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领土4800多万,却没有人愿意承认,是这样吗?为什么?

ID笑似花解语


我终于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把明朝国土面积夸大了,因为把藩属国都算进去了。可是老实讲,就算是这样,4800万平方公里也太夸张了,因为整个亚洲也才4458万平方公里呢。

明朝国土面积鼎盛时期是在明永乐年间。朱棣在位期间南征北讨,将明朝的国土面积扩大到了997万平方公里。当时的明朝疆域,东到朝鲜,西到吐蕃,南到安南,北到大碛。朱棣去世之后,也随着蒙古、女贞和吐鲁番等部的崛起,明朝逐渐丢失了内蒙古、新疆、宁夏和东北等地的大片土地。到明末的时候,就连安南也独立了,明朝的国土面积就更小了。

在永乐年间,明朝不仅在国土面积上达到巅峰,而且万邦来朝,纷纷成为明朝的藩属国。再加上郑和下西洋收服的那些国家,永乐年间明朝的藩属国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多个。这些藩属国主要是蒙古、西藏、新疆和中亚的一些游牧民族国家,再加上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缅甸、印尼、马六甲、斯里兰卡等等周边国家,还有少数比较远的岛国也臣服于明朝。

但是我们知道,这其中多数国家只是在名义上臣服明朝,他们除了定期派使者来明朝朝贡之外,几乎与明朝没有任何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所以这些国家的领土实际上并不属于明朝的。即便是在名义上把这些国家的领土算入明朝,那也万万是达不到4800万平方公里的。

我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两个时期,一个是唐高宗时期,达到了1250多万平方公里;一个是元朝时期,达到了2100多万平方公里。我国国土面积正式被确认是在清朝,巅峰时期也才1300多万平方公里。所以,明朝的997万平方公里国土其实和现在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差不多的。

4800万平方公里确实有点无厘头,也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知道的能不能告诉我一下?


围炉煮酒话春秋


48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整个亚洲的面积只有4457.9万平方公里,即使是整个亚欧大陆也不过在5473.9万平方公里左右,这么算下来4800多万基本上囊括了整个亚欧大陆近90%的面积。如果明朝有这么大的疆域,那么请问和明朝同时代的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又到哪儿去了呢?事实上就连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国的领土加起来也不过3300万平方公里左右,即使是殖民地遍及全球的大英帝国在其全盛时期也不过3550万平方公里左右,就算再把曾为英属殖民地的美国给加进去也达不到4800多万平方公里。

事实上关于明朝的版图问题乃至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版图问题几乎都存在一定争议,造成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今天所说的领土或版图都是建立在近现代条约关系下的产物,其典型标志是:各国之间的边界是一条明显的界线。然而中国历史上的王朝绝大多数的边界是不明确的,所以中国古代王朝的版图面积其实更多只是约数,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代王朝同样也几乎不存在明确的国界线,这其中唯一的例外就是与李氏朝鲜王朝明确以鸭绿江为界。没有明确的国界线只是导致版图大小争议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导致争议的原因是领土标准的问题,也就是说该如何判断某地是否隶属于某一王朝的版图之内。最后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一直存在着大量极端尊明和极端贬明的人士,双方站在各自的观点立场上进行吹捧和打压,以致于目前关于明朝版图的争议几乎是历朝历代中最大的。

题主提到明朝的地图问题,事实上明代官方的正式地图叫做大明混一图。大明混一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是我国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图。尽管大明混一图的文物价值极高,可在地理学上的价值其实并不大,因为这并非一份按真实的地理比例所绘的地图,而是充满了主观臆想——在这幅地图中明王朝的领土独占据个欧亚非的五分之三,而我们今天知道这显然是错误的。甚至就连李氏朝鲜也因为对明王朝的恭顺,而特意被绘制得比日本要大。在明成祖朱棣时期由于郑和下西洋的缘故,使明王朝的声威远播异域:郑和下西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编队指挥官加文·孟席斯甚至认为郑和船队率先发现了澳大利亚和美洲。郑和下西洋后一时间很多之前闻所未闻的远方国家纷纷前来朝贡,中华文明由传统的东亚汉字文化圈开始远播西亚、东非等地,明朝人将这一盛况称之为“万国来朝,远迈汉唐”。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以致于包括一些中国人和一些西方人认为:在西方殖民主义兴起之前明王朝已成功控制了印度洋的海权,所以我估计题主所说的4800多万平方公里这一概念可能是将印度洋沿岸的藩属国以及印度洋相当一部分海域都计算在内的。然而这些地区真能视为明王朝的领土吗?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领土标准。对此我们不妨思考张骞凿空西域能视为新疆地区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吗?不能,否则今天的中国向海外派出一支使团,难道使团所过之处即为中国领土吗?所以新疆成为中国领土标志性事件是在张骞出使西域六十余年后的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既然如此我们自然也不能将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理所当然视为明王朝的领土。同样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尽管促进了民族交流,但不能视为领土依据,否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各国皇室几乎都有亲戚关系,可不照样打得你死我活,所以和亲显然也不能作为领土依据。既然遣使、和亲不能被视为领土依据,那么册封呢?这应该说是争议最大的。有的说法认为明朝版图高达1700万平方公里,这其实是以鞑靼、瓦剌、亦力把里等部曾受明朝册封为由而将其均列入明朝版图之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明王朝也册封李氏朝鲜和琉球王国君主,却并不将朝鲜、琉球算在明朝版图之内。明成祖朱棣甚至册封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那么日本是不是明朝领土的一部分呢?如果册封也不能作为领土依据,那么问题就到了极端尊明和极端贬明人士争议最大的实际控制问题。那么何为实际控制呢?有的说法以明朝不在当地征税、驻军为由否定明朝对旧港宣慰司、乌斯藏都司、奴儿干都司等地拥有实际控制权,就此否定上述地区属于明朝领土。那么这样的理由能否成立呢?

