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你是如何客观的去理解这句话的?

青年初创0123


说这句话的人在说这句话时是多少岁?那个时候他又会啥?如果让姚明教他篮球,他能不能进NBA?如果让聂卫平教他围棋,他能不能升到九段?如果让莫言教他写作,他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大岁数的人如果都做不到,你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做到?世上恶心的人很多,摸摸屁股就放屁的人就更恶心了!每个学生的智商是不同的,情商是不同的,爱好是不同的,就如不是每个孩子都漂亮一样,天生的差距谁都抹杀不了!再说了,老师不是万能的,但偏偏要求老师万能,奇了怪了!中国教育真不知该怎么办了!想出名的鸟太多,不管声音怎样,都敢出来叫几声,偏偏只有老师没有发声的权力,这个社会,也是醉了!


方才37


天下没有笨的学生显然不成立,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每个小朋友的智力,情商,兴趣爱好都不同!下面举例

1,我朋友一个女儿成绩中上水平,但是参加的舞蹈培训班。跳舞很厉害,拿到了市里第一名!

2.我邻居小孩,成绩特别差,但是孩子情商高,很小就很会谈心,没事到我们这玩,和我们大人聊天有来有去!自己也比较独立,可以一个人跑挺远的地方玩耍!

3.还有一朋友孩子成绩特别好。说话比较腼腆,做事很有礼貌,不善于和大人交际!一般都在家里看书或者听歌!

4.我家自己孩子成绩还可以,喜欢和小朋友玩,没什么兴趣爱好!让干嘛就干嘛,没什么主见的

5.我亲戚家一个孩子,成绩还行不算顶尖好学生,但是画画特别好,可是他爸妈说嫌贵不想让继续学习!我劝说他让孩子学习,孩子有特长是好事,长大了也有作用的!许多方面都会用到绘画的!

“只有教不会的老师”这句话,是对的!但不是字面意思!

1.比如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他们只能擅长自己的领域不可能去教你画画或者音乐🎵!

2.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一些科目,不是每个小朋友接受能力一样,存在智力高地,记忆力好坏,理解力不同,所以孩子的成绩不能归于老师不会教学的!

3.有些孩子自己就不想学,上课不听讲(本身很聪明就是不学)都是家长教育的问题,没有给予好的引导

4.我认为老师是一个人的老师也是全班的老师也是学校的老师!老师教的学生千千万万,有差生有尖子生,只能说明老师教育是平等的,老师是公平的,(正常出现的成绩不同,大多数是家长原因和个人自觉性)

我们老师一定对每个孩子都是相同付出!

希望家长再忙也要一起来教育孩子!共同教育更能让孩子成绩进步!!!


大同育儿


我是小学数学老师,刚上班那会,我干劲十足,感觉只要我努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工作中我兢兢业业,每天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业,我坚信再差的学生,只要我多教一点都能教好,课后给他们几个义务辅导,拿试卷做,上课多提问。

可是后来我发现有些学生确实教不好。举两个例子,亲身经历的。六年级是小学关键期,一女孩子,整天不学习,数学只能考四五十分,加减法经常出错,我利用下课时间每日给她辅导功课,上课提问,有时候气急了会用尺子打她手,后来她和她家人去举报我了,说我打她,还有天天提问她,压力太大了。

还有个男学生,数学只能考三四十分,打电话家长不问事,他自己也不学习,后期家长电话打不通了,只留了爷爷电话,他母亲电话都不给。

还有个男生,家长给我打电话,同意他孩子不写作业不学习,让我不要管他,当然那个男生也不学习,考试十几分。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我教导他,他要学,学习上有问题了,家长要积极配合解决。只把责任都推给老师,这个太片面了。

现在素质教育,在学校不敢把学生管严了,学生有一点委屈就闹,去举报,也不懂那些家长怎么想的,有些学生不学习,不能打也不能骂,家长还怪我们教不好,平时家长也不配合。有些事情不经历真的不知道。真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有无理取闹的家长。



右手里牵着爱


“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这句话一直被我奉为座右铭,一直激励着我。无论面对再难教的孩子,我都一直秉承着恩师对我的教导,不放弃任何一个交到我手上的孩子。


在高中的时候,我几乎无可救药,父母拿我没办法,几乎所有老师都不怎么搭理我,连我自己都自暴自弃,认定我是完蛋了。但是在升高二分班的时候,我很幸运遇到了让我改变对我自己看法的班主任,那个带着牙套(就是纠正牙齿的那种金属牙套)的中年妇女。我还笑话过她。

我记得那时刚开学,她过来上课,自我介绍。一开口我就看到那个牙套,低声道:“人家金牙,她金属牙。”然后她听到了,叫我站起来,我也习惯了,无所谓等着她批。谁知道她居然说:“就你小子有胆子,行了,班长就你了。”没经历过的人不知道,这是多大的一份认同,在那时候,被所有人诟病的我对此是多么渴望。

到学校篮球联赛的时候,我跟隔壁班的当场打了起来,她也在旁边看着,让人拉开我们之后,她的第一句话是:“痛不痛?”而不是:“明天叫你家长来!”

