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为展览而写吗——创作要找回最真的自己

■陈培站

笔: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监制兼毫

墨:红星墨液

纸:普通生宣

近期与很多朋友交流,都会提到当下展览风格趋向与评委取向问题,一致感慨无法琢磨评委评审动态。这是当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展览与展览体的思考!

书法是为展览而写吗——创作要找回最真的自己

入展作品

由于高科技的介入,当前中国书协的展览评审成了一场公开、公正、透明的“游戏”。大家既然参与这场游戏,首先就要遵循游戏规则,规则就是每项展览所拟定的征稿要求,很多时候大家不是输在作品的书写水平上,而是倒在了游戏规则下。

全国某展征稿启事公布后,我便仔细阅读,首先,对游戏规则决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便会被淘汰出局。其次,内容的选择取决于所采用的书体,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要处理好。我们不是为展览而写,相信这也不是中国书协举办展览的初衷。

书法是为展览而写吗——创作要找回最真的自己

从艺术学的角度看,一件作品只有与读者见面,接受读者的品鉴,才算得上作品的最终完成。不为时风所左右,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此时再去研究评委之喜好,可谓是最低级的思考了。

我的研究、创作方向是隶书与魏碑,由书写内容来审视,采用隶书最能将所选的楹联内容意境展现出来。只要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作品中,就一定能够感染评委,感染每一位读者。

在作品的表现方面,隶书若在汉碑的基础上参以简书意蕴,厚重之中又不乏灵动飞扬,便十分适合追求和表现一种浪漫情愫。

书法是为展览而写吗——创作要找回最真的自己

技的学习是形而下的,技的探索一定要建立在思想的层面。当书写从整个历史文化的脉络中被剥离出来,成为一门专门训练的技巧时,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书写的形式化。

不要把自己放到一个预先设计的语境里,这就要求我们回归到历史的原点,回归到你所追求的意境的历史中去,找寻曾经的自己、真实的自己。

书法是为展览而写吗——创作要找回最真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