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十连休后自杀:校园霸凌里,没有旁观者,都是施暴者

日本学生十连休后自杀:校园霸凌里,没有旁观者,都是施暴者

我们都认为,校园是寻梦的地方。

但曾几何时,校园霸凌却成了孩子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妈妈,我不敢上学。”

当孩子这样说时,身为父母的你会怎样做?

——鹿妈

文 | 清辞妈妈

来源 | 女儿派(洞见旗下账号)

“校园欺凌,是最病态的存在。”

当初,怀着憧憬和希望踏入校园,后来却发现迎接我的只有暴力和羞辱。

就在前几天,“日本学生十连休后自杀”被推上了热搜。

日本学生十连休后自杀:校园霸凌里,没有旁观者,都是施暴者

一名初二的学生,跳楼自杀;

一名高二学生,卧轨自杀;

还有许多学生,虽然尚未寻短见,但也有过千万次自杀的念头。

为什么会在假期过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是作业未完成,也不是开学恐惧症,真正的原因让我们心悸,那是来自他们内心深深的恐惧——校园霸凌。

1

辱骂殴打、强迫脱衣、强灌春药,拍照侮辱......

这些不是什么黑帮电影的镜头,而是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事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校园暴力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极其残忍的手段加上大量的施暴图片和视频,不断在挑战着人们的底线。

2015年,重庆的一名初中女生,因为邋遢,被5名室友围攻打耳光,造成10级伤残。

2016年,山西的一位名15岁少年,在网吧被6名同学殴打长达4小时后死亡。

2017年,北京的一名中学女生,被同校的5名同学无缘无故殴打、辱骂6小时,期间还被脱光衣服拍视频羞辱。

2018年,山西的一名15岁少女,被自己的同龄同学强迫卖淫后被殴打致死。

......如此事件,层出不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的数据显示,近些年,校园霸凌呈低龄化、群体化和反复性的特征。

有6.1%的同学经常被欺负,32.5%的同学偶尔会被霸凌,受到过暴力对待的学生高达87%。

然而,在收到欺凌后,超过一半的同学因为怕丢脸而不敢开口求助。

日本学生十连休后自杀:校园霸凌里,没有旁观者,都是施暴者


知乎上有个问题:校园欺凌带来的是什么?

一个高赞回答讲了这样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

他有一个初中同学,家里比较穷,成绩也不算太好,再加上穿衣打扮比较土气,就成了一些同学的眼中钉肉中刺。

平常,这些同学有意无意地嘲笑她,她都忍受过去了。

但有一次,几名同学故意剪掉了她自行车的刹车线,而她回家一定要经过一条50米长的斜坡。

这名同学就这样毫无防备地冲了下去,撞到墙上,手脚流着鲜血,而那些作弄她的学生却在一旁狂笑。

答主最后说,多年后想起这件事就觉得很可怕,一群十几岁的小孩,就因为看一个人不顺眼,竟然做出这样的事!

我们都认为孩子的纯洁与善良无与伦比,然而当一个恶的念头在他们头脑中生气,他们的邪恶与残忍也是无与伦比的。

东野圭吾在《恶意》中,也有校园欺凌的情节。

当问及施暴者为什么挑这个小孩欺负时,他们说:

“没什么原因,就是看他不爽而已。”

所以,东野圭吾说:“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像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别低估一个孩子的恶,当他施展出来的时候,就已由天使堕落成了杀人的刽子手。

2

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案件让我们不禁反思:

为什么他们不寻求帮助?为什么他们没有让父母给自己转学?

答案很简单:没人相信他,没人支持他。

去年上映的电影《当悲伤逆流成河》中,饱受欺凌的女学生易遥貌似是被坏学生唐小米等人害死的,但实际上这背后是早已对她淡漠无情的妈妈。

易遥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因母亲是按摩师,加上不幸被传染上性病,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她被大家当做病原体,被大家嘲笑,书包被扔河里,被诬陷是杀人凶手,可是这些她都尚能挺过,让她毅然决然走上自杀之路的,是家庭的冷漠。

在世界都对她冷漠嘲笑的时候,她的妈妈也没能给予她哪怕一丝丝的温暖。

妈妈骂她是“赔钱货”,对她冷言冷语,不理解她,甚至污蔑她,在她受到校园欺凌的时候,母亲非但不能支持和关爱,反而成为让她失去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敢告诉他们,怕他们不相信。”

“我说了,回去还要被他们嘲笑。”

“说什么说,说了也没用。”

“那些人说,要是我告家长,他们会打得我更惨。”

这些都是被欺凌过的少年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或许他们也曾努力地争取过,但是他的不愿上学,被你骂成是逃避学习;他的逃学和旷课,被你认为是不务正业;他的食不下咽,被你认为是矫揉造作。

日本教育专家奥地圭子针对校园霸凌事件曾说:“(校园霸凌)说到底很多家庭都认为家庭不负责培养孩子,孩子是去别处接受教育的。”

家庭,本应是遭遇霸凌孩子最后的依靠;父母,本应是受害者们最坚强的后盾。

可是,如果遭遇这样的态度,孩子又如何能够坦诚相待呢?

