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還記得2018年傳出哪些食藥謠言嗎?FDA君這就給大家盤點盤點去年誤導我們的那些食藥安全謠言!

001、食物相剋說

市面上有許多“食物相剋”的說法。比如,西紅柿和螃蟹一起吃會在體內產生砒霜、菠菜和豆腐一起吃會得腎結石……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真相:2018年央視3·15晚會一號消費預警發佈:食物相剋說法都是謠言。晚會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對螃蟹跟西紅柿一起吃會產生無機砷進行了實力闢謠,實驗表明,實驗產生的有毒的無機砷總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並且跟西紅柿無任何關係,純屬謠言。

而關於網絡上流傳的中國營養協會的食物相剋圖譜,實際上民政部早已曝光中國營養協會是非法機構,正規的叫做“中國營養學會”。

002、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有劇毒

一則《鹽裡面加進了亞鐵氰化鉀》的帖子曾在網上流傳。其中稱食用這種添加了抗結劑(亞鐵氰化鉀)的食鹽,會對人體的肝臟、腎臟造成危害。與此同時,一篇名為《中國賣鹽的是畜生》的文章也在熱傳,一位自稱“中央黨校餘教授”的人聲稱自己食用加了亞鐵氰化鉀的食鹽之後,腎臟受損。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真相: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食品副主任鍾凱明確表示,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國產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長期食用並不會給人體帶來傷害。另據央視調查,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均允許使用亞鐵氰化鉀作為食鹽抗結劑。

003、酸鹼體質說

11月,一篇題為《“酸鹼體質理論大師”被判罰1.05億美元當庭承認騙局》的文章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國內也有不少保健品打著“酸鹼體質理論”的旗號,一些傳聞稱“酸性體質容易生病”“鹼性體質多生男孩”等等。

真相:曾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營養官員的葛可佑表示,人的體質沒有酸性或鹼性之區別,始終保持在pH7.4左右。實際上,不管你喝什麼水或吃什麼食物,都不能改變身體的酸鹼平衡狀態。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組成部分,都是合理營養必不可少的。

004、星巴克咖啡致癌

3月30日,各大外媒報道稱,美國一家法院最終裁定,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次日,國內一些自媒體以各種聳人聽聞的標題發佈了相關文章,直言“星巴克咖啡致癌”。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真相:“致癌”傳聞中的丙烯酰胺是很多食物在加工過程中都會產生的,

烘焙咖啡豆過程中產生的量相對較少。在美國膳食指南中,咖啡也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另外,丙烯酰胺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劑量”關係還缺乏科學依據。

005、洋蔥能殺死感冒病毒

3月,“洋蔥能殺死感冒病毒”的網文廣為流傳。文章稱,一個兩頭都切掉的洋蔥能吸收病菌,預防流感;洋蔥之所以會在次日清晨變黑,是因為吸收了病菌。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真相:專家稱,切開的洋蔥之所以變色並非吸收病毒,而是發生了“酶促褐變”反應。洋蔥可以殺菌,是因為洋蔥中含有有機硫化物。每天吃一些洋蔥,對呼吸道、腸道里面的細菌的確會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對病毒沒有抑制作用。

006、吃小龍蝦致哈夫病

2018年7月,一篇名為《小龍蝦的致命真相:全世界都不敢吃,中國人卻還被矇在鼓裡》的文章在互聯網上被迅速、大量轉發。文章中列舉了多個案例,證明食用小龍蝦會引發哈夫病。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真相:“哈夫病”是一種急性橫紋肌溶解綜合徵,該病與食用小龍蝦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繫。

007、味精加熱後有毒

2018年,微信朋友圈熱傳的文章《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稱,溫度只要超過100攝氏度,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真相: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這也是鮮味的來源。穀氨酸鈉在超過120℃時,容易轉變成焦穀氨酸鈉,焦穀氨酸鈉並不會致癌,只是沒有鮮味而已。

008、麵條洗出“膠”

8月,微信朋友圈流傳起一個網友實拍的“水洗面條”視頻,拿麵條不停在水中搓洗後,水越來越渾濁,而麵條慢慢變成了一塊“膠狀物體”。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謠言視頻截圖

真相:對於掛麵含膠或可燃的謠言,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在2017年5月份均曾專題闢謠。麵條、面片、餃子皮等,在用水洗時,澱粉和水溶性成分就會離開,剩下具有黏性、延伸性且不溶於水的東西,那就是麵筋,而麵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營養非常豐富。

