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工智能對社會整合的影響

AIIA人才發展中心西安分中心主要針對陝西地區在校大學生及畢業生、企事業單位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產業、政策等方面的人才培養,為聯盟旗下近千家企業的輸送專業人才,促進當地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


淺談人工智能對社會整合的影響

隨著科學水平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隨之飛速發展。其應用使得我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變。本文闡述了人工智能對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的影響,包括其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

人工智能發展背景

淺談人工智能對社會整合的影響

提到人工智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人機圍棋大戰。作為擊敗人類職業圍棋選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不斷刷新的戰績,讓人們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強大。隨著人工智能研究的逐步深入,人們對其發展愈發寄予厚望,無人駕駛、人臉識別、語音通訊……人工智能已然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關鍵領域,正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類社會的生活。

人工智能作為未來社會的基礎技術,會影響很多領域。

迪爾凱姆的社會整合思想

淺談人工智能對社會整合的影響

迪爾凱姆早期的社會整合思想主要是一種結構分析的視角,探討"為什麼個人越變得自主,他就會越來越依賴社會,為什麼在個人不斷膨脹的同時,他與社會的聯繫卻越加緊密",他強調由勞動分工及其所形成的職業倫理在社會局部領域中的整合作用。關於社會分工的研究都體現了結構分析的視角。

迪爾凱姆認為,在有機團結社會中,社會團結的增強與社會成員個性的增加成正比。個體自由發展的空間越廣,團結所產生的凝聚力就越強,一方面,勞動越加分化,個人就越貼近社會;另一方面,個人的活動越加專門化,他也就越成為個人。

帕森斯的社會整合思想

淺談人工智能對社會整合的影響

在社會學研究中,美國社會學家T.帕森斯明確提出社會整合概念並將其納入自己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構架之中。他關於社會生存的四大基本功能前提假設,即所謂AGIL理論,便包括社會整合。在很長時間內,社會整合曾成為結構功能主義表示社會基本功能的特有概念,與其社會"共意"或"一致性"假設密切結合。

帕森斯在《社會體系和行動理論的演變》一書中,把社會整合概念規定為如下含義:社會體系內各部門的和諧關係,使體系達到均衡狀態,避免變遷;體系內已有成分的維持,以對抗外來的壓力。帕森斯還認為,一個社會要達到整合的目的,必須具備這樣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有足夠的社會成員作為社會行動者受到適當的鼓勵並按其角色體系而行動;使社會行動控制在基本秩序的維持之內,避免對社會成員作過分的要求,以免形成離異或衝突的文化模式。

積極影響

從規範整合的角度來講,由於人工智能程序性思考的方式,將人工智能引入政府辦公,銀行、醫院等公共場所的服務體系之後,將勢必降低"走後門""塞紅包"現象的發生,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可以對現有規範體系起到積極的整頓作用,同時減少了人們對社會規範失範行為的不滿。

淺談人工智能對社會整合的影響

另外,既然帕森斯說社會整合是"有足夠的社會成員作為社會行動者受到適當的鼓勵並按其角色體系而行動",那麼,當社會體系中基礎的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來完成的時候,一個人想要通過工作獲得滿足感和社會參與感的門檻無疑就提高了,即便生存需要可以得到滿足,卻無法為社會創造價值,從心理層面上來講對社會整合無疑是不利的。

消極影響

許多工作由人工替代,由此可以降低人際交往與辦事程序的成本,從功能整合的角度來講,機器將取代許多現有工作體系的角色,也就降低了人與人交往的頻率。

從文化整合的角度來講,人工智能的信息庫包含著跨越文化與種族的信息,雖然可以促進世界範圍內的文化交流,但對民族內部來講,反而不利於文化的整合,不可避免地進行同化而失去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