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和知识有什么区别?怎样理解?

唐明花242


知识是占有的文化等的数量,智慧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象你有二亩庄稼不等于你己经吃饱了不饿一样。你拥有了知识,只是你具备了拥有能力的一部分条件,并不等于你能力己经多强,智慧己经如何丰富。许多人有知识,却既无生活能力,又无工作水平,空有满腹墨水却无实际用处,就象镜中花,水中月。而有的人虽然知识不多,却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实际问题。象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出身贫苦,没读几天书,但打起仗来却用兵如神。象许世友将军,小时候穷,后来去当和尚,文化知识就学得少。但他打起仗来却异常神勇,常让敌人闻名丧胆。他们善于掌握知识,善于运用知识,能把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同时,他们做事忠诚,用脑用心,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已。久之,就充满了智慧,做什么事都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比起那些读死书的书呆子们,不知要强多少倍呢。


郝实润


知识,名词,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属于合成词,由“知”和“识”这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

知,会意字,从口矢。段玉裁注:“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是知道,词类划分上原属动词。同识,《玉篇》:“知,识也。”。又用作名词,知识,《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识(識),形声字,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同知,《说文》:“識,知也。”又用作名词,知识,苏轼《贾谊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故知识,即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人所见所闻所感皆可成知识,是对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知识可从实践中获取,接触事物并与朝夕相处,天长日久,自然了解事物的特性和作用。知识可从书籍中获取,物理学,天文学等等,但说到底还是来源于实践。一棵树它的物质构成,它的发芽,长叶,长大,开花,结果等一系列过程都可称之为知识,即我们对这一过程的认识。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世间万象,虽穷己一生,亦未尽了然。就人类社会而已,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和了解从未止步。已有认知也不见得是正确的,人类就是在实践、认知、再实践中不断增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智慧一词同知识,名词,合成词。知,同“智”,为“智”古字,“智”为“知”的后造字,形容词,本义是聪明,智力强。《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慧义同智,聪明,有才智。

知识强调的是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智慧强调的是人在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调和原有事物之间的矛盾,甚至根据已知规律创造新事物。智慧以知识为基础,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有知识的,知识来源于实践。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是有智慧,他们有可能只是一群书呆子,思想僵化,对实践毫无益处。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中说江东才士,引经据典很厉害,临阵却无一策。



含笑小友


现代的社会当中。字意当中,常常会混淆的去使用。就如智慧和知识。多人认为。有知识的人,一定很有智慧。在平常生活中,一般人常说。这个人非常有智慧。指的就是,这个人。很聪明。有知识,判断,思考能力很强。把智慧,跟知识,串联在一起。实不然。两者其实差异性,是很大的。

(一)智慧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真如本性。知识是心识,认知。生灭,现象的一切,用简单的话来讲。智慧来自于。真我的本心。知识来自于。自我。头脑的心识,



(二)智慧,是菩提自性,中本来就具足的,六组坛经云。:【心量广大,周遍法界,用时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气去自由,心体无滞】。知识。是头脑的学习,判断,经验,省思,而来的。

(三)在知识中含有。对错,好坏,得失。有无,来去,有立场,有角度。有方所。有我執。智慧是超越,生灭。超越得失,超越有无?


(四)智慧永远跟随,清靜,圆满,调和,无碍。不生不灭。而知识,永远会在得失中,来去中,有无中,因果,生死中,轮转。

(五)智慧與定是一起的,六祖坛经云: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定之時,慧在定,即慧之時,定在慧】二者本為一。定與慧分開來的是知識,心识。中的定,是在头脑的心识中,定的成度,是生灭的。有时有,有时无。


和_子


知识是由外向内学来的,而智慧是由内向外生发出来的。知识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获得,比如方法,技巧,技能。智慧不是学来的,是修来的,通过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性,慢慢的从内向外生发出来。好比被油污遮住的灯泡,油污去掉一分,智慧的光芒就散发出一分。

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的人一定有知识。智慧能解决问题,有智慧就没有烦恼。而知识解决问题有局限性,好比一个人学历再高,技术再好,不见得幸福。而有智慧的人境界就比较高,对人事物的理解有高度,凡事能够看开放下,就活的比较幸福。

知识更多偏向于智商,和做事有关系。智慧偏向于情商,和做人有关系。

知识属于“术”的范畴,是方法。智慧属于“道”的范畴,是方向。以道驭术,方向是根本,方向对了,方法才能起到正向的作用。否则方向不对,方法再好,都是努力白废。

知识是经过身心感受获得的信息 ,眼见色耳闻声,经过了思维的加工,有分别心,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有知识的人往往心随境转。有智慧的人不起心,不动念,没有经过思维的加工,没有分别心,可以看到事物的真相,不会被外界的人事物所影响,心是定的,有智慧的人往往是境随心转。


