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廣東實踐

連續30年GDP領先全國的廣東,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有哪些可圈可點之處?本刊記者結合兩次現場採訪情況,對廣東實施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予以梳理,以饗讀者。


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廣東實踐


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廣東實踐



站位高,放眼江浙找差距

廣東省人口1.12億、去年GDP9.73萬億元,GDP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但廣東看到的不僅是成績,更是差距。

“廣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非常突出!”葉貞琴直言,全省20個地市中,9個地市在珠三角地區,它們的GDP佔了全省的80%,財政收入佔了全省90%以上,城鄉差距很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達到17168元,比浙江少1萬多元,比江蘇省少3000多元。

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0月份在考察廣東時深刻地指出“城鄉區域發展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同時他還指出廣東必須走在全國前列,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他要求廣東下功夫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充分發揮粵東、粵西發展新空間,增強發展後勁。

廣東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將農業農村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堅持農業工業一起抓,城市鄉村一起抓,市民農民一起抓,在落實四個優先當中出實招、出硬招。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的發展體系和政策體系,下大氣力從根本上改變廣東城鄉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初步形成了“橫向到村,縱向到點”的引導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該省及時成立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省委書記李希和省長馬興瑞分別擔任組長和常務副組長,其他省委常委和副省長全部作為副組長和成員。省委領導小組下設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城鄉融合、脫貧攻堅、農村綜合改革、農村金融等9個專項小組,組長由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副組長擔任。

全省各級都做了參照調整,按照省部總負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和黨政一把手第一責任人的機制,省市兩級抓統籌、規劃和政策研究,縣鎮村三級主要抓實施、操作和落實,大大強化了鄉村振興的領導力量。此外,該省還成立工作專班推進重點工作。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整合黨委農辦、農業、扶貧、海洋漁業、農田建設等涉農部門職能,組建農業農村部門,並打破處室界限,抽調精幹力量,成立了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農村改革、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等5個工作專班。



部署細,枝枝葉葉脈絡清

廣東正在重點實施兩大戰略,一個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一個是鄉村振興戰略,兩個都是國家戰略。前者是發揮優勢謀宏圖,後者是補齊短板攢後勁,在認識和用力上,是否會相對弱化後者?

“省委十二屆四次、六次全會當中都做出專門部署,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納入省的‘1+1+9’的工作部署,要求把推動鄉村振興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協同推進。”葉貞琴說。

該省層層傳導部署,去年4月、今年3月,兩次展開全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省委書記李希作全面部署,省長馬興瑞主持會議。兩次會議均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去年開至鎮級,1.8萬人參會;今年開到村一級,5萬人參會,參會人數和覆蓋面為歷史之最。

會上強調,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補短板、抓重點、強弱項,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反覆強調各級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特別是縣委書記要當好鄉村振興一線責任人,一抓到底。李希還明確,每年都要召開全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一年一年抓,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實效。

為壓實縣級主體責任,省級將責任、權力、資金、任務落實到縣(市、區),並將全省20個市分成五個片區,實行片區“打擂臺”大比武機制,推動片區內市縣間比學趕超,先後召開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等片區推進會、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8次,推動各地互評互學。

為幫助各級幹部瞭解什麼叫鄉村振興,怎麼抓鄉村振興。該省舉辦全省鄉村振興專題研討班,各地普遍建立鄉村振興培訓學院、講習所等平臺,全員培訓市縣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及村“兩委”相關幹部,累計培訓超過2萬人次。

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紛紛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以上率下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市縣鎮各級普遍成立鄉村振興工作專班,各地三農工作力量得到加強,有的地市選派3000名優秀幹部組成工作隊進駐所有鄉鎮和行政村。



拿乾貨

出臺政策實打實

去年上半年,廣東省制定印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形成鄉村振興的“施工圖”,提出“3年取得重大進展,5年見到顯著成效,10年實現鄉村根本改變面貌”的宏偉目標。

葉貞琴介紹,在施工圖指引下,該省制定出臺了6項重大規劃、23個配套文件、44項重點任務,並細化實化轉化為100多個具體措施。去年,省級財政鄉村振興資金統籌安排616.8億元,同比增長125.9%,規模歷年最大、增幅歷年最高。今年又對標廣東三年應取得重大進展的硬任務,提出了7大類57項重點工作任務,確保每一項工作任務都有目標、有路徑、有保障條件、有責任單位。

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和一村一品為平臺,推動富民興村產業振興,這是鄉村振興基礎。2018至2020年,省裡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創建15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個安排5000萬元財政資金撬動社會投資。全面實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3年行動方案,計劃到2020年建成200個以上特色專業鎮、1000個專業村。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到2022年免費培訓粵菜師傅過5萬人次。

以“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為抓手,推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這是鄉村振興第一場硬仗。省級財政10年時間將投入1600億元全面推進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短板。全域開展“萬村整治”工程,加快推進“十百千萬”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創建工程,率先將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以省內扶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為主戰場,推動脫貧攻堅,這是鄉村振興首要任務。目前全省已有2168個相對貧困村培育發展特色農業扶貧產業,帶動相對貧困戶13.4萬戶、貧困勞動力27.3萬人,全省累計提供就業幫扶642萬人次。深入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目前已有2292家企業自願結對幫扶2653個村,投入31.2億元助力鄉村振興。此外,高質量完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各項任務。

