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卫生院会成为全额财政拨款吗?你怎么看?

a拿你当朋友


不能成为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只能差额补贴和购买医疗器械,集中采购药品等方式来进行扶持。

至于卫生院的水平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集中的方式来解决,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核心打造三个方向的卫生院集群,人员编制可以与三大医院进行流动,有条件的县还可以建立县卫生院中心医院,副中心医院,设立在条件较为发达的乡镇,辐射带动各乡的普通卫生院。

换句话说,就是把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放在县里,让他们的生活也可以在县里,乡镇卫生院的值班则通过轮流排班来解决。

这样一来,乡镇卫生院只需要做出一些简单诊断,存放一些少量常用药品,医疗器械等等,建立一个卫生院与医院之间的公共交通系统,针对病人及工作人员乘坐,老百姓的就诊形式必然可以得到极大改观。

基层医院,应当落实到县一级,乡镇一级卫生院其实完全可以变成一个特殊一点的药店就可以,这样耗费的运营成本也不会高,可以集中提高县里的医疗水平。

其次便是弱化市里的二级医院,因为县里看不了的,市里多半也看不了,病人需要到省会城市或周边大城市乃至北上广,那么可以让县里医院直接与省会大医院进行对接,对二级医院的进行合并重组,抽调专家出来,应该可以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大医院,放到省域副中心或者就诊较南的几个地级市附近。


一笑堂前


乡镇卫生院不会转全额财政拨款

2020年底前,事业单位全部完成分类改革。根据改革要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将逐步取消事业编制。取消编制后,员工实行合同制管理,但单位依旧保留事业属性。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始试点,待方案成熟后将在全国推广。

相对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改革,乡镇卫生院因为承担着农村基础性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如医疗防疫、保健等,属于农村分级医疗的重要环节,事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其职能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尽管是差额拨款单位,但仍被归为了公益一类。乡镇卫生院由此成为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唯一一个差额拨款单位。

特殊的属性使得乡镇卫生院现在比较“异类”。一方面它承担着基础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重任,另一方面它又不是全额财政拨款,无法自给自足,逼得乡镇卫生院为了自救融入市场洪流,采用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强经营,使得乡镇卫生院几乎变成单纯提供医疗服务的竞争性机构,其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综合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事业属性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由此形成两个极端,有的经营火爆,有的门可罗雀,镜像着基层医疗改革的困境。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乡镇卫生院是不会成为全额财政拨款的,因为卫生院是收钱才看病的,说白了就是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卫生院有自己的收入来源,最多财政给你差额补贴已经很不错了。



这次的医疗行业的改革,各地市、各县区的政策都不一样,但是大同小异,医院和卫生院基本还是保留事业编制属性,主要分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三种,是竞聘上岗,竞聘成功以后就是事业编,但是虽然是事业编,跟以前的事业编有点不同,以前的事业编不管你干好干坏,只要别违法违纪一般不会开除辞退你,可以说是铁饭碗,但是现在施行的是合同制,就是你干三到五年以后,会考核你,考核不合格,是会解除合同辞退你的。

卫生院人员的工资这一块儿,施行的是绩效考核,就是有基本工资,也有绩效工资,基本工资由卫生院拿出一部分,财政差额补助一部分,两部分组成。绩效工资是由财政、人社、审计、医院等几个部门联合制定一个考核标准,严格参照这个标准进行考核,简单来说就是你干的越多、服务越好,绩效工资越高。

各省、地市医疗改革的方向、方式、方法不同,但是基本都是大同小异。希望能帮到你。


公职人员那些事儿


2020年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编制、铁饭碗或将逐渐消失?


事业单位改革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一有什么新动作总能牵动广大事业单位人员的心,关系着相关人员的薪资、待遇、前途等方面, 距离改革完成的预计时间2020年越来越近,只有一年时间,那么到2020年改革完成后,会呈现哪些发展趋势呢?

根据改革的进展推测,缩减编制成为趋势,一大批人将失去编制,随着时代的发展,铁饭碗或将逐渐减少,自收自支事类事业单位完成转企,相关人员身份转变为企业职工;公立医院和高校取消编制改为聘用制;行政类事业单位或将不再设立,弱化行政职能,增进事业属性;公益类事业单位加强管理。

这些新的变化无疑给事业单位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机感,部分事业编改为聘任制,事业单位不再是人们眼中看报喝茶工作清闲,不犯大的错误就能干一辈子的铁饭碗,稳定而安逸。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稳定只是暂时的,提升技能才是王道。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湖北中公事业部


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县区内地区中心医院与乡镇卫生院联合组建成县卫生院集团,集团领导中心医院,中心医院兼管原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另建集团,或者被上收与市(地级)立医院组合集聚成集团。县卫生院集团属县办,由省市批准成立,设董事会,成员由县人大常委会任免,总院长副总院长由县政府根据董事会的提议任免。具体怎么运作这里不细说了。题主问的是:有没有可能变成全额拨款。我的回答是:绝无可能!因为医院有大量的收入,并且天天有业务营业收入,只能实行差额拨款,以后有可能转为自收自支、自给自足。其实差额拨款对医院来说是好事,自主权要大些;改为全额拨款则所有收入必须全部上交,财务自主权就很小了。


