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成:石缝中幸存的烈士后裔


张书成:石缝中幸存的烈士后裔


四月的大峪沟,满山的树木刚吐新芽,枯黄的草丛中渐露出了嫩绿,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和小溪欢快的歌唱,我们沿着崎岖的小路,来到纸房沟半山腰,去拜访一位烈士的后裔——79岁的张竹军老人。


张书成:石缝中幸存的烈士后裔


张竹军是原陕南游击队分队长张生财的儿子。张生财,生于1909年9月,1945年参加革命,在迎接中原突围部队,保卫李先念司令员,打击国民党地方部队及土豪劣坤等战斗中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47年7月21日,张生财在纸房沟垴不幸被捕,在受尽酷刑之后,被国民党自卫队孙益俊部在纸房沟一个水泉边用机枪杀害,时年38岁。当时,陕南地区一片白色恐怖,主力部队已度过黄河,跳到敌外线作战,商洛地区只留下少数游击队员坚持斗争,疯狂的敌人妄想赶尽杀绝共产党人和游击队,在大峪沟口和山顶都布有明岗暗哨,叫嚣要对所有“通共”、“通匪”、“匪属”“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张生财的妻子刘翠一方面偷偷地安葬丈夫,一方面把一儿一女藏在山坡上的树林里,晚上回家弄点吃的。但几天后,敌人又组织搜山,两个孩子无处躲藏,刘翠只好把儿子竹军交给同情共产党人的革命群众李发时,让其掩护孩子躲过敌人搜捕。那一年,张竹军才5岁,李发时把张竹军背到寨子岭上,藏在一个石头缝里,上面盖着石板,石板上又盖着松枝、茅草,只有到了晚上,才摸黑上来送点吃的。而刘翠则带着两岁多的女儿张竹绒,四处山上躲藏,娘俩喝泉水,吃野果、野菜,夜晚也不敢回家……


张书成:石缝中幸存的烈士后裔


那一年的秋天雨特别多,一会儿大雨倾盆,一会儿又细雨蒙蒙,躲在石缝中的张竹军,又饥又渴,山下的枪声吓得他不敢露头,只能坐在脚下是雨水的石头上瑟瑟发抖,白天不敢瞌睡,只有到了夜晚,才从石缝里爬出来透透气,然后又爬回石缝里,靠在石崖上迷一会,就这样,度过了一个个恐怖的白天和寒冷的夜晚……

在石缝里熬过了阴雨连绵饥寒交迫的七天七夜,山下的敌人撤走之后,5岁的竹军被李发时背下山,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度过了生命中的一难。这以后,国民党四区绥靖公署多次调集商县、洛南自卫团队,对大峪沟这个李先念司令员曾驻扎过的“匪区”进行“清剿”,他们用刺刀逼着群众说出游击队员的藏身之地和其家人的隐藏地点,但全沟群众无一人向敌人透露消息。刘翠带着一双儿女,隐藏在高山、石洞,有时几天吃不上饭,晚上还要经常转移藏身的地方……


张书成:石缝中幸存的烈士后裔


1947年9月,人民解放军中原部队第四纵队第12旅攻占了龙驹寨,陕南游击队配合大部队对各地的国民党自卫团队予以沉重打击,刘翠这才和孩子回到家乡,但房子早已被敌人付之一炬,化为灰烬……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刘翠擦干了眼泪,坚强地带着儿女重建家园。解放以后,1950年,丹凤县人民政府镇压了杀害张生财烈士的刽子手孙益俊,1959年11月,商县人民政府为张生财同志颁发了烈士证书,并竖碑纪念。中共商洛地委书记王力等同志,多次慰问刘翠和一双儿女,曾赠送刘翠一头骡子……


张书成:石缝中幸存的烈士后裔


红日高照,春光灿烂。坐在张竹军老人的小屋里,听他娓娓道来那远去的残酷岁月,望着对面山坡上灼灼的桃花和泛青的山林,真的感到今天生活的幸福,感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来到屋后张生财烈士的墓前,凝视那2014年丹凤县人民政府重新竖碑铭刻的肃穆庄重的碑文,我们和张竹军老人及其子孙一起,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深深地鞠躬,再鞠躬……


张书成:石缝中幸存的烈士后裔


张书成,生于1956年12月,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政府公务员。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歌学会会员,丹风县作协理事。

从上世纪 9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金秋》、《先锋》、《共产党人》、《当代陕西》、《教师报》、《陕西教育》、《工商时报》、《农民日报》、《陕西农民报》、《法制周报》、《文艺报》、《商洛日报》、《丹江潮》、《山泉》、《丹水》等发表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数百篇(首),《万湾农家乐》、《旅游遐想》等获丹江旅游征文二等奖。部分散文、诗歌被收入《采芝商山》、《丹风文学》丛书,巳由北京团结出版社結集出版《棣花细语》散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