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經常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

田長松


不知道您家孩子現在幾歲,其實並不像大家所理解的那樣,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有叛逆的情況,孩子從0-16歲總共會經歷三個叛逆期。每個叛逆期應該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樣的。

2-4歲人生首個叛逆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從牙牙學語到了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本身已經是一種很大的飛躍和進步,所以孩子本身也就會產生一種傾訴的慾望。但是由於孩子所掌握的詞彙量是有限的,所以沒辦法準確迅速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加上一些家長缺乏耐心的話,很有可能就導致誤會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就會產生不滿,從而開始出現所謂的叛逆情緒。其實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心聲。

<strong>

7-9歲人生第二個叛逆期:這個時候得孩子從無憂無慮開始逐漸的轉向學習任務加重的情況,再加上孩子本身此時的獨立思維已經出現。如果家長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或者是總是批判否認孩子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讓孩子產生不滿的反叛情緒。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並且讓孩子產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給孩子尊重和自由,學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以及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和缺點。

<strong>

12-16歲青春期的叛逆期:這個時候是讓無數的家長感到頭痛無比的時候,此時的孩子已經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且渴望自己做決定成為真正的大人。如果家長還是沒有及時的轉變教育的思想的話,很有可能就會造成家庭不愉快。此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學會平等的去對待孩子,並且當發生衝突矛盾的時候學會冷處理,與其兩敗俱傷不如相互比讓一步。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正確的去面對。家長也要多學習新鮮的事物,避免和孩子產生代溝。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strong>

孩子出現叛逆期,其實也代表孩子的人格正在逐漸的發展,家長切莫採用最原始的打罵教育,這樣的教育只會傷害孩子,甚至造成家庭的不愉快。


糰子成長說


歡迎關注我,一起討論孩子的教育與成長!

你家孩子屬於“青春叛逆期”!

人有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7~9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發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於是孩子開始叛逆。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瞭,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相反的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叛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好的開始並不意味著好的結束。

叛逆對孩子的發展有利,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

只有家長處理得當,孩子才能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長,成為我們培養的好孩子。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抓住

肯定、調整和對症下藥這三個關鍵詞。

王亦陽(化名)最近學習成績有點下降,他爸爸跟他探討學習,倆個人吵了起來,他爸爸很生氣,就罵他學白上了,白花了他那麼多錢等等。於是王亦陽就特別生氣,到班級之後不聽老師的話,不做作業,他說他不想再花他爸爸的錢了,不就是上班掙錢麼,有什麼了不起的。不上學了,隨便找個地方打工,也能養活自己。

這就是對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一定要注意良好的表達方式,和跟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對於孩子進行了不良的負向刺激,於是孩子自然就有了情緒,繼而發展出逃避行為——不想上學了。

孩子一提“不想上學”,家長更崩潰了,這相當於火上澆油,於是家長繼續數落和批評,關係更加糟糕和惡化。於是來到學校。如果學校的老師也像爸爸一樣刺激孩子:“你怎麼不學習呢?你怎麼不講禮貌呢?你怎麼不遵守學生守則呢?……”這樣的批評就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反正我就是這麼差了,反正我是不值得被愛的……”,讓他產生更多“逃避、破壞、攻擊”等行為,比如繼續摔門、調皮搗蛋、不來上課,甚至最後直接發展到輟學……摘自《給孩子最好的未來》

那麼我們到底要怎麼辦呢?

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比如讓他往東偏往西,讓他去倒垃圾他偏不幹!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後,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如果父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而是覺得自己的威嚴受到挑戰和質疑而大吵大嚷,甚至動手或者語言暴力,都會講孩子推向對立面,而讓叛逆期更難順利通過。

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的轉變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父母處於非主導地位;就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問題,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提示家長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誤所在,是家長改變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最有利於青春期問題的解決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特點是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規則和做決定時會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聽取並接受孩子的意見,會對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釋,說明希望孩子服從的原因。

對症下藥

1. 孩子叛逆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樣的。今天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孩子處在叛逆期我們家長應該多去認可孩子,聆聽孩子的心聲,給他們自由,站在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和孩子達成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這個關鍵時期,給予孩子關心,信心!

