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大江大河》的一點小感悟!

讀了《大江大河》的一點小感悟!

這兩天寫的內容都是圍繞《大江大河》原著,還好今天終於看完了。看完了反倒不知道說什麼了,關於三個主人公的命運,有點無語,卻又感觸良多。我是八十年代生人,書中描寫的很多場景是我成長的時代是有發生的,只是限於閱歷和眼界,在事件發生的當時,並不明白意味著什麼。昨天的內容發完之後,有朋友留言,說他看到第三部,覺得越看越失落,得出了一個結論:當下社會,關係很重要!這個結論看著有點消極,但也是實話。連我自己在內,對社會都有消極看法,比如某些領域對普通人的欺騙和掠奪。即使現在我心情已經平復,卻依然認為,這個社會仍有欺騙掠奪。不過在這兒,我仍想說給這個朋友,也包括我自己說,往前看,還是有希望的。對於他的觀點,我也略微有些看法的。

讀了《大江大河》的一點小感悟!

在《大江大河》中,無論宋運輝、雷東寶還是楊巡,他們後來的成功,跟各種關係的確是分不開的,這一點就算角色活過來都無法自辯。然而他們的前期,他們的第一步,並無關係可靠。宋運輝能在那個荒蕪的年代,初中畢業自修高中課程,需要什麼關係,就是靠自身的努力,才有了後來上大學改變命運。雷東寶需要什麼關係,第一步分地,就是想做事,窮怕了,分地辦磚瓦廠,他憑的就是膽大;楊巡輟學去賣饅頭,需要什麼關係,就是樸素的想減輕家裡壓力的想法。他們走出的第一步,首先是自發的選擇,並沒什麼關係,包括宋運輝後來能獲得老徐、水書記賞識,我都認為是靠自己努力,誰能每天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誰能主動繪製一車間工藝流程圖,沒有任何人吩咐,那份自律與自發,那份勤奮跟執著,我自問是比不了的;再說雷東寶,在之前的政策環境下,新的事物僅僅露了個新芽,完全改變原有政策的做法,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雷東寶沒回來時的小雷家村,史紅偉、雷士根、雷忠富哪個後來不是能人,卻都沒能力改變貧窮的面貌,非得有雷東寶這麼個人出現,才車墊改變了面貌,這份膽略,自問穩妥保守的我是沒有的;而楊巡吃的那份苦,我更是比不了,賣饅頭時,那可是挑著擔子,起早貪黑,一個十六七歲的半大小夥,得走多少路呀,在說去東北討生活,面臨人生地不熟,環境差異,那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去適應。後來搞電器市場,破產之後的堅持,需要多大的毅力,包括書中寫的建商場,幾乎是沒日沒夜的在忙,我自覺算是吃了些苦的,可比起書中的楊巡,又算得了什麼呢。古人說的,吃得苦中苦,我想也就是說楊巡這樣的人吧。所以人家能成了人上人,而不是我,我是不會覺得冤。

讀了《大江大河》的一點小感悟!

當然書中也有一些權貴階層的人,比如梁大、比如李力、蕭然,包括梁思申,都是官宦家庭,或有權或有勢,的確生下來就比普通人省了好大的力氣。人家不都說了麼,投胎是個技術活,既然我們技術沒過關,也就別羨慕嫉妒恨別人了。這幫人生的好,更有人家父輩祖輩的努力。我們投胎沒投好,如果加把勁,或許能讓子女有點指望。十多年前,看過一本《水煮三國》,一直記得一句話,叫自助者天助,我雖然沒做到自助,卻一直頗為欣賞。我之所以泯然眾人,歸結起來就是自己不夠努力,怨天怨地都沒啥意思,當然要是能不勞而獲那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