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石油進口國變成石油輸出國後,為何不抬高油價反而壓制?

泰赫文化


擠壓他國市場份額,為未來美油的產量找到潛在買家,所以壓制油價,這樣可以讓實際成本略高的產油國因為成本因素讓出份額。具體的觀點總結描述如下:

1、爭奪石油市場份額。其一、石油進口國對於石油產出國存在一定的轉換成本,也就是不會隨意更換石油供應商。原油從開採,煉化,運輸,有很多的基礎投資,大多數國家針對自己的產油國,會進行大量的投資,包括投資油田,投資煉化設備,投資港口,管道等運輸線。如果你要更換客戶,導致一定的虧損。其二、歐佩克習慣於“減產保價”的壟斷行為,這被美國利用。上世紀前期,石油由歐美主導的“石油七姐妹”也就是大型石油公司壟斷。二戰之後,各國獨立,很多石油產業被國有化,並逐步形成各國國家主導的歐佩克,石油巨頭失去了上游控制力。歐佩克面對價格週期性減產保價(畢竟是個壟斷組織)。可問題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沒有美國,而美國國內的石油開採依然是市場化的,價格沒有被壟斷。那麼,價差意味著對市場份額的吸引力,實質上美油長期低於布油。(沙特老國王在世的時候曾採取增產,想用增產擊垮美國頁岩油,然而是失敗的)其三、進一步分裂歐佩克內部。比如制裁伊朗,制裁俄羅斯,制裁委內瑞拉。這是石油問題政治化的表現,但這些傳統產油地區的出口份額,也在制裁的同時被美國和沙特分而食之。

2、美國國內石油產業本身就是市場化的,沒有控制價格的力量。美國頁岩油革命的最大特色:小企業和個體戶主導了整個頁岩氣和頁岩油革命。上面說過,上世紀國家獨立運動紛紛實施了油氣資產國有化。這導致了大多數國家石油定價是政府行為。這個時候歐佩克可以發揮作用。13個國家一人派一個代表,大圓桌坐著一商量就行了。可是個體戶則是不可預測變量,在上世紀美國頁岩氣革命的時候,個體戶蜂擁而上,一度過剩,甚至於產生了全行業因為價格過低而蕭條倒退。也使得美國天然氣價格如今遠遠低於其他國家。那些美國個體戶,當油價高於其成本,甚至僅僅高於其井口成本,他們就會加大馬力生產,美國政府,只要掃清市場銷售渠道,就能夠通過競爭壓制那些壟斷石油的國家。

3、美國依然是石油消耗第一的國家。雖然美國石油天然氣有出口的潛力,但現如今總體能源格局依然是偏向於進口。為了振興製造業,需要更多廉價的石油。為了經濟繁榮持續,需要低通脹和低利率,並且讓“雙低”可持續。

4、美國經濟對於石油的依賴程度不高。雖然石油產量非常的龐大,但是對於美國整體經濟結構來說,石油只是傳統工業體系中的一部分。雖然有很多討論水力壓裂技術和頁岩油的聲音,但是華爾街和硅谷一直認為諸如FANNG這類公司才是美國值得關注的產業。看看大家在巴菲特股東大會上,誰問過美國頁岩油技術的問題?大家都在問巴菲特關心不關心科技公司。

總之,最近美國對石油價格的干預似乎是矛盾的,但實際又是不矛盾的,一方面遏制競爭對手,一方面和石油進口國展開貿易談判。這就是份額擠佔,這也說明美國人認為,美國石油產量還將繼續提升。當然,個人同樣認為即使如此石油依然有一輪上漲,因為產量提升非一蹴而就,而如今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產量有可能因為制裁而出現集中的退出。


凱恩斯


對於美國來說,油價漲與不漲,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如果油價漲了10塊錢可以為美國帶來1塊錢的收益,但卻要損失潛在的3塊錢收益,你說美國會怎麼選呢?

