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青年說】吳定國:不言放棄,為新站發展注入“新能源”

【新站青年說】吳定國:不言放棄,為新站發展注入“新能源”

近年來,美好生活的思想全面引領經濟發展,產業研發領域核心技術的變化更迭,“新能源”的登場,為經濟發展、產業佈局和技術驅動增添一抹新色。作為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產品工程院副院長,吳定國帶領團隊不斷攻克電池管理系統新難題,一次次的努力和不放棄都化成一項項新成果擺在眼前。

年輕就要“醒著拼” 工程技術沒有“瓶頸期”

2005年從合肥工業大學畢業的吳定國,從踏出校門那刻起,就與“新能源”結下來不解之緣。先是從事風力發電產品開發工作,2013年進入位於新站高新區的國軒高科,從事電池管理系統工作,也就是管理著電池系統的“大腦”。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電池在質量和體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提高能量密度,儘可能的儲存更多的能量,通俗的說法就相當於將一袋大米的能量轉換到一塊巧克力上。”吳定國介紹,2015年,國軒高科研發的商用車PACK能量密度為 90Wh/kg,到2018年底,同樣的PACK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140Wh/kg以上。這個變化相當於同樣大小的電池,續航里程從原先的180公里提升到了350公里,甚至更遠。

【新站青年說】吳定國:不言放棄,為新站發展注入“新能源”

“技術研究工作向來不是一帆風順,這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了攻克一個難關,團隊常常加班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吳定國回憶到與國內一家整車企業合作時,遇到電池包系統運行過程中產生的電磁干擾問題,而這個問題必須要儘快解決。

從客戶釋放技術資料,到要求通過實驗,只給了吳定國團隊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而一個電池兼容實驗,就要經過幾十項的標準實驗,時間緊任務重,怎樣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成了擺在吳定國面前的一個難題。

發現問題後,吳定國帶領著團隊一頭“扎”進實驗室,團隊常常工作至凌晨三點,第二天又投入到新的工作當中,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吳定國便邀請同行專家、好友或者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其中,尋找問題,幫忙出謀劃策。經過十餘天的努力,問題終於得到解決,產品按照要求通過測試,進入這家供應商體系,完成批量應用。

“對於工程技術人員來說,應該不設置工作邊界。遇到難題不要緊,只要肯花時間就一定能解決。”吳定國堅定的說。

【新站青年說】吳定國:不言放棄,為新站發展注入“新能源”

創新需要“新活力” 競爭力取決於“軟實力”

新能源研究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人才對於創新而言就是“新活力”。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目前有1000餘名工作人員,其中碩博比佔據70%——80%,大多數來自動力電池行業技術創新行業,青年人居多。為了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國軒高科每年舉辦一次科技大會,邀請全世界頂尖科學家和人才做技術分享並且展示公司青年技術人員的創新成果,讓每一位員工看見自身努力的價值。

“產品為王!”國軒高科董事長的一句話深深影響著吳定國,為了保持產品強有力的競爭力,國軒高科在產品技術方面單獨成立了工程研究總院,並在院內成立材料部門,電芯部門,產品部門,測試等部門來強化技術支撐。

【新站青年說】吳定國:不言放棄,為新站發展注入“新能源”

吳定國作為作為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產品分院副院長對自己的團隊管理有著一套獨立的管理制度。他根據產品模塊將團隊人員進項分組培養,根據人員素質的不同建立不同的培訓重點,人員之間還進行交叉合作,不僅讓團隊中的每個人各有所長,還能打通不同人員之間的晉升渠道,讓每個人員感受到自身的價值。為了增加團隊凝聚力,吳定國定製了“小目標”,將公司整年的工作任務分解到每個季度,每個月甚至到每一天,對團隊的要求也是今日事今日畢。只有及時清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才能保證整支隊伍一直向前。

“當今社會,不斷創新是新能源的生命之源,這一代的青年人猶如社會‘新能源’,只有樹立目標,用有效的方法為之努力,才會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吳定國說。未來,他將和團隊們一起,一步步踐行“讓綠色新能源服務人類”的使命,為新能源事業的美好明天不斷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