如果以是否征税作为领土依据,那么如今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实行一国两制,尽管港、澳地区在主权上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在经济上一直是高度自治的,港、澳地区的财政税收工作从来都不由国家税务部门负责,而是由当地自行负责,显然是否存在赋税关系不能作为领土依据。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在主权上隶属于丹麦王国,然而这里是高度自主的海外领地,丹麦王国在此并不驻军,那么丹麦就不享有对格陵兰的主权了吗?显然驻军与否也不能作为领土依据。既然是否存在赋税、驻军等关系不能作为领土依据,那么什么可以作为领土依据呢?答案是设置行政管辖机构。正如新疆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只有在当地设置了行政管辖机构才能作为领土依据。至于所设机构是和中原内地一样的郡、县,还是都护府、宣慰司,都不影响该地被纳入版图的既成事实,正如我们今天的地方行政管辖机构除了省之外还有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既然明确了领土标准依据,那么关于明朝版图的争议多少可以平息一些了吧?

现在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明朝版图高达1700万平方公里乃至题主所谓4800万平方公里的说法是没依据的,因为这是将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地区也计算在内了,甚至可能将相当一部分印度洋海域也计算在内了。尽管有明一代曾一度迫使蒙古草原上的鞑靼、瓦剌等部称臣纳贡,但始终没像之后的清王朝一样在蒙古草原上设立诸如乌里雅苏台将军等行政管辖机构,因此蒙古草原不能视为明朝的疆土,充其量只是受明朝册封的藩属。当然明朝的版图也不可能像极端贬明人士所声称的只有三四百万平方公里,因为旧港宣慰司、乌斯藏都司、奴儿干都司等地都应当计算在明朝的版图之内。那么这么计算下来的明朝版图有多大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今天的中国领土有多少不在明代版图之内的。基本上就是长城以北的内蒙古地区和新疆哈密以西的地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基本上是明长城的遗迹,在当年这里基本上是明王朝与蒙古草原诸部的分界线所在。至于新疆地区尽管《明史》声称明太祖朱元璋“定陕西、甘肃诸镇,嘉峪关以西置不问”——然而《明史》这句话其实有夸大的成分:当时新疆绝大部分地区的确不在明王朝的控制下,但在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明朝是设置有卫所的。事实上明成祖朱棣在派郑和下西洋的同时,也在积极经略西域地区:先后在嘉峪关以西设置哈密、安定、阿端、赤斤蒙古、曲先、罕东和沙州等关西七卫。关西七卫中的哈密卫的名字在今天也许更多是和哈密瓜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明代哈密见证的是一段交织着辉煌与苦涩的历史。哈密古称伊吾,在汉代曾一度是西域都护府的驻地。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册封蒙古降将纳失里镇守当地的方式确立了对哈密的主权并在此设置卫所。在洪武、永乐年间哈密是抵抗塞外蒙古部落入侵的桥头堡,是嘉峪关的地缘屏障和缓冲地带。同时这里也是西域属国乃至中西亚国家的使节进京朝见中国皇帝的中转站——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十一月中亚各国的使团500人就是通过哈密进入明朝腹地,明成祖朱棣特意在北京北边的怀来调集10万大军,还在明军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中挑选精兵为使臣们表演马术骑射、步兵突击、火器操练等军事科目,可以说哈密见证了明朝全盛时期万国来朝的盛景。云集在哈密的不只有各国使节,也有往来的商旅,哈密因此成为见证陆上丝绸之路最后的繁荣与辉煌之地。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将冯胜率大军二十万进逼金山,迫使北元太尉纳哈出归降,明王朝的疆域拓展到辽东地区。在东北女真族聚居地明朝陆续设置了一批羁縻卫、所,用以统治或控制当地民族: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行人邢枢等往谕奴儿干,招抚诸部。二年置奴儿干等卫,其后相继建卫所达一百三十余个。永乐七年(1409年)明政府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决定设置奴儿干都司以统辖各卫所。东宁卫指挥康旺被任命为都指挥同知,千户王肇舟并任命为都指挥佥事。明成祖朱棣在选配奴儿干地区的官员时选择了出自海西女真的宦官亦失哈——他既会女真语,又会汉语,既熟悉东北地区的风土民情,又熟悉明朝的典章制度。永乐九年(1411年)春亦失哈领官军千余、巨船二十五艘,护送康旺等官员至亨滚河口对岸的特林地方,正式开设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管辖大约300个羁縻卫、所,都司驻于黑龙江下游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塔赫塔。奴儿干都司的管辖范围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大致囊括了现在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北部分及以西俄罗斯局部、乌苏里江以东、外兴安岭及以北。事实上直到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反明之前也曾受封明朝赐予的建州左卫都督,这证明直到此时明王朝对东北的女真部族仍在进行管辖,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正式起兵反明,东北地区至此彻底脱离明王朝的管辖。