空空满斗


智慧是对世界的态度方式,知识是对世界的了解认识。

有智慧未必知识丰富。就如笔者老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从未读过一天书,但是村里大事小情几乎离不开他的意见。村支书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都会请他出山,再难调解的家庭矛盾,再难解决的邻里纠纷,他总会三言两语直中要害,把当事双方说得服服帖帖。若论识字,他可能比不过村里的小学生,但是其为人处世之智慧,却是研究生也学不到的境界。

有知识未必成智慧。智慧包含处事方式,包含道德准则,外延大于知识,底线更比知识明确。如今社会,高智商高学历的恶人并不少,坏事在此不一一列举,头条新闻上比比皆是。这些人不是没有知识,只是把知识丢在了智慧的框架之外,非但没有贡献,反而成了祸害。

所以,智慧是人生的必修课,知识只是选修课,只有智慧基础上建立的知识体系,才是令人尊重的,才是值得宣扬的。


拙小见


智慧与知识是结合体,知识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了解和体验,所以自从有了人类,大自然中的一切早已存在,所以从小到大遇到的和不曾遇到的万事万物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理解,去认识,去扩大知识面,生命就是不断地积累和挖掘,不断地去进步,才能去接近智慧的大门,知识是智慧的钥匙能打开智慧的门,要想智慧打开就得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掌握知识,长宽高都有,越大越快,越接近,智慧是知识的结晶体现,智慧能给予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带给我们创新的思路,创造的价值,开创人生的道路,开创未来的桥梁,悟道人生,悟道生活,悟道自然规律,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神秘,神奇,神圣之光




feirongrong


智慧一一指有思维,有感性生物对外界事物的应对能力和领悟程度。智慧来源于先天所赋予的与生自有的素质和条件。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和发挥。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融汇和贯通。来源于洞察事物和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总结。来源于后天的学习和锻炼。高智慧生物具备有无限的,独特的,敏锐的认知能力和对应认知而发挥的实践能力。而低智慧生物只具备局限的,机械的应对事物,领悟事物的能力。

知识一一指的是后天所学,是应对事物的经验存蓄,是对外界事物领悟和感知的数量。是领会理论和付诸实践的经验积累。

因此,我们说某个人有智慧,那是对他聪明程度的衡量。及能力的认可。如果说某个人有知识,那是我们对他认知数量和接受外部事物的经验的认可。



大海122879785


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本人认为是和经验与应付过去经验的区别等类。

人类最原始的知识一定来自于各自的经验,在没有书本之前。也就是说,知识雏形即经验,有书可读之后,可以采纳他人经验为知识——这才是现在人普遍认为的知识。

智慧则区别于本能。怕死是本能,无关乎智慧:遇到了深渊悬崖,人人躲避这是本能,不是智慧。智慧以应付经历中的经验来呈现,从来没有谁有跳崖经验总结成告诫自己下回别跳的智慧,也没有见别人落崖而畏惧成智慧的人。

知识是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的搜集,智慧是整合任何经验知识后应付经验的能力。


松溪义工联合会


智慧和知识的区别在于:知识是人们掌握各种学科的通过学习,再学习;实践再实践而积累的武装头脑的无限的,无穷尽的过程!知识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智慧也就是通俗的说法,有头脑很聪明并有悟性的意思。延伸来讲可以说是:有手段、有科学的举动、不盲目、有独特的见解、有别于他人的行为和措施。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就能升华为一定的智慧!如,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借箭,珍宝岛事件中我军埋伏敌前沿阵地,将俄军打的措不及防,落花落水而逃等等,这就是智慧的结晶!所以,知识和智慧是密不可分的伙伴,又是两者有区别的不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挺霜傲雪


我理解的智慧,是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的综合结果,其中智慧更高级更重要,而知识只是单纯的信息。

如果用电脑做例子,智慧类似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而且是具有自我学习更新能力的,但知识,就是硬盘里的数据。

显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才是最重要的。

良好的思维能力,使我们能够我们对大脑中已有的和新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和判断得到有用的结论、观点或者决策。

之所以有的人知识很丰富,但思维能力不强。没有通过对知识的深入思考来把它转化成能和自己操作系统完美兼容的有用信息,进而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形成概念、观点和结论,之后去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