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液體的嗎?

我的夢84002225


太陽既不是液體的,也不是固體或者是氣體的。太陽的物質形態是物質的第四種形態——等離子體。

圖示:太陽

等離子體又叫做電漿。由於太陽的溫度非常的高,太陽上的物質原子外層的電子擺脫了原子核的束縛,成了自由電子。這樣太陽上的物質不是有原子組成的了,而是由分離了的帶有正電荷的原子核和帶有負電荷的電子混合組成的。這是完全不同於固體、液體和氣體的一種形態。在地球上等離子體非常的少見,但是在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質都是等離子體狀態的。因為恆星都是等離子體。

圖示:太陽內部

太陽為什麼不是液體的呢?大家都知道,太陽上面的主要成分是氫元素。氫在常溫下是以氣體的形式存在的。在溫度下降到零下252.77℃的時候,氫氣就會變成液體的。除了低溫可以是氫氣變成液體,高壓也是可以是氫氣變成液體的。然而太陽內部的溫度高達1500萬℃,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氫原子核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四個氫原子核就會聚變稱一個氦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氫元素在1500萬℃,3000億個大氣壓的環境下還是液體嗎?

圖示:木星內部

咱們可以和木星比較一下就清楚了。木星上的主要元素也是氫。在木星的內部是存在著液體氫的。木星內部的壓力也非常的大,是地球上大氣壓的40億倍。在這麼高的壓力下,木星內部的氫氣成了液體。木星內部的壓力遠沒有太陽內部的壓力那麼大。木星也沒有像太陽那樣能夠發生核聚變反應。木星上雖然存在著液體氫,但整體上來看木星是氣體的。

在太陽的高溫作用下原子核已經無法束縛住電子,高壓的作用下,原子核密度已經非常的大,超出了液體氫的密度了。因此太陽不可能是液體的。它是一個等離子體。


我就是兔斯基


明確回答:不是。太陽是等離子體,說的簡單直白些就是一團高溫高壓的火球。

火就是等離子體,是物質的第四種狀態。但我們平常看到的火併不完全是等離子體,大多數低溫火焰都是激發態的氣體分子,只有高溫火焰才是真正的等離子體。如我們看到的閃電、熒光燈管裡的亮光、切割金屬的噴槍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等離子體。

物質狀態有氣態、液態和固態,物質還有等離子態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

地球上的等離子態物質很少,但在宇宙空間有99%的物質處於等離子態,這就是恆星。所有的恆星都處於等離子狀態,當然包括我們的太陽。所以太陽不是液態,而是等離子態物質。

太陽就是一個半徑約70萬公里的等離子態火球,但這個火球也有結構。從中心開始主要分為核心區、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核心區就是太陽製造熱量和光子的地方,其佔了太陽半徑的25%,那裡的壓力達到3000億個大氣壓,溫度達到1500萬度。

在這樣的高溫高壓下,氫原子的電子被剝離成為自由電子,核子融合在一起不斷的發生者核聚變,每秒鐘有6億噸的轉化為5.958億噸的氦,並釋放出420多萬噸物質虧損的能量。就是依靠這樣巨大的能量維持著太陽不斷的放射出光和熱,以電磁輻射的形式發射到向太空,包括我們地球,在地球上又轉化成光和熱哺育著生態萬物。

太陽中心雖然是等離子體,但是高密度等離子體,那裡的密度比地球任何地方都要高,達到150,000 kg/m^3,也就是每立方厘米達到了150克,而地球上最重的金屬鋨的密度每立方厘米才22.59克。金的密度19.3克/cm^3,鐵7.86克/cm^3,水為1克/cm^3,氣體就不用說了。

太陽輻射層厚約0.6個太陽半徑,在核心區之上,其中主要是各種電磁輻射和粒子流。

太陽中心能量輻射在這裡磕磕碰碰,在不斷的被吸收又發射中傳遞,有人稱為“光子的旅行”,這個旅行時間一直到太陽表面,需要十幾萬年到幾千萬年不等,最終以電磁輻射形式釋放到太空。所以說我們身上接受到的陽光至少都有十幾萬年古老的歷史,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太陽中心製造出來的。

太陽輻射區上面是對流層。

對流層厚度約十幾萬公里,這裡就像鍋裡滾燙的開水一樣上下翻騰,對流運動很強烈,將太陽內部熱物質向外運動,冷物質下沉回去,利用這種對流方式,向外部傳輸能量。

對流層上面就是太陽的大氣層了。太陽大氣層以光球層為界,這是一層不透明氣體薄層,約有500公里厚,把太陽內外隔開,所有的可見光到了這一層才迸發出來。

因此人類日常觀測到的太陽表面實際上就是光球層,我們所說的太陽表面溫度5700K就是指這個地方迸發出來的溫度。

光球層上面是色球層,厚約2000米。這裡是一個奇怪的溫度分界線,太陽溫度從中心到這裡都是逐步下降,到了色球層反而上升,到達色球層頂部時已達幾萬度。色球層的可見光不到光球層的1%,所以很難觀測到,只有在日食時才能夠通過色球望遠鏡短暫觀測到。