公元1370年明军攻取洮州、岷州并进克元朝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脱思麻宣慰司)的治所河州,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遂降明。元顺帝病殁后原先忠于元朝的西北藏族首领陆续归附明朝。1371年西藏的世袭封主镇西武靖王卜纳剌(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的五世孙)携带元朝颁发的印信,率吐蕃诸部首领到南京向明朝纳款,表示归顺。明朝收缴了元朝授予他们的印信,分别授予他们为河州卫指挥同知、靖南卫指挥同知,并准予其子孙世袭。属下官吏也授千户、所镇抚等职。1372年元朝册封的帝师喃加巴藏卜降明并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册封。1374年明朝正式在藏区设置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两大地方行政机构。明朝在确定藏区的都指挥使司、卫、所的行政体制后陆续委任藏族首领担任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的官职。最初明朝是封蔡巴、羊卓、止贡、嘉玛等故元万户府首领为乌思藏的行都指挥使或都指挥佥事等职,然而元朝扶持的萨迦政权已不可逆转地走上衰败之路,而噶举派的帕木竹家族的势力却日渐发展壮大。在对帕木竹政权的情况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后明朝就开始任命帕木竹政权的主要宗本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的官员,并且进一步在内邬宗和仁蚌宗这两个最大的宗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明朝在藏族地区封授的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职都准予世袭,但是重要官职的袭职要经过皇帝的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崇祯三年(1630年)乌思藏僧人三旦多只等十五人入朝班贡,这是藏区领袖最后一次入贡明朝。据《明史·志第十六》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越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文中“西据吐番”的“吐番”是宋、元、明等时期的史籍中对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的惯称。明朝先后在西北藏区设立洮、河、岷、西宁四卫,在今甘、青、川部分藏区以及卫、藏地区设置“朵甘卫”和“乌思藏卫”。藏区各部族首领均被明朝委任为同中原官职相同的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职,所不同的是内地官员是通过科举选拔,而藏区官吏则允许世袭,但新任官吏承袭官爵时必须经北京的大明朝廷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鉴于藏区政教合一的格局,明朝除了在当地设立卫所、封以官爵之外,也加强了对藏传佛教各派首领的管控——明朝在藏区建立一套僧官制度:僧官分教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每级依受封者的身份、地位进行分封。各级僧官按明王朝制定的规则定期入京朝贡,各级僧官的承袭同地方卫所官吏的承袭一样必须获得朝廷的认可。明朝对西藏的管理因此被形容为“多封众建、因俗而治”。

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遣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征服了大理国。1271年已成为蒙古大汗的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元朝。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多次遣使要求缅甸蒲甘王朝称臣朝贡,然而蒲甘方面始终不予理睬。1277年元军越过此前大理和蒲甘的边界线进攻八莫,后因水土不服而主动撤离,而后元兵又多次进攻蒲甘。1279年元灭南宋后国力大增。1287年元兵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蒲甘城破,蒲甘国成为元朝的藩属,那罗梯诃波帝失去王位,他之后的蒲甘国王都是元朝傀儡。后来元朝有进一步将蒲甘纳入缅中行省管辖,再后来又并入云南行省。1381年七月征南将军傅友德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同副将蓝玉、沐英一同远征云南,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投滇池自杀,明军平定云南。此后明朝在继承延续元朝在西南地区的疆域基础上又设立了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三大宣抚司和车里宣慰使司、缅甸宣慰使司、木邦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孟养宣慰使司、老挝宣慰使司六大宣慰司,合称“三宣六慰”。明朝全盛时期的领土几乎曾一度覆盖过整个缅甸并拥有印度洋出海口。尽管明朝对三宣六慰地区一直采取羁縻统治,当地土司一直保持相对比较独立的自主权限,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属于中国领土的客观事实。当时的中国商人从滇西重镇永昌(保山)、腾越(腾冲)等地沿大盈江和瑞丽江接伊洛瓦底江贯通缅甸北南的水陆交通线往来活动,中国的丝绸、瓷器、陶器和缅甸的棉花、玉石等通过这条交通线或输入中国内地或销往印度洋沿岸地区。明初阿瓦土司遣使入京诉说麓川土司思氏侵占其土地,此后明朝分别于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四征麓川。