她总是能发现我的亮点,触摸到我最痛的地方。我不知道要怎么样去回报她对我的这份关心,这份期望,后来我发现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考上大学来回报她。

从始至终,她没有正面的管教过我的成绩,完全是用关心来让我自我激励。


到我选择事业的时候,我毅然就决定投身教育。我选择了办补习班而不是进入学校当一名老师,因为学历不够(当时地区的学校在改制,新老师都必须是研究生,广州市萝岗区,当然薪酬也是非常丰厚,可以了解一下),当时是有考虑过当大学的辅导员,但是到了大学的孩子,需要介入的已经很少,或者说已经无力改变。

同样的,我也遇到了“不可救药”的孩子,每当我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想起这句话“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自省。


可能这句话很不合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学不好都是老师的问题,我只是觉得,与其埋怨那些不可控的因素(孩子的智商,家长的教育,学校的体制等等),不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才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唯一可控的东西。共勉


熊孩子专治


天呀,什么锅都甩给老师!

那你现在无房无车无存款那都是老师的锅了,我是不是要让教过我的老师补偿我的损失了?

现在的老师不是一个国家社会中的一个职业么,他们只应该负责把那个阶段的知识按照规定传授给你就好了,而听不听,学不学不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么,老师又不是你的爸妈,还要为你的人生负责。

现在的老师又不是古时候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还要为你的生活谋出路。

反正我经历过的老师都是为了让你成绩好的老师,如果真有那种不负责的老师,我想应该是学校的责任吧,把这种没有师德的老师放进教师队伍了,抹黑了一个职业。

现在的学生倒是无法无天了,以前我也曾经和老师对着干过,因为老师冤枉我了,但是我最多是嘴上怼一下,骂都不敢骂,别说现在的打老师了,要是我动手,我家里人第一个不放过我,不管对错。

现在是老师骂不敢骂,打不敢打,家长不好好教育子女,没事还找老师麻烦。

天天羡慕国外那种什么开放式的教育,有个屁用,别人能开放式是因为人家,父母的家庭时间多,能有辅助老师教育孩子,我们有那么个时间么,天天上班跟狗一样的不在少数,常年和孩子见不了几面那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要是再没有惩戒的权利,这天天要上天的熊孩子不知道有多少。

我们中国小孩的对错观念都是建立在疼痛感上面的,犯错了被打疼了,他才知道错。

我印象深刻的两次挨打,一次家里偷钱,那个鸡毛掸子不要钱的往身上招呼,打累了换一个,之后再也没有犯过了,还有一次,偷偷去网吧,当场抓获,被我爹一脚踢飞,半天没爬起来。之后就没有挨过打了,因为很多事情我知道,我要是做了就会挨打!

所以我们普通的人,就不要去凑什么那些教育专家,公知的热闹了,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反正不是他们的孩子,你鬼知道他们教育孩子没有用打么,搞不好打得比打人贩子还狠勒。

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就该棍棒教育,打了才会好,交给老师教育的时候就应该说,不打死打残废,不听话就好好教育,打屁股,打手心,打小腿,用藤编什么屁事都没有就是痛!

再奉劝一句,你没有家庭教育的时间,就不要去跟风什么外国的教育了,到时反过来教育你的是你的孩子。

老师会教,不会教的是家长!


笔下有猫


我49年上学,到三年级时,还有一位同学数不清十个指头,第一遍数了4个,第二遍数了7个,王老师拿着板子把他的屁股打肿了。到四年级时,他主动不上学了。后来在生产队干活,自已的记工夲也看不懂,这大摡都是王老师的罪过了。

其实人的智力差异很大,是任何聖贤也没法摆平的,科学家如智能差单凭导师教乖个人勤奋是决对办不到的。

还是请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逼着子女补补补的家长清醒一些吧。


慢半拍190699363


这是一句彻彻底底的教育谎言。

孟子把"择天下英才而教之"认为是人生一件幸事。如果按专家所言,那么孟子岂不迂腐透顶,还要千方百计寻找英才!随便找一个不是可以作为自己学术的衣钵传人!

