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爭霸,宋襄公敗給了楚成王,真實的原因是什麼?

當年周平王把周王朝的國都改為洛邑以後,周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等到鄭莊公跟周桓王大戰一場周桓王戰敗以後,諸侯國就看出來周王朝是徹底不行了。在這之後的數百年裡,各諸侯國們就紛紛開始爭霸,也就有了“春秋五霸”的產生。前任霸主齊桓公死後,宋、楚兩國就開始爭霸了,最後宋襄公敗給了楚成王,宋襄公還被楚成王給囚禁了。那麼,宋襄公敗給楚成王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宋、楚爭霸,宋襄公敗給了楚成王,真實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小編來說一下宋國的背景。宋襄公上位的時候恰逢齊桓公剛當上了霸主,宋襄公自知宋國不是齊國的對手,所以就趕緊抱上了齊桓公的大腿,給齊桓公當了馬仔。宋襄公雖然給齊桓公當了多年的小弟,但是他是個心有大志的人,齊桓公死了,宋襄公就覺得自己稱霸的時機已經到了。於是,在齊國新任國君的支持下,宋襄公就大會諸侯想要稱霸。那麼,宋襄公為什麼會敗給楚成王呢?

宋、楚爭霸,宋襄公敗給了楚成王,真實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個原因,宋國實力不夠。宋國早年確實也威風過一陣子,因為宋國國君的爵位是公爵,在諸侯中等級最高。但是宋國就是個小國,還佔據著一個四戰之地,這樣的國家要想自保都不容易,更別說要稱霸了。宋國一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二沒有傑出的武將,三又沒有可以阻擋外敵進攻的地理位置優勢,宋襄公根本就沒有稱霸的資本。這樣的條件下宋襄公還硬要稱霸,失敗也是必然了。

宋、楚爭霸,宋襄公敗給了楚成王,真實的原因是什麼?


第二個原因,宋襄公不善於納諫。宋襄公的異母兄弟目夷早就告訴過他,宋國本身並不是很強盛,並沒有爭霸的實力,如果一定要爭霸定會給宋國招來禍患,但是宋襄公不聽目夷的良言。宋襄公召集各國諸侯在盂地會盟,目夷覺得會盟時楚國可能不會乖乖的任由宋襄公稱霸,為了防止楚成王搞什麼動作靜,目夷就勸宋襄公帶著軍隊一起去,有備無患。宋襄公不信目夷的話,結果就被楚國給囚禁了。

宋、楚爭霸,宋襄公敗給了楚成王,真實的原因是什麼?


第三個原因,“假仁假義”壞了宋襄公的大事。宋襄公是個奇葩,他一輩子都在努力維護自己“仁義”的名聲,為了“仁義”,他當年甚至想要把王位讓給自己的兄弟來坐。繼位以後,宋襄公仍然以“仁義”自居。一個想爭霸的國君還要講求仁義,簡直是天方夜譚。宋襄公跟楚成王約定好了會盟時都不帶軍隊,宋襄公遵守君子之諾,但楚成王卻帶著大軍來了,有楚國大軍在宋襄公還能稱霸嗎?

宋、楚爭霸,宋襄公敗給了楚成王,真實的原因是什麼?


第四個原因,宋襄公不懂軍事。宋襄公在被楚國釋放回來以後,聽說鄭國一直支持楚成王當霸主,就決定拿鄭國出出氣,於是宋襄公就率兵攻打鄭國。鄭國立馬就找楚國求救,然後楚國就決定“圍宋救鄭”。楚軍渡河而來,還沒過河的時候目夷就告訴宋襄公可以攻其不備,但是宋襄公不聽。楚軍還沒列好方陣,目夷再次提議攻其不備,宋襄公不同意。戰後,宋軍這方慘敗,宋襄公也收了重傷。

宋、楚爭霸,宋襄公敗給了楚成王,真實的原因是什麼?


小編認為,宋襄公一心爭霸卻一次次的敗給楚成王的原因,大概就是上面小編分析的那幾個。當然,楚成王最後也沒當上霸主,只不過是在氣勢上壓了宋襄公一頭。宋襄公這個人其實並不是當霸主的料,他更適合當個守江山的國君。他一不懂軍事,二又時刻講求仁義,而他的祖宗也沒給他留下雄厚的基礎,這樣的條件下他還不聽勸告一心想要稱霸,爭霸失敗其實也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