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白脸、背景一片黑......求求你别再这样拍夜景人像了!

夜景人像的拍摄步骤

夜景人像的拍摄技法又被称之为慢速闪光,指使用 1 / 30秒以下快门速度(包括B 门)进行闪光摄影。其优点是能明显地提高画面上背景的亮度,这是因为主体受闪光照明的时间很短(闪光持续时间极短),而背景的光量虽很弱,但因照相机快门速度降低而使曝光量成倍增加。这种慢门闪光法在夜间拍摄建筑灯光类的背景影像时特别有效,摄影完全不必担心由于手的抖动而影响主体的清晰度,因为主体只在数千分之一秒的闪光时间内被照亮。 但在对背景的清晰度也有较高要求时,就应选用三脚架拍摄。

红眼、白脸、背景一片黑......求求你别再这样拍夜景人像了!

由于夜景光线很暗,人物光照不足,在拍摄时经常出现将景物拍好而人物曝光不足,甚至于人物虚化的现象,如用闪光灯拍摄主体人物时,景物的曝光又不符合要求。要处理好夜景及人像,必须先得到夜景持续光源的曝光组合,并用闪光灯为人物补光,提高人物的亮度,使得人物的亮度和持续灯光照射的夜景亮度趋于平衡。在同一感光度下,只要获得闪光灯的曝光光圈值,使用互易率,在夜景持续光的总曝光量不变的情况下,将持续光源的曝光组合的曝光光圈值转换成闪光灯的曝光光圈值,得到在同等E V 值下以闪光灯光圈值匹配的曝光组合,就可得到人景光比为1:1的效果。其步骤如下:

1. 首先测得夜景持续光源的曝光组合,例如100的感光度,快门1/4秒,光圈 5.6。

单独测量夜景的曝光组合值

2. 得到闪光灯对人物照明的曝光光圈值,

a) 可通过闪光测光表放在人脸旁边,将测光表对准闪光灯,直接测得闪光光圈值,或者

b) 在单只闪光灯照明下,可通过闪光灯曝光计算公式(指数/距离=光圈),获得闪光灯曝光光圈值。例如有一只指数GN24的闪光灯,光源距主体3米,就可计算出闪光灯曝光光圈值为8。

c) 如果选择全自动闪光灯,利用闪光灯的全自动测光系统,在闪光灯有效照明范围内,自动获得闪光灯准确的曝光量。

3. 得到两组曝光值后,用互易率将持续光曝光值与瞬间光曝光值相结合,例如同在100感光度下,持续光源曝光组合为1/4秒,F 5.6,而瞬间光光圈值为F8,光圈F8和光圈F5.6相差一级光圈,在保持持续光的曝光量(EV值)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互易率将持续光的曝光组合中的光圈值(F5.6)该为闪光灯的光圈值(F 8),从而得到1/2秒的快门速度。使用光圈F8,快门1/2秒,和持续光源照射的夜景最初的曝光组合(1/4秒,F 5.6)曝光量相同,既保证了景物的持续光准确曝光,也确保了主体人物瞬间光的准确曝光量。此时人景光比为1:1,摄影者可调整快门速度来改变光比,放慢速度,以提亮背景或提高速度使背景更暗,以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

注:在拍摄夜景人像时,大家习惯的做法是把人物放在较为明亮的地方,希望把人物照亮,却不知这样做适得其反。越是放在持续光源亮的地方,照出来的人物越是模糊的。因为测光是按照持续光源测的,对于持续光源的曝光是合适的。闪光灯瞬间把人物定格,闪光灯曝光结束后,持续光源继续对人物曝光,由于速度很慢,这时就会产生重影和叠影现象,给大家的视觉感觉片子是虚的。

红眼、白脸、背景一片黑......求求你别再这样拍夜景人像了!

在混合光下的处理方法为:将闪光灯照明的主体人物尽量置于持续光照射不到或影响较小的区域。由于闪光灯速度很快,所以其照明区域均为清晰影像,而持续光源照明区域有可能虚化,可利用角架或固定物体使相机稳定,也可使用短焦距镜头尽量拿稳相机,拍出影像清晰的照片。如果主体无法躲开持续光的照明,可以利用感光材料的曝光特性(其后曝光的影像永远覆盖或叠加在先曝光的影像之上),将相机设置为后帘同步闪光模式,使相机先对持续光源曝光后,再对主体人物进行闪光曝光,这样拍出的照片可确保主体人物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