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樓廡殿頂,飛簷翹角,脊上立有瑞獸,淮南市賴山集清真寺景點

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的淮南清真寺。

門樓廡殿頂,飛簷翹角,脊上立有瑞獸,淮南市賴山集清真寺景點


始建於明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初為 章房五間,大殿三間,偏房二間。

門樓廡殿頂,飛簷翹角,脊上立有瑞獸,淮南市賴山集清真寺景點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大殿改建為磚牆瓦頂五間,偏房四間。

門樓廡殿頂,飛簷翹角,脊上立有瑞獸,淮南市賴山集清真寺景點


乾隆二十五年、五十四年兩次修繕。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擴建講經房六間,大門樓及偏房三間,均系磚牆瓦頂,加建草房七間,作為浴室及阿訇住宅。此後,清福建水師提督楊岐珍(淮南賴山集人)返籍時,倡議本族各戶集資籌款,重修被太平軍焚燬的清真寺。清光緒三十三年,修建竣工,存之至今。賴山清真寺門為六扇,楣上有一組花卉為主的木雕。西牆中部向外伸一講經堂,長4米、寬2米,穿梁式木構。南北兩側各一偏房,南偏房長11.04米、進深5.8米,北偏房長11.54米、進深5.3米,均為三開間,三架樑,各有兩扇門,為磚木混構。北偏房南側立一石質龍紋額無字碑。在全省創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中,賴山集清真寺始終堅持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揚教規教義中積極因素,帶領廣大伊斯蘭教群眾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自覺學法、守法,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帶領伊斯蘭教群眾勤勞致富,積極回報社會,為淮南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淮南市清真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首批對國際友人開放的四大清真寺之一、全國百家模範清真寺之一,在省內宗教界享有教高聲譽。1986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授予"和諧清真寺"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