2. 學會剋制自己衝動的情緒

別忘了你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父母,你應該首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多的苛責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在衝突面前你是榜樣,你是首先要做出調整的人。你越衝動,脾氣越多,孩子會用更強大的努力來對抗你的衝動!而我們應該都很清楚的知道與孩子的對抗,輸的永遠都只會是父母!

遇到衝突、矛盾,停止抱怨、說教、怒吼,讓孩子瞭解你內心的想法和憂慮,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樣的一個溝通過程其實也就是在教孩子面對問題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解決問題!

3. 不要試圖控制孩子

當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忽然以你不習慣亦不喜歡的方式對你說話、與你相處,甚至和你頂撞時,先別急著生氣,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他(她)其實是正在用這種方式向你宣告: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經有了大人的樣子,但是心理上並不成熟;他們看起來應該懂事了,但其實遠遠沒有…他們想獨立,不願意再被過分呵護;他們想做主,內心張力十足,總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懼怕任何試圖阻攔他們的人和事物……因此,家長的過度管制對他們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他們不會再俯首帖耳“受制於人”。

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記,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越想遠離你。想控制他們像控制幾歲的孩子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


冬九魚


無論是所謂的兒童叛逆期還是青春叛逆期,都不是忽然出現的,必然是長時間積壓的親子問題,如果父母能在孩子早期的成長中給予足夠的陪伴、理解和信任,叛逆期自然會煙消雲散,掀不起什麼波浪。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沒有什麼方向,這裡有一些小小的分享和建議,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1、學會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

稍微多花一點時間去想想他為什麼“叛逆”?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唱反調?

我兒子曾表現出來很討厭海鮮類的食物,只要桌上有一點點蝦啊、魚啊、貝殼類的,他就露出一副噁心透的表情,還做出嘔吐的樣子,惹得我們都吃不下飯,他自己也把飯戳來戳去,讓我們把菜拿開,我們說過很多次“這菜一點都不腥”,他還是那副樣子。

慢慢的,我才發現他並不是那麼討厭海鮮,而是不滿飯桌上只有弟弟喜歡吃的海鮮,沒有他喜歡的飯菜,用他極度反感海鮮的行為來控訴我們只寵弟弟。後來,咱家飯桌上如果有海鮮,那就有他喜歡吃的土豆。他唱反調的樣兒自然就少很多。

2、將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

孩子小時候其實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你留意的話,會發現孩子經常說一些很有哲理或深奧的話,可有些父母一直把孩子當做什麼也不會做的小“baby”,包辦,跟孩子說話也是“嬰兒腔”,導致他長大以後,希望被平等對待的意願就越強烈。

父母的角色不僅僅是有權威的父母,還可以是啟蒙者、老師、朋友、玩伴、領路人····

我見過一些父母從小把孩子當朋友相處,不因為他是小孩就輕視他,隨時跟他溝通,尊重孩子的意見,那他們家從來沒經歷過所謂的青春期波動。

3、學會放手,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

吃輔食的時候,孩子會自己想要伸手抓勺子;學走路的時候,孩子會逐漸推開父母的手;上學的時候,孩子會遠離父母的視線。孩子就是一步一步遊走在獨立的邊緣,慢慢的成長。

對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孩子成功的時候給予肯定和表揚,不幸失敗了,請鼓勵安慰,爭取下一次成功。讓孩子親身體驗到取得勝利的樂趣,也是培養孩子上進心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4、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孩子大了,不要過多幹涉他的交友,但是也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以為他不用人陪,他就自個兒一個人宅在家打遊戲啦。父母多帶孩子參加團體活動、戶外運動,有利於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別的傾訴渠道。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叛逆”,這是從幼稚走向成熟,逐漸建立自己個性,尋求獨立完善自我的過程。

父母也不用擔心焦慮,不要一刀切,給孩子打上“不聽話”標籤,無論是9歲還是15歲,突如其來的心理變化,孩子也不知所措,這時候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幫助。

當你焦慮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想想曾經自己做孩子時,經歷過的階段,那時你最需要什麼?是越來越嚴苛的約束?還是尊重?是聊天?還是渴望跟父母溝通?那也就是你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東西。


