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孩子普遍都存在過度寵愛,出來社會後怎麼適應社會競爭?

手機用戶52438982457


一般情況下,人的一生要經過四重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別怕他不適應,後面還有兩重教育在等著。



①家庭教育:每個人一出生,就會在父母的引導下,用眼睛觀察、用耳朵傾聽、用逐漸復甦的心去感知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除此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還會教給孩子辨別是非善惡,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品德,並引導孩子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初步確立。


②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要讓孩子學習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規範孩子的行為。文化知識的學習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學生間互相切磋並適當實踐加以鞏固,規範行為既統一要求又要有群體影響、榜樣引領,每方面不可或缺。

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共同影響下,即將走出校門的孩子心智逐漸成熟,孩子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基本確立。如果三方面的哪一方面沒有完成,那是家庭教育的疏忽或偏差,也可能是學校教育的影響不夠或力度欠缺。

③社會教育:社會教育有兩個方面的作用,即正面的影響和反面的作用。大多時候,人的三觀一旦形成,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會有所調整,一般會不逾矩。但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或者前兩者某方面的缺失、不完善,走上社會後仍然有扭曲變化的危險,那規範人的行為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法律了。


④自我教育:人應該從有自我意識的時候就開始了自我教育,這就是自我反省。小時候被動的接受教育,逐漸變成主動的去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這裡有家庭教育的啟蒙、學校教育的開化、社會教育的警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是一種自我教育。



家庭對孩子的寵愛,導致孩子三觀受些許影響,可能會對孩子走上社會不適應有影響,但不要擔心,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會撿漏,只是孩子成長的過程要更漫長一些,家長受到的煎熬也會更漫長一些。不是有人這樣說:社會生活裡沒有你爸你媽!這是實話。


所以,人一生的教育,四個方面都不可缺。對孩子的寵愛,會減緩孩子成長的步伐,孩子成長的的過程中,該經歷的一定要經歷,該承受的也要承受,該放手的要放手,大人不要插手太多。不然,痛苦的絕對是自己啊!

吳謝宇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這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有偏差,都過多的重視了孩子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品質的培養,在加上自我過度認同,最終心靈扭曲,犯下了不可饒恕之罪。

如果孩子做人沒有問題,就無需擔心他缺乏競爭力,因為他會通過自我教育不斷增強的,你們說呢?


格超梅上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反應就想起了不久前火爆的電視劇《都挺好》,帶熱了一波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劇中的蘇家父母因為陳舊的觀念,在同一個家庭卻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孩子:一邊是最不得寵最被嫌棄的女兒,長大後最堅強獨立最成材;而最溺愛最得寵的兩個兒子,長大後一個成了網絡上人人喊打的廢物紙老虎,一個成了無法承受挫折的虛榮假大空。

正如教育家盧梭所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慈母多敗兒,就是如此。

父母愛錯了方式,花錯了錢,真的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我們生活中也不乏像蘇明成一樣,被溺愛慣壞了的熊孩子,任性而暴躁。除了有利用價值的人,像是父母、老婆,其餘人都不放在眼裡。在蘇明成的心裡,自始至終都只裝著自己一個人。既不懂得愛,也不懂得如何與人平等地相處。說到底,正是因為蘇母無底線的溺愛,讓他失去了形成正確三觀的機會,變成了別人眼中的窩囊廢,媽寶男。看似剛強驕傲,其實只是個不堪一擊的紙老虎,除了窩裡橫,沒別的本事。看看《都挺好》裡蘇明成坐牢的橋段,就知道熊孩子野蠻生長的下場是什麼。

我們生活中還有一種溺愛的失敗教育,是父母的捧殺。養育出來的孩子就如蘇明哲那樣,變成一個無法承受任何失敗、指責、挫折的脆弱成年人。

慣子如殺子,世界是很殘忍的,不會對任何一個孩子心慈手軟。你不跟孩子講的道理,法律會跟他講,你教不會孩子的規則,社會就替你去教,至於學費(代價)是什麼,真的要看他造化好壞了。


那麼該如何避免這種失敗教育,如何讓自己的樣子長大後順利適應社會競爭呢?

教育專家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在三歲時的受到的教育方式,可以直接影響今後的行為舉止。在七歲左右養成的教育習慣,父母不要總想著孩子還小遷就一下寬容一下,等大一點再嚴管,殊不知,就是這種想法,錯過了很多孩子教育的關鍵期。

當孩子被寵愛到一定程度以後,其實已經很難管了,很多觀念習慣已經滲入孩子骨子裡了,這樣的孩子自戀,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理所當然覺得別人都應該順著他,寵著他,重視他……當孩子將來進入社會的時候,他會突然感覺這個社會無法適應,因為這個社會不會讓著他,遷就他,那時候一定會深感痛苦。不是因為他們的行為、性格與大環境格格不入,而是因為他們習慣得到的需求和愛護達不到期望。這就大大影響了成年後的作為。

所以早期教育關鍵期的正確育兒理念很重要。原則意識、規矩意識、界限意識、感恩意識、分享意識等等都要從小灌輸並養成。


叫我墨媽


過度溺愛孩子確實是有很多的,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小A的孩子是交給爺爺奶奶帶的,爺爺奶奶對孩子特別溺愛,6歲了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穿紙尿褲

天天吃飯都是奶奶一口一口的喂著,連吃飯都叫人喂著。

去公園玩的時候從來都不知道讓著別的小朋友,看到別的小朋友拿玩具玩,他就想搶過來,別人不給他,他就開始大哭大鬧的,特別霸道。

去超市裡面就得要自己看中的禮物,不給買還是大哭大鬧的,所以每次爺爺奶奶都會妥協。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14歲了,朋友想要二胎,她的女兒死活不同意,說如果朋友生孩子,她就離家出走。

她說朋友給她生個弟弟或者妹妹就不疼愛她了,她現在是家裡的小公主,不想要弟弟妹妹分割她的愛,等等




樂妞寶貝媽咪


誰的孩子誰疼,父母給孩子的沒有多,只有夠的不夠,只要品行端正、大的方向沒有錯,孩子成器不成器能承擔多大責任,那都要看個人了,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蜜罐里長大呢,所以寵愛不是每個家庭的事,而是現在這個社會都這樣


微微一笑倆酒窩


首先,寵愛孩子 是父母 的天性,這個很正常,至於是否過度,要自己把握。只要原則上不要過線就好了,抓大放小。其次,這個有人說,不知是哪些人說,依據在哪。


強直性脊柱炎大哥


是少數孩子得到了家人的過度寵愛吧!


鬱姐491


當今社會,過度寵愛或者說過度溺愛孩子已經是普遍存在問題。如此下去孩子們長大後就會不能適應社會,他們就會以個人的好惡去要求社會和他人,一旦其目的達不到就會怨恨社會個別人。既不利工作和學習生活,也不利於自己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