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齡30年齡50以上的老教師,工作量應與年輕教師一樣嗎?

手機用戶6885142765


從公事公辦的角度來說,老教師和年輕教師的工作量應該一樣要求。

教師的定編有嚴格的師生比例要求,可以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在正常情況下,不論年齡,每個教師的工作量都必須按照相關規定來執行。如果減少了一部分人的工作量,減下來的工作量必然要由其他老師來承擔。在工資待遇一樣對待的情況下,對於那些要完成份外工作量的老師來說,是不公平的。

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給老教師減輕負擔也合乎情。老教師辛苦工作了幾十年,臨老了身體或多或少會有些職業病,適當照顧一下,既能有利於老教師的身心健康,也表達了學校和年輕老師對前輩們幾十年來辛勤工作的感謝。

有些人會說,憑什麼給老教師減少工作量?如果是身體原因不能勝任工作,可以病休或病退呀。這種說法沒毛病,但是,合理不合情。如果病休或病退的話,收入要少了一大截。教師工資一直以來都偏低,老教師從艱苦年代一路走來,好不容易盼到了工資高點,如果因為職業病導致收入少了,心裡很難平衡。

最好的做法是,如果情況允許,可以適當減輕老教師的工作量,對那些分擔了減下來工作量的老師,在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等方面予以適當補償。這樣既照顧了老教師,也沒虧待擔當額外工作量的老師,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趣看教育


我先講兩個我前輩的事情

我教英語。我剛工作的那年,有一次去數學辦公室溜達(那個時候都是大辦公室,有10來位老師的那種),聽到T教師在問關於七巧板的問題,T老師快要退休了。我見沒人回答,就自己湊過去看了一下。原來他在備課。我從頭看了一遍,幫他解答了幾個問題,結果在討論題目的過程中,發現他糊塗得厲害,剛回答他的問題,他又在那冥思苦想。一個英語老師在那教數學老師,我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沒過幾周,學校就幫T老師換了工作任務,數學課換老師,他教勞技去了。

物理組也有一個T老師,是數學組T老師的堂弟,兩人相差一歲。跟小T老師聊天,你會發現小T老師思路清晰,跟他辯論一個話題,老半天后,他還能回到剛開始提到的第一點那裡去。前幾年我又遇到他,70多歲的人了,還在家裡寫論文,跟我談到趙州橋,用了多少塊磚頭,有多少個橋墩。很讓人佩服他的記憶力。

我用我兩位前輩的事例是想說,年齡不是問題,但要看個體差異。如果這位老師身體好,記憶力什麼的都和年輕人一樣,我相信他也樂於多奉獻。如果身體記憶力都不行了,你硬是讓他頂著2個班的數學,這也不現實,對學生不負責任不是?

所以,凡是不能一概而論。

能照顧前輩的,就儘量照顧一下。畢竟,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天的,不是嗎?


綠衣黃裳99


我快奔五啦,也還是奮鬥在一線教學崗位上,還當著班主任工作,工作量不亞於年輕老師,但還是覺得太累了。

我認為老教師的工作量要適當減少,不能跟年輕老師那樣拼,不然會累倒的。記得剛工作那會,上課時全班同學的名字都叫得出,現在就是一個班上了一年課,學生的名字也叫不出幾個,記憶力明顯下降。那時一天上6節課,再加晚自習值班,累是累,但晚上休息後第二天就精力十足。現在一天上4節都累,並且第二天難恢復,所以必須要服老。



年輕老師不要跟老教師比,總覺得老教師工資高還上的課還少,要知道他們也年輕過,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年輕老師應主動幫助老教師,尊重老教師,因為自己以後也會變老的。而老教師也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幫助年輕教師進步,多關心年輕教師。形成一種年輕老師和老教師和諧的關係,互幫互利,為學校、為學生做出自己的貢獻。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覺得應該照顧老教師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這讓我想起以前讀小學時候那名60多歲的老阿伯老師了,他是一名美術老師,十分專一的一名美術老師,不擔任其它科目,記得當時學校還有一個非常狹小的工作間,那名美術老師經常就待在那裡忙著自己課後的內容,經常搞複印,畫報等一些內容。

對於一名60多歲的高齡老師來說,上課站一天是不可能的啦,雖然只是擔任著一門科目,但是維修一些雜碎的東西還是這名老師上陣,也是有點德高望重了,雖然是一名年老的男老師,不過還是跟很多學生相處得非常融洽,跟他頂嘴的學生也不多,因為他上課都是很和諧的~前提就是不要太過干擾他上課進程~