永乐二年(1404年)一个名叫陈添平的越南人越境逃入明朝,他自称是陈朝宗室后裔。据他所称当时越南的统治者胡季犛、胡汉苍是以阴谋篡夺了陈朝江山,他请求明朝出兵,协助自己恢复陈朝。明成祖朱棣也无法判断究竟这个陈添平的真实身份,于是他在未知会由胡氏父子派出的越南官方使节的情况下让陈添平和自称陈朝遗臣的越南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对此没预案的越南使节一时间乱了方寸以致不知该如何反应。这一切没逃过朱棣敏锐的眼睛,至此胡季犛篡位的真相浮出水面。感觉自己被人耍了的朱棣让越南使节回国给胡氏父子带话予以申斥,胡家父子上表谢罪并表示愿将皇位归还陈氏。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都督黄中护送陈添平归国即位。当明军行至越南支棱关时突遭埋伏于此的越军伏击,陈添平被越军抢走并处死。朱棣得知堂堂大明王朝的军队被藩属国的军队伏击并抢走受大明王朝保护之人后勃然大怒,随即于当年9月以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领兵八十万南征。此时越南胡朝同时面对国内陈朝残余势力和明军的双重打击,到1407年(明永乐五年、越南胡开大四年)明军俘获胡家父子并成功占领越南。在对越南的战后处置问题上朱棣一开始还算打算册封陈氏后裔为越南国君,不过他很快得知:越南陈朝已无后裔在世,于是朱棣改变了想法——他转而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越南重新纳入中国直接管辖的郡县体系。

宋元时期中国人已广泛活跃于东南亚。元灭南宋后不少南宋遗民逃亡海外——在崖山之战中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赴海而亡,其幼子带着剩下的南宋军民逃亡爪哇岛并一度在岛上建立顺塔国。当华人涌入爪哇岛时爪哇岛上的本土势力之间正处于混战状态:在此之前称雄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以及周边海域的是三佛齐王国,然而在洪武三十年(1397年)崛起于爪哇岛东部的满者伯夷王国消灭了三佛齐王国,旅居三佛齐的华人一千多人联合不愿臣服于满者伯夷的三佛齐人拥戴广东南海人梁道明为三佛齐王,于是爪哇岛上就形成了梁道明领兵与满者伯夷王朝对抗的局面。由于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海禁政策断绝了沿海居民的生计,因此在此之后的十年间有数万军民从广东渡海投奔梁道明,由华人统治的旧港王国就这样在爪哇岛上形成了。1402年朱棣与朱允炆的叔侄之争终于以朱棣得胜告终。由于朱棣的皇位得来不正,因此他迫切需要做出一番功绩以为自己正名,正是在这一动力的驱使下朱棣完成了五出漠北、七下西洋的壮举。事实上早在正是委派郑和下西洋之前的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就派梁道明的同乡监察御史谭胜受和千户杨信带敕书前往招安梁道明,试图以此建立海外奇功,梁道明在接受明王朝的敕书后和臣子郑伯可一同入朝觐见明成祖朱棣,而旧港则由梁道明的副手施进卿治理。此时旧港地区最强大的有两股势力:其一是原旧港国王梁道明的副手施进卿,其二是海盗头目陈祖义。国王的头衔听起来当然比海盗头子好听,不过这与实力无关——其实梁道明及其副手施进卿与陈祖义一样都不过是从中原大陆亡命至此,所不同的是:梁道明选择与当地土著势力合作并逐渐站稳了脚跟,而陈祖义则始终啸聚海上。在与来自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王朝对抗的过程中二者曾一度结成暂时的同盟,然而一山终究难容二虎,双方的兵戎相见是迟早的事。1407年陈祖义在明朝郑和船队与施进卿的联合夹击之下覆灭了,明成祖朱棣在陈祖义势力被消灭后册封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正式设置大明旧港宣慰司,其辖区包括如今的马来半岛、新加坡、苏门答腊、爪哇以及泰国、菲律宾的一部分。