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推動體制機制創新,這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動力。持續推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農村改革試點,在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牽住“牛鼻子”,以點帶面,通過改革解決根本性問題。

以頭雁工程為重點,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推動組織、人才、文化振興,這是鄉村振興根本保障。實施“黨員人才回鄉計劃”,選優配強第一書記。加強激勵保障,全省輪訓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制定實施專項招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納入鄉鎮(街道)事業編制、進入公務員隊伍和鄉鎮(街道)領導班子的辦法。



抓落實

剛性考核硬碰硬

藍圖已繪就,目標已明確,關鍵在落實。葉貞琴說,為抓落實,廣東省委制定出臺了實施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用指揮棒來引導各級黨政主管領導帶頭。

省委書記李希帶頭示範,親自部署全省上下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把鄉村振興作為一個重點課題進行研究,對中央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部署和論述,都專門召開會議傳達精神,凡是下基層必調研鄉村振興,必進村落戶,必看農村廁所。親自部署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打造一批粵菜名廚、名菜、廚師村,拓展和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上行下效,市縣鄉村各級書記紛紛以身作則,做到具體項目親自部署、詳細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全面推動工作落實、落細。

他舉例說,揭陽市委書記葉盛華下鄉調研瞭解農村廚房汙水灌溉情況以後,親自組織專家、工匠和村民研究廚房汙水的處理技術。潮州市委書記劉小濤每個月至少主持召開一次專題彙報會,每兩週至少下鄉調研一次,不定期不打招呼進村入戶,及時發現協調解決問題。汕尾市委書記石奇珠率黨政代表團到浙江學習鄉村振興經驗,親自給鄉村振興村支部書記培訓班講課,親自給18個相對滯後的鎮委書記打電話約談。清遠市陽山縣黨委書記餘國平親自組織推動承包土地整治,整合了全縣80.5%的承包土地,農戶由原來的幾塊地整合成一塊地。汕尾市陸河縣河口鎮黨委書記葉湧華,推動黨組織向村民小組延伸,強化基層黨的領導。廣州市從化區蓮麻村黨支部書記潘安娜,帶著村民開民宿、酒坊,兩年下來,村民收入翻了兩番。

抓落實,還得防走偏。葉貞琴表示,省委書記李希多次在省委常委會上強調,一方面要推進工作落實,另一方面要防止走偏,不能把鄉村振興方向搞錯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來不得半點虛,要始終以人民為重點,杜絕弄虛作假,要守住紅線底線,防止顛覆性錯誤,要久久為功,紮紮實實,防止急功近利,要改革創新,激發活力,防止政府幹農民看。

通過科學嚴格的考核,廣東優選了一批幹部,同時也調整了一批幹部。截至2018年底,全省撤換調整政治上不合格、經濟上不廉潔、能力上不勝任、工作上不盡職的“四不”書記659名。



效果好

持續發展動力足

“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使廣東三農工作由部門推動為主轉變為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把脈督辦、條塊合理作戰,推動農村改革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葉貞琴說,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廣東各地從動起來、幹起來到全面熱起來,疑難瓶頸問題得到了全面解決,鄉村振興初見成效。

一是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去年,重點對2217個省定貧困村進行投資建設,省裡給每個村投資1500萬元,使後隊變前隊,使貧困村成為美麗鄉村。同時加強農村環境建設,逐步避免了農村私搭亂建的陋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過去的自由行動變成常態化行動,示範化水平開始提升。

二是現代農業發展動能增強。去年投入25億元,新建了50個現代產業園,每一個產業園由一個龍頭企業牽頭,帶動若干個企業,把資金直接給企業,政府進行監督,出臺三個清單。第一個叫負面清單,你不能幹什麼;第二個是允許清單,你可以幹什麼;第三個鼓勵清單,鼓勵你幹什麼,比如拿來貸款可以貼息,撬動社會資源等。

三是鄉村文化基礎設施開始鞏固。目前,全省累計建成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1萬多個,全面修訂完善了村民意見,村民自治水平進一步提升。

四是優秀人才向鄉村綜合流動。每年推動1萬名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服務基層,4.4萬名鄉村教師享受退休政策。

五是村企共建助力脫貧力度明顯加大。全省下鄉企業累計1.3萬家,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其中,一大批企業通過結對幫扶形式,投入30多億元助力脫貧攻堅。

六是基層黨組織戰鬥力明顯提升。通過實踐,基層黨支部書記更優更強了,全省輪訓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19840人,從上級單位選派第一書記3857名。

產業的發展,人居環境的改善、基層組織的鞏固,最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葉貞琴用一組數據予以證明,2018年,廣東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加了42%,同比增加了0.7個百分點,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增幅,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8元,同比增加了8.8%。城鄉GDP收入比進一步縮小。

本刊記者 方桐 胡勝芳 董園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