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岁学生被母亲批评时发生口角,跳桥自杀身亡,你们怎么看待?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上海壹家人


上海17岁学生被母亲批评时发生口角,跳桥自杀身亡,你们怎么看待?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 2019年4月17日,约晚上22点,上海卢浦桥,一个年仅17岁的男孩因在学校与人发生口角,在回去的路上受到了母亲的批评,一气之下,从桥跳下,全程不到5秒,没有一点犹豫,令人惋惜和遗憾,男孩跳桥后,跪地痛哭并捶胸顿足。男孩掉落在桥在的绿化带上,120赶到后当场证实男孩已无生命体征。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男孩死亡的前后,所存在的当代教育问题。

男孩跳桥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家长不是当事人,却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出评判:我们并不知道,母亲批评孩子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批评过程中,双方的不愉快。在孩子与人发生口角后,家长在不知实情的情况下,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出评判,让孩子跳桥的并不是批评,而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理解。

  2. 压力过高,长时间的负面情绪所积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所承受的压力,是很多人所无法理解的,早上七点起床上学,到下午放学,再到晚上写作业复习到凌晨几点,孩子一方面面对学习上的压力,一方面又要面对来自家长的不明实情的批评,长时间的负面情绪积累,导致孩子一次性爆发。

  3. 原生家庭的漠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孩子的教育不是供孩子吃、住、上学就完事,而是要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要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原生家庭的漠视,无法满足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孩子在心理精神上的需求永久缺失或扭曲,做出极端的行为,来引起家庭父母的重视。


  4. 孩子没有重视生命的意义:孩子对于自己甚至他人的生命并不重视,没有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没有去想生命没有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连死都能面对,为何就不能面对家庭的批评?

  5. 孩子缺乏实践面对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多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宝,不舍得孩子受到一点委屈,就很多孩子必须去实践面对的事情,家长并没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导致孩子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会跳桥自杀的主要原因。

  6. 缺乏良好的沟通:17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飘忽不定,有时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受委屈后,猛然爆发。家长爱孩子,不如懂孩子。

家长应该怎么正确引导孩子:.

沟通是主要,批评是次要:面对孩子受委屈,犯错误,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先和孩子沟通,为什么要犯错误,错在哪里,之后再对孩子做出适当的批评和惩罚。

孩子的假期不是补课期:家长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本身没有错,但孩子的假期是他们放松时候,不是去上所谓的补课班,给孩子增加压力,不要把孩子的理想放得太高。

家长要有时间陪孩子:有些家长觉得供孩子吃供孩子住就可以,却不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有意义的陪伴,无论这陪伴时间是长还是短。

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孩子的教育我们可以参与,为孩子遮风挡雨也没错,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实践是必要的,我们就算怎么爱孩子,也要让孩子自己面对跨过这道坎,毕竟我们无法陪孩子一辈子,在这实践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得到锻炼。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尼莫妈妈育儿师】。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成长发育、家庭教育、母乳喂养、疾病护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尼莫妈妈育儿师


世界上有种工作比制造汽车和飞机还难,那就是做父母。

那些科技只是有一个固定的步骤的,按正确的逻辑和顺序拼接在一起。

过程完全固定,没有意外,没有突发情况,不需情商智商双高,不需要改变信念系统,不需要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

然而要成为飞机和汽车的制造师,是要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和选拔的。但是做父母这件事,却完全不需要培训,也不需要工作经验,直接可以上岗。

它的危险系数比制造飞机,制造汽车飞机还大。如果没教育好,个个都是定时炸弹。

假如做父母的不学习怎么教育孩子,每天都在制造定时炸弹。

小孩子的底层价值观非常重要。做妈妈的一定要用自己的行为,传递给孩子一个适宜于生存的价值观,否则的话孩子会在这个世界上将会到处碰壁,极其痛苦。

其实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有主要责任。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所给他的伤害,也是会造成这些问题。

因此这相当于是一个因果。再怎么指责母亲,也不是她一个人能承受的,再怎么指责孩子,也不是孩子的错。

我一直渴望所有的人都知道:只要为人父母,就要高度的责任感和学习力,现在我也是在改我的很多行为和思维方式。

我每天都在通过观察孩子,察觉自己的情绪,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方式,阅读大量的书,改进自己的信念系统。

虽然我也可以拿原生家庭做借口,但是这样做也没有什么好处,抱怨原生家庭的,还不如自己读点书,直接做正确的事情。

父母要给予孩子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观:人来到这个世上,要知道先人后己,要有付出的精神,不可以自私自利,只有这样,他才可能得到正面的反馈,感觉到被人需要被人喜爱。