甜甜圈伐木累


孩子進入叛逆期,是讓每個家長都頭疼的事情,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家長堅守原則,原則圈內的事情由著他,忍著,過去了,對他就是一個成長的蛻變過程。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過程,猶如毛毛蟲蛻變成美麗的蝴蝶。蛻變的過程,我們家長就是旁邊的照顧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照顧著?我建議把握以下幾個原則就行:

(1),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距離產生美感。

距離感給了他獨立活動的自由,同時也給了他心理活動的自主成長空間自由度。叛逆期的孩子是在不由自主地爭取自己的一些自主和自由,他意識或者潛意識裡都有一種:我長大了,可以獨立的感覺,儘管事實上他還沒有到能完全獨立自主的程度,可他依然需要家長認可他的長大和獨立感,我們逐步放手給予就是了。

比如:初中生自己上下學不需要家長的接送,再比如他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和社團活動,他可以選擇自己買些東西等。

(2),叛逆的青少年如果沒有被家長縱容成蠻橫不講理。在遇到問題是可以和他講幾句道理,不怕爭吵,他心中對家長的依賴感和服從感還存在,同時他對道理的認可度也很大,只要你的堅持有理,你就不要怕他,堅持你的原則的就行。你說到做到,給了他安全感和更好的信任感。

(3),叛逆期的孩子,想辦法讓他和他的同齡人多相處,當然必須是品行端正的能互相認可的孩子,同性別孩子更好,孩子之間會更好笑容叛逆的心理。

孩子一般不認可自己父母,一般對比較尊重的別人父母不會過分叛逆,這就是善用別的孩子的父母。

不管怎麼說,叛逆期的孩子有所叛逆是正常的事情,我們家長不能一味地責怪和放任,這是家長學著逐步放手也是孩子需要家長逐步放手的一個必經過程,此時,家長很頭疼,而孩子本身也在經歷著青春期成長的諸多痛,況且很多問題是他們不願意主動和家長訴說或者選擇永遠成為個人隱私的問題,我麼做家長的在配合自己的行動的同時也一定要做到讓他相信:父母永遠是支持你的成長的,我們永遠愛你。


快樂庭院


孩子到十幾歲的時候特別容易進入叛逆期,因為這個階段孩子是處於獨立與半獨立的狀態,一方面孩子這個時候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開始有獨立的思想和獨立思考能力,孩子希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而大人往往意識不到孩子這種內心的變化,還是像孩子小的時候那樣去約束和管教孩子,這就和孩子想要獨立的意願相悖,從而埋下父母與孩子矛盾的根源。



這就好比孩子在用力掙脫大人的懷抱,大人卻死死拽著孩子不鬆手。另一方面,雖然孩子現在有了強烈的獨立意識,但是生活經驗還比較少,思想也很不成熟,這就造成他沒有辦法去冷靜思考大人的話到底是對是錯,因為他首先想的是掙脫大人的束縛,而不是對錯,這也就是大人常常感覺自己不管說什麼孩子都不聽的原因,孩子不聽不是因為你說的不對,而是在抗議你對他的壓制和束縛。



出於獨立意識的需要,很多孩子常常依靠奇裝異服或者古怪的行為舉止來宣揚自己的獨特之處,面對這種情況,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措施。



一是尊重孩子獨立的意願。比如給孩子創造獨立的空間,不亂翻孩子的日記,過多詢問孩子的隱私等等。



二是少干涉多鼓勵。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想做某件事時,如果不是原則問題或者造成損失比較大的事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哪怕你明知道他是錯的,哪怕你明知道他做不好,也還是要鼓勵他去做,他自己親身經歷的錯誤和失敗要比大人對他的說教管用多得多,所以大人要學會允許和接受孩子試錯。當他真的沒做好或者需要你幫助的時候,這個時候主動權就掌握在你的手裡,他也會容易聽進去你說的話。



第三是切忌用強權去壓制孩子。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彈簧一樣,他有著強烈的自我伸張願望,你越壓制他反彈的力度就越大,你對他越嚴厲他就越叛逆,你越不讓他做什麼,他就越要做什麼,與其堵不住他伸張的意願,不如放開讓他盡情去表現自己,大人只要在邊上稍稍引導和撥正即可。所以孩子叛逆並不是孩子從聽話變得不聽話,而是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作為父母,當然不能還像孩子小時候那樣要求孩子什麼都聽你的。



