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17岁儿子起争执孩子赌气跳桥引发的家庭教育的思考

4月17日晚,因与母亲发生口角,一名17岁男生从上海卢浦大桥引桥处跳桥身亡。

现场监控视频显示,在车流中,一辆白色小轿车打着双闪停在路中,一名女子从轿车左侧进入主驾位置。数秒钟后,有人从轿车左侧走出,然后快跑至桥边纵身跃下。女子紧随其后,试图将其拉住,但未果。视频可见,女子的手曾触及跳桥者的腿部。这名女子向坠桥者方向张望,然后跪在地上,双手多次拍打地面,痛哭状。

17岁男孩与母争吵,跳高架桥当场死亡——母亲眼中的矫情,最终变成他跳桥的勇气!

幸福不是增加快乐,而是减少烦恼!现在的孩子总不快乐的根本原因不是生活中缺少快乐,而是烦恼太多。学习压力大、情感萌发、没人说知心话、碎碎念式的家庭教育……

估计可怜的孩子很长时间以来都处于抑郁状态,当然这位母亲可能无法理解什么是抑郁,只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么矫情!男孩这一跳是对母亲最后的惩罚,当孩子的双脚从手中滑脱那一刻,这位母亲一辈子都套上了枷锁。

妈妈和17岁儿子起争执孩子赌气跳桥引发的家庭教育的思考

为什么青少年的情绪总是来去一阵风,捉摸不定?父母如何支持、陪伴,帮助孩子迈向情绪成熟?孩子情绪来时,如何处理?我搜罗了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情绪。

1、理解青春期情绪的起因

为什么青少年的情绪会这样起起伏伏?追根究底,还是和这段时期的身心发展有关。

青春期是“儿童已达,成人未满”的过渡期,除了身体在急剧变化,自主性也逐渐增强,既不能像小孩那般依赖幼稚,又不具备大人的独立成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心理上容易受挫折,负向情绪就比较多:急躁、紧张、易怒、不安、焦虑、沮丧、孤单、厌烦,司空见惯。

妈妈和17岁儿子起争执孩子赌气跳桥引发的家庭教育的思考

青少年光要适应身体的变化,就已经够他紧张的,再加上学业的重担、人际的负荷、亲子关系的拉扯,就容易导致他急躁、易怒。

2、父母,孩子的情绪沙包

对青少年来说,父母亲,尤其是妈妈,基本上就是他的情绪沙包。

因为在意形象和成绩,青少年在外面情绪通常比较压抑;回到家一来放松,二来为要争取主权,易与父母起冲突,负面的情绪表现就会直接许多。

妈妈和17岁儿子起争执孩子赌气跳桥引发的家庭教育的思考

有个研究说法很有趣,大家都认为两岁多的宝宝很会闹,爱叛逆,其实那是这之前,宝宝就跟住在天堂一样,没有规范,反正哭了就有人来满足他;两岁多开始,父母要求这个、规定那个,所以孩子就会吵会闹。

但到了青春期,比较会闹情绪的是爸妈。这时候孩子因为长大,开始争主权了,是父母没办法适应,变成父母受不了。而且,即使孩子认同你的管教也不可能欣然接受,因为他要证明他比你厉害,有时会有一种想要赢过你的心态。

妈妈和17岁儿子起争执孩子赌气跳桥引发的家庭教育的思考

因此,父母在这个时期,第一自己的心态要做调整,需接受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第二,父母要更宽容,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有个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