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简丹爱24


《泊秦淮》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诗人忧国忧民,夜泊六朝烟花之地秦淮河,因为歌女唱了亡国之音而心情沉重,深感晚唐时政腐败,上层只知享乐而作。其实歌女唱曲不还是为了满足这些达官贵人,文人士子的娱乐爱好?人世多艰,商女也只是为了生存而已,让小杜这么一写,还背上亡国恨了。后世一些不通的人,把国事行偏归咎于红颜祸水,喜欢拿这句诗来感慨。

这首七绝是极好。韵脚“沙,家,花”。平仄为首句平起押韵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完美合律,充分体现了晚唐诗歌格律体的成熟。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优美。

“烟笼寒水月笼沙”,起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承句写出时间,地点(秦淮河)和环境(近酒家)。

转句不再写景,用否定的句式蓄力“商女不知亡国恨”,从景致转到人物,从作者转到商女,还留下个疑问:为什么突然从这么美的景色转到亡国恨的思考?尾句作答:那是因为她们在另外一条船上唱着《后庭花》。我在江的这边船上听着这靡靡之音,痛彻心扉。

确实是忧国忧民,听曲儿伤到了爱国的心肺。

杜牧的写作技巧娴熟高超,后两句拔高了整首七绝的意境,其实他是间接地讽刺的是那些荒淫无度,寻欢作乐的上流人士。因了这一层,才让这四句成为不朽之作。

为什么《后庭花》就是亡国之音?

因为这是活生生的例子,这首诗就是二百多年前被隋朝灭掉的南朝陈后主的艳诗《玉树后庭花》,而诗人有感而发的地方正是六朝故都: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在初唐直至整个唐一代,这种没有志气,只精写闺阁女子,声色犬马的都是诗坛反对的靡靡之音。每到一个朝代走下坡路的时候,诗歌风格就会走出隐士派和享乐派来,没有志向,追求男女之欢,得过且过,这种写女子宴乐的诗文也会大行其道。

杜牧站在江对面的小船上,感受到了这个文化末世,时代倾倒的未来,愤而成诗。不过他无法也无力改变大唐的命运。

梧桐树边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讽刺了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忆梦月华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一首政治讽刺小诗。泊,是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省溧水仙东北,西流经今南京市入长江。相传秦始皇凿钟山,以疏淮水,因此得名。《泊秦淮》表现的是作者对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的一种忧国情绪,讽刺的对象是那些成天醉生梦死,苟且偷生的上层统治阶级。"后庭花"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据历史记载:陈后主(叔宝)在金陵时,荒于声色,曾作"玉树后庭花"舞曲,每天和他的臣子及妃嫔们寻欢作乐,不理朝政,終于亡国。所以,后人把该曲,即"后庭花"视为亡国之音。


hushouchang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共两句,前一句写景,挺有意境的,画面感十足!后一句抒情,由于后一句书写国破家亡,商女却依然歌舞升平的那种麻木不仁,前一句那朦胧温柔的夜景一下子带上凄凉无比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上学时候的教科书上将这类诗作及其诗人被称为爱国诗歌及其爱国诗人,这也无可厚非的!

杜甫的《春望》也是那种爱国诗作!

可是当我们成人,深入生活,我们才恍然,有时候我们读一篇经典诗篇,就拿这篇《泊秦淮》来说,也许诗作第一句“烟笼寒月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诗感触更深!不需要第二句诗的点醒,我们就能读出诗那深沉化不开的悲凉和无奈!

——毕竟国破山河那样的不幸沉沦不是时常发生!


草轩客


亡国之责不在商女


江湖散人29934861


忧伤。怀国。


用户864596622044王佐


里面写了什么?

念来听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