罗曼蒲公英


本人在乡镇医院工作,是乡镇卫生院的小护士一名,只能说目前乡镇卫生院都是非盈利的,至于能不能转为全额薄拨款谁也不清楚,还是要看政策如何变化。

目前来说,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着很多事情,每年春秋两季的学生查体,老年人查体以及妇幼保健查体以及精准扶贫和住院治疗等项目。住院一般医保报销,比例具体不清楚,反正老百姓花不了多少钱。

乡镇卫生院无法做手术,只能看日常的疾病,如需做核磁共振等高端检查还需上上级医院就诊,还有上级医院手术后到乡镇卫生院疗养的,都在积极响应分级诊疗制度。

如果说改为自收自支我个人觉得可能不太现实,因为义务项目太多了,医院自身可能负荷过重,但全额拨款这事儿还真不一定,目前不是很多地方都在说要转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嘛,具体是否真实还需有文件下达后才知道。

乡镇卫生院虽然小,医疗器械和医疗水平没有大医院好,但对于老百姓日常的头疼脑热治疗还是很及时的,不可能取消乡镇卫生院的我认为。

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护士虽然全都需要考职称,但并没有说耽误本职工作,累也是自己的选择,咬咬牙还是会坚持的,毕竟老百姓们需要我们,我们也喜欢淳朴的老百姓们


小护士视角看冷暖


第一点,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基础诊疗防疫妇幼公卫健康扶贫,一个卫生院基本工资都保障不了,还谈什么健康,如果把乡镇卫生院推上市场,我觉得双输,上级下达文件指令谁会去执行,诊疗过程中,以利益为中心,伤害还是农民。第二点,承担卫生院工作累待遇差风险大。高考优秀学生选首选不会是学医,大家都知道,学医培训周期长,所有职称都要考,白天看病,晚上看书,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目前状况,无证医生增多,基础诊疗弱化,很多项目已经无法开展,部分医生护士缺乏责任,见到重点都往二甲送,已经影响人们期望值。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总体来说利大于弊良心发展,支持财政全额


爱追风1214


乡镇街道卫生院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为医疗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对于医院以及学校方面的影响会比较小,变化也不会很大。所以乡镇卫生院,应该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应该也不会调整为全额财政拨款单位。主要原因可能是以下方面。

【1】主要职责没有变化

乡镇或者街道卫生院,承担的主要职责比较明确,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职责增加,也不会有职责划出,仍然是属于承担了部分职责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理顺有关职能职责,尤其是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真正做好政事分开与事企分开。所以从职能上来看,卫生院不会有大的变化与调整。

【2】运行相对比较稳定

按照现在的医疗体制格局,乡镇卫生院与其他医疗机构,共同组成一个比较完成的医疗生态圈,分工上既有不同又有合作,各类医疗机构运行比较稳定。尤其是乡镇或者街道卫生院,既承担了疫苗免费接种等公益性的职责,又可以为乡镇和街道居民提供较为简单的医疗服务,运行比较顺畅也比较稳定,无需对大的格局以及单位的性质进行调整。

【3】有自己的相关收入

在事业单位性质划分方面,是否有收入是一个重要方面。乡镇或者街道卫生院,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供有偿的医疗服务,这就让卫生院可以弥补相关的经费不足,所以短时间内可能不会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是随着减少居民医疗费用等政策的实施,医院的财政拨款数量,也可能会相应的提升。如果真正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那么卫生院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将指日可待。


凭栏思君VIP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乡镇卫生院是唯一一个被划分为公益一类的差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职能,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部分职能可能由政府购买服务代替,或者是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是典型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但是,由于乡镇卫生院承担的新农合、分级诊疗等基础性公共卫生服务,又是典型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属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就是指承担基础卫生、教育、文化、科研等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这也是事业单位今后的主要职能和存在模式。

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做大做强的乡镇卫生院,名医云集,患者如云,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都是经营状况不佳,医务工作力量弱,只能看一些小病,做一些简单的治疗,受县市省医院及各类私营医院的冲击较大,留不住人才,留不住患者,要靠财政拨款才能维持基本运转。

乡镇卫生院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根据经营状况,确定拨款比例。经营收入状况差的,99%也叫差额拨款;经营状况良好的,5%也叫差额拨款,其性质是一样的。财政拨款部分,除了基础建设、设施配备维护外,主要是每年的人头经费和工资待遇。由于乡镇卫生院多少都有些经营收入,因此,相对于其他事业单位来讲,所需要的经费和工资都有财政兜底,反而卫生院的经营收入,可以做为绩效和奖金,其待遇反而比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略高。

根据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规定,在2020年底以前,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会取消编制,只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实现同工同酬,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性。县中医医院也会参照改革,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站、卫生防疫中心、疾控中心等医疗服务单位,剥离经营职能,将公益服务职能随同其他事业单位,整合成立“ 社会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乡镇卫生院继续保持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性质,发挥基础医疗卫生职能。


真宁腔调


乡镇卫生院改制前非常红火,就诊和住院的病人比较多,药房的药的品种和数量都比较多,一般的病人都在乡镇卫生院就诊,重一点的病才到县医院就诊。改制后,一点点的小病人基本到县医院就诊,不到乡镇卫生院就诊,药房的药的品种和数量比较少,只是在防疫这一块,小孩打打防疫针,医生上班闲得没事,上班比较懒散,对病人态度不好,各村的卫生室医生不愿意给病人看病,推走病人。这样,他们工资照拿。工作热情大不如从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