平時自己翹課的時候都會去到那美術老師的獨特工作室那裡瞧一瞧,很多時候都是他獨自一人待在那裡忙著一些事情,雖然他只是一名美術老師,不過工作內容還是蠻多的,儘管只是個美術老師,總覺得他一直都是身兼多職的老年人~有時會看到他整理一些黑板報,有時會看到他在畫畫,有時候也會看到他抬著個竹梯不知走哪裡去。

老年的老師雖然任職的科目少,上課自然不及年輕老師多,不過就看自己這個美術老師而言,自然也不是一些非常閒的老師,老人總會有那麼一些“多動症”了,一閒下來也許他會很煩躁,但是工作起來就會很專心。在一個學生眼中,他工作內容也許不算很多,不過他也很少讓自己閒著沒事幹。


葵優


不知道該說應該還是不應該。從身體狀態和精力上講,年紀大了,的確很容易疲憊。

就像我,一個星期十八節甚至二十節課 ,年年畢業班,由於學校小,老師少,所有的課件習題資料全部都是一個人完成,每一天,六點多起床,十一點上床,我幾乎連起來走動喝水都忘記了。新學校,生源又不太好,晚自習課餘都要培優輔差。一年多來,我嚴重失眠,腸胃不好,腰椎頸椎都有點問題了。同校的二十幾三十來歲的老師,就沒我這麼嚴重了。

不過我依舊很感謝學校,在我超過他們招聘的年齡時,依然能接納我,所以,我從來沒有抱怨過,總是做到最好。

當然,作為老教師,我也知道學校接受我的原因。相對其他年輕教師,我的經驗資歷知名度都要高很多,這對於一個剛建起來的新學校很重要。因為這也是學校宣傳的亮點,同時,四十幾歲,相對來說也不算太老,但經驗和能力,做事效率和態度,為學校帶來的利益會更大。所以,一年多的工作,相對很多年輕教師來說,我所帶的學生的成績會優秀很多。

只不過,日落西山,畢竟比不得三十來歲的人,尤其是女教師,很快更年期了,這是生理問題,沒有人可以逃避,我是真希望學校能幫我減點負。我也願意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為學校培養出更多的骨幹和新人!

也就是說,學校是否課可以根據老師的情況,合理安排相印的工作,讓每個老師都能按照各自的特點充分發揮各自的能量。

就我來說,在教學和教研上的確總結了很多有效的高效的經驗和方法,也很希望能給年輕人以引導和幫助,可是,我沒有了精力和時間!


施南en


教齡30年以上,年齡50歲以上,屬於老教師了。

在我們的學校,幾年前,縣上還有教齡達到30年、年齡達到50歲,就可以享受三五政策,退休回家。因此,在前些年,有不少老教師,過了五十歲,或者幹滿了三十年,就都回家了。

但是呢,現在已經沒有了這類政策,反而是實施起了延遲退休。因此,在我們學校,舉個真實的例子吧,教齡達到30年、年齡達到50歲以上的老教師,有七、八名,這些老教師,乾的工作,和年輕教師是一樣的!從事一個班級的教學工作,每天還要批改作業、跟班輔導,唯一的優惠政策,就是不用再當班主任了!

因此,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已經無所謂答案了!

因為,這些老教師們,他們的工作量,與年輕教師是一樣的!學校組織活動,大家都參加。學校開會,大家都到座。學生的考試成績,老教師一樣要關注,要努力上好課,提高全班的平均成績。

很多人覺得,教師越老,精力越跟不上,頭腦越跟不上。當然了,我們所在的是小學,這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即使是老教師,也是可以跟得上趟的。而作為學校領導和家長,對於老教師的要求也是一樣的,都希望他們能夠上好課,改好作業,帶好學生。

像我們這一代老教師,當初都是成績比較優異,考進師範的。後來,趕上了計劃生育,大多是一個孩子,在臨近退休的時候,也恰恰趕上了延遲退休,真的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總之,個個都像是兩頭燃燒的蠟燭,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老左聊教育


許多朋友回答的都很有正能量!

