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內客運火車是不是會全部被高鐵取代?

濤聲啊依舊


中國有十四億人,經濟層次不相同,各人的興趣愛好不一樣,出門乘坐交通工具各有各的選擇,鐵路交通有幹線,支線,有繁忙幹線,特別繁忙幹線,一般繁忙幹線,高鐵興起了有高鐵運行專用線,動車客車貨車混跑線,有350公里高鐵,有250公里動車,有120公里綠皮車,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高鐵線路只佔10萬公里,遠遠還夠不上日新月異千里馬前進飛奔的需要,再說各人的需求不同,條件不同,鐵路支線上只能運行120公里時速的綠皮車,綠皮車,動車,高鐵並存的運行方式將長期存在,永遠存在,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楊建曦


高鐵雖然佔了主要的鐵路客運量,但是普通老百姓仍有大多數都是乘普通列車出行,例如我在今年3月18日在江蘇鎮江站乘K559次火車前往上海進站時只見站臺上乘坐此次列車的旅客仍很多,下午我由上海返程回鎮江乘坐的K152次列車,但在上海站同樣的乘K152次列車的旅客很多,說明什麼?雖說高鐵很普遍,但仍有許多廣大國民需要普通列車,在鐵路客運方面普速列車是不能取消的,不但不能取消還要繼續發展普速列車,歸勸有錢的富豪們不要自己吃飽了,卻忘記了還有多少人在捱餓!


魏崑崙


1 個人覺得應該不會。首先高鐵雖然快,但價格相對較高,不適合普通老百姓經常坐。而且每到節慶假日,坐火車的人還是遠遠多於坐動車的人。另外,有些地方是無法實現高鐵速度的,畢竟投入資金還是很大的。投入大,不適合覆蓋廣大地區,只適合一些經濟發達城市之間的快速交通,或者主幹動脈的城市之間...

2、高鐵再發展,也是隻有在適合高鐵運行的線路區間建設,就是說,要具備足夠的客流,主要在經濟發達的人口密集的地區和城市間發展,這是建設高鐵的首選條件,畢竟同其它項目建設一樣,經濟效益要充分考慮的。(說的是主要,經濟落後、人口稀少的邊遠地區也是要建設的,但是密度...

3、搞高鐵主要主目的是解決鐵路運能不足問題。一是通過高鐵提高客運效率。二是通過高鐵分流原有普通鐵路的客流,為貨物列車讓路,提高貨運效率。三是在具備條件的區段逐漸實現客貨專線分運。從鐵路發展歷程看,客運火車的品類也是逐步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是逐步提高的。

4 匆匆忙忙的時代與匆匆容容的時代,人見仁見智,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社會更是分階級的,人的消費水平又豈可一致?淘汰是沙裡淘金,社會運動已非常劇烈。人與物不可適應劇烈變動的時代,人與物全都會減少。人死可以燒沒了,物死卻一地雞毛,清除垃圾,改善環境卻沒那麼容易,而要恢復生態,那可是需要很長很...降低虧損,高峰期間應該增加高鐵車次和車輛(車廂),長假期間更應該增加高鐵和普通快車,不但可以滿足不同收入的乘客,也能解決鐵路客運的經濟效益。這個有點像新能源汽車

5、我個人認為至少在未來幾十年裡普通火車是不可能淘汰的,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下面我來說一說我個人的看法。1成本 畢竟生產一輛高鐵成本遠遠大於普通火車,而且動力還遠遠小於普通火車,它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快”特別適用於長途行程,另外當前的人車運載能力遠遠達不達人們出行的需求。2,安全 ...(二)我國獨有的地理形態也不可能實現全面代替普通火車,像一些山區,交通形式並不是太好,有些地方更談不上通火車之說,更不用說全面建設高速鐵路之說啦!(三)高鐵票價太貴