光球層之上就是太陽的表面過過渡區了,這是個輻射比較複雜的區域,這之上的日冕層溫度卻能夠高達幾百萬度,這種現象有人認為是太陽中心磁場作用,但這種複雜的能量輻射傳導機制還是科學界尚未完全解開的謎團。

日冕的密度從濃密到稀薄,長度達到太陽半徑的6倍以上。然後被電離的帶電粒子以太陽風形式吹向遠方,這就是所謂太陽圈,最遠距離達到冥王星軌道以外。

從光球層為分界線開始,一直到太陽風吹拂的太陽系邊緣,都屬於太陽大氣層的範圍。太陽就是我們太陽系佔有絕對掌控地位的老大,是個龐然大物,其佔據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引力影響半徑超過1光年。

這就是我們的太陽,它不是一個液體世界,而是一個等離子巨大球體。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一起討論。


時空通訊


太陽是液態的還是固態的?

太陽的分類在普通人眼中有一些混亂,比如有說法太陽是一顆氣態恆星,又有說太陽有一顆固態內核,還有一種說法是太陽上都是極其高溫的等離子態,其實這三種說法都沒有錯,只是都不夠全面!下面我們就簡單來說說太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天體!

一般我們看到的太陽分層結構就如上圖,但可能沒法從根本上解釋這個模型的來歷!假如要搞清楚這個模型則必須從太陽的誕生開始說起!

一、恆星的誕生

現代天文理論認為太陽誕生於奧爾特雲,從最初的質心(一般都是岩石質)開始聚集星際物質,當然您不要認為此時就是恆星,還早呢!只有等這個岩石質核心足夠大時才能達到留住氫、氦等氣體元素!因此在一顆恆星的內核100%有一顆固態內核!會形成金屬核心是因為這個固態內核足夠大,金屬元素可以在高溫下沉降到內核(早期的高溫可以是放射性衰變提供,後期則是恆星內核高溫!),等到開始留住氣體元素時,天體的成長前途就取決於這一片星雲的物質總量了,很明顯誕生太陽的奧爾特雲物質並不是那麼豐富,因此太陽長成了一顆黃矮星!當然恆星的門檻並不是黃矮星,而是80倍木星質量的紅矮星!

二、太陽的分層和恆星的類別

現代太陽的分層,核心是一顆鐵鎳質的固態內核!當天體質量增加到80個木星質量大小時,內核高溫將開始點燃氫元素的核聚變,此時天體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顆紅矮星的標準,當然天體仍然會繼續增加,一直到黃矮星-藍矮星-藍巨星-藍特超巨星,甚至超過愛丁頓極限(理論上恆星坍縮引力對抗輻射壓的極限)的恆星出現,大麥哲倫蜘蛛星雲R136星團的核心R136a1即是一顆超過太陽質量256倍的藍特超巨星!

三、太陽的核聚變中心

也許有很多朋友會認為太陽上到處都在核聚變,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氫元素的聚變條件要求極高,只有在太陽半徑1/4處的內核才有能達到這個條件,此處的條件為超過2500億個大氣壓和接近1500萬度的極高溫!而其他區域則只是被太陽內核加熱的了的等離子態物質而已!

只有中心那個藍色區域才是真正的核聚變區,在此處每秒有超過6.5億噸的氫元素聚變成氦元素,產生了約430萬噸的質量損失,而太陽巨大的能量就來自這個430萬噸的質量虧損!

四、太陽活動

太陽活動是非常劇烈的,但我們能觀測到的大都是日冕層的物質拋射

上圖就是等離子態的物質在磁場下重連以及斷裂的過程,大量的物質在這個運動下被拋射出來,我們地球上南北極能見到到的極光就是這些帶電的高能粒子進入南北極撞擊高層大氣中的氮原子氧原子,被激發出來而形成極光!其實就是核外電子獲得能量後在可見光波段輻射出而已!不一樣的顏色就是核外電子不同的能級輻射!

五、太陽的壽命

太陽質量在現代當然不用再去測量一番,各位直接查詢即可,按6.5億噸的消耗太陽可以維持約上千億年,但事實上太陽整個壽命階段只有100億年左右,這是因為0.8-2.2太陽質量的恆星有一個輻射層!將內核聚變的灰燼留在了輻射層內,而外界的未燃燒的燃料卻也交換不進來,因此太陽內核到輻射層之間的區域燒完,太陽的壽命就快走到頭了,氫元素的利用率十分之一都不到!