超級女兒奴


孩子會有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就是2-3歲,自我意識的萌發。第二個就是7-9歲,準大人期。第三個就是12-15歲,青春期。我不知道你說你家孩子叛逆期,是哪個年齡階段?不過不管哪個階段吧,我覺得面對叛逆期孩子,父母不能限制,更好的辦法是接納,並引導。像兩三歲的孩子,是開始形成喜歡說“不”的年紀,對於自己的玩具,自己的零食,又或許不是自己的那份也都不願意分享給別人,很多時候家長都會強制性要求或者過分引導孩子去分享,這樣都是不對的,不能用大人的道德觀去衡量孩子。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故意和大人對著幹,有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即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讓孩子做一道選擇題。如,進家後,父母與其命令孩子:“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不如換成可供孩子選擇的陳述句:“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邊或是放在鞋架上。”睡覺的時候,父母給出的選擇可以是:“咱們是現在上床,還是五分鐘後上床?”孩子通常在二選一的情況下會選擇一種,如果大人只是用命令式口吻去命令孩子,就會適得其反。

我覺得要讓孩子處於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長大,學會尊重孩子,與孩子成為朋友,是最好的方式。放下父母的威嚴,多聽聽孩子的內心,換位思考換一種方式去表達同一個意思,可能就會不一樣。


貓瞄喵



孩子三歲以後會有明確的自我意識。在有了安全感以後,會試探自己的權利界限。孩子會一反一兩歲時的順從,變得有主見,甚至霸道。這是孩子在試探家長和老師的底線。

\n

家長要給孩子明確的底線,原則性的問題不能讓步,同時注重靈活性與技巧性。孩子有時會突然悲傷或者哭鬧,家長不要大驚小怪,在弄清情況之後給予適當的安慰。

\n

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大人來對待,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懂得他們的需求、思維、喜怒、焦慮。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和習慣要有耐心,用藝術而智慧的方法來引導。


波比98467869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一個特殊時期,作為父母,應該充分理解孩子的言語和行為,學著接納孩子的小脾氣和偶爾的吵鬧,不要過度的訓斥孩子。

學習共情。當孩子顯露出叛逆情緒時,父母要先與孩子進行共情,明白這種情緒有時具備出處,有時確是莫名其妙,連專家都教導我們,這時候需要俯下身抱著孩子,讓他通過眼淚或吵鬧盡情地宣洩,必要時家長可以伸展雙臂擁抱一下孩子,當好一位合格的傾聽者。

學習理解。別說孩子,就算大人在情緒湧上來的瞬間,也會突然進入叛逆期,本來應該正常的做法到了他那兒就要換一種方式方法。因此,既然人無完人,大人就要儘量安撫孩子,而不要採取一種更圍巾激烈對著幹的蠻橫方式,以彰顯大人的權威和姿態,或許會火上澆油而適得其反。

學習成長。當父母遇到類似情況時,要綜合考慮當下實際情況,不能照抄照搬育兒書籍上的範例或原版,而要結合自己孩子的年齡、性別、性格、激怒原因等,進行對症下藥。自己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才是最管用的,畢竟有些事情自己沒有親身經歷便沒有發言權。處理育兒問題的階段也是親子共同成長的時期,只有與孩子一起面對,共同成長,才是合格父母的應有姿態。

學習交流。當孩子進入叛逆期時,無緣無故的發脾氣,父母要找出具體事件背後對應的具體原因,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要大人耐心、耐心、再耐心,孩子就會真情真意表露,而不僅僅是大哭大鬧和隨意宣洩,只要他們找到了釋放和傾訴的窗口,相信孩子也一定可以理解和明瞭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母要允許孩子通過自己的眼睛、雙手和情緒感知外部未知世界,允許他們發現自我,發現邊界,發現不同,發現權利,當他們的安全感充分建立起來後,他們就成長了,讓我們一起見證奇蹟吧!