若以明朝全盛时期奴儿干都司、哈密卫、乌斯藏都司、三宣六慰、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旧港宣慰司全部统计在内的版图约为1100万平方公里。然而明代也不尽是开疆拓土,同样也曾失地,甚至在明代最鼎盛的洪武、永乐年间也曾一度出现失地的现象:668年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王国联合唐朝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670年-676年新罗为争夺百济和高句丽的土地而与唐朝开战,战后唐朝与新罗以今天朝鲜平壤的大同江为界。王氏高丽取代新罗后于1034年到1044年从鸭绿江口到东朝鲜湾修筑千里长城作为国界线。1117年高丽利用辽金战争之机夺取保州并改称义州,由此取得鸭绿江下游东岸的土地。1258年高丽东北面的居民归顺蒙古,东北疆域退缩到铁岭。1269年西北面又归顺蒙古,高丽的西北疆域退缩到慈悲岭。元明易代后朝鲜半岛上亲元的王氏高丽王朝试图利用元明易代的乱局向北拓展疆土,而朱元璋则坚持以铁岭为界。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在元代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同年四月高丽国王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征讨明军。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王禑不听。于是李成桂在劝服曹敏修后果断在威化岛回军占领高丽首都开京掌握高丽政权。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丙申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正式登基称王。次日李成桂派出特使前往南京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并请求明朝的册封。他为自己开创的新王朝准备了朝鲜、和宁两个名字请朱元璋选择,朱元璋自然乐意由这个对自己恭顺的小弟取代亲元的高丽王朝,册封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最终朱元璋钦定了朝鲜二字作为李成桂所开创的新王朝的名字,公元1393年李成桂正式下诏启用“朝鲜”这一国号,至此延续474年的王氏高丽王朝被李氏朝鲜王朝取代。由于李氏朝鲜王朝奉行亲明政策,因此明朝不再坚持以铁岭为界,从此鸭绿江成为明朝与朝鲜的界河。

1427年明宣宗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大约在同一时期旧港宣慰司被崛起于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王朝攻陷,从此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还是大约在同一时期奴儿干都司逐渐消失在明代的史籍之中,此后明朝仍直接管理着今天的辽宁地区,至于其以东和以北的女真部落则以卫所制度进行统治,尽管并不能说在此之后明王朝就已彻底放弃了对东北的管理,但可以肯定的是明王朝对东北的控制力度的确在此之后大为下降,而这也为日后努尔哈赤的崛起埋下了伏笔。嘉靖五年(1526年)明代西南三宣六慰之一的缅甸宣慰司被孟养、木邦、孟密三家土司联合攻灭,缅甸宣慰使莽纪岁之子莽瑞体起兵复仇后建立东吁王朝,从此缅甸脱离明朝的统治,发展成为独立国家。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正式起兵反明,至此东北地区彻底脱离明王朝的管辖。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侵入台湾南部,两年后西班牙人侵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人驱逐了盘踞在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此后他们一直统治着台湾直到1661年他们被郑成功逐出。到明末崇祯年间奴儿干都司、哈密卫、河套地区、乌斯藏都司、三宣六慰、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旧港宣慰司等地已全部放弃,这时的明朝疆域已只剩下中原汉地的两京十三省之地,大约只有三四百万平方公里。如果我们既不尊明,也不贬明,那么既不以明代疆域的巅峰作为标准,也不以明末的疆域作为标准,而以明中期一般常态化的疆域作为标准,那么明朝版图大约在900万平方公里左右。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明朝领土有4800万的说法其实并不在少数,这个说法是否靠谱,我们先不谈,我们首先来捋一捋4800万究竟多大。我国现有的领土是960万,亚欧大陆5000多万,这样看来,明朝的领土就是我国现有领土的5倍,和亚欧大陆差不多大。

现在我们就来想一想,明朝是否有能力管控4800万的领土?答案显然是没有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明朝的实际领土其实也就只有997万罢了。


可能一些对历史不太了解的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可以这么断定明朝不可能拥有4800万的领土呢?接下来笔者就来从多方面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从崇祯的身上分析一下。

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作为一个统治者,崇祯最大的目标就是重新复兴明朝。崇祯上位时,前几任帝王并没有给他留下一片繁荣的政局,反而是面临着内在的祸乱和外在的威胁,国家飘摇欲坠。对于崇祯来说,实现国家复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幸好,崇祯是个好皇帝,为了国家,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勤劳,每天都要处理数量繁多的政务,他节俭,从自身出发为朝廷官员后宫妃嫔树立榜样。在他的努力下,明朝似乎恢复一些生机。

时间线拉长,这一天,李自成带着他的农民军杀到了皇宫内,到了景山上,歪脖子树上吊死的崇祯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明朝的局势不是已经发生了转变吗?崇祯皇帝不是一个有能力的好皇帝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崇祯选择了自杀?

