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在被《复联4》刷屏的这几天,我去看了另一部悄然上映的电影——《何以为家》,这是一部你看了感觉心被哐哐砸了两个小时,但又说不出来怎么难受的电影……我想它是一部值得每一个父母看的影片。

《何以为家》原名《伽百农》,主题聚焦了中东地区难民孩子的苦难人生,这部影片走遍了各大国际电影节,口碑爆棚,是这个季节的眼泪收割机。作为一个妈妈来说,我看完后半天没有缓过劲。它给每一位为人父母者,带来了思考:何以为家?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在电影的海报上,印了这样一行字: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这句看似大逆不道的话,看完你就知道这根本没说错。就是海报上这个面带甜美笑容的男孩儿,会让人痛哭流涕,因为这个微笑,是他在影片中唯一的一个笑容。(以下内容包含影片部分剧透)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01 生而不养

世界上资格证很多,唯独做父母的门槛最低

迦百农Capernaum是圣经中的地名,是耶稣开始传道时的一处迁居地,但在影片中,这里是混乱的代名词。

如果说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这里的孩子根本没有未来,在中东地区,无数的孩子生存在水深火热中。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12岁的赞恩是家里的大孩子,他有很多弟弟妹妹,他们在一个摇摇欲坠的混凝土高层建筑中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直到看完电影我都很难数清这个家到底有多少孩子,他们都十分卑微地活着,因为这些孩子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他们都是没有身份的难民,维持生计很困难,但赞恩父母还在不停地生孩子。屋子里吵闹的孩子挤在一起,四处漏水,老鼠时常来光顾。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赞恩除了照顾弟弟妹妹,他还需要去摆地摊做生意,帮父母去药店骗药来制毒,去房东店里帮忙送比自己还重的煤气罐……大点的孩子被派出去干活,小的就用铁链拴在家里

有一个很触动我的情节是,赞恩向父母提出想要上学,父亲不答应,母亲同意了,原因是这样赞恩可以从学校带回一些食物、日用品、衣物等等来补贴家用。

连番茄酱都有名字,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但你的儿子还没出生就死了,他并不存在。

片名问:何以为家?

我想家应该是个最温暖的港湾。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02 11岁的新娘,12岁的囚犯

你有什么权利生下我?

赞恩发现11岁的妹妹萨哈尔来了月经初潮,便悄悄带她去了厕所弄干净,并嘱咐她不要让大人发现。这么做的原因是女孩来了月经后会被卖给别人做童媳,但妹妹萨哈尔还是没能逃出父母的支配。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萨哈尔被卖给杂货商人后,赞恩对自己的家庭绝望,他伤心地逃离了这个家。来到了一个海滨小镇,在那里赞恩遇见了一位埃塞俄比亚移民的女佣拉希尔,她有一个1岁的儿子约拿斯。

由于在当地女佣是不具备生育权的,一旦发现怀孕就会立即遣送回国,拉希尔现在靠假证在这里干活。

这位母亲拉希尔与赞恩的亲生父母完全不同。

赞恩被拉希尔收留,在这个与自己完全没有关系的家中,他感受到了从未拥有过的爱,拉希尔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样照顾赞恩,在她外出打工时,赞恩就在家里替她照顾儿子,三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好景不长,黑户拉希尔被警方拘留,赞恩带着拉希尔的儿子过上了乞讨的日子。

压垮赞恩的是已经嫁人的妹妹萨哈尔死于孕期大出血,他去报仇,最后因持刀伤人入狱。

来到监狱探望赞恩的母亲说了这样一句话:真主拿走一样东西,总会赐予另一样东西的。我又怀孕了,你还会有妹妹的。(死了一个妹妹算什么,再生一个孩子不就好了吗?)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赞恩没办法忍受这个孩子出生后所要面临的一切,也无法忍受父母的所作所为,他在监狱中致电电视台,起诉自己的父母:『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

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和殴打,

链子、管子、皮带……

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

滚,婊子的儿子!

……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这些冷酷的话语看似出自成年人之口,但眼前之人却是个12岁的孩子,稚嫩的面孔和清澈的眼神透着令人心疼的倔强。

如果你颠沛流离,连自己维持生计都有问题,可以选择不生孩子;

一旦决定让一个小生命降临在这个家庭,就要负起责任不是吗?

需要给ta一个家,可以没有电视、没有枕头、没有足够的食物,但家一定要有爱与温情。

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事例,影片中饰演男主赞恩的素人演员也叫赞恩,他是一名叙利亚难民。在12年为躲避战乱举家来到黎巴嫩,和电影一样这一家人也为生计发愁。这一部电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从难民到奥斯卡红毯,如今赞恩已经与全家迁往挪威开始新的生活。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03 何以为家

童年缺失的东西,一生都弥补不回来

赞恩父母在没有能力抚养和教育的情况下,仍旧不停地生育,这些无辜的孩子何以为家?这种过于惨烈的真实感,给我带来极大的情感冲击。

有孩子、有妻子、有丈夫,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了吗?并不是生了孩子后,就理所当然是父母了,家也不仅仅是个容身之所。

这个世界有时候太复杂,如果没有足够准备好,请不要盲目地带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他们的眼里应该充满希望和光明,而不是绝望和暗淡。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类似电影里的情况上演着,赞恩是幸运的那个,为自己杀出了命运的路。

我起诉了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但世界上还有无数的孩子,他们又变成了什么样呢?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造成的心理缺失,这个缺口在长大以后都难以弥补。而在父母关爱下幸福成长的孩子,骨子里一定多一种底气,内心更加富盈,也更懂得去爱人和被爱。

我的一位朋友M再婚后成为了一位继母,孩子的亲生母亲与他们关系并不好,总以各种理由拒绝和推脱来看望儿子。M一开始很替这个继子难过,所以给予了他更多的爱。现在M有时候很庆幸,还好因为那位母亲的不负责任,把孩子推给了她,才有机会和继子变得亲近,两人之间的羁绊不是血缘所带来的,M现在非常珍惜和继子的母子情。

自从当了母亲后,我也不断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因为我怕要是给孩子有选择父母和出生在哪个家庭的机会时,会发现自己原来没有什么竞争力。

若为人父母,还请继续努力。

你对『何以为家』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跟我们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