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流浪老人靠收廢品積攢1萬多 全捐出來做公益

他即將步入杖朝之年,但每天還辛苦掙錢,可掙到的錢,他並沒有留給自己,也沒有留給兒女花,而是全部捐了出去做公益。這位老人叫喬正備,今年78歲,目前是石龍鎮西湖旁一家雨花齋素食店的義工。每天他在店裡工作有條不紊,洗菜、收拾碗筷一樣不落。做完工作後,他蹬著一輛好心人送的電動車三輪車,到素食店周邊的地方收廢品,而所掙得的錢,他都捐給了素食店,用以支持店裡開展的免費午餐的公益活動。

原來,他是河南人,年輕時做過販豬生意、當過廢品廠老闆,後來因為家庭問題,便開始從河南老家輾轉流浪10年,以乞討為生,最後與雨花齋結緣,於去年4月份來到石龍。當被問及為何要辛苦掙錢捐款時,他說:“人生浮沉,到了這個年紀,一切都看談了。我也沒什麼地方需要用錢的,捐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78岁流浪老人靠收废品积攒1万多 全捐出来做公益

喬正備老人

流浪十年後當上一名義工

身著一身藍色的工裝服,一雙起繭粗糙的手,短小而雪白的頭髮,臉上佈滿了皺紋。5月7日,這是記者見到喬爺爺的第一印象,與同齡的老人沒有什麼不一樣。在與記者交談時,他帶著濃厚的河南口音,舉止投足間總是略帶微笑,傳遞著這一種積極樂觀的能量。

目前,喬爺爺已經在石龍鎮西湖旁的一家雨花齋做義工一年多了。這是一家由義工和社會愛心人士自發集聚人力、物力、財力,向社會人士提供免費午餐的素食店,每到了中午飯點,流浪者、老人以及打工者等便會湧進店裡來用餐。同時,雨花齋還會給店裡的義工提供免費的吃住穿等條件,讓義工在這裡感受到有家的感覺。

談到為何來到石龍,喬爺爺記憶猶新。那是去年的4月23日,他本來在武漢的一家雨花齋做義工,做了一年多,但由於那個店裡太小,雨花齋就把他介紹到了石龍這邊來。他拿著雨花齋給的推薦信、火車票還有一點飯錢,便來到了陌生的石龍鎮。

然而說著說著,喬爺爺便哽咽了,喬爺爺向記者敞開心扉。他說與雨花齋結緣是在2017年的一月份,他當時已經在外面流浪了10年了,以乞討為生,有一次乞討到武漢的一家雨花齋時,雨花齋的義工叫他不要再流浪討飯了,說能給他提供吃住穿,問他願不願意做義工,店裡可以收留他。喬爺爺一口答應,後來便當上了義工。

78岁流浪老人靠收废品积攒1万多 全捐出来做公益

雨花齋給前來的人士提供免費午餐

收廢品積攢的錢全部捐出做公益

如今每天,喬爺爺6點鐘起床,7點多來到雨花齋和其他義工一起洗菜,為午餐提前做準備,等待前來吃飯的群眾。到了中午開飯時間,喬爺爺便會與搭檔王永慶一同收拾碗筷。王永慶與喬爺爺的年紀看上去相仿,兩人共事了一年多了,他們自稱是黃金搭檔。

每天等到店裡吃飯的走的差不多了,他們才會去用餐,吃的也是店裡的免費午餐。到了下午,店裡不忙了,喬爺爺就會蹬上房東送的一輛電動三輪車,到附近地方做起收廢品的工作,而所掙得的積蓄全部捐給了素食店。

“有時候吃完飯之後,就不見他了,一溜煙的騎車去收破爛了,你很難找到他。”王永慶說。

日積月累,前不久的4月30日,喬爺爺就把自己半年來積攢的1萬多塊錢全部捐了,自己口袋裡只剩下了70塊。談及為何要捐如此“巨資”時,他說:“我沒什麼地方需要用錢的,捐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而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喬爺爺第一次捐款了,去年11月份,喬爺爺就將自己收破爛所得的1000元捐給了素食店,用以支持店裡的免費日常開銷。喬爺爺坦言,自己在店裡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穿,甚至生病了他們還會帶他去看醫生,自己真用不到。但是他認為,店裡每天免費提供開銷,自己也想要有所付出,盡一份微薄之力。