明朝的局势确实有所好转,但是这个烂摊子哪有那么容易修补好?明朝后面的几位皇帝大多都十分无能,他们昏庸,不处理政务,生活奢侈,作为朝廷里的中坚力量,他们这些行为极容易影响整个朝廷的运转,甚至严重下造成朝纲的败坏。明朝就像一个就从里面开始腐烂的苹果,不管怎么修补,腐烂都是不可逆转的结果。

再者,崇祯虽有一定的能力,但同时他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崇祯皇帝虽然铲除了魏忠贤,稳固了自己的统治,但是他仍旧没有放弃任用宦官,他打击的只是以魏忠贤为首的一批不良分子,而不是整个宦官集团,他仍旧对官宦选择了信任,给了他们足够的权力。除此之外,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而且过分自信,他一方面不信任朝廷大臣,一方面又不听取朝廷大臣的意见,渐渐的,使得崇祯皇帝失去了官员们的归附之心。

最后,明朝灭亡,可能是天意之为。明朝快灭亡的那几年,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先是不断的水涝,之后又是长时间的干旱, 这时候的崇祯不仅没有想办法帮助百姓度过劫难,反而还向百姓征收赋税满足他对外用兵的军费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农民起义自然就会频频发生。

崇祯为了恢复明朝,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但是灭亡之事已经提上日程,崇祯只能选择认命。崇祯是一个有骨气的皇帝,他知道“国家如果覆灭,君主就必须为国家而死。”他羞愧,他自尊,他心灰意冷,他选择了那棵歪脖子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讲了这么多,其实只上想为大家从明朝政治深层方面分析是否明朝有统治4800万领土的可能。

繁荣的唐朝面积尚是1237万,何况是如此的明朝呢?


无笔史官


明朝永乐大帝在位时国土面积最大,极盛时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后逐渐减小,明末之时只保有汉地十八省。 明代前期疆域 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西至青藏高原;大陆南至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北部北纬17度线以北。隔海最南至旧港宣抚司也就是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



如果说臣服于你、给你上贡、接受你册封都算的话确实有,整个北方蒙古高原、东北、西藏、朝鲜、琉球、整个东南亚、郑和七下西洋沿途接受册封的小国(有南亚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等、西亚东非沿岸小国等)都算是明朝领土,那确实有4800多万平方公里那么多领土。

不过准确说叫势力范围更为合适,说领土好像有些过了😊


圣哲同学



有人认为明朝领土有4800多万,这也太夸张了,在历史上只有大英帝国和蒙古帝国才算人类历史之最,而他们却不敢自称有4800多万,原因是他们没有那么大,4800多万概念相当于欧亚大陆板块,明朝恰恰相反确连他们一个子都没有。在中国古代疆域史上,明朝只委屈排在后面,在大明后期更是少得可怜,和北宋相当,所以谁都不会把它想得那么大,甚至连它极盛时版图也遭质疑,原因是里面含得水分很大,维持的时间却很短,不像他的前朝大元帝国才算真正的大帝国,我想主题可能记错了,应当说是大元才这么大。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大明会这么大,肯定有原因,原因就在大明永乐时期有一次超前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大家都熟知。在大明绘制的世界地图里有著名的样本就是大明混一图,大明混一图就是将欧亚非都绘制了出来,它是根据前元历代国都疆理图绘制的。大明混一图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就出现,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了解世界才特意令人绘制,随便也把大明领土画得很大,占据整个欧亚非的五分之三。


到后来朱棣继位为了展示大明实力,超迈汉唐,于是大力发展对外远航,以示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将航行西洋的方向对准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大明宝船队以二万人规模,两百多艘,如城市一样向印度洋移动,航行至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印度,东南亚,有的认为他已到过美洲和澳洲,所以大明主要闪光点就是在前期航海业 。它航行印度洋与太平洋,在沿海各国建立贸易据点,大明等于控制着海上贸易,在西方势力来临之前,明朝已经控制着印度洋,所以就有人会想到大明面积如此之大,原因是他包括海疆。


明朝是浓缩宋元领先的海上能力,海上霸主当之无愧,如果朱棣发现了大明混一图,也许他会命郑和绕过非洲去往欧洲甚至往西到达美洲,进行环球航行,这也不是假设,英国作家加文.孟席斯就论证了这个观点,甚至拿出永乐全球图作为佐证。对于明朝本身陆地疆域很小,可对于海疆来说,我想向标题一样,对于海上霸主的大明,这样说不足为奇。

