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拼多多崛起不是淘宝失策,而是京东腾讯战略合作失败?

上官馨雪


中心化是商业模式,才能成就大的公司。去中心化的是生意,小本的买与卖。


再红不过拼多多。2017年现象级产品,一款是王者荣耀,另一个则是拼多多。“王者荣耀”是移动时代的广播体操,拼多多则是移动电商的广场舞。

  关于拼多多的讨论有许多。有人质疑说,拼多多受惠于微信流量的“暗箱”操作,也有人质疑说,拼多多兜售的商品,更像是收取用户“智商税”。两种质疑对拼多多有偏见,客观地说,拼多多的崛起的确受惠于微信,商品层面也的确存在诸多问题,这些并不重要。

  拼多多崛起,是产品与社交的力量——交易门槛的降低,拼多多掌握了社交电商的精髓。

  但很遗憾,作为腾讯大儿子的京东并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反而让小儿子拼多多顺势崛起,但为什么有人会说拼多多的崛起,不是淘宝的失策,而是京东与腾讯战略合作的失败呢?


  电商交易门槛,两个层面,对商家而言,是获客成本,对用户来说,是交易成本。

  淘宝要抓住微信用户群,难度可想而知,但作为腾讯系的京东,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答案只有两个:1、京东微信战略上的懒惰,不思进取以及战术上的路径依赖;2、京东不屑这个机会,拼多多只是个泡沫,昙花一现。

  在用户层面,拼多多降低了交易成本:1、微信通过微信红包,将用户建立支付账户的门槛降低了;2、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拼团”的方式,点对点的方式,也降低了用户信息筛查、商品选择的门槛。

  拼多多的核心是社交基础上的商品推荐与发现,以“拼团”这一类似游戏的玩法,打爆款。

  拼多多的根基,基于微信的“熟人社会”。淘宝、天猫、京东,在中国一二三线城市是主流,还记得“北京折叠”的科幻小说么?市场分级,除了一二三四五线城市、乡镇,是按地域来分,还有“陌生人社会”与“熟人社会”的差异。有赞CEO白鸦说,拼多多是“小镇青年”这一群体,这一描述并不完整。拼多多在北京、长沙等这类城市,也覆盖了很多大爷大妈。

  完整地描述拼多多用户群,其实是“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传播依靠媒体,第三方信任备书;熟人社会的传播与维系,依靠的是八卦,“口口相传”——嗯,区块链,P2P。

  事实上,拼多多的主流用户群,其实是未绑卡的人群。看到一个便宜商品,通过微信分享或在家长里短的对话中完成“拼团”,微信分享“好友代付”,或收货后,其他人或是微信红包,或是现金交付给发起人。

  农村淘宝其实是最早探索这一模式的。农村淘宝,在乡镇下放至各个村的淘宝点(通常是村里小卖部),售卖的商品也都是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样以团购的方式,极低价格出售。只是,淘宝需要一个县一个镇一个村,人工方式,一点一个点的覆盖推广,拼多多则能依靠微信,其中效率与效果,可想而知。

  拼多多孵化从2015年开始,这一年,腾讯与京东启动了“京腾计划”。2016年,拼多多与拼好货合并,此后,腾讯入股,京东与今日头条宣布战略合作,推出“京条计划”。拼多多的崛起,是在2017年,也是这一年,京东先后与百度、360,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一系列的“京X”计划。

  我们不妨对比下京东与拼多多在2016、2017年两年的数据:

  2016年京东全年GMV增长47%,年度活跃用户为2.27亿,去年同期为1.55亿;2017年,京东GMV1.3万亿、活跃用户2.925亿,同比增长29%;(由于GMV口径调整,两年GMV不做比较)

  拼多多2016年9月,用户数超1亿,月GMV10亿;2017年1月,拼多多实现GMV40亿,到现在拼多多活跃用户为3亿,月GMV突破百亿大关。

  初步估计,2017年微信电商GMV在万亿区间,其中淘宝客做了四千亿,拼多多做了1千亿,约700亿在京东。2017年拼多多腾飞,也是这一年,与拼多多类似模式的“云集微店”被微信平台永久封号。

  2018年,业内盛传京东内部组建了“打拼办”,这一传闻最终被官方辟谣。1月开始,京东与蘑菇街组建联盟,开始整合微商,推出了“微选”,旨在整合微商。

  京东与蘑菇街的“微选”与拼多多,依旧是两个不同的产品逻辑,两条不同的路:“微选”的核心,或控货或控流量,中心化的,更像是将微商朋友圈发布的商品内容整合起来,提供了一个类似hao123这样的购物导航——至少目前是这样的。这是路径依赖,与拼多多不同。

  微信社交电商的代表,为什么是拼多多,不是京东?