6 在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通高鐵 的機率非常渺茫!機票價錢又貴!又不能直接到家!所以長途汽車是農民工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所以我認為未來客運大巴是不會淘汰的,就比如我的家鄉,現在一個縣城擁有四條高速公路,三條客運鐵路,大巴依舊還是有很多人坐的。個人認為,大巴消失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

7 慢悠悠地欣賞沿途的風景。理論上說,最適合高鐵出行的里程在1500公里以內。再遠了,還得依靠普通臥鋪車。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高鐵的建設和維護成本過於高昂,眾所周知,我國的高鐵線路,除了京滬等極少數幾條可以達到盈利或收支平衡,...票價貴也可以理解,相信未來十年高鐵票價不會上漲了,人們的時間觀念越來越重要,坐火車的必然是越來越少,乘高鐵的現在基本都是爆滿。

8 普通火車票價便宜,對於廣大中低收入的旅客來說,對於不追求速度的乘客來說,都很實惠。普通火車經過的站點多,乘降方便。普通火車的車站大都在傳統的市中心,公交地鐵出租車共享單車等等公共交通方式...以後隨著高鐵的路網建設的不斷進行,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可能普通火車會有所減少。不過那肯定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之後的事情了,因為就目前以及以後相當長的。





行者da明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是很多人所關心的問題,那麼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在短時間內或者說在一定的時間內能不能取消鐵皮火車呢?我想任何東西的存在和取消都有它的兩面性,火車也不例外。

現在的中國各方面發展迅速,高鐵的發展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與之相比,中國高鐵的發展令世界為之驚歎,高鐵使城與城之間的距離更近了。照此發展速度的話,用不了多久高鐵取代鐵皮火車是有可能的,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性。

但是,每當節假日,特別是春運,在返鄉過年的大軍中,就會發展一個問題,坐火車的人大多是農民朋友,或者是打工一族(多數有錢人會選擇坐飛機、高鐵或者是自駕)。他們之所以選擇坐鐵皮火東,是因為它的價格便宜,是大眾所承受的價格。從這裡可以看出,只要有需要,只要有中下層收入者的存在,鐵皮火車在短時間內或者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就無法取消的。

因為中國在短時間內,不可能讓所有人或者說大部分人都過上中上層水平的生活,只要達不到一定的經濟條件,鐵皮火車就會一直存在下去。


情定景盛園


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起源於唐山,於1881年5月開工興建,開啟了中國自建鐵路時代。從1881到2019,從普通列車到高鐵動車,中國鐵路不斷的發展,大大縮短了行程,便利了人們的出行,尤其是現在中國高鐵技術的發展,已經處於世界的領軍地位,那麼,高鐵是否會取代普通列車呢?

我認為不會,也許高鐵會越來越興盛,而普通列車會越來越沒落,但絕不會完全取代。原因如下:

1.普通列車價格低廉,更易消費。高鐵儘管已經很發達,但價格高昂,對很多家庭水平較低的家庭來說,次次坐高鐵並不現實。而普通的列車價格大眾,可以滿足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2.綠皮火車有情懷。有一些人很喜歡坐綠皮火車,因為綠皮火車代表一個時代和逝去的記憶,也許當下復古風相符合。有一個日本攝影師,坐遍了中國的綠皮火車,就是為了一份情懷,啟發靈感。

3.運貨的需要。高鐵動車縱然迅速舒服,但是卻不方便運貨,運貨成本太高,這時綠皮火車就發揮作用了。





夜夜的vlog


簡單講,當你看不到純數字車次以及K字頭車次在12306賣票的話,綠皮車就基本不存在了。

但是,這又是不可能的,最起碼十年不可能!

綠皮車正在部分地區變成旅遊車,有市場有需要。

高鐵不可能在全國普及應用!地勢地貌不允許鐵路拉直改高鐵,更有些地區從投資價值上更是不值得!

更何況,現在的高鐵有多少是盈利的?恐怕只有京滬高鐵吧!