明朝领土全盛时是永乐盛世之后所谓的宣德年间,在爷爷永乐辛苦的开拓,五征漠北,征安南,定东北,稳西北设哈密卫,宣德时又进行最后一次大航海,基本大明就稳定了。可是还是有人不能接受,原因是大明对吐蕃和东北的控制存在质疑,尤其是东北偏西的那一块和继续往北的西伯利亚地区,外国历史书并没有把那些包括在内,我想他们是有些想多了,大明是继承了元朝疆域,在其基础上将东北辽阳行省只变成了奴儿干都司,吐蕃宣政院辖区变成了乌思藏都司和朵儿干都司还大量设立卫所,所以大明全盛疆域面积达997万平方公里,东西11750里路,南北1094里路。


龙文说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守仁君想问一下提这个问题的人,你知道4800万平方公里的概念是什么吗?亚欧大陆的面积是五千四百七十五万九千平方公里,四千八百万就等于把整个亚洲算进去再给你拉少半截欧洲。

先不说别的,以当时的水平,明朝就算有那么大的地盘他也统治不了。

说正经的,事实上,中国领土的正式确认,那还就是在清朝。


在清朝以前,无论是汉唐还是元明,领土固大,那也只能说是势力范围,唐朝最大时候有1200多万,最少的时候也就五百多万。除了这五百万核心领土(西方叫中国本部)其它地方在古代王朝看来强盛时能羁糜,自己不行了能放弃就放弃。只要看住长城以南,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就行。

从汉至明一直如此,一直到清朝,东北,内蒙,外蒙,新疆,西藏,青海才正式成为我国的领土。


守仁读仁


不是没人愿意承认,是没有人敢承认,4800多万相当于现在我国领土面积的五倍,想想是够过瘾的,吹吹牛也可以,本人非常想承认,但现实真没有。实际上,明朝全盛时期包括模糊领土,总面积为997万多平方公里,晚期只为350多万平方公里。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漠北、漠西及漠南三大草原,历时七年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灭三十余国,建立四大汗国。之后,忽必烈灭西夏、吞并金国、南宋,建立起一个宠大的元帝国,所征服过的土地不过3300多万平方公里,而元朝的领土为1270多万平方公里。


至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朝的国土面积为340多万平方公里。

再次大一统的汉朝,国土面积为609万平方公里。

历朝历代,正统王朝,隋朝为467万平方公里,唐朝为1237万平方公里,宋朝为28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为1316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4800万那里来的?全世界都被明朝殖民了吗?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明朝领土面积四千八百万平方公里,完全是无稽之谈。首先,我们亚洲,总共只有四千四百万平方公里而已,换句话说,明朝不但统治了整个亚洲,还把半个欧洲,也算在内,才能达到这种数据。

对于这种地图开疆,向来都是很无聊的行为,我可以看成,说明朝有这么大的领土,不过是一种高级黑。或者是一种没有底气。事实上的明朝,领土很小,吹的大一些,可以多几块遮羞布而已。

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所以,吹出这样言论的人,会采用一种死无对证的法子来精神胜利,比如清朝伪造史料,比如真实史料被销毁。这种死无对证,简单粗暴的为吹牛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

同时,也在双重标准上玩的很溜,比如,明史中一些正面评价,就被认为是真实的,毫不怀疑清朝是否曲解,对于负面的,往往选择性遗忘,或者直接说清朝篡改。

那么,回到问题上,明朝领土,变化很大,而且缩水速度非常快,巅峰状态下,大约有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比现在要大很多,但到了明宣宗时期,领土大幅度缩水,只剩下八百万平方公里。

这些领土,有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本土区,也就是所谓的两京十三省,这个部分,几乎和秦汉初年是一样的,也是最稳定的领土,大约有四百万平方公里。

第二个部分,叫做羁糜区域,比如奴儿干都司,就属于羁糜区的范畴。这个地方,是水分最大的领土。

在一些地图上,因为这地方水分大,所以画地图也没有了约束,一条线直接连到了北冰洋,虽然这么画,也远远凑不出四千八百万平方公里,可把奴儿干都司统治的区域,扩大了一倍。

事实上,奴儿干都司,首府设置在奴儿干城,在黑龙江下游。接着,朱棣设置了二百多个卫和二十四所。控制大约是外兴安岭以南的区域,有三百万平方公里,另外两块,比较小的羁糜区,分别是长城以北的朵颜三卫,以及嘉峪关以西的哈密卫,大约二十万平方公里。这是明王朝的羁糜区。

第三个区域,叫做藩属区,这个区域是争议最大的区域,包括现在的西藏,青海一带,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

这个区域,明朝的控制力,甚至不如奴儿干都司。明朝在西藏设置的卫所数量很少,在洪武年间,只有十七个,明朝通过册封等方式,对西藏各首领进行管理,只是名义上的宗主国,实际控制力,并不强。

甚至对地方事物的管理,远不如元朝。到了朱棣时期,统治有所加强,但朱棣以后,西藏就变成了真空地带,明朝懒得管,只是放任青藏高原各个首领自己管。

这三大区域,可以算成是广义上的明朝领土,虽然注水很大,但即使最大限度的注水,也不过一千多万平方公里,那么,其他三千八百万领土,又从什么地方凑呢?