日本学生十连休后自杀:校园霸凌里,没有旁观者,都是施暴者


3

一位朋友将过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自己的初中同学,因为长相一般,家境贫寒经常被同学欺负。

但老师知道后,非但没有批评那几名施暴的学生,反而当着全班的面嘲笑那名女生:

“你说说你,妈妈就是个清洁工,自己还不上进,你是猪呀。”

他的这番话让其他同学哈哈大笑,欺负她时也更加肆无忌惮。

学校,本应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老师也应当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欺弱,不嫌贫。

然而,又有多少老师,成为施暴者的帮凶;又有多少学校,成为了校园欺凌的魔窟。

“再去学校的话,可能会死掉。”这些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就是一直被这样的恐惧所支配的。

作者剑圣喵大师在文章中讲过一件事。

喵大师的朋友馨是中学老师,在她的班级中,一名小男孩被另两个男孩强制进行一种名为阿鲁巴的游戏,下手过重导致小文下体受伤。

小文的父母怒不可遏找到学校,但馨所在的年级组长却漠不关心,只说了八个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为心疼手上的男孩,馨在家长会上对涉案的两个学生进行了点名批评,然而,几天后,有家长告到教育局,投诉馨的班级存在乱收费现象。

教育局打电话给校长,要求校长追查。

告密人家长就是施暴男孩的母亲,而所谓“乱收费”也纯属无稽之谈,但学校选择息事宁人。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是学校的态度。

没有老师,对馨的做法表示支持,他们甚至觉得馨在多管闲事,还自己拿不到补贴。

年级组长也“好言相劝”:“馨啊,你有大好的前途,不要被这种破事毁灭。我会去跟领导协调,把你换个班,你委屈下道个歉,这个事就给它过去吧!”

日本学生十连休后自杀:校园霸凌里,没有旁观者,都是施暴者


北岛曾说:“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学校是梦开始的地方,但它应该是好梦,而不是噩梦开始的地方。

4

《LEGAL HIGH》中说:

“欺凌的本质是什么?作为加害人的学生?老师?学校?这些都不是本质,本质是更恐怖的东西,那不只存在于教室,也存在办公室公司家庭里,存在国家的各个角落。

多数派自然被认为是正义,意见相搏的就会被排挤,欺凌的本质是气氛。”

实施校园霸陵的学生,或许在心里暗暗骄傲:我们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是在消灭邪恶,宣扬正义。

就这样,那些或美或丑,或胖或瘦,或贫寒或富裕,或开朗或内向的人,总有一种和“主流审美”格格不入,这就是校园霸凌的开始。

而当暴力行为完成后,这些受害者得不到一点的关爱,反而这个社会似乎开始用有色眼镜来看他。

“一个巴掌拍不响,我看她是活该。”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你看他那样,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受害者有罪论”让每一个人都相信,他是罪有应得。

几年前,高三女生春药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名高三的花季少女,因为与班里同学关系不好,竟然被三名男生联合起来,在饮料中下了春药。

事情发生后,女生为了维护自身权益,选择媒体曝光。

但是事情的后续始料不及,学校认为,就是因为你的曝光,让我名声大跌;

同学和朋友也认为,你这样的行为,不配成为我的朋友。

她身边的人,选择了疏远。

而网络舆论更是让人痛心:

有位三个男生拍手叫好的:“这几个男孩还是孩子,祝高考好成绩。”

有抨击这个女生的:“都怪这个女生,活该被下药,我要去堵她。”

还有质疑事件真实性的:“怎么可能是春药,我看是酸辣粉吧。”

原本是带着希望寻求正义,却发现正义的道路上根本没有阳光的影子。

事件的结果竟然是,这个女孩原谅了三个男生,为他们求情。

而这名少女,她内心的伤痛,有如何能缝合如初?

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中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我终于明白了,自杀的不是我,而是这个时代,是人心。”

当我们不明白这个整个事件的时候选择抨击,当我们在自己的角度考虑的时候选择站队,原本就是暴力。

你可能不知道,你脱口而出的一句喷子,可能会将一个心如死灰的人推入万丈深渊。

日本学生十连休后自杀:校园霸凌里,没有旁观者,都是施暴者


5

拒绝校园霸凌,要强身,更要正心。

家庭的不予关怀,学校的漠然处之,社会的横加论断,让校园暴力的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也让受害者更加无处可逃。

但是,一个声音却告诉我们,校园霸凌,我们必须说NO!

拒绝校园霸凌,我认为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锻炼自己的体格。

李玫瑾教授在《开讲了》中曾讲到过,自己上学时因为比较漂亮,爸爸担心她被同学欺负,所以特别教她防身术。

凭着这身防身术,和矫健的体格,李教授从来没有被欺负过。

她说:“孩子要运动,才有爆发力,所有的校园暴力,都会欺负那些看起来柔弱可欺的人。”

施暴者很强,那你就要变得更强。

其二,敢于反抗,勇敢说不。

很多孩子遇到霸凌的时候,不敢说出口。

他们唯唯诺诺,虚与委蛇,虽然害怕,却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微博上一位网友说,他初中被学校霸王欺负,爸爸知道后,对他说:“他打你,你就要打回他,往死里打。打不赢也要找东西砸他。”就是这样,他才战战兢兢读完了初中。

但是反抗暴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暴制暴。

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从气势上就胜过一筹。

其三,寻求帮助。

很多孩子害怕将欺凌的事情告诉父母,但其实,雪上加霜的父母只是少数。

大多数父母,绝不会坐视不理。

事情只有说出来,而不是自己憋着,才有解决的可能。

在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一定要寻求帮助,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其他人。

一个人承担,太累了。

日本学生十连休后自杀:校园霸凌里,没有旁观者,都是施暴者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受害者需要自保,但施暴者更需要教育。

法律的偏袒,社会的纵容,学校的漠视,不应成为他们实行暴行的借口。

要知道,人性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人格的培养重于性格的培养。

唯有如此,校园才能真正成为少年寻梦的乐园,进步的乐土。

愿世间多一点善念,少一点晦暗。

愿我们都能心存信念,阴霾终会过去,阳光普照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