所以對美國來說,油價要不要上漲,要從整體上去考慮,而不是單純從石油出口最考慮,具體來說特朗普之所以要壓制國際油價,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考慮到國內的生產成本以及就業

雖然目前美國已經從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石油淨出口國,美國頁岩油的發展讓美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掌握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相對其他國家來說,目前美國原油出口的份額是相對比較小的,目前日出口大概是300萬桶左右。如果國際油價上漲,對於美國石油出口商來說,確實可以帶來不少的收益,但這個收益僅僅是德州等石油產區獲利最大。

但是大家別忘了,目前美國是世界上石油消耗最大的國家,石油的漲價對於美國來說,生產成本肯定會上升。而特朗普當選總統之後一直在強調美國製造業的振興,從目前表現來看美國的經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比如2018年美國GDP增速達到了2.9%,是最近3年多以來新高,2019年第一季度,美國的GDP增速更是達到了3.2%,這個增速在美國擁有20萬億美元GDP的基礎上取得是相當不錯的。

受到GDP的強勁發展,最近幾年美國的失業率也創造了一個歷史新低。我們來簡單對比一下就知道。

下圖是2014年到2015年這段時間美國的失業率,其失業率一直保持在5%~6.3%之間。

下圖是2018年到2019年美國失業率情況,及失業率維持在3.1%~4.1%之間,這個失業率創造了美國最近十幾年的新低。

而這些成績的取得跟特朗普所推崇的製造業振興有很大的關係。特朗普上臺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美國的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很多國際知名企業都紛紛跑到美國開設工廠,比較著名的就是富士康。而富士康之所以願意跑到美國開始工廠,除了美國改給了很大的優惠政策之外,美國在能源,電力,運輸方面的低成本也是吸引富士康的重要原因。

如果國際油價不斷上升,那美國的生產成本肯定會提高上去,成本提高之後,不論對於招商引資還是對於國內企業的生產積極性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特朗普肯定不願意看到自己好不容易取得的成績被高油價給打壓下去。

第2個原因、特朗普必須考慮選民的感受。

特朗普之所以能夠當上總統,不是簡單用錢買來的,而是美國的選民選出來的,想要獲得選民的支持,特朗普就必須做出一些符合選民意志的東西。比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降低生產生活成本,提高大家的收入 ,促進經濟的發展等等。

2020年美國將再一次面臨大選,這時候特朗普肯定不敢做出一些違背選民的舉措出來。相比國際原油漲價給美國石油生產商帶來的利益,特朗普更看重的是支持他的民眾的利益。畢竟目前美國的石油巨頭們並不站在特朗普這邊,比如2016年美國大選當中,民主黨的希拉里獲得了油氣行業的捐款55.1萬美元,而特朗普僅獲得了15.4萬美元。所以特朗普沒必要去為他們的利益著想。

第3個原因、處於遏制俄羅斯伊朗等國家的目的。

一直以來美國都視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為眼中釘,肉中刺。無論什麼時候都想盡各種方法去遏制這些國家的發展。但是想要遏制這些國家的發展,不能簡單的使用武力這麼簡單,畢竟像俄羅斯這種國家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如果硬碰硬只能兩敗俱傷。所以想要遏制俄羅斯的發展,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從經濟上進行遏制。

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都是石油主要出口國,這些國家很大的收入都來源於石油出口,如果國際油價上漲之後,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也會從中獲得很大的收益,這樣錢包鼓了,他們就有更多的資本去跟美國對抗,這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我們看到特朗普一直在強調要控制國際油價過快上漲,甚至通過強制手段讓沙特等歐佩克成員國增加石油供應量,以平衡國際油價發展,以免國際油價上漲過快讓俄羅斯等國家有利可圖。

綜合各種因素之後,最不想看到國際油價上漲的就是特朗普本人,他恨不得國際油價長期徘徊在50美元到60美元之間,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美國的生產生活成本,更關鍵的可以從戰略上遏制俄羅斯伊朗等國家的發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貸款教授


