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第二期——深居陋巷的“武林高人”

背景

小时候看武侠剧就深深的着迷于他们深不可测的内功,佛山无影脚,排山倒海掌,气震山河功,太了不得了!武当、峨眉八大门派都在哪儿?深山里的高人什么时候才能见上一面?藏在山洞里的武功秘籍我要是能学上两招该多好!

人物介绍:

【走近】第二期——深居陋巷的“武林高人”

唐文涛,1974年生人,家住河南省邓州市古城新西仓房37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传承人,南阳心意拳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武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武术六段,太和武道馆馆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在河南省邓州市就有一位习武多年的拳师,功夫了得!终日念念不忘,今日欣然前往!

跟着朋友,驱车数里后,穿过一条小道,来到了这位前辈的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扇很普通的农家大门,横梁上“太和武道”四个大字很是显眼,旁边还有四个竖牌,上面写着:河南省邓州市武术协会,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试点之类的字眼,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尤其是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里,显得格外有内涵,听到我们的说话声,唐师傅前来迎接,穿过武馆我们被带进了他的茶室。

【走近】第二期——深居陋巷的“武林高人”

除了练武,喝茶是前辈的第二大爱好,沏上红茶,唐师傅带我们走进了他的习武之路!

最早开始习武大概是7,8岁的样子,那会儿练的顶多算是散打吧,没有师傅教,完全是自己瞎捉摸着练,最多看看武术杂志,基本上就是每天在沙袋上打拳,树上踢腿,村头跑步,用的全是狠劲儿,蛮力,树皮被打掉,拳头被磕破是常有的事,跑坏的鞋子一双又一双,因为这个差点儿没被父亲下禁令。

【走近】第二期——深居陋巷的“武林高人”

问他为什么就想练武术了呢?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个头小,不想被欺负,看到持强凌弱的时候可以不那么无助,有站出来的勇气!

单靠自学就可以在几次实战中获胜,无师自通说的应该就是唐师傅这类人,也正是这份天赋让他屡次得到武术大师的赏识,并且倾囊相授,少不了的当然还有唐师傅自身的武德与勤奋。练武之人’德”字为先唐师傅多次提到在聊天中提到。

可是单靠自学终究是走不远的,在一次武者之间的较量中,对方四两拨千斤,唐师傅输的心服口服,但那一刻他并没有感到疼痛,反而被对手行云流水,柔中带刚的拳法深深打动,他开始着迷于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的行、神、力、魂,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追求陈氏太极的漫长之路。

他用将近6年的时间辗转于深圳、宁波、金华等地学习陈氏大架,小架,先后拜师于黄柏衡、陈春生等门下悉心学习。唐师傅回忆说:在深圳那会儿,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邻上几桶水,带上几个面包,就去中山公园练功,饿了吃点儿面包,中午就躺在旁边的椅子上睡一觉,一呆就是一整天,正如唐师傅所说,练武术必须要

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功夫全在拳里头了,掺不得半点假!

日复一日,唐师傅整整坚持了30年,每天早上5点到公园打拳,刮风下雨,雷打不动。(精彩剧透:现在是在邓州人民公园哦~能不能撞到,心诚则灵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武馆就在茶室的外面,进了大门靠左手的方向,面积很大,大概有300平米的样子,差不多可以容纳100人左右,2011年正式对外招学生,最开始的几年,基本上保持在五六十个学生,现在多了,百十来人吧,唐师傅说这个馆建立以来,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宣传,都是村里这些人口口相传。

就拿李蕊举例,她有个儿子从小体质不好,但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毛病,医生都无从下手,听人介绍说练太极好,可以强身健体。于是这位妈妈就带着儿子四处求师,几经波折终于让他们遇上了唐师傅,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孩子体质明显见好,到现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儿子的身体。

【走近】第二期——深居陋巷的“武林高人”

再说李蕊,带着儿子过来那会儿体重二百多斤,再加上个头大,整个一彪悍的“蒙古大肥妞儿”,陪孩子无聊,也跟着一起练,大概努力了一个月的时间,体重下去了三十多斤,连邻居都惊叹说这么多年没发现院子里还住着一个大美女!

【走近】第二期——深居陋巷的“武林高人”

而这位邻居就是我下面要说的齐先生,因为住一个院子,李蕊的改变齐先生全程都看在眼里,由外而内,加上李蕊见谁都说太极好,对谁都想拉着一起练,完全就是一个“行走的传教士”,恰巧那段时间齐先生精神状态很不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着去练了几天,从一开始的勉强接受,到现在随时随地都带着练功鞋,稍有时间就打上几拳,“太极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健康的体魄,更多的还有内在的宁静,宁静方能致远,无论是事业还是人际关系上!”齐先生说。

【走近】第二期——深居陋巷的“武林高人”

齐先生深深的爱上了太极,甚至兑现了自己当初说过的一句玩笑话,“要是真能把我身体给调好了,我给他多少多少钱都愿意!”他将现金换成了场地,请师父出山,连同师兄弟们一起在更大的舞台上尽情的播撒太极的种子,太极已经成了他们的信仰,他们想让更多的人走近太极,重铸体魄。

是啊,正是有了这些因太极而受益的人,才使武术之火薪薪相传,武术之势也必成燎原之势!

【走近】第二期——深居陋巷的“武林高人”

如鼓琴瑟 此生何求■■■■■

武馆对面有个大院子,院子左边是自己种的菜,干净卫生,吃起来也方便!右边养的有鸡,有狗,有树,有草,这些平时都是唐师傅的爱人在打理,包括学员的一些后勤工作,妥妥的一个贤内助,唐师傅说爱人非常支持自己练太极,一有时间就会跟着一起练,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唐师傅在练拳时旁边师母那崇拜的眼神,夫爱妇顺,这应该就是婚姻最好的样子吧。

没事儿的时候,唐师傅还会在家写字儿,画画,陶冶下情操,竹筒上的鹰也是他自己刻的,唐师傅特别满足现在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悠闲自在,笑傲江湖!是啊,唐师傅何尝不是武侠剧中的大侠,剧里确实存在夸张的艺术成分,但金庸先生的剧本也是有凭有据,在提醒小朋友们不要刻意模仿,盲目崇拜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影视在传播中国功夫上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走近】第二期——深居陋巷的“武林高人”

最后我们也由衷的祝福唐师傅能越来越好,

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武术传播上,

以武为源,福泽万邦!

【走近】第二期——深居陋巷的“武林高人”

唐师傅捡的石头,并取名“独占鳌头”

太极小百科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陈氏太极拳,原为温县陈家沟拳术是一套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术,源自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陈式太极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

陈氏太极拳,原有七套。为长拳一套,十三势头,二,三,四,五套,及炮捶一套,传至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陈有本时,陈氏太极拳,由博而约,专练十三势头套,及炮捶两套。因之现今陈氏传授之太极拳仅为两套。一套为十三势老架,另一套为炮捶。还有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依据老架的拳法而修改的新架、陈氏第十五世陈清萍由新架变化出来的小架。

“小架”其实就是传统太极的练法,因为圈形小,所以叫“小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