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老子——究竟是何许人?

我在上一篇文里讨论了老子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人?

可最后,我也没敢写代有结论性质的话。

在这里,斗胆总结一下上篇文的大意,“我们认识里的老子,也就是《道德经》的作者,很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族人的合体。《道德经》,是总结了这一族人的智慧最凝结成的几千字。”

今天再来聊一聊老子究竟是谁?

再说老子——究竟是何许人?

中国古代各文本中都只有片言只语的记载。左传、礼记、汉书、孟子、庄子、吕氏春秋、孔子家语等等。在这些古代文典中,对老子通常只有几句话的或者几个字的记载。

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老子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意思是老子是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王室的史官。但是司马迁却说不清他到底是谁,他居然又用了“或曰”这样的词,说老子也有可能是另一个叫做“聃”的人,那个人是战国中期的一个史官。但他明确说了,老子的七世孙仕于汉孝文帝,也就是老子的第七代孙子给汉文帝刘恒做官。古人结婚很早,一代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年,我们就算30年一代人,七代人往后推,也只能推200年左右。如果从汉文帝刘恒往前推200年,那么老子真的有可能是战国中期人,比孔子迟了上百年。这就是为什么始终搞不清老子是谁的原因。

而且在老子的通行传世本中也就道德经中,我们会见大量见到战国乃至两汉以后的文字。看道德经,会见到大量远比春秋时代迟的文字痕迹。比如战国中期,儒道两家争论的文字,人意对句等等,都出现在道德经中。这当然也是后人怀疑老子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的原因。实际上由于老子书是后人注本的综合本,大家知道古人没有印刷术,一本书写成他是没有办法流传的。它的传播方式是靠每一个人抄写。在一个一个誊抄的过程中,发生笔误,发生错讹,甚至有些人把自己的理解加入其中,这都在所难免。

因此老子文本中出现后人的字义,并不能表明这本书不是远古之作,但是它会引出诸多的麻烦和误解,甚至导致司马迁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因此司马迁只好说:老子,隐君子也。也就是说司马迁讲老子是个真正的隐士,我说不清老子是谁。

我们下面就试着稍微考证一下老子其人

我们先看老子的籍贯,司马迁说:老子,楚国苦县人。这个说法很可疑。因为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说苦县不属于楚国。在春秋时代陈国没有灭亡之前,没有被楚国吞并之前,也就是在老子时代应该属于陈国。而且,直到战国中期,孟子在他的书《滕文公篇》中还讲,今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也就是到战国中期,在孟子看来,楚国还是南蛮之地。所谓鴃舌之人,是指他们是未开化人说话,像鸟叫一样,中原人都听不懂。老子是那个时代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从道理上讲,它不可能发生在一个文化荒蛮之地。因此说老子是楚国人,这个说法很可疑。

《后汉书》说苦县这个地方归陈。这倒让我觉得,老子确有可能是陈国人。陈是远舜之封国,就是舜的后裔之国。因此陈国文风深厚,据说当年武王把他的长女叫大姬的,嫁给了当年陈国国公叫妫满为妻。而武王的长女大姬,历来喜好使吾文传,因此它的到达也进一步表达陈国是周文化的重地。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老子有可能是陈国人似乎有根据。

但是在庄子的书中,庄子却一再表述,说老子居于沛地。而且清代有一个学者叫姚鼐在《老子章义》序中说:庄子在孔子、阳子朱皆南之沛见老子,说服宋国有老氏,而沛者宋地。什么意思呢?说老子不在陈国,老子大多数情况下居于沛地,而沛这个地方归给宋国。

宋国是商人贵族遗民的封国,而且姚鼐说:宋国有老氏。也就是有老这个姓氏,所以这看起来老子又像是宋国人。因为周书记载:唯殷先人,有书有册,就是在当时的东亚,只有中原殷商之地才有文字和书本。其他各族、各种族、各部落都没有文字。因此说宋国出老子,太有道理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根据上述记载,老子有可能是殷商遗民,因为那个地方是最有文化,只有那个地方才可能塑造出老子这样的文化人格。而且被迁往关中,也就是前往陕西,前往秦地,因为我们在《庄子》中,见到庄子对老子死亡的一段描述,原话说: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意思是,老聃死了!秦国有一个叫佚的人,(这是失——损失的失,和加一个单立人,“佚”这个字通假,也就是秦国有一个叫“佚”的人前去吊丧),

只干嚎了三声就出来了。

这是对老子死亡唯一的记载,它表明老子死于秦地,这就进一步让我们可以认为,老子很有可能是殷商遗民。然后老子家系早年在西周的时代,就已经迁到陕西关中为周王朝服务。那个时候的史官是世袭的,因此老子家系世世代代做史官,以后随西周东迁而至洛邑。中国古人有落叶归根的要求。因此老子晚年出函谷关西向归秦,死在秦地。这是老子籍贯可能的考证。

我们下面看一下老子尊号,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还有一个字,传说叫重耳。大家注意,老子的名、字、姓,都是很有特点的。那么老子为什么不叫李子?因为先秦时代所有的子都是用他的姓来标号的,它为什么叫老子?按理说他应该叫李子。即使由于姓李的人太多,但是他毕竟是文化第一先祖。当他叫李子的时候,他人还不会与之重复,却叫老子。他这个尊号是怎么来的?