78岁流浪老人靠收废品积攒1万多 全捐出来做公益

喬正備老人

曾做過生意當過老闆

那為何這些錢不留著自己用或者給兒女們用呢?這一問題,勾起了喬爺爺傷心的往事。原來,喬爺爺並不是一開始就流浪乞討的,雖然出生農村,但他卻有經商的頭腦。他曾經還做過生意,當過老闆,在90年代還擁有過自己的汽車。喬爺爺坦言,現在會開電動車收破爛這個技能,都是他二十年前幹過的事。

“那時候是1991年左右,我們父子四人一起販豬,有時候一天能賺千把塊錢,日子過得還不錯。”然而好景不長,後來因為家庭矛盾,喬爺爺便沒有再做下去,他和老伴就去到了浙江義烏,開始收廢品。他說,當時承包了4個廢品廠,做了有好幾年時間,而且錢也都給兒女了。後來因為老伴病了,他就接老伴回河南老家,生意也做不成了,更不幸的是後來老伴也去世了。

讓他傷心的是,在做這兩個生意的時候和家人出現了裂痕,“生意不錯,但兒女也只管叫我給錢,有了錢,跟家人的矛盾就更多了。”他哽咽著說。 2007年,隨著老伴去世,家裡讓他心灰意冷,喬爺爺便一個人坐火車到了武漢,開始了流浪,開始了乞討生活,之後做了義工。

喬爺爺有5個兒女,在他流浪的日子裡,喬爺爺說兒子也沒與他聯繫過,女兒則有問過他過得好不好,叫他回家,保重身體之類的話。喬爺爺抹了抹眼淚說:“現在挺好的,自己也想明白了,有吃有住有穿就可以了,以後繼續回收破爛,攢了錢還是捐給雨花齋,因為這裡就是家,義工就是親人了。”

78岁流浪老人靠收废品积攒1万多 全捐出来做公益

喬正備老人在工作

他的精神感染更多的人

經過人生大起大落,喬爺爺已經看淡了金錢。“到了這個年紀,感覺一起都看談了,現在就挺好的。”

現在他每天早上還是6點多起床,然後就去店裡吃早飯,之後幫忙店裡。下午則拾回他20年前的技術,蹬著三輪車去收破爛,掙得沒有固定的錢,又捐給素食店。

記者觀察到,每個在雨花齋幫忙的義工都會以“家人”相稱,還會親切的叫前來吃飯的人為“家人”。在素食店裡,喬爺爺非常熱心,把店裡作為自己的家,還將與其共事的義工和前來吃飯的人視作“親人”。

在第一時間得知了喬爺爺給雨花齋捐款一事,作為雨花齋的愛心人士發起人之一的謝女士表示,喬爺爺的行為讓她深受感動,也非常感謝他。她說,雨花齋的義工充滿愛心,他們想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平時前來幫忙的義工是沒有工資的,但他們卻很樂意,他們把這裡當成了家。謝女士表示,對於愛心人士給素食店捐款,不管是義工還是社會人士,也不管是捐一塊錢還是多少金額,他們都會用來開展店裡的免費午餐活動,主要是買食材和餐具為主。另外,捐款之後他們都會給予捐款者開具票據,進行登記等。像喬爺爺這類行為,謝女士說,素食店沒有要求義工要做,也不會勉強,但他的善心之舉,讓人肅然起敬。

喬爺爺的善心行為和他的精神也感染每一位義工和前來雨花齋的人。作為喬爺爺的搭檔王永慶,他說喬爺爺是一個非常樸實與真誠的人,同時非常熱心幫助他人。“印象最深刻,那時候他剛來不久,他幫忙顧房東80多歲的父親,由於這位父親行動不便,喬爺爺就給老人餵飯、洗漱、擦身,一條龍服務下來,照顧了他兩三個月。”王永慶說,不僅如此,有一次他腳痛風,喬爺爺知道後,就每天接送他去素食店裡,非常懂得照顧人,自己也被他的精神打動。

“其實他最近幾天腿腳也不便,但是讓他去看醫生,他就笑著說休息休息就好了”義工林先生說,喬爺爺是一個很默默無聞與低調的人,還和藹可親,而且做起工作又非常認真。

店裡吃飯的人們用完餐,都會自覺的將東西吃完。因為在喬爺爺收拾碗筷時候,不吃乾淨的碗筷則不收,要必須吃乾淨才能離開。

最近,喬爺爺因為腿麻,他已經10多天沒去收廢品了,他也有點愧疚。“沒有去收廢品就沒有收入了,其實我的的腿沒什麼事,就是有點麻,估計要休息一下就好了。等腿好了,繼續要去收廢品,掙錢能幫更多的人。”

圖/全媒體記者 梁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