于是,就出现了第四个区域的领土,叫做沾边区。如果想要凑这么大的领土,只能考虑把和明朝产生关系的领土,也算在内。

于是,有了西南六大宣抚司,统治云南缅甸老挝泰国一带,这些地方的统治,基本上和西藏是一样的,只是名义上的藩属。接着,又多出一个旧港宣抚司。这个宣抚司,相当于现在的国际组织,比如G20一类的。已经很难成为领土了。

把这些都算上,明朝大约,多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但还是不够。

那么,第五个区域的领土应运而生,那就是外交区域。也就是说,只要明朝有人去的地方,都是明朝领土。

如果前面可以看成是牛奶里掺水,那么,这个就算是水里掺牛奶了。于是,郑和下西洋成了重要证据,虽然这是一个外交和贸易的往来,但如果非要说这是明朝领土。那也只能由着他们了。

那么,这第五块地方,又能为明王朝增加那些领土呢?在历史记录上,郑和七次下西洋,有五次,都在东南亚南亚一带,只有第六次和第七次到了西亚和非洲。最远处到了非洲东岸和红海一带。那么,这些地方,算作明朝领土,真的好吗?

显然,南亚的卧莫尔帝国是不愿意的,西亚的奥斯曼帝国也不会愿意,只有东南亚的一些岛国或许还想要成为明朝领土。

如果光是东南亚,以及非洲东部,加五百万平方公里,已经够了。这么的东拼西凑,把不该凑进来,不能凑进来的领土,都加了进去,也不过凑出一千七百万平方公里,还有三千一百万没有凑出来。

可见这种言论的荒谬。

在网络时代,历史交流出现了四大弊病,这就是,不读史料的自大行为,主观臆断的无知行为,地图开疆的意淫行为,盲目吹捧的荒唐行为。

这四种弊病,充斥着网上,让历史发明家越来越多,认真研究史料的人,越来越少。


小小嬴政


正解来了。这个数字是确定无疑的。当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有历史学家考证,到达过美洲大陆。以国际法来解释,当时美洲属于无主之地,发现者可以获得主权和治权。所谓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郑和之后,所以是对明朝领土的侵略和非法殖民。由于,美洲大陆孤悬海外,明朝又缺乏人力和物力加以有效控制,所以被欧洲人钻了空子。但是自明以来,中国从未明确放弃美洲领土。所以当时明朝疆域加上美洲面积差不多4800万平方千米。我的脑洞现在已经开到了4800万平方千米了,再开实在是开不了。谁帮帮忙,估计再加把劲,能到1个亿。小目标,好实现。👏👍😜


用户5658917586617


看到这个题目,简直是瀑布汗啊。不知道是题主的度量衡与我们不同,还是太过希望明朝强大以致出现幻觉,整个明朝的276年的历史中,在明朝领土最巅峰时,算上东北、西北、西南羁縻的土地,也只有1000万平方公里。从始至终,从未达到过4800万这个恐怖的数字。

鼎盛时期明朝疆域

题主也有可能对480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没有概念,或有什么误解。我说一组数据作为对比,看看这个数字的恐怖。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七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亚洲为4400万平方公里,非洲大陆为3000万平方公里,美国所在的北美洲为2400万平方公里,南美洲则为1800万平方公里,无人居住的南极洲是1400万平方公里,欧洲只有1000万,大洋洲则是最小,只有900万。

题主心目中大明王朝的4800万国土面积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整个亚洲都撑不下大明的国土,或者,相当于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之和。整个地球上的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如果大明王朝真的有4800万平方公里,那么,单单明朝一个国家,就占据了地球总陆地面积的32%的多。

世界地图

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十分荒谬的。人类历史上占据面积最大的两个帝国,蒙古帝国和日不落帝国英国,也未曾达到这样的数字。倒不是说明朝一定差于蒙古帝国和日不落帝国,而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农耕为主的王朝,它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更无动力占据如此大的领土。

在《明史》中记载: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正如《明史》中记载,明朝初期,也就是朱元璋和朱棣的时代,达到了面积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明朝,北边的边境到达外蒙边境,东北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库页岛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西北地区则先后设有哈密卫、沙州卫等卫所和乌斯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将青藏高原及新疆地区纳入统治范围。西南则平定云南全境,更曾征服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

明朝自己所绘地图

也正是在此时,明朝的面积达到了鼎盛,永乐年间,明朝的国土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甚至比我们如今的960万平方公里面积更大。但是很显然,与题主所说的4800万平方公里仍然相距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