  京东拥有微信入口,拼多多还只是微信公众号,却要舍近求远,与今日头条、百度、360、搜狐等合作买流量,不学拼多多挖掘微信用户群与社交流量潜能?

  因为,京东代表的电商模式与微信代表的“去中心化”流量有着本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腾讯,确切地说是腾讯微信,所信奉的“去中心化”,追求的生态是“平地摊大饼”,也就是小农经济,海量的商家都在微信上开店做生意,服务客户,但谁也吃不撑,长不大。“原子化”是平台最有力的统治形式。

  张小龙说,小程序是“用完即走”,下半句是,“走了还会回来”。用户是微信的用户,谁也拿不走,人人依附于微信,每个商家都离不开它,这是对微信最有力的。

  京东在微信上做不好,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以京东为代表的效率平台,与微信倡导的个性化沟通服务(个性化即去效率化),并不协调。这一点,不光京东,包括美团点评、58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中心化是商业模式,才能成就大的公司。去中心化的是生意,小本的买与卖。

  对京东这样重供应链电商来说,腾讯倡导的“去中心化”是个伪命题。重供应链是重投入,必须不断有更多流量灌入才能持续投入,否则整个系统RUN不起来。所以,前面从微信生长出的每日优鲜,甚至当红炸子鸡拼多多都要自建APP,并倾尽资源。

  自建APP,是流量主权的问题,还记得云集微商么?但本质上,也是微信去中心化和供应链建设之间天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

  进一步思考,微信生态的确能够赋能创业者,但仅限于从0到1或2.5,如果还要做大,创业公司“打铁还需自身硬”:微信孵化出微影时代,也孵化出拼多多,微影时代不还是必须与猫眼合并,寄人篱下,大众点评不一样被美团吃下了么?

  殷鉴不远,腾讯的流量在重供应链领域,只能算是春药一剂,短期奏效。创业也绝非喊个联盟口号,挂个微信接口这么简单。此刻的拼多多其实也在筹划如何“独立”,离开微信。

  


世说周刊


京东先上了腾讯的车,忽视了电商社交,结果被微信小程序拼多多截胡。再加之腾讯也投资了拼多多,怎么都不能下狠手打压小儿子。京东独立难支,也不能杀敌一百、自损三千的低价战略对打拼多多。

淘宝本没有微信这个流量入口,所以肯定谈不上淘宝失策。但是京东肯定是失策,他没有预料到拼多多的火爆,错过了最佳狙击点。壮大后的拼多多使腾讯难以再下狠手。

腾讯也投资了拼多多,但是腾讯在京东的投资更多,在这样的复杂情感下,未来水火难容时,腾讯必然得做出选择。

1.京东忽视了拼多多的2017

拼多多以微信为载体,将电商社交玩的很6。依靠1元拼团,朋友帮忙砍砍价等招数,拼多多迅速的在电商厮杀里站稳了脚,成为了京东,淘宝外的第三股力量。

对于拼多多的野蛮生长,淘宝和京东都忽视了,直到2017年12月猎豹的一份电商APP数据,才让电商大佬们如梦初醒。

数据显示拼多多再克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京东四家,周活跃渗透率仅次于手机淘宝,名列所有电商APP的第二位。

流量为王的时代,有流量就是商机。拼多多模式,既开发了微信隐藏的用户,又掠夺了一部分京东用户。

2.2018电商大佬如梦初醒

2016年9月,拼多多完成由高榕资本,IDG,腾讯投资等领投的B轮1.1亿美元投资,随后2017年在腾讯的默默支持下,2017年拼多多迎来了“井喷年”

当淘宝在三四线城市的影响力被削弱,当京东的微信流量客户被拼多多稀释,他们再对拼多多出招的时候,晚了。

2018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旗下平台《2017年知识产权年度报告》当中点名淘宝网制售假货商家向微信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转移。

阿里的一颗炸弹并没有阻碍拼多多的发展,低价依然是一部分用户的第一选择。

虽然拼多多在三四五线城市大受欢迎,但是当假货变为拼多多明显的软肋,我相信拼多多将成为下一个被假货打垮的“聚美优品”。

如果您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哦~

<strong>


懂财帝


其实,拼多多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不存在京东和腾讯的战略合作失败!