这样的孩子,才会从生活过程中汲取养料,感受到爱与温暖。

不用看这些小孩子为什么自杀的自残的,所有“自杀者”不出其左右,只有一个最大一个原因:

因为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他们选择性的忘记了自己是父母亲辛辛苦苦养育大的,觉得自己不被爱

同时也忘记了,自己是有选择能力的。孩子觉得自己很渺小。

只顾想着自己的感受,又不知道使用自己的能力,这种“不客观的错觉”,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就是被不懂教育的父母所赋予的。

有两种方式会让孩子产生这种错觉,一种是对孩子的精神需求视而不见,同时又对吃穿享受的需求,无休无止的满足,这样的做法刚好做反了。

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但是不要一味的放纵孩子的物质和生理需求。

另外一种是完全是不给予孩子正确价值观,反而鼓励孩子多吃多占多拿,让他觉得别人都欠自己的。

这种孩子处处碰壁,对生活感受通常都是负面的。

我也经历过这样子的童年,常常想着自杀不自杀的。我有了小孩之后,就非常的警觉和自律,我希望我是痛苦的终结者。

我意识到,自己如果不改变,小孩子同样会承受一种非常痛苦的因果。

但凡有了小孩的人,看着孩子成长中体现出来的爱和伤害,更加的容易觉醒。

必须要意识到:孩子一旦有问题,一定是我们给他的某一个观念不适宜于生存。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小孩子因为常常迟到,班上的人在笑话他,他是否会很难过,觉得大家都讨厌他?

但是如果做父母的早起一个小时,让小孩的第一个到学校,是不是小孩子就会得到不同的反馈?

如果小孩子因为太胖,大家都在嘲笑他,是否我们的饮食结构有问题?

如果小孩子学习跟不上,是否我们没有花费足够的精力,帮助小孩子提高学习能力?

如果小孩子每次都因为一件小事,会大发脾气,是否太过于自私自利?是否家庭的的底层价值观出了问题?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如实的反馈了你的“扭曲的价值观”。

我就是这样看待孩子自杀的问题的。一直等到孩子完全没有活的希望,压抑成这个样子,那已经很严重了。

记得有一个妈妈,就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自杀了,化悲痛为力量,每天夜以继日的研究教育,四处去演讲,帮助别的母亲更加更加的了解孩子。

这样的妈妈,亡羊尚能补牢,产生了她独有的价值。希望这位母亲也振作起来,重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帮助其他的人反省自己。





米晓鹿加油


昨天在刷抖音时,看到了这一个视频,也看了很多评论。女孩子的父母是伤心的。近年来有很多花季少年也因和家人发生了一点口角,而选择走一些极端方式来结束自已的生命。这些孩子的做法是让家人让社会不能接收的,同时这也反应了社会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独生子生的教育问题。独生子女大多在家里宠爱下长大的,受一点点委屈就不行。其实这也爆露了我们学校在德育,思政教育方面的一些不足。其实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占孩子整个教育的百分之八十,有时候可能更多,学校只是教学生学知识,学文化的地方,像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思德方面的教育,我们老师其实有时候也很无奈。看到这个视频,我们很多人可能会怪这个女孩子的妈妈,本来孩子已经在学校里受到了委屈你为什么还要去说呢,其实反过来一想,这件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已身上,自已体会不到,我想做为母亲当时也是希望这个孩子越来越好。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去与孩子进行沟通。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个觉得,孩子很多行为其实是家长在影响下的,我们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去教育自已的孩子,只知道我的孩子应该在学校里就是这习成绩好,听话,可是很少有家长去关心孩子的内心,所以就会有很多家长说,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我有一个建议,我建议就是从小学开始,学校应该每一个月或是每一周让家长在百忙中来给家长上一堂《如何和孩子正确沟通的课》让我们的家长能和老师一起正确的来引导孩子,教育是双方的,家庭和学校都应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小花朵教育


我想问问大家,有多少人在儿时,因为受了很大的委屈,因为挨父母打骂,因为冷暴力,因为不被理解,因为侮辱性的语言攻击而想过以死亡解脱,一了百了。

为什么想去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走投无路,生无可恋,人间冷暖,卑微无措,一个人走向死亡,除了他自身思维意识,习惯性格的原因,必然有强大的外力因素,超过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过多,才会导致这个结果。

在这我想谈两点,第一,情绪的自我控制和排解。对于家长和孩子,在愤怒和争吵时,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了悲伤致死的情绪初始阶段如何去排解,是每一个人都要加深学习的课程。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不要让情绪主导了事情的结果。

第二,良好的沟通方式,从小就要建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才能根本上杜绝因为意见不合,冲动做出无法挽回的傻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许会有人感慨,当时我也有这种想法,只是认怂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