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潮陽的地質構造

潮陽在大地構造上,位於東亞新華夏系第二複式隆起帶的東南側與南嶺東西向構造帶南部東移之交接地段,地質構造活動較強烈,斷裂構造發育,地層發育不完全,除零星出露的中生代早侏羅紀地層及廣泛發育的新生代第四系地層外,其他年代層均缺。出露的岩漿岩基本上都是侵入岩。燕山晚期的岩漿活動強烈,計有五次以上酸性岩漿為主的侵入岩;喜山期的岩漿岩較弱,沿斷裂帶偶有基性岩漿侵入,巖體出露面積約佔全區面積的一半,主要分佈於北部,新華夏系構造較發育,以北東面構造為主,與西北面構造互為配套。西東面構造時隱時現,斷續展露。

潮陽區地貌的基本特徵是自南向北呈平原—山地—平原。練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勢平坦開闊,由陸向海,範圍包括貴嶼、銅盂、和平等沿江地區;小北山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山體狹長,丘陵起伏,

崗嶺連綿,海拔多為200~300米,主峰大尖山海拔447.2米,為潮陽、普寧分水嶺。低山丘陵主要分佈於金灶、谷饒、西臚、河溪、和平、金浦、文光、城南、棉北、海門境內,自西北向東南呈帶狀分佈。其中海拔高於300米的有白鷺山(大寨山)海拔406.3米、大寨頂(老虎巖)386.1米、小尖山383.4米、煙墩山356.6米、巖頭山348米、雙髻山314米。海拔200~300米的主要有湖仔山(獅頭山)、官母坑陵(虎仔山)、赤寮東山、仙陂山、蛤蟆石山、猴仔山、塔山(西山)、葫蘆山、獅尖山(梅峰)、北再(埔尾後壁)、白虎山、大坑東山、大肚籃、獅腰等。丘陵廣泛分佈於低山丘陵區之南北兩側和東部沿海地區,北側自金灶、關埠、西臚至河溪,主要丘陵有外洋尾山、獅尾西山、金溪南面山、鯉魚頭、老人山、石井山、仙公崬、安上天、外輋嶺、南寮山、虎山、龍寮山、上坑山、大湖山、虎頭山和將軍山等。南側自貴嶼、谷饒、銅盂、和平至金浦,主要低丘有安寧山、長陵、搭壁燕、雙時鐘、白尖峰、雷打石、赤杜嶺、龍山尾、雞籠山、案前東山、牛頭山、三點崩、鳳山、魴魚山、梅西山、古吊山(龜頭山)和吊籃山等。東部的棉北、文光、城南、海門一帶丘陵,除海拔278.4米的掠鳥尾和243.4米的東山外,餘均為低丘臺崗,主要有棋盤石、北巖山、五聯山、獅山、滴丟山、洪厝山、崎坑山(大煙墩)、狗狼山、尖山和青山等。100米以下的臺崗散佈於轄內各鎮(街道);榕江南西岸三角洲平原,分佈於金灶、關埠、西臚、河溪境內,是潮陽區第二大平原,主要糧倉。地勢開闊平坦,河汊水系蛇曲發育。土質多為亞粘土的泥質田或間於砂壤土和亞粘土之間,適合種植水稻。


帶你瞭解潮陽的地質構造


帶你瞭解潮陽的地質構造


(摘自:《潮陽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