一开始拼多多依托于腾讯巨大的社交流量,做拼团电商,以低价快速获取用户,拼多多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为27090亿元,折合美金是4,094亿美元,较比去年增长了2489%,但是净亏损高达1,095亿元。在巨大的亏损背后,拼多多的股价也跌了15%。

显然,拼多多是“杀敌800,自损1000”的发展模式。


1:拼多多成长的土壤

很多电商专家说拼多多是一种畸形的创业模式,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拼多多短期GMV的爆发,正好打了一个电商基础设施已齐备,而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将发未发的空档。就连拼多多创始人黄铮自己也说:

“感谢阿里前面十年给中国电商行业的极大贡献,快递、支付、电商的基础设施,我们都得益于阿里。”


2:拼多多严重阻碍了消费升级的渠道下沉

如果没有拼多多,在过去两年,中国电商行业,也会出现类似拼多多的平台,因为消费降级也是一大需求,而这个巨大的需求,从来没有被满足。如果没有拼多多,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将以一种稳健方式展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本来消费升级是一种消费趋势,谁知道半路杀出了拼多多,裹挟着大量的山寨品牌,严重的阻碍了消费升级的渠道下沉,而拼多多也因此获得了网友们送的一个外号“拼夕夕”。

3:拼多多没有核心竞争力

京东的核心竞争力是物流和服务,淘宝天猫的核心竞争力是规模化,唯品会的核心竞争力是特卖,拼多多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颠覆。一方面,拼多多无视产品质量,仅仅追求从众和占便宜的心理的消费文化,其实是畸形的。正如段子所说的那样,拼多多只是重新定义了穷人:价格敏感型用户!

4:创始人的反差形象

你很难想象,浙江大学毕业,海归、曾在谷歌任职的黄铮,这样一个社会精英阶层,却做了一件那么接底气的平台,这种反差,就好像你在大街上,看见比尔盖茨在地摊吃烤串喝啤酒,但不管怎么说,黄铮毕竟成功了,一个成功的人,不管做什么样的举动,说什么样的话,都会受到相当多一部人的拥戴。又或者说,拼多多的成功,完全是资本时代和电商饱和情况下的另类产物。

总结:从一上来看,拼多多也不是白手起家,而是一个垄断下的蛋,而京东不一样,有着自身的护城河,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蒋昊说经济


在拼多多崛起的过程中,最失落的可能是京东。

对于微信潜在人群的开发,这事本来轮不到拼多多,而是京东。

很显然,虽然腾讯也投资了拼多多,但是腾讯和京东的关系可能走得更近一些。

这些年,京东鞍前马后跟着腾讯,搞过京腾计划,共同投资过唯品会,马化腾和刘强东在乌镇搂着肩膀说过酒话,双方的每一次合作都引人关注。

谁都没料到拼多多却在这个时候一言不合地就盯上了微信潜在人群。

不得不说,拼多多的团队战略还是很有一套的,他看准了腾讯投资的特点是不介入主要业务,而淘宝开发不了微信客户,京东没有意识到微信资源还可以这样玩,从而在中国第一大电商和第二大电商中间找到了一个巨大的空档。

现在,估计京东现在也有些后悔了——3月16日,京东上线了 “京东拼购节”。

这个“京东拼购节”和淘宝特价版APP如出一辙:都是主打低价商品。

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不仅是阿里醒过来了,京东也开始着手阻击拼多多了?

至少从目前淘宝和京东的种种行动来看,一场针对拼多多的战争已经势在必行!

毕竟,虽然拼多多发展迅猛,但之前淘宝和京东根本没有把它当成对手,淘宝京东一认真,性质就严重了!

而且,拼多多有一个“软胁”:因为采取加盟商模式,目前拼多多上并不能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行为。

如果这种情况不发生根本改变,可能不需要阿里和京东动手,拼多多自己就先散架了?