啟明星138717721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隨著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父母或老師的監管。他們急於表現出自己已長大成人,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為了表現"自我",不惜用各種方法,手段,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因此,在你不把他們當做大人對待時,他們的偏執表現得尤其強烈。



如果孩子確實是因為進入判逆期才變得偏執不聽話,很多會在叛逆期結束後會變得懂事,當然最好還是積極應對,不要坐等,以免因為自己控制不住情緒而應對失當,損害親子關係。

可以試試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尊重孩子的想法

青春期孩子的思想就是天馬行空,他們喜歡通過標新立異來顯示自己已經不是一無所知的小孩子了。所以不管他們的想法怎樣離經叛道,你可以不贊同,不認可,但一定要表示尊重理解。我不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尊重你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

第二,經常換位思考

父母自己也都是從曾經的青春年少,血氣方剛過來的,我們也曾經反對過自己的父母,也曾一意孤行,對父母的意見不以為然過,一代一代都是這麼過來的,正是因為有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人類才能不斷髮展進化。想明白這一點,你就能對孩子的偏執更寬容。



第三,允許孩子犯錯

青春期的孩子看起來高高壯壯的,做事也經常煞有介事地一副大人樣,但畢竟還是孩子,涉世未深,能力不足,難免犯錯,這時家長可以引導鼓勵,千萬不要橫加指責。比起你批評的內容,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更受不了的是指責的語氣。


育兒是門技術活,不能死磕。需要不斷學習。

我是糖果媽媽,熱愛分享兒童教育和媽媽自我成長經驗。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糖果媽媽愛孩子


孩子叛逆,家長頭痛,但叛逆並不是孩子的錯!

孩子為什麼會叛逆?是因為父母親手把孩子驅趕到叛逆的路上的,有的孩子可能會回頭,有些孩子可能就那麼孤獨的走下去了。

我是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中年得子,在懷孕時,心情即興奮又恐怕,興奮的是自己將有一個來自於我身體的親人,恐怕的是,我擔心自己養育不好孩子,害怕會因為自己錯誤的管教方式,令孩子與我越來越遠。

為了緩解自己的這種擔憂,我開始大量閱讀育兒類書籍。並根據自家孩子遇到的情況對症下藥,改變自己!是的,不是管教孩子,是管教改變自己.

沒有任何一本育兒書的作者,會認為孩子是壞的,育兒領域的人,幾乎高度一致的認為,孩子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也就是說,孩子只是複印件,父母才是原件。糾錯要從原件著手。

很多書籍作者的觀點都讓我深感震撼,並受益良多,其中就有《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作者是美國教育專家傑弗裡·伯恩斯坦。


這本書其實是個教程書,教父母用十天的時間學會真正理解孩子,面對和處理孩子的叛逆。

第1天:父母識別自身行為 弄清孩子叛逆原因

天底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就叛逆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原因原因。

導致叛逆的原因多種多樣。

有可能是在學校被同伴孤立,成績差。有可能是家庭變故、父母爭吵、酗酒,打人吵鬧,離婚。有可能是自卑,對於自己長相、身形,衣著自卑。有可能是因為遊戲電視的影響,覺得叛逆很酷很個性。有可能是受到外部創傷,被他人侵犯、恐嚇。

總體來說,叛逆的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沒有被理解,而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面對遇到的困難,所以,處理孩子的叛逆,家長首先要弄清楚原因是什麼 。

想想自己是哪一種父母,確認日常中對孩子的行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積極的包括,對孩子微笑,拍、抱、摟等親密信任的對孩子,對孩子說“我愛你”,跟孩子目光溫和相對,參加孩子學校的活動,每天給孩子表揚和讚美 ,對他的朋友尊重……

消極的行為中,有沒有吼叫孩子?對孩子諷刺挖苦?嘮嘮叨叨,否定孩子,經常打斷、否定、羞辱孩子,一責備孩子就喜歡說“你總是……”,愛番舊賬,威脅貶低孩子。

否定和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沒有耐心,還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根本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動不動就說“別人家的孩子……”

書中有個項目清單,幫助家長對照檢查行為。

如果檢查清單中消極行為比較多,(家中孩子叛逆的父母,消極行為通常都比較多)

家長的天問“我對孩子掏心掏肺,為什麼孩子對我狼心狗肺?”其實一點都不難解釋,因為所有叛逆的孩子都覺得不被父母理解和尊重。


如果消極行為過多,就需要尋找原因改變自己了,生活壓力大?工作不順心?沒有自我只能在孩子找存大感?家長要照顧好自己,成為一個狀態好的人。否則,就算你把命搭過去,孩子也不會肯定你的。