對這個問題大概有以下幾個因素在影響。

一、油價和美元的關係

由於美國無法控制全球石油的產量,正常來講,國際油價升高,意味著美元出現貶值。

美元出現貶值是特朗普願意看到的,因為他覺得那樣促進美國的貿易出口,對扭轉貿易逆差有很好的作用,拉動美國經濟。

但是不要忽略了美聯儲。

美元出現貶值將會導致美元資產也相對出現貶值,美聯儲是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到時候必然會加息。

由於美國存在鉅額債務,單單國債就有22萬億,而且還有企業債務、家庭債務。美聯儲加息會導致這些債務的利息支出升高,增加借貸成本。

借貸成本升高,會壓制美國的投資和消費,反過來影響美國經濟。

在這個問題上就決定了油價不能漲的太高,一旦漲的太高,美聯儲就會漲息。所以特朗普必要把油價壓制一個不會讓美聯儲加息的極限價位。

二、油價和美國經濟的關係

美國石油產業只是美國經濟比重中很小的一部分,但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一味地搞高油價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過高的油價的確可以拉動美國石油行業的投資,但是也會讓消費者減少油品的消耗。在一升一降之間,很容易讓石油生產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

到時候整個石油行業會遭到血洗,弄不好還會把整個美國經濟拖進去,這就是自由經濟無法避免的局面。

其實油價上漲還會直接影響美國的汽車產業,油太貴了,會影響汽車銷量,這無疑也會對汽車產業造成衝擊。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過高的油價,對美國經濟並非什麼好事,對美國經濟的會造成危害的。

三、油價下的國際博弈

太高的油價會對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這些國家有利,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但太低的油價無疑會對中國、印度、日本這些國家有利,這也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總之國際油價太高或者太低,美國都會不爽,所以美國一直頻繁操控油價,通過操控油價來打斷某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軌跡。

打個比方說,如果國際油價一直維持在高位,不降低,那麼俄羅斯藉著一路高油價,他的經濟想不發展都難,不用多久俄羅斯就可以憑藉著高油價的支撐威脅美國的霸主地位。

反過來說,如果讓國際油價一直維持在低位,那麼依靠龐大勞動力的中國、印度在經濟制上會一直以火箭的速度飆升,美國和歐洲根本無力競爭,很快被超越,到時候東亞就會成為世界中心,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自然不存在了。

為了防止這兩種情況出現,過去美國隔一段時間讓油價高,隔一段時間讓油價低,起到了很好阻礙他國發展的作用。

現在美國自己經濟也出問題,無法再繼續採用這種操作模式,只能使用折中調控的方法,把油價的利益空間平攤了。

如果美國以前的方法是讓你飽一頓、飢一頓,那麼現在的方法就是把一碗飯同時分給兩個人吃,讓你們同時都吃不飽。

總得來說,美國現在要把油價維持在一個他認為最合理的空間,不能高也不能低,為美國獲得最大利益。除了這些之外,也有美國內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的。


一號風手


美國的確已經成為石油輸出國,但目前石油出口量約只有300萬桶/日,市場佔比並不高,因此即便是原油上漲到100元/桶,對於美國經濟增長的幫助也很有限;更何況,2020年美國大選即將臨近,如果因為過高的油價,影響自己的連任,這可不是特朗普先生願意看到的事情!

與出口相比,美國依舊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

據EIA發佈的月報顯示(2019年4月10日),美國雖然早已經超越沙特和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但即便是這樣,美國依舊是世界石油消費第一大國,預計2019年美國石油需求將至2081萬桶/日。


換句話來說,美國國內石油的消費量遠遠高於出口量,而製造業的發展,需要的是低廉的石油價格,為了經濟的繁榮、美國國內產業的長遠發展,相對合理的油價才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再者說,如果因為高油價,搞得民怨沸騰,影響到2020年的總統大選,那可真是得不償失咯!

美國石油戰略的客觀要求,控制石油價格、儘量搶佔市場份額

要知道沙特目前石油日出口量就達到了800萬桶/日,大概是美國的兩倍多;而俄羅斯出口量也遠超美國,再加上其他的OPEC成員國,美國佔全球石油市場的份額並不大!現如今,伊朗石油出口受阻、委內瑞拉國內經濟混亂,沙特正積極減產提振油價。此時,正可以通過壓低原油價格,攪亂現有的石油市場供應格局,趁機搶佔市場份額!