【电商报原创,欢迎关注我们。重磅新闻跟踪报道,中国电商媒体影响力第一!】


电商报


本来就是淘宝失策,怎么是不是呢?淘宝自从把重心放到了天猫后,就已经忘记了他自己起家的根本~淘宝引流。淘宝的流量靠的是低价吸引进来的,现在他却把所有人都往天猫赶,而天猫的购物体验估计没几个人会喜欢的,所以当没有人竞争时,并不觉得有什么,但一旦出现拼多多这样的平台后,可以说直接是把淘宝往死里打,淘宝推出的特价版根本无法跟拼多多竞争,因为拼多多靠的是微信引流,而淘宝凭什么呢,还是靠她自己原本的那么些流量,不管淘宝怎么引流总是分摊了现有的那么些人,所谓顾得了东,顾不了西吧,而且拼多多目前已经往高价货品走品质路线,而淘宝现在却想回头做9.9的老路,又一次被拼多多抄了后路,估计用不了多久,淘宝至少要被拼多多抢去三分之一的市场,到最后平分天下也难说。虽然很多人嫌弃拼多多的货品垃圾,但中国十三亿人,还真不少喜欢用最少的钱来买垃圾货的客人,毕竟我们国家还有大部分人月收入一两千的吧,这市场容量绝对要比天猫市场大上几倍,所以做低价,淘宝对拼多多来说已经没有一点点优势,做高单价,淘宝如果没防范好,也将会被拼多多咬掉一大口,这就是淘宝这两年逐步放弃低价商品的后果,在互联网时代,淘宝绝对做不到高枕无忧,他在流量的天花板上已经停滞不前,所以只有眼睁睁的看着拼多多疾步前进,而无一点阻拦之力。

本人在做淘宝,也做拼多多 。觉得淘宝已经完全进入了大企业病状态,比如淘宝隔三叉五的就修改后台功能,一般理解都是越改越好用的,但他没有,改来改去,什么都没方便我们,我们还要不停的腾出时间来熟悉,本来就忙啊,却还要经常来适应淘宝的改变,还有千千万万条想改就改的规则。


美人秀服饰


京东是嫁给腾讯的。而拼多多是腾讯的干儿子。

  • 京东和腾讯是合作关系,就像夫妻,虽然看起来恩爱,其实暗地里还是互相防着的。所以京东除了自己的微信支付还搞了京东支付,微信除了给京东开放购物入口,还搞了自己的微信小店和微信小程序商城等。各怀鬼胎,都想着离婚的时候怎么分家产。这就导致了非常尴尬的事情,京东接入微信几年了,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反而弱化了自己的用户增长和app用户的增长。自从微信里面可以京东购物了,我就再也没安装过京东app了,也不记得自己的京东账号了,反正每次可以微信一键登录。


  • 拼多多在腾讯的地位明显不同,好似腾讯的干儿子。坏事做尽,当干爹的都不管管。拼多多的虚假广告多嚣张,“一分钱买奔驰”点进去是抽奖;砍价的广告满天飞。啥时候见过腾讯管过?很明显拼多多在腾讯的地位比京东更高。

  • 所以拼多多的崛起是腾讯一手造成的,跟京东无关,跟淘宝无关。没有拼多多,京东还是那个吊样;就凭微信+QQ十几亿的用户,孵化个淘宝这样的购物平台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何况是小小的拼多多。
  • 为什么不是淘宝失策?因为拼多多其实没有抢走淘宝的用户,抢走的是淘宝的生意。拼多多的用户原本就是微信的用户,这部分用户是马云想了这么多年都没弄走几个的。淘宝的分享被微信封杀,马上又搞个淘口令和搜索码。无非就是想趁微信的流量。即使没有拼多多,微信的流量,淘宝也分不走。但是拼多多却轻而易举分走了淘宝的生意。你在拼多多买10斤大蒜,那么最近一个星期你都不需要大蒜了,你肯定不会再去淘宝买,如果没有拼多多,你肯定去淘宝买了。但是你不会因为拼多多把淘宝卸载掉。所以淘宝的用户没有被抢走,但是生意被瓜分了。


美食小凡1


首先,我还是站稳我的立场,表明我的态度,不管拼多多在2017年的发展如何,是怎么崛起的,有什么样的机遇,如果拼多多的战略不发生大的转变,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那么九死一生就是它的下场!

1.拼多多挖走的不是淘宝、京东的忠实客户,也不是淘宝的高净值客户。

这种情况很容易陷入一种怪圈,低价竞争,打价格战,而打到最后不是两败俱伤,就是以次充好,维持运营。


2.拼多多没有淘宝、京东的体系服务,包括理财、支付、借贷、信用服务等。

拼多多的口碑和市场地位,让它很难在金融领域站稳脚跟,金融最重要的是信用,像阿里、京东这样的大企业做后盾,国家还要严格监控,人们还要左思右想,很难想象如果有了“多多宝”有多少人敢去身先士卒!