第2天:學會理解孩子

我今年都38歲了,我弟弟的孩子都6歲了,但我倆從未覺得被父母理解過。

念初中時,我父母開始沒完沒了的爭吵,打架,摔東西,然後把氣灑在我和弟弟身上,在那種環境下,我和弟弟哪有什麼安全感而言啊。

我成績下降,人也變得孤僻,因為次次爭吵都會上升到離婚,次次說離婚父母都搶著要兒子,沒人願意要我,我覺得自己是個不被喜歡不被愛的孩子,漸漸的討厭他們,遠離他們,對他們關上心門。

我父母還喜歡說,大人吵架跟你們小孩子沒關係,你們不要怕……真是可笑啊。

我有孩子後,儘量避免和老公爭吵,就是吵,也就事論事,絕不提離婚,更不當著孩子的面吵。

我有個朋友,長年被丈夫家暴,還都是當著孩子的面,用“婊子、賤人、不要臉”這樣的字眼罵老婆,然後回頭對兒子說“我罵你媽呢,不是說你。”

初一時,兒子就因為在學校打人被叫家長,他爸還特想不通,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你特麼遇到問題就用拳頭解決,你能指望孩子怎樣?你根本不理解孩子啊。

怎樣才能理解孩子?首先要學會傾聽!怎麼傾聽才是正確的?怎樣回應才是適當的?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裡也有詳細說明。

總的來說,就是不輕易給孩子建議,當孩子沒有向你求助的時候,你就要懂得閉嘴。

當孩子給你講事情時,不要打斷孩子說,我當年……如果是我的話……孩子在講他的事情,你非要說你的事情,下次你想讓我說給你聽,休想!

不要忽視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哭了,說“這有什麼 好哭的?”、“這麼點小事有什麼 了不起的?”,否定忽視孩子的感受,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跟你交流,因為只能招來你的責備和輕視啊。

多看孩子的優點。這兩天有個熱聞,一小學生寫作文,一年被親媽罵笨一萬次……或許這只是口頭禪,但至少說明,家長只會看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優點。

如果你單位同事領導天天都盯著你的不足,動不動罵你笨,罵你蠢,怪你拖團隊後腿,只要沒病的人都不會覺得爽吧?孩子是你生的,你天天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孩子還沒怪你不是土豪呢!


第3天:避免對孩子大喊大叫

這一點其實很難做到。因為真的很多時候,感到被孩子氣的呀,不吼叫恐怕命不保啊。

小學、幼兒園的孩子,只要你吼叫一聲,會立刻聽話,至少也能被嚇的屈服吧,所以很多父母會覺得,對孩子吼叫很管用。

我一閨蜜,女兒上中班,一天N揍N吼,這還是週一到週五的的吼罵節奏,如果是週六周天,那就更有戲看了。

前兩天,孩子和她對打,她氣瘋了,跟我哭著說,心都涼半截了。我說孩子打你一次你就心涼了,那你一天打她幾次她怎麼辦啊?

其實,我朋友很愛孩子,四十才得一女,平日裡寵的不行,有求必應,得不到滿足就各種不滿,然後朋友就各種收拾,母女倆現在的關係就像敵對關係。

大喊大叫其實一點用也沒有!否則孩子還會叛逆嗎?孩子只會覺得你根本不愛她,她會把自己的任何不良行為都歸結於“反正你們也不愛我”

抱怨孩子脾氣不好的家長,首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脾氣好嗎?你是如何處理憤怒、難過的負面情緒的?如果你都沒會控制和處理,就別怪孩子脾氣大了。

家長要引導孩子處理憤怒,表達不滿,首先你自己要會啊,然後才能教孩子啊。有本繪本《不要輕易發脾氣》、《大聲喊叫的媽媽》都相當不錯,建議父母入手看看。


第4天:避免與孩子權力爭奪

喜歡掌控孩子的父母太多了。比如你規定孩子必須穿什麼衣服什麼鞋,規定孩子必須上什麼興趣班,規定孩子必須考多少分,否則回家就削。

吃飯的時間沒過來看吃飯,那麼電視不許看了,玩具不許玩了,也不理你了……

吃飯時間沒來吃飯,你應該給孩子呈現直接後果,這頓飯不吃,餓了也沒東西吃,想吃只能等到下頓飯了。特麼的和看電視,玩具有毛線的關係啊?