當然各位也無需著急,畢竟太陽的壽命是以億年計算的,太陽能正常發光的時間超過二十億年,各位覺得夠不?如果不夠的話,那是在沒話好說了,人類也太不長進了!

太陽的生命週期,各位可以參考下!

從上文所述,如果要從單一層面上來區分太陽是氣態、液態還是固態還真有些困難,不過了解了這些信息之後,是什麼形態還有那麼重要嗎?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通常我們接觸到的物質形態無非就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狀態,但是對於太陽而言,它不屬於這三種基本狀態中的任何一個,它是物質的第四種狀態,它是等離子體。



太陽和火很像,雖然太陽看起來像是一個大火球,但是它實際上並不是在燃燒,不過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兩者還是有著相似性的,比如說,火是等離子體,而太陽也是等離子體,只是有一點不太相同的是,平時我們看到的火併不完全是等離子體,大多數低溫的火焰只是處於激發態的氣體分子,而並不是等離子體。

太陽就不同了,太陽就是由等離子體組成的,簡單來說太陽就是一團高溫高壓的大火球。太陽是由一團熾熱的氣體所組成的,在太陽內部的核心,溫度可以高達156000000k,內部壓強則相當於2500億個大氣壓!很多人可能覺得,既然太陽由氣體組成,那麼它應該是氣態的吧,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太陽是等離子體,而等離子體和氣體實際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沒有特定的形狀和體積,具有流動性等。



物質的狀態除了常見的固態、液態和氣態之外,還有等離子態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等。在地球上的物質絕大多數都是以固態、液態和氣態的形式存在,而等離子態物質很少有存在,但是在廣闊的宇宙空間中,有99%的物質其存在狀態都是等離子態,而這些物質不是別的,正是恆星,而所有的恆星都是等離子態,既然說到了恆星,那麼必然包括了我們的太陽了。我們的太陽不是液態的,而是等離子態。


等離子體指的是由部分電子被剝奪之後的原子以及原子團被電離後產生的正負離子組成的離子化氣體狀物質。在太陽內部高溫高壓的狀態下,氫原子的電子被剝離成為自由電子,在太陽內部核心上千萬攝氏度的高溫下,高壓的氣體處於電離狀態,稱為等離子體。按照質能方程式進行計算,可以得到太陽每秒鐘可以釋放3.6×10^20KJ的能量,而如此巨大的能量,足以使太陽裡面的原子電離,成為正負離子。


鏡像宇宙


太陽是恆星,不是液態,也不是固態,太陽外部有大氣層算是氣態吧,太陽內部核心是由高溫高壓氣體形成的等離子體組成。也就是說,在太陽內部核心上千萬的高溫下,高壓的氣體處於電離狀態,稱為等離子體。

太陽直徑是地球的109倍,而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太陽的組成,主要是氫元素和氦元素,平均密度和木星等氣態巨行星相似,物質成分而言,太陽和木星都差不多,都是在太陽系形成時原始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組成。

由於巨大的質量造成的引力,太陽內部核心的密度大約是鉛的十幾倍,高溫高壓下的等離子體,在引力約束下,不停的發生著核聚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就是整個太陽系的能量來源。

太陽燃燒當然會不斷損失質量,目前太陽已經過完了一半生命週期,還能再燒上幾十億年,我們還不用著急著要流浪地球。


量子實驗室


太陽並非液體,而是處於熱的等離子體狀態中,屬於其、固、液外的第四態。



太陽之所以處於等離子體狀態,主要是因為溫度太高。即便是太陽表面,其溫度都可以高達5500攝氏度,而太陽中心溫度更是達到了1500萬攝氏度。如此高溫,使得太陽裡面的氫原子和氦原子都發生了電離,從而變成了等離子體。太陽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元素,其中氫元素佔了四分之三,剩下的四分之一都是氦元素。氦主要是太陽中的氫聚變而來,據計算,太陽核心處每秒有6億噸氫發生聚變,得到5.96億氦元素,靜質量虧損為400萬噸。如果按照質能公式,E=mc2,太陽每秒就可以釋放3.6*10^20KJ能量。如此巨量的能量,足以使得太陽裡面的原子電離,變成正負離子。



雖然太陽每秒燃燒的氫是巨量的,但相對於太陽本身質量來說,基本上卻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燃燒,太陽至少還可以在存在50億年。所以,短期內我們不必擔心太陽能源的問題,但是,總有一天我們的太陽會耗盡能源,到時候人類將何去何從,是個值得思考的大問題。


