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老子——究竟是何許人?

我在上一篇文裡討論了老子究竟是什麼時候的人?

可最後,我也沒敢寫代有結論性質的話。

在這裡,斗膽總結一下上篇文的大意,“我們認識裡的老子,也就是《道德經》的作者,很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族人的合體。《道德經》,是總結了這一族人的智慧最凝結成的幾千字。”

今天再來聊一聊老子究竟是誰?

再說老子——究竟是何許人?

中國古代各文本中都只有片言隻語的記載。左傳、禮記、漢書、孟子、莊子、呂氏春秋、孔子家語等等。在這些古代文典中,對老子通常只有幾句話的或者幾個字的記載。

比如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老子是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意思是老子是楚國苦縣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王室的史官。但是司馬遷卻說不清他到底是誰,他居然又用了“或曰”這樣的詞,說老子也有可能是另一個叫做“聃”的人,那個人是戰國中期的一個史官。但他明確說了,老子的七世孫仕於漢孝文帝,也就是老子的第七代孫子給漢文帝劉恆做官。古人結婚很早,一代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0年,我們就算30年一代人,七代人往後推,也只能推200年左右。如果從漢文帝劉恆往前推200年,那麼老子真的有可能是戰國中期人,比孔子遲了上百年。這就是為什麼始終搞不清老子是誰的原因。

而且在老子的通行傳世本中也就道德經中,我們會見大量見到戰國乃至兩漢以後的文字。看道德經,會見到大量遠比春秋時代遲的文字痕跡。比如戰國中期,儒道兩家爭論的文字,人意對句等等,都出現在道德經中。這當然也是後人懷疑老子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的原因。實際上由於老子書是後人注本的綜合本,大家知道古人沒有印刷術,一本書寫成他是沒有辦法流傳的。它的傳播方式是靠每一個人抄寫。在一個一個謄抄的過程中,發生筆誤,發生錯訛,甚至有些人把自己的理解加入其中,這都在所難免。

因此老子文本中出現後人的字義,並不能表明這本書不是遠古之作,但是它會引出諸多的麻煩和誤解,甚至導致司馬遷都搞不清是怎麼回事。因此司馬遷只好說:老子,隱君子也。也就是說司馬遷講老子是個真正的隱士,我說不清老子是誰。

我們下面就試著稍微考證一下老子其人

我們先看老子的籍貫,司馬遷說:老子,楚國苦縣人。這個說法很可疑。因為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記載,說苦縣不屬於楚國。在春秋時代陳國沒有滅亡之前,沒有被楚國吞併之前,也就是在老子時代應該屬於陳國。而且,直到戰國中期,孟子在他的書《滕文公篇》中還講,今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也就是到戰國中期,在孟子看來,楚國還是南蠻之地。所謂鴃舌之人,是指他們是未開化人說話,像鳥叫一樣,中原人都聽不懂。老子是那個時代中國文化的最高代表。從道理上講,它不可能發生在一個文化荒蠻之地。因此說老子是楚國人,這個說法很可疑。

《後漢書》說苦縣這個地方歸陳。這倒讓我覺得,老子確有可能是陳國人。陳是遠舜之封國,就是舜的後裔之國。因此陳國文風深厚,據說當年武王把他的長女叫大姬的,嫁給了當年陳國國公叫媯滿為妻。而武王的長女大姬,歷來喜好使吾文傳,因此它的到達也進一步表達陳國是周文化的重地。從這個意義上講,說老子有可能是陳國人似乎有根據。

但是在莊子的書中,莊子卻一再表述,說老子居於沛地。而且清代有一個學者叫姚鼐在《老子章義》序中說:莊子在孔子、陽子朱皆南之沛見老子,說服宋國有老氏,而沛者宋地。什麼意思呢?說老子不在陳國,老子大多數情況下居於沛地,而沛這個地方歸給宋國。

宋國是商人貴族遺民的封國,而且姚鼐說:宋國有老氏。也就是有老這個姓氏,所以這看起來老子又像是宋國人。因為周書記載:唯殷先人,有書有冊,就是在當時的東亞,只有中原殷商之地才有文字和書本。其他各族、各種族、各部落都沒有文字。因此說宋國出老子,太有道理了。

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斷,根據上述記載,老子有可能是殷商遺民,因為那個地方是最有文化,只有那個地方才可能塑造出老子這樣的文化人格。而且被遷往關中,也就是前往陝西,前往秦地,因為我們在《莊子》中,見到莊子對老子死亡的一段描述,原話說:老聃死,秦佚吊之三號而出。意思是,老聃死了!秦國有一個叫佚的人,(這是失——損失的失,和加一個單立人,“佚”這個字通假,也就是秦國有一個叫“佚”的人前去弔喪),

只乾嚎了三聲就出來了。

這是對老子死亡唯一的記載,它表明老子死於秦地,這就進一步讓我們可以認為,老子很有可能是殷商遺民。然後老子家系早年在西周的時代,就已經遷到陝西關中為周王朝服務。那個時候的史官是世襲的,因此老子家系世世代代做史官,以後隨西周東遷而至洛邑。中國古人有落葉歸根的要求。因此老子晚年出函谷關西向歸秦,死在秦地。這是老子籍貫可能的考證。

我們下面看一下老子尊號,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還有一個字,傳說叫重耳。大家注意,老子的名、字、姓,都是很有特點的。那麼老子為什麼不叫李子?因為先秦時代所有的子都是用他的姓來標號的,它為什麼叫老子?按理說他應該叫李子。即使由於姓李的人太多,但是他畢竟是文化第一先祖。當他叫李子的時候,他人還不會與之重複,卻叫老子。他這個尊號是怎麼來的?

