的起伏变化,那这个人已经具备了稳定的心性,能够定下心来了。

因为在所有的古圣先贤中教的都是观心的方法,只要看到内心的起伏感受,不去阻碍,不去助长,就能做到内心大定。《道德经》:“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两个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妙就是中,就是情绪没有发生心头上的平静感觉,徼就是看到心头情绪的真实样貌,就是发而皆中节,就是和的感觉。和而不同,就是和当中有不同的、不一样的变化起伏。

这些东西流传几千年,无一不是在教导我们调整内心,让我们开窍、开心啊,就是要让我们能定下来。

为什么有的孩子开窍早,知道好好学,有的孩子都上了初中和高中了还不开窍,还不好好学?

明白开窍的真相,再来判断孩子开窍早知道好好学,实际就是这个孩子的心性定下来了,能察觉到自己的内心变化,不随便跟随外界的干扰、诱惑而跑偏方向。这类孩子他心性大定,想学什么就能一心一意地去学习,自然学习上就能好好学,也能取得学习上的成绩。

而那些到了初中、高中还不开窍的孩子,实际就是心窍被各种游戏、娱乐所谜,不知道自己的内心起伏,只知道心中想要就一定要,想玩就想办法玩,这一切的根本都是心窍被谜的状态。

教育是立德树人,要抓好德育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定心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核心是立德树人,这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所以国家才一直提倡要做好德育工作,但是因为大家都不明白德育工作的真正出发点,或者说没有真正悟透这个的具体做法,才导致了现在德育有假、大、空之嫌。

要做好德育一定要从定心的教育开始,也就是要引导孩子们去感觉、感受自己的内心位置的真相。去体会在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的感觉,常无欲的妙的感觉;去体会吉怒哀乐已发时的中节的感觉,常有欲观其徼的感觉。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给孩子融入这个定心的练习,那孩子们就能更好的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达到开窍的效果,从而就做好了德育这个基本的教育工作。

结束语

确实非常感谢题主的问题,是您的问题启发了我,把这些基本核心的东西又一次刷新认识,让我对自己的觉察也更深一步。希望您也能开启自己的“开窍”之旅,谢谢!

【我是童教雷老师,为大家分享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果觉得不错,请关注点赞哦,谢谢!】


童教雷鸣


就我个人感觉,决定一个孩子开窍早晚的原因无非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家庭的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否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以及能否在学习上与孩子多交流,让他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其二是学校方面能否提供一个安静好学的环境,包括良好的同学关系,优秀的启蒙老师等等。当然,有了这些外部条件孩子就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吗?并不是,只能说在这样环境里的孩子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可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促进他更积极的获取知识,获得成就感和满足小小的虚荣心,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那些无所事事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可能并不是他们所愿,只是在学习上体会不到乐趣,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无法获得成就感,所以转而投向虚拟的网络世界以获得自我的安慰。在最初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安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