掌控孩子的後果有兩種,一種是家長贏了,你是爹媽你老大,我什麼都聽你的,我就是你們的提線木偶,以後什麼 事情你們都得為我包辦。

一種是孩子贏了,我就各種作,抗議你們。無論哪一種,掌控權的爭奪,只會讓父母和孩子的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一書中還列出了16個秘籍,幫助家長避免和孩子發生爭奪掌控權。有心的人可以入手書來看,這就不細說了。


第5天:表揚孩子的積極表現

我從小到大,父母從未當著我的面表揚過我。

表揚一個人很難嗎?我就是這麼一無事處嗎?現在我當媽了,從不吝嗇表揚孩子,我要用表揚樹立孩子的自信,讓她明白,她娘是天底下最愛她的!

當然,這表揚也是技術活,不能瞎表揚,而是要用表揚幫助塑造孩子的行為。

舉個例子:

我女兒怕打針,一打針就哭,我告訴她,我從來不對她說“哭什麼 啊,打針一點都不疼”之類的話,我說,你要忍不住就哭五分鐘吧。

通常都不會哭到五分鐘啦,我就對她說,這次打針你只哭了三分鐘,比上次厲害啊,你越來越勇敢了……昨天去打針,她抽泣了四五下就停了,我再一頓表揚。

表揚孩子要真誠,要說出你為什麼表揚她,有具體的事情,表揚還要及時。

及時正確的口頭表揚,就是對孩子的肯定,口頭表揚還可以和特質表揚並用,但口頭表揚永遠比物質表揚重要。


第6天:紀律約束孩子

有些家長如果不用打和罵,就不會管孩子,好像管孩子只能用打和罵。

建議家長看《超級育兒師》這檔節目,外國的,中國的都有,看看人家專業育兒師是如何幫助家長管孩子的,沒有哪一個是用打和罵的方式管教的。

對於孩子有些事情是需要用紀律約束的,最可靠的紀律就是父母的關愛和理解,只有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理解,才會願意接受紀律的約束,才不會輕易去犯規。

讓孩子參與紀律制定,和孩子一起執行,互相監督。


第7天:調動家人支持

中國大多數家庭,是媽媽在管孩子,父親都用“養家餬口”或者“工作為重”的理由當了隱形人。

我女兒班上開個家長會,清一水的媽媽或者老人,爸爸們都不知死哪去啦。一個家庭當中,夫妻關係是優於親子關係的,在管教孩子方面,父母之間一定不能互相拆臺,而應該互相協助,是聯盟結對關係。

為了教育孩子,夫妻爭吵是最划不來的。夫妻的關係不好,會讓孩子覺得害怕,沒有安全感。

我女兒特別喜歡一家三口在一起做某件事情。比如走在街上,她要一手牽我,一手牽她爸,三個人一起看電影,一起吃飯,一起散步……

當一家人心情愉悅的在一起時,我也會由衷的覺得“幸福”,如果孩子生活在愉悅的家庭環境中,叛逆的機會會減少很多吧。


第8天:減少孩子在學校裡的叛逆行為

孩子在學校和在家裡常常會兩個樣子,只要想想我們上學時經歷的那些,就不難猜出孩子在學校會遇到什麼 。

第9天:克服頑固性的障礙

第10天:從長遠來減少叛逆行為

書上說,孩子的叛逆會反覆,所以家長堅持用前九天的教程方法對待孩子。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兩句話,可以看作是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也是面對叛逆孩子的總法則:

1、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

2、不再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會開始聽你的話。

我是低學歷寶媽,沒上過多少學,見識也極其有限,一直生活在偏遠的十八線小縣城,但我愛孩子、希望孩子樂觀開心的心情和其他父母一樣。

這些年一直在讀育兒類領域的書,我堅信那些優秀的書籍的作者,也都是優秀的家長,他們的方法,為我在育兒過程中解疑答惑,提供了很多幫助,希望更多家長也能從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最後歡迎和我交流,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