Tootired太累


個人感覺會的,中國製造的強大之處就在於無論是什麼高科技,只要中國製造出來,成本就會下降06年的時候我國還在整合德日美的高鐵技術,但在我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下有充足的資源和市場,現在我國已經對外出口高鐵了,最近有個八節最高時速200的高鐵出口東南亞,內部朋友透露成本只比綠皮火車貴一點點,這都得益於我國的生產已經成規模化,完善的供應體系,而且還在不斷的完善中。也就是成本還在逐步降低成本降低後,當高鐵的成本與綠皮的成本差不太多甚至比綠皮還要低的情況下,沒道理還繼續生產綠皮火車。當現在的綠皮火車服役年限到了,應該就會直接換成高鐵,甚至可以直接出售二手火車給一些貧困國家。

要對中國製造有足夠的信心,我相信十年內客運綠皮火車會被高鐵取代。


人文風貌


雲南鐵路極不發達,別說十年實現全部高鐵,就是初步形成科學合理均衡的鐵路網絡都不可能!何況,人們的需求也是多樣性的。什麼時間都不要追求千篇一律。再說,高山峽谷等條件的制約,單一的高鐵也是不實際的。雲南鐵路是短板中的最短板,急需加快、加緊補板!首先當然是實現八入滇五出境目標!所有在建項目都應想盡一切辦法,加快進度!其實,雲南更重要的是儘快構築全省科學合理均衡的鐵路網!現在,橫貫全省東西的只有一條,即貴昆——昆大——大瑞(在建)。南北向的只有內昆——昆河、成昆——崑玉——玉磨(在建)兩條。南北向的第三條是,滇藏(大部尚未建,在建的是麗香,通車的是大麗段)——大臨(在建)——臨(滄)景(洪)(未建)。如果東西向的能再建,臨滄——玉溪——彌勒——羅平線和文山——蒙自——元陽——綠春——江城——普洱——瀾滄——孟連(勐阿)兩條,全省將形成三橫三縱的路網!再輔之一些補充線路,雲南將更便於發揮其面向南亞、東南亞樞紐的作用,更好的擴大開放,對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將是巨大促進!


大老爺154370133


我認為不會,原因如下:

1.最近幾年高鐵發展迅速,各地都在修,可以說高鐵是未來人們出行的首選,畢竟速度快,而且比普通火車舒適。但是由於高鐵票價比普通火車貴,遠距離的話二等座比硬臥還貴,對於一些打工的人來說,還是會選擇做普通火車;

2.一些距離遠的線路,比如烏魯木齊到北上廣,由於距離太遠,普通火車比高鐵優勢更大。因為追求時間的一般就會選擇飛機了。而那些經濟條件差的還是會選擇普通火車;

3.國內中西部山區多,這些地方除了一些大城市,基本上不會修高鐵,而普通火車在這裡依然是很受歡迎的;


lan900710


首先我敢肯定的說,未來十年內客運火車是會全部被高鐵取代的!

火車就是指普鐵的行駛速度(包括普鐵)以下所有列車總類,主要由於它們和高鐵比速度太慢,因此我堅信國家一定能想辦法去改造它們,在十年內是能完成的。

因為高鐵發展它屬一個國家國力美好富強的基礎建設,它保險不能達到過剩積壓現象,頂多能出現某條線路用得相對少些吧了,起到的作用能小一些,總歸它還是會起作用的。再怎麼也不至於達到現在房把產,特別現在一些中小城市房地產嚴重過剩,有的已成為死城。使國家大量資金物力人力產生的結果現在😊是在放著,起不到任何作用,現在國家己在調控。

在這種調控下,國家一定會把搞房地產開發的人力資源投入到搞高鐵基礎軌道上來,要不然這些人力和物資資源怎樣去取得效能,促進國家經濟更快更好發展。

以上就是我因為在這十年內,客運火車要被高鐵取代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