第一种说法就是认为老是老聃的姓或者氏。比如胡适讲,老子姓老氏李。而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姓李氏老。我解释一下姓氏。我们今天姓氏是连着用的,在古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字女生,也就是由一个母系带出来的后代。在原始氏族血缘族群中共有一个共同徽号者为姓。我前面讲过,人类社会有血缘社会逐步向超血缘社会发展,氏族社会的人群最后星散,散开以后各自保留原性,却另外给自己追加一个分化出来的标号叫氏。所以氏小于姓。老子很可能是姓李氏老,因此叫老子。啊这是第一点关于老子这个称呼的来源。

第二,老子这个称呼是尊称,因为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对他人尊敬,就把它人说老一点,比如还不太老,就把它叫老王,刚一老就把他叫王老,老子很可能是世人或后人对老子的尊称,这是老子这个名号的第二个来源。

第三,绰号。怎么讲呢?大家看,宋《太平广记》引《神仙传》说一句话,说老子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说他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所以叫他老子。

东晋时候有一本书叫《玄妙内篇》,他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意思是老子的母亲怀老子在肚子里就怀了81年。老子生出来的时候已经82岁了,所以满头白发,因为怀的时间太长,从产道中生不出来,只好割开左腋,从腋下把他拉出来了。

这说法当然很荒唐,但是其它文献里也同样载有:老子生而皓首。也就是他生而满头白发,看来老子这个特征很明显,这也是人们把它叫老子的原因。

大家再看老子的名字,老子的名字叫耳,字叫聃。我们要知道古人给孩子起名字,有很多种起法,其中有一个起名字的方式,就是看这个孩子上的孩子的生理特征。老子的名和字都和耳朵有关。而且老子的字叫聃。

聃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里说:聃,耳漫也。就是耳朵长得很阔大的含义。《诸子辩》中讲说,聃,耳漫无轮也。说聃这个字的意思是耳朵很大,而且没有耳轮。如果这个字形容的是老子的耳相,那老子的耳朵一定很难看,长得又大,又软塌塌的耷拉下来。这证明老子是有天生的一些意象或缺陷的。

唐代的时候,由于李唐王朝不是汉人,李世民3/4以上的血统是鲜卑人,因此他为了证明自己是汉人,就封老子李耳为自己的祖先。因此在唐代尊奉的国教是道教。当时有一位佛僧叫法林,他对李唐尊道不满,于是放言中伤老子。说其父胎即无耳,一目不明。说老聃的父亲一生下来就没有耳朵,而且一只眼睛是瞎的。

《四库全书路史》中记载,说周上御使胎刵且眇,这个周上御史就是指老聃,说他胎刵且眇。刵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一种刑罚把耳朵割掉,说他胎刵且眇,就是说他一生出来就没有耳朵。再看眇。眇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一眼瞎的意思。说老子生下来就没有耳朵,而且一个眼睛是瞎的。

我们根据这些记载,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我可以很有理由的推断,老子小的时候有先天性白化病,因为我们不可能想象老子母亲怀胎81载,生出来满头白发。现在医学告诉我们,怀胎最长不可能超过14个月,超过14个月就是死胎,正常只有九个月。那么老子生而白首,说明他很可能得一种病叫白化病。我们大家在街上经常见到皮肤苍白,头发全白,毛发全白,甚至眼球黑眼球红抹上,色素沉着都极浅。这种病人由于虹膜色素沉淀不够,那么阳光中的紫外线就会大量侵入眼底,损伤视网膜。他们很容易在少年时期发生一眼盲。

因此根据这些记载,我们有理由推断老子当年是一个白化病人——先天性白化病,而且一眼瞎。由于他生相异常,因此他作为儿童的时候,就经常被其他孩子嘲笑,这使得他从小不敢见人,于是很大概率又继发性引起一个心理疾病,叫少年幽闭症。这使得他晚年即使成为中国文化之第一宗师,也仍然表现为隐君子的原因。如果我们这个推断成立,老子的先天异常就还是一个综合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