如果,油價過快上漲,導致沙特、俄羅斯等石油輸出國大幅度增加產量,美國的石油戰略又將難以實現!退一步來說,低油價還可以進一步壓制石油輸出國的經濟發展,比如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推進美國的石油戰略!

總之,相對合理的油價,才真正符合美國的利益,既能確保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能更好的推進美國的石油戰略,這或許才是美國打壓油價的原因所在!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美國gdp總量二十多萬億,規模世界第一,而且美國經濟以消費和服務業為主,美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美國對出口賺錢不太感興趣,只有逆差不太大就行了,特朗普與各個貿易伙伴重新談判貿易條件的最主要訴求也只是減少貿易逆差,

美國是石油消費大國,以前是石油進口大國,隨著國內頁岩油的發展,石油產量大增,並有餘額出口,不過這出口量不算很大,跟美國的經濟規模相比微不足道,通俗的說美國看不上這些辛苦錢,就算要出口賺錢也是著眼於高利潤的高科技,比如蘋果手機,芯片,f35戰機,傳播價值觀的文化產品,比如好萊塢的電影,

但是國際油價的波動卻涉及到美國的對外政策,目前最主要的就是伊朗原油禁運事件,特朗普為了阻止伊朗研製核武器,彈道導彈,以及對中東的軍事輸出,對伊朗實行石油零出口政策,讓伊朗沒有資金搞非法活動,伊朗本身是國際原油市場重要的供應方之一,現在忽然中斷,會對原油供應有衝擊,造成原油價格上漲,世界上的原油進口國會受到影響,這樣會增加美國伊朗原油禁運政策的壓力,因此特朗普說服沙特等國增加石油產量彌補伊朗石油份額,同時打壓原油價格,防止上漲,這樣可以更好的執行伊朗原油禁運政策,

而且原油價格不僅只涉及伊朗,只是目前關係最密切,委內瑞拉問題,與俄羅斯關係問題都與原油價格有關,而且都是油價越跌越好,對於美國來說,美國的石油出口最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打壓油價,為更重要的目的服務,



萬事皆空70


以退為進,逆向操作,乃美國經濟戰略的慣用伎倆。往往迷惑了諸多的競爭對手及貿易伙伴,從而達到了渾水摸魚的目的。美國打壓油價不僅能夠使得競爭對手在生產成本方面深受壓力,而且還能凸顯美國在全球能源領域的話語權。

在國際社會的慣性思維中,美國是一個純粹的市場經濟國家,商品價格隨行就市。其實不然,美國政府幹預經濟的諸多行為,往往帶上了“市場經濟”的假面具,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原油作為全球最大的戰略資源,美國對此實施雙管齊下的戰術,行政與市場巧妙搭配,逐步操縱世界原油市場。然而,以國家主導的中東產油國,還停留在“限產”或“增產”等“計劃經濟”層面。還在以為有機可乘,用國家主義擊退自由經濟。

“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兼顧,這一套戰術不是美國學習中國,就是中國學習美國。美國從能源進口大國變為能源出口大國,顛覆了世界的能源格局,而絕大部分石油輸出國家,還沒有來得及轉變思路。在美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能源戰略面前,顯得無所適從。

美國控制世界能源的定價權,已經指日可待。其降價也好,漲價也好,目的都服從於“美國優先”戰略。財經媒體宜用長鏡頭,廣角鏡的方式,來詮譯美國的能源戰略,而不應該石油價格稍有風吹草動,就在那裡大驚小怪,最終被華爾街牽了鼻子走。

在伊朗石油出口面臨更大壓力的背景下, 布倫特原油價格居然衝高回落,可見全球能源市場詭異朦朧。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恭祝勞動節後工作快樂!