第一種說法就是認為老是老聃的姓或者氏。比如胡適講,老子姓老氏李。而大多數學者認為老子姓李氏老。我解釋一下姓氏。我們今天姓氏是連著用的,在古代姓和氏是兩個概念。姓字女生,也就是由一個母系帶出來的後代。在原始氏族血緣族群中共有一個共同徽號者為姓。我前面講過,人類社會有血緣社會逐步向超血緣社會發展,氏族社會的人群最後星散,散開以後各自保留原性,卻另外給自己追加一個分化出來的標號叫氏。所以氏小於姓。老子很可能是姓李氏老,因此叫老子。啊這是第一點關於老子這個稱呼的來源。

第二,老子這個稱呼是尊稱,因為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對他人尊敬,就把它人說老一點,比如還不太老,就把它叫老王,剛一老就把他叫王老,老子很可能是世人或後人對老子的尊稱,這是老子這個名號的第二個來源。

第三,綽號。怎麼講呢?大家看,宋《太平廣記》引《神仙傳》說一句話,說老子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說他一生下來就是滿頭白髮,所以叫他老子。

東晉時候有一本書叫《玄妙內篇》,他說李母懷胎81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意思是老子的母親懷老子在肚子裡就懷了81年。老子生出來的時候已經82歲了,所以滿頭白髮,因為懷的時間太長,從產道中生不出來,只好割開左腋,從腋下把他拉出來了。

這說法當然很荒唐,但是其它文獻裡也同樣載有:老子生而皓首。也就是他生而滿頭白髮,看來老子這個特徵很明顯,這也是人們把它叫老子的原因。

大家再看老子的名字,老子的名字叫耳,字叫聃。我們要知道古人給孩子起名字,有很多種起法,其中有一個起名字的方式,就是看這個孩子上的孩子的生理特徵。老子的名和字都和耳朵有關。而且老子的字叫聃。

聃這個字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裡說:聃,耳漫也。就是耳朵長得很闊大的含義。《諸子辯》中講說,聃,耳漫無輪也。說聃這個字的意思是耳朵很大,而且沒有耳輪。如果這個字形容的是老子的耳相,那老子的耳朵一定很難看,長得又大,又軟塌塌的耷拉下來。這證明老子是有天生的一些意象或缺陷的。

唐代的時候,由於李唐王朝不是漢人,李世民3/4以上的血統是鮮卑人,因此他為了證明自己是漢人,就封老子李耳為自己的祖先。因此在唐代尊奉的國教是道教。當時有一位佛僧叫法林,他對李唐尊道不滿,於是放言中傷老子。說其父胎即無耳,一目不明。說老聃的父親一生下來就沒有耳朵,而且一隻眼睛是瞎的。

《四庫全書路史》中記載,說週上御使胎刵且眇,這個週上御史就是指老聃,說他胎刵且眇。刵是什麼意思?古代的一種刑罰把耳朵割掉,說他胎刵且眇,就是說他一生出來就沒有耳朵。再看眇。眇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一眼瞎的意思。說老子生下來就沒有耳朵,而且一個眼睛是瞎的。

我們根據這些記載,結合現代醫學知識,我可以很有理由的推斷,老子小的時候有先天性白化病,因為我們不可能想象老子母親懷胎81載,生出來滿頭白髮。現在醫學告訴我們,懷胎最長不可能超過14個月,超過14個月就是死胎,正常只有九個月。那麼老子生而白首,說明他很可能得一種病叫白化病。我們大家在街上經常見到皮膚蒼白,頭髮全白,毛髮全白,甚至眼球黑眼球紅抹上,色素沉著都極淺。這種病人由於虹膜色素沉澱不夠,那麼陽光中的紫外線就會大量侵入眼底,損傷視網膜。他們很容易在少年時期發生一眼盲。

因此根據這些記載,我們有理由推斷老子當年是一個白化病人——先天性白化病,而且一眼瞎。由於他生相異常,因此他作為兒童的時候,就經常被其他孩子嘲笑,這使得他從小不敢見人,於是很大概率又繼發性引起一個心理疾病,叫少年幽閉症。這使得他晚年即使成為中國文化之第一宗師,也仍然表現為隱君子的原因。如果我們這個推斷成立,老子的先天異常就還是一個綜合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