科學探秘頻道


太陽是一顆恆星,一顆處於銀河系銀盤邊緣之中的普普通通的恆星。

太陽既不是氣體也不是液體更加不是固體,它其實是熱等離子體和磁場交織的一個理想球體。什麼是等離子體呢?等離子體又叫做電漿,它是由部分電子被剝奪後的原子及原子團被電離後產生的正負離子組成的離子化氣體狀物質,它通常被認為是除固液氣之後的第四種物質存在的狀態,廣泛存在於宇宙之中,佔宇宙物質總量的99%以上。

太陽是太陽系的絕對主宰,它的質量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太陽由裡到外的構造分別是核心、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構成,光球層之下為太陽內部,之上為太陽大氣。太陽核心的核聚變產生能量,把氫原子聚變成為氦原子,在他的核心,太陽每秒鐘發生著6.2億噸氫的核聚變反應,並轉換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釋放出來,這些光子從太陽中心到達太陽表面要花上大約數百萬年的時間,然後再花上8.3分鐘來到地球。

太陽輻射區範圍從核心到太陽半徑的70%,溫度約為200萬至700萬攝氏度,溫度隨著遠離核心而不斷降低。

太陽對流層範圍由輻射區一直到太陽表面。

光球層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太陽表面,厚度約為500公里,光球層溫度已經降到了約6000攝氏度,並且表面會出現溫度約為3000-4500攝氏度的黑點,這就是太陽黑子。

色球層其實就是太陽的大氣層,厚度約為2000公里,這裡平均溫度約為4600攝氏度。色球層上方向太空延伸數百萬公里範圍是日冕層,這是太陽最為外層的大氣,平均溫度達到了200萬攝氏度。


易賢地理


並不是。太陽的主要部分是以等離子態形式存在的(電子擺脫原子核束縛,正負離子共存),這是物質的第四態,實際上也是宇宙中物質存在最普遍的形式,至於固液氣三態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形態而已。

太陽的形成是從一團宇宙空間的巨型分子云說起,在引力的作用下,分子云開始坍縮,形成了原恆星,因為原恆星的質量足夠啟動核心處的核聚變,於是就開始了主序星的階段,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為太陽的天體。

也就是說太陽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就是“燙”,它核心的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而表面的溫度也在5500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足以融化地球上的任何物體)。在這種情況下,太陽的主要部分物質就以等離子態的形式存在著(也即是等離子體)。

等離子體還有個通俗的稱呼,叫做“電漿”。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對於太陽是液態的嗎之話題,我個人觀點認為,太陽既不是液態,也不是固態,而是處於液態與固態之間的流質態物理現象。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太陽擁有的物質是一種有機的核能物質,是由高純度、高密度和高強度的有機碳化物所構成,具有自然超高能量的可燃性,能在燃燒的過程中,持續產生核聚變、核連鎖和核裂變綜合性的物理化學反應,能為太陽系持續散發出光和熱以及塵粒流物質,孕育著太陽系萬物的形成與發展。

存在於太陽之中的核能物質是與目前地球地幔和地核圈層之中的核能物質是同一類型的可燃物質,都是一種密度極高呈流質態的有機碳化物之核能物質。

在太陽這種超高能量之核能物質的所有原子之中,都儲存著超高可燃的釋放能量,是通過燃燒過程使原子群體之間產生相互拼撞現象,引發原子群體超強能量的閃間釋放,才會從龐大數量的原子群體中共同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太陽風暴之自然現象。

依據相關科學家對太陽核能物質的燃燒壽命來判斷,其可燃壽命約為100億年,我們的太陽和太陽系己走過了約為50億年的時間,正處於星系中年的興盛期,目前,太陽餘下的核能物質還可以再光輝約為50億年。

所以說,太陽的核能物質,既不是液態,也不是固態,而是處於液態與固態之間的流質態物理現象。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和學習。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地外天使


請問液體能持續保持形狀嗎? 如果太陽是液體,早就流走了。如果是有容器來保存液體,液體是可以被保持形體,但是太陽這麼高溫,又這麼巨大.其體積是地球的幾百倍,請問這需要怎麼樣的容器才能夠去裝得下太陽? 在這世上根本不存在。假設如果有,那麼這個容器也應該算是太陽的一部分吧!那太陽就不再是液體。就好比桌子上有一瓶水,那我們不會說桌子上是水,而是說那是一瓶水。

建議小編先回去百度一下液體的概念再來問問題。你這個問題能問出來充分證明你是多麼的無知,我認為小學生都不會問出這種問題。建議別在網絡上浪費時間了,浪費青春了,回去好好學習,多看看書,不然真的要給社會淘汰了。這個社會不需要傻子,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