3.拼多多的多数客户是投机消费者(非贬义),这类消费者主要集中于比较喜欢猎奇、低价,一旦有其他平台可以提供此类利好,他们可以转身离开。

拼多多这种以低价位、廉价品吸引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如果想彻底转型,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的消费者并不忠诚,也不具有高净值,他们俗称是“捋羊毛党”,通常是捋一笔就撤。


而平台为了吸引这部分人花费了大量的成本,从数据上看,也是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局面。2017年亏损5.7亿元。2018年第一季度,亏损额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44%。用“烧钱”模式养着流量,不知道还能走多远?


家族财富管理高级研究员:金镰刀


家族财富密码


拼多多就是赴美IPO了,估值300亿美元,而京东现在的市值是546亿美元,毫无疑问拼多多是成的。拼多多和京东都算腾讯系的电商平台,有人说拼多多的崛起是京东腾讯战略合作失败也不足为奇。

2014年,腾讯战略注资获得京东15%股份,随后又不断增持,到2016年腾讯已经持有京东的股份超过20%,京东在微信等平台也获得了入口,京东只是利用了腾讯的这一个流量。

拼多多也是依靠微信导流起家的,但是拼多多在京东并没有入口,而是依靠微信内分享拼团的方式获得流量,这种做法与京东完全不同,“拼多多‘社交+电商’的模式非常符合腾讯胃口,腾讯自然也是大力扶持。与此同时必须要注意的是腾讯对于阿里系的封杀,在微信内分享淘宝等链接是受限的,不然拼多多也没那么多的机会。

京东的优势是自营与服务,自建物流体系,这点在大城市优势明显,但是在地段市场并没有优势,而拼多多主打“五环外和三线城镇”的低端市场。根据拼多多提交给SEC的招股书显示,从2017年一季度末不足7000万暴增至2018年3月底的2.94亿,这就是得意于低级市场的红利,这部分本来就是京东现在的模式拿不到的。


京东的东西并不一定便宜,大家购买多数是因为服务比较好,这点在一二线城市比较重要,在四线及以下城市,最重要的是低价,拼多多主打的就是低价。


萌哈科技


拼多多与淘宝的商家逻辑截然不同,原因在于充分利用了腾讯强大的社交网络。


拼多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作为新兴电商平台,它早在受到普遍关注前就展开了商业化。拿到2016年底红杉资本领投的C轮上亿美元后,拼多多于2017年4月上线广告系统,员工数量也在2016年翻了一倍还多,由于销售和营销费用在营业支出里占9成以上,增加的员工可以认为多数属于销售岗位。并且,招股书中称,拼多多未来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将以绝对数量增加”。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招股书中提到,2017年以来在线市场服务——即广告已经在为拼多多贡献着几乎所有收入。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收入为13.85亿元人民币,是2017年同期未上线广告系统时的37倍。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收入里分别有9.6%、99.8%和100%是在线市场服务收入。

也就是说,在经历了合并前拼多多和拼好货同时存在的时期后,拼多多已经完全摒弃了起初拼好货直接做生鲜商品销售的 B2C 模式,成为一家彻底的 C2C 电商。现在的拼多多依赖逐渐成长的巨大自有流量池,向商家收取广告费。在中国市场,拼多多这样的收入结构意味着,直接对标的竞争对手就只剩下淘宝,也就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

但相比起淘宝和整个阿里,拼多多仍面临单位消费者收入和 GMV 贡献都较低的问题。淘宝2017年的 GMV 大约为2.5万亿,年度活跃买家假如以5亿(可能更少)来计算,那么活跃买家的年度消费就为5000元人民币;而拼多多公布的活跃买家年度消费仅为576.9元人民币,差距比较明显。

此外,阿里还公布过整个中国零售平台的每位年度活跃消费者平均带来的年化收入为315元(2017年第四季度),而拼多多2017年全年收入17.44亿元,活跃买家2.448亿,也就是说每位拼多多的活跃用户对拼多多收入贡献仅为人民币7块多,单位消费者的收入贡献空间仍然非常大。