009、黑木耳打藥不能吃

8月,一條“黑木耳打農藥”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一位男子揹著打藥箱做出給黑木耳打藥的動作,並聲稱黑木耳養殖過程中要打除草劑、殺蟲劑以及“激素”等。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謠言視頻截圖

真相:視頻傳開之後,中國食用菌協會組織有關專家對視頻內容進行鑑定,認為“該視頻拍攝單位、時間及地點不明,‘擺拍’特徵明顯,所反映的情況與事實不符,具有明顯的動機不良和惡意抹黑的意圖”。

010、葡萄乾含促幹劑會把腸胃燒壞

10月,網上流傳著一段“葡萄浸泡促幹劑製作葡萄乾”的視頻。視頻中,果農將一筐筐葡萄浸泡在一種褐色液體中,隨後視頻畫面又拍攝到一隻標有“葡萄促幹劑”字樣的包裝袋。視頻拍攝者稱:“市場上買的葡萄乾,不要直接拿出來就吃,裡面有促幹劑,直接吃會把腸胃都燒壞。”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謠言視頻截圖

真相:葡萄促幹劑為無毒、無遺傳毒性的食品添加劑,而且在浸泡之後、晾曬之前,果農會對葡萄進行清洗,附著於葡萄表皮的強鹼溶液很容易被水洗掉。

011、央視曝光17種“巨毒”食品名單

2018年1月,某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一篇《【轉】央視及各大衛視曝光17種巨毒食品名單》的文章,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其中包括含有農藥多菌靈的果粒橙可導致腦部麻痺、使用蓬灰的蘭州拉麵可致癌、蛋黃派和榴蓮酥都是垃圾食品、蛇果表皮打蠟一點就著火等。

真相:經查證,文章中羅列的食品安全信息,實為惡意篡改、編造或是對舊聞翻炒的謠言。以果粒橙含多菌靈為例,其謠言起源為2012年巴西橙使用農藥多菌靈事件,在我國未檢出使用巴西橙原料的產品含有多菌靈。

012、一少年食用15包辣條後昏迷

2018年1月,網絡報道稱,湖南郴州有一名15歲少年購買了15袋辣條,食用後昏迷。醫院檢查後,該少年被確診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真相:該少年確實被醫院確診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病因是該少年患有糖尿病,辣條只是誘因之一。此外,由於當地人口音中“四、十不分”,男孩實際上只吃了四五包辣條,接診醫生聽錯了在接診單上記錄了下來。

013、大蒜熗鍋致癌

2018年4月底,在某電視節目中,有嘉賓稱大蒜熗鍋會致癌,還拿著兩種經大蒜熗鍋後的菜去檢驗,結果顯示內含致癌物質丙烯酰胺,引發公眾擔憂,迅速在社交網絡上一傳十、十傳百。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真相:大蒜熗鍋確實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酰胺,該物質應儘量少攝入,但“產生致癌物”不能直接等同於“引發癌症”。

許多致癌物都需要達到一定濃度,並且機體持續暴露(接觸)才有可能引發癌症。且熗鍋時大蒜只是配料,一人份的菜中只有幾克大蒜,能產生的丙烯酰胺實在有限。

014、葡萄上的白霜是農藥殘留

有人稱葡萄上的白霜是噴灑的農藥殘留,吃了會中毒。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真相:2018年“3·15”晚會現場,通過專業檢測得出結果:葡萄上的白霜不是農藥。這種白霜的主要成分其實是無毒無害的天然蠟質,還有少量的糖類等有機質。真正的農藥殘留是微量物質,很少能肉眼看見。除了葡萄之外,冬瓜、李子和藍莓等很多果蔬的表面的白霜,也是同樣的物質。

015、醋可以軟化血管

網上時不時有自媒體發文宣稱,醋很酸,可以泡軟骨頭、牙齒等,所以軟化血管也不在話下。

2018食品謠言大盤點!2019,拒絕被忽悠!

真相:食醋是發酵食品,其主要成分是醋酸。而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管中形成了粥樣硬化斑塊,血管彈性降低。醋在消化過程中根本不會進入血管,過量喝醋反而會灼傷胃黏膜和食道。

目前,我國已有多部法律法規明確了散佈謠言的法律責任,對於散佈謠言的個人和媒體將依法依規追究謠言編造者、傳播者的法律責任。

2019年,讓我們一起多多瞭解食品安全知識,拒絕被忽悠!不信謠,不傳謠!不當謠言“二傳手”!

———— / END / ————

來源 | 綜合人民日報、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南沙食品安全等

聲明 |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見水印或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支付稿酬或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