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今天,听到一个小故事: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包容父母,这是一个最常面对,却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其实再严重不过。

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成色,以及他人生的底色。

孟子言:“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对父母的态度,关乎的不止是孝顺,还是仁义。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顺

有的父母爱唠叨,有的父母脾气不好,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固执。特别是父母年老了,头脑不好用了,脏了,臭了,脾气更坏了……

当父母这样时,请记得耐心点,多包容他们!

其实,人老了就和小孩子一样,现在你长大了,想想当初你小的时候,父目录是如何耐心地教你走路,不厌其烦地教你认字,你乱发脾气时他们是怎么哄你的……

所以《礼记》中说到“孝子之养”,首先就是“乐其心”,让父母心情快乐。生活是细水长流的照顾和陪伴,能够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顺。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包容父母,最能体现人品

什么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品?其实就是一点:对待父母的态度,以及对待伴侣、孩子的态度。

因为他们都是我们最亲的人,而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忽视最亲的人,并在他们面前随便和放纵。

这态度,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包容上。

父母、伴侣因为爱而迁就我们,孩子因为敬畏而顺从我们,他们对于我们就是“弱者”。人对弱者的态度,比什么都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包容父母的人,才大气

一个连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他的心中是缺乏爱的,他的胸怀是不够大气的,他在其他人面前肯定也是一个斤斤计较、眦牙必报、不大气的“小人”。

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没有大气,没有心胸,没有气魄,何以成大事?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也完全可以说“父母尚且不容,何以容天下”。

胸怀大志的人,首先要从容得下自己的父母开始做起。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包容父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如果我们自己不在日常生活中包容体谅父母,孩子熏染到的就是一种冷漠和自私,而这样的人从来都是难以为人所容、走不远的。

反之,则就是最好的日常教育。可以让孩子在一种耳濡目染之中,熏陶出一种对他人对世间,温暖的爱意、融融的善意和宽容的胸怀。

《增广贤文》所谓“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古人的话,我听过最伤感的一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今人的话,我听过最伤感的一句,是“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有一种幸福叫父母在,未曾失去的人不会真正体会。与父母一同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光是如此珍贵,所以对父母的小缺点多包容点,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