爱迪生有一句名言也可印证此言虚妄。他说,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这话我们是不是很熟悉,这是一句被阉割的名言。

它的后面还有半句:"有时我觉得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这是一个天才的感悟,应当有一定说服力。国外有心理学家主张"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努力",虽然不免夸大其词,但也强调人人有别。

这句话应当是五四时期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的名言,不过是被一些伪学者断章取义罢了。

陈的这句话是有传统的"有教无类"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教师就是帮他们找到这样的道路。

所以才有"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这么一说。这里的老师具有更广泛意思上的含义。

专家们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紧紧把教师归于中小学,并且只局限在成绩考分上。

这是一个偷换概念的做法,因此到现实中才会出现处处被打脸的情况,或者出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笑柄。

专家之话不足信,他说他的,你做你的,专家不服,可以找几个智商在70一下,看他如何把他们教成天才!


乱语三千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笨老师。”这句话在上师范时就经常听到,走上工作岗位,这句话更是如雷贯耳。领导讲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希望老师不放弃一个学生。如今我已经从教三十二年,对这句话有了不同的理解。班级内,确实有很难教会的学生。我们要想办法转化学困生,让他们尽力赶上其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与大家分享我的文章——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心平气和,淡泊流年。”意思是说要顺其自然,以一种淡泊的心态过好每一天,静静地心平气和地努力工作、愉快生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新课标指出,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可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老师们还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甚至有些老师,把学生分数的高低当作评判学生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

  分数高的学生,就一定优秀吗?非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名牌大学生走出高校后,却无法适应社会。更有甚者,有些所谓的“栋梁之才”,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了沉沦。在某城市的一座桥下,一名“高材生”蜗居在那里整整十年。白天,去闹市区乞讨,晚上,就在桥下躺着。当被救助时,他才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亮出了骄人的“文凭”。这样的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呢?一是没有什么口才,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不被社会所认可。二是爱面子,只求高薪体面的工作,而不愿从事所谓“丢人”的职业。三是不肯吃苦耐劳。因此,选择了乞讨,这个虽然没有尊严,却可以让自己填饱肚子的“职业”。这虽然是个例,却也折射出极少数高分低能大学生的生活现状。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把育人的标准定位在“高分、高能、全才”。把老师眼中的“学困生”彻底转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才能转化学困生呢?

一、把爱洒向学困生的心间。

  从教三十年,我从来没有对一个学困生说过:“你这个笨蛋!你笨得像猪!”而是常常鼓励他们:“孩子,你不比别人笨,只是基础差些,只要努力,肯定会有进步!”在我的鼓励下,这些学困生成绩会慢慢提高。每当他们取得一点儿进步时,都会翘起大拇指说:“孩子,你真棒!”

二、多种方式激励,给学困生自信。

  学困生并不是天生愚笨,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留下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新学期,我接任了一个新的班级----二1班,共48名学生,来自四个不同的班级。教学一周后,就发现了八、九名学困生。其中,有三名学习成绩特别差,第一单元考试,竟然只考了十几分。有三、四名学生写的字十分潦草,不仔细看,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字。还有二、三名学生做题非常慢,一节课,别人把试卷上的题全部做完,而这几个学生,竟然只做了一面。说真的,看到这些试卷,我真的为难了,这该怎么办?

  我苦苦思索后,想出了几种激励学生的方法。一是把全班学生的姓名打印在彩纸上,剪成小花的形式,贴在墙壁上,设置成班级文化的一个板块。在单元测试时,奖励90分以上的学生一朵小红花,贴在自己的名字后面。二是,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凡是作业认真的同学,就在作业本上贴一个笑脸。三是,让学生把看图写话按作文格式抄写在作文本上。凡是能把看图写话内容复述下来,并录制视频,发送到班级群分享给大家的学生,奖励一只用彩纸剪成的小鸟。

孩子们的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每次看图写话,孩子们都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现在,我们二1班,已经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爱上了看图说话、写话。在说话课上,踊跃发言。就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积极参与。每当我翘起大拇指夸奖他们时,孩子的脸上就会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心平气和,淡泊流年。”让我们微笑着登上讲台,把灿烂的阳光洒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你会发现,孩子们的脸上定会洋溢着同样灿烂的微笑。

  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


小学徐老师


天下真有”笨”孩子。提出这个看法也许会招骂,优其会招致差生的家长的攻击。但却是是实事,否则学校就不会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区别。