不过从成长性上来看,拼多多的收入和GMV都在飞速增长,2018 Q1单季度收入就达到13.85亿元人民币,单季度 GMV 也达到了662亿。尽管这个季度拼多多仍背负着2.01亿的净亏损,但其毛利率高达77.0%。同期,阿里巴巴集团由于过去几个季度持续加大对重资产业务的投资,毛利率已经降到了47.5%,不过,阿里并未单独把其最赚钱的淘宝业务单独公布毛利率。

尽管如此,拼多多还是希望潜在投资者们将其与Costco的模式和故事相比较。比如,Costco 的特点是精选少量 SKU,用规模来降低高品质商品的销售价格,通过会员费而非广告费来盈利。

但从目前的拼多多来说,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还无法接受会员费制度,而100万商家和全品类非标运营也并非是能与 Costco 相比较的同类优势,并且,Costco 的消费者毕竟不比沃尔玛更多。拼多多与 Costco 还相距甚远。

对腾讯社交网络的深度依赖

虽然收入结构相近,但拼多多与淘宝的商家逻辑截然不同。

淘宝,习惯于扶植那些符合(或者说钻透)淘宝战略方向的小店家成为大店家。不管是之前的低价爆款时代还是现在的内容生态,淘宝会将巨大的、价值最高的电商流量倾斜过去。而拼多多要做的是“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通过算法把系统认为性价比最高、且符合用户画像的商品推荐给相应的消费者。在拼多多这种模式下最如鱼得水的卖家应该是,有现成规模能大量生产、但不具备品牌或设计溢价的大工厂,纸巾就是最好的例子。

商家逻辑出现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拼多多充分利用了腾讯强大的社交网络。

招股书中显示,拼多多“利用社交网络作为获取消费者参与的工具”。

“尽管消费者可以在不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下访问我们的平台并进行团购,但我们利用微信和QQ等社交网络让消费者与他们的朋友,家人和其他社交联系人分享产品信息和购买体验⋯⋯部分买方流量来自用户推荐或产品介绍,消费者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朋友分享。

如果我们未能利用这种社交网络,我们吸引或留住消费者的能力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如果任何一个社交网络对其功能或支持力度进行更改⋯⋯此外,我们可能无法与其他社交网络运营商建立或保持关系,以商业上可行的条件支持我们业务的增长,或者根本不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借力过的微信生态。在新榜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到,拼多多曾与多个内外部微信公众号关联或曾经关联。除了微信公众号之外,自己开发的小游戏和工具类小程序也是拼多多的导流渠道。

来自新榜小程序查查

拼多多在 QQ 上的运营则是兴趣部落导流到微信砍价群的模式,进一步把流量向微信生态聚集,其中一部分还可以转化到拼多多 App。

此外招股书还公布,2018年2月,拼多多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拼多多将像此前的京东、美团、滴滴一样,接入微信钱包界面。

因此,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明确指出,若无法维持与腾讯之间关系,拼多多的业务将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黄峥在股东信中畅想,拼多多将是 Costco 和迪士尼(即集高性价比产品和娱乐为一体)的结合体。迪士尼依托家庭、善良、勇敢和爱等核心价值,以强大的自有及采买IP和创意作护城河,再去衍生各种各样的虚拟和实体产品。

目前看来,拼多多距离迪士尼的距离要比 Costco 更为遥远。Costco 和迪士尼的组合,拼多多只依赖自己的力量太难了。更大的可能性是,中国事实上最大的内容公司腾讯来扮演迪士尼的角色,拼多多借助资本与战略合作负责成为线上 Costco。

不过,从过去少有的几次媒体专访中,拼多多或者说作为电商的拼多多,不会是彭博社评价“志存高远”的黄峥甘心做一辈子的事。甚至可以说,如果腾讯投资协议中没有禁止做社交内容平台的条款,黄峥完全有可能自己动手,同时向阿里巴巴和腾讯挑战。


36氪


我们先抛开拼多多和淘宝的关联,先说腾讯和京东的战略合作,整体算不上是失败,但是,这里腾讯走的路,并不是哪一方失败或者成功,而是两个都把控住。

早期,腾讯为了抗衡阿里,全力扶持京东的发展,无论流量还是资金,都是很大力度的进行支持,但是后期天猫和菜鸟联盟的出现,腾讯渐渐意识到,京东想要全方面超越阿里是很难了,所以腾讯开始“赛马养盅”,入股拼多多,那么这里也并不是要放弃投资京东,而是两个老虎一个窝,让他们相互竞争相互成长,同时让自身永远不会对京东和拼多多的失控。入股拼多多的同时也是一定力度打击了阿里的低客单客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