陸燕青


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原油日均產量為1090萬桶,2018年美國原油最大的出口目的國是加拿大,對加拿大原油出口量佔美國當年原油總出口量的19%;其次是韓國,佔12%。可是從消費量來看,美國卻是最大的消費國,佔到了全球你消費的20%,而中國也只有13%。

從產量和消費量來看,美國是一個淨原油進口國,雖然這裡面說美國變成原油輸出國,並不影響美國稱為一個原油進口國,因為美國生產的很多原油種類是美國自身用不了的或者是用的少的,而很多其他的需求需要從外部進口。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美國的消耗量巨大,光是淨消費總量都超過了除中國以外的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消費量,成本的上升必然會對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以股易金


特朗普打壓油價其實有幾層原因:

1.從表面上看,高油價有利於美國頁岩油企業的贏利,但是特朗普說了:頁岩油企業只是美國所有企業中很少的一部分,因此他只能犧牲小部分企業的利益,來滿足絕大部分企業的需要。因為“高油價”不利於其它產業的發展,“舍小取大”的道理,特朗普是很清楚的。

2.打壓油價能夠有效達到美國製裁伊朗以及委內瑞拉這二個產油國的目的,這二個國家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石油,打壓油價可以讓這些國家的經濟受到重創!因為這二個國家的“現政府”都反美。

3.隨著美國頁岩油的井噴型發展,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輸出國”,美國今天打壓油價,也許過二年又要哄抬油價,通過幾次這種有效的令國際油價“震盪”的行為,來逐漸增加美國在全球能源領域的控制權以及話語權。特朗普的算盤是最後把“歐佩克組織”弄垮,讓世界各主要產油國都“各自為戰”,而美國可以憑藉自己是全球第一大“原油輸出國”的地位以及美元的優勢地位,逐漸達到控制全球能源的目的!美國人的謀略很深遠啊!

自從我們宣佈成立“上海原油交易所”之後,美國人已經盯上這一塊了,我們的目的就是“弱化石油美元”的作用。而美國肯定就更要加強“石油美元”的作用。通過這種“一會兒打壓油價,一會兒抬高油價”的舉動來奠定美國在全球能源領域的控制權。

“無聲的競爭”已經在中美之間展開,一個是要繼續“壟斷”,一個是要擺脫“壟斷”,雙方的各種“角力”正在暗中進行,各自憑藉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吧!所謂“鬥而不破”!至於結果會如何?這需要很多年後才能有定論,我們拭目以待吧!


黃家老爹


這個問題涉及兩個方面,第一是到底油價低還是油價高對美國有利;第二是石油輸出對美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有多大。

第一個方面,如果美國能源沒有獨立,那麼大家都知道,毫無疑問低油價對於美國有利,因為美國是製造業大國,能源價格的低廉對於美國來說能夠顯著降低成本,緩解企業壓力,對於美國經濟有促進作用。

那麼現在能源獨立了,石油從淨進口改為輸出,美國是製造業大國的本質還沒有變化,特別是現在美國經濟有下行趨勢,為了保護自己大選的選票,特朗普政府肯定是想盡一切辦法維護經濟的,因此希望能源價格下跌也是其一。

第二個方面,為什麼特朗普不在乎石油出口對於美國經濟的拉動?那原因很簡單,因為拉動效果不夠。

不要誤解,傳統石油開採是有很長的產業鏈條的,石油產業的興旺對經濟拉動作用非常明顯。但是現在美國的能源輸出,最根本的基石是頁岩氣革命之後的頁岩油產能。這種產能的鏈條非常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沒有原來那麼大,就業人數也沒有以前多,而且主要是中小型企業投資,因此對於美國經濟影響小了一點。更重要的是,頁岩油產能是可以調節的,可以關停,因此抑制能源價格,對頁岩油產能來說沒有傷害。

第三個方面,抑制能源價格對俄羅斯,對委內瑞拉,包括對伊朗,都是一個打擊,那麼美國為了國際大勢考慮,很可能降低油價也是一個工具。


諮詢師天生


這就是先利自己,客覌利他人。中國是最大受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