客观讲正常人之间是有智商差异的。这是被科学研究证明了的客观实事。但科学研究也证明人的智高差异其实很小,不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是孩子的性格,或者是人格。而决定孩子人格成长的主要因素不是老师,而是父母和爷爷奶奶,以及家庭里影响孩子成长的人。不能否认学习成绩好,或者在学校里表现优秀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乐观而又比较活拨的,不畏学,不把学习当做负担。上课注意力集中,能很快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这是最优秀的哪部分学生。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有优秀学生的性格优点,但有理解能力的差异,或者对某一课程上理解有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对语文课理解快,而对数学课理解慢。这也造成某些学生偏科现象的重要因素。这部分就是所谓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就是学习很刻苦,但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根本原因是学习方法或者思维方式不对头。这就是所谓中等偏下的那部分学生。最后是所谓的差生。差生的突出表现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畏学情绪。因为自控能力差,导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做不断。结果一方面不是听不懂,而是老师讲的内容没听见,作业没法完成。另一方面影响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听讲。继而被老师经常批评。久而久至,学习成绩垫底,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打击,不但学习成绩差,行为也会沾染不良气习,变成俗话说的老油条学生。当然,差生里还有一部分,道德品质很好,不会沾染不良气习,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对学习文化知识没有兴趣。也许他有工艺美术的天才,或者音乐天才,或者别的天才。对这部分学生,就需要慧眼发现。尽早培养他的天赋。以前看过一个关于河北省某象棋大师的故事。说这位大师小学学习很差,而且下午放常常不按时回家。经常挨父亲的揍,而且缕教不改。后来父亲发现他放学后就跑到马路棋滩看下棋,到后来不但是看,而且大张旗鼓的下起来了。每次被父亲找到,不由分说就会照屁股一脚。在小学四年级时,因为下棋又被父亲踢了一脚,大师爬起来就往家跑。不用说,回到家就挨揍。这时一位老者推门进来,拦住了父亲。这位老者表明了身份,原来老者是当时全国顶顶大名的象棋大师,河北省棋院院长。

也算机缘巧合,因为大师上学的学校离河北省棋院很近,大师的象棋天赋被发现,才成就了大师一生的成就。否则大师也许会是工人,也许是干部,但在别的岗位上一定不会有大的成就。

所以小孩子的成长,学校老师的作用很重要,但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在父母,在家人,以及家庭环境。在于七岁以前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

学校的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设计的,老师的教学进程只能照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不可能因为优秀生而加快,也不可能因为差生而减慢。那种要求老师专门为差生个别辅导的要求,短时间可以。如果要求老师长期这样,即不现实也不合理。不论老师自己多么高尚多么伟大,毕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师把精力都用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势必减少对其它学生的关照,这样做其它或大多数学生不公平。也许有人会说,老师用业余时间对差生进行辅导。这样的要求不但做不到而且对老师不公平。

因为老师也是人,有家庭,有孩子。不但要工作,也需要休息。也得有自己的生活。从工作的角度,老师就是一个职业,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国家的法定工作时间是八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属于老师自己,任何组织和个人没有权利要求老师无偿加班。


有爱有故事卜罗密


现在中国的教育不知道怎么啦!学生再错再懒不能说、不能训、更不能骂。对那些苦口婆心教育都不听,照样上课迟到、上课吃东西、上课玩手机、上课讲话、上课化妆、上课睡觉、不做作业,不仅自己不听课,还影响别人。家长、监控人不管不教育,认为学生入学了交了钱,就是你学校、老师的事了,这是大错特错了。按理学校、老师主要是传授文化知识,道德、礼仪教育主要家庭教育,不能一味认为都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这些学生是中小学生还可以理解、愿谅。而对那些所谓大学生就不可理喻了。有些家长骄生惯养孩子,可以理解,因为这些家长本身就素质不高。而社会不遣责这种混日子、浪费家长钱财、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行为就不可理喻了。民办大学办教育将就这类学生可以理解,因为无学生就无收入。公办大学不遣责这类学生无法理解,一味过高要求教师,甚至动不动就用师德绑架教师,试问,若学生不过分,哪位老师会伤心动粗口?其实当过老师的都知道,特别高职这一块,有的学生用“站街”、“人渣”、“混混”形容,一点不为过。难道家长愿意你的后代成为这种人?老师忍无可忍、为你家好而动了粗口你就不愿谅?特别是教育部门,对当今大学的一些不良校风、学风一味谦让,试问,我们教育部门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真是要把教育当成一个产业吗?特别是高职这一块,我认为国家真是在办高职产业。国家有关部门不深入调查校风、学风,办学效果,一味只管扩招,实际是浪费教育资源,浪费纳税人的钱。那些一味仅要求教师如何如何,无视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在校混日子的做法,无助于家长初衷,无助于学生成长,无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相反只会使家长痛苦一辈子,致使学生真正变成“人渣”,只会加速家庭、家族没落,只会加速国家的衰败。一个国家,沒有培养出真正有才学的学生,所谓的“大学生”再多也沒用。中国整个国家及教育部门,整个社会该反思一下了,我们到底要不要严肃校风、学风,要不要严格要求学生,是继续让他们混日子,老师也不闻不问混日子。还是真真正正培养人才,为国家昌盛而严格教育学生。我认为那个老师是真正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是绝对称职的!而那个学生才不配“大学生”这三个我认为很神圣的字。真切的希望中国的教育从现在的病态回归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