自己又不是教師職業,所以對老教師的工作量,是否應該與年輕教師一樣,有些不敢點評。


但是自己身邊也有這種新老交替的現象,聯繫實際,特別的想說幾句。

身邊真的有幾位老同志以L馬首是瞻,物以類聚。

我們是一個新單位,人員都從四面八方而來,而L老先生簡直堪稱"反政府軍頭腦"。

我們前任領導屬於那種肯幹能幹,沒有靠山的人。

正是他的肯幹,可能使L老先生受累了,所以對他極其的反感,在工作中帶頭死搬各種制度,抵制我們領導順利開展工作。

我們領導出於對他年紀的尊重,開始時對他也是言聽計從的。

誰知人家竟然蹬鼻子上臉,在工作場合中,就就敢慫恿群眾,與領導大呼小叫的對著幹。

終於,我們的領導被他抓住了一次機會,慫恿著全體職工到上級那裡告狀。

上級領導看到這種情況,認為我們的領導不善於管理,不足以服眾,所以就把他撤換了。

新領導是一個有靠山,有心機,有手腕的。

所謂:狐老精,人老滑,L老先生立即轉變風向。


什麼規章制度的制約,都不算什麼事兒了,領導愛怎麼幹都是對的,即使是錯的,L也會用正能量的語言將它說成無比正確的。

打壓職工,拍馬屁拍的不露痕跡:幹工作怎麼有那麼多問題?如果上了戰場,你說你不會衝鋒,難道讓將軍去衝啊?

維護領導的正義:現在的年輕人,日本人再來的時候,都他X的是漢奸!沒有一點兒擔當!

唯恐自己的利益有失:這種績效考核辦法就是讓工人吃工人的,純屬沒事兒找事兒,一定要輪著來,大家誰也不吃誰的才好。

可是他紅了,領導給他保證了最大塊利益,屁也不放一個了。



真的想不通,他的這種行為算不上漢奸?

有時候看著他,真的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原來社會上的老流氓就是這樣出來的呀!

不要命的打擊對自己不利的人,不要臉的吹捧能夠掌控自己的人,沒有原則的活著,只有利益才是他的親爹!

後來大家漸漸明白了他的為人,與他接觸的人漸漸的少了,但凡他的工作,也沒有人會去主動伸手幫忙了。

所以僅就我們單位情況來說,這幾位老人憑什麼要比年輕人乾的少?

要知道他們的工資比年輕人多得多啊!

如此為人,累死他們也不虧。


硬沙礫


沒問題。老教師要擺正心態,咱別倚老賣老。當然,確實身體有病的除外。

我就是30年以上教齡的老教師,去年和前年工作量超過同校的任何一位同仁:教三年級的語文和數學,任班主任,給學校寫新聞,負責縣教體局的一個微信公眾號;今年不教英語了,但總的來說仍與其他教師不分上下。

50歲,旁人看來似乎人生已進入了晚年,“惜乎哉,君老矣”!其實不完全符合實際。“人生七十古來稀”,那是古代;現在我國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了76歲,活到八九十歲的很常見。

我前面說到“心態”,主要是指有些在小學任教的老師,由於身邊多為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教師,對比之下就覺得自己一下子變老了。不客氣地說,這叫自甘墮落不求上進。

為什麼題主有這個疑問呢?

我猜測這是一名老教師提出來的。我不會用智能手機了,不懂得怎麼用微信了,不知道如何使用電腦了 ……一句話,自認落伍了。

而其實呢?可能是你已經晉升為高級教師了,心想我以前曾經做出過某些貢獻,“唱過響戲、做過響活”,現在再努力沒有意義了,該急流勇退歇歇了。當然也可能是晉升無望,心裡煩了——這屬於破罐破摔:反正就這樣了,愛咋咋地吧!

佛爭一爐香,人講精氣神。一旦你對自己放鬆要求,隨波逐流,就會真的老得很快。相反,有事業有追求,你就會比同齡人顯得年輕。

50歲,還真不是一個適宜退居二線的年紀。因為在這個年齡,在大學裡說不定人家正在努力晉升正教授;在省部級的幹部圈裡,仍屬於少壯派。現在你人未老而暮氣生,完全是自我暗示,自我催眠。假如現在一紙調令,委派你出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某長,恐怕你立馬就煥發了青春。

舉一個較為特殊的例子:當年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我們中國幫助抗戰的時候,人家48歲,這才是他新的人生的開始。在此後的4個月裡,“行程750千米,做手術300餘次,建立手術室和包紮所13處”,救治了大批八路軍傷員。雖然他一年後不幸犧牲,但那屬於意外。在他年近50之年,還曾連續三天三夜不休息,在69小時做手術115例。這體能,這精神,可以說不遜色於年輕人吧。

再者,成龍多大年級了?人家去年一年就上映了6部電影。馬雲50多了吧?人家宏大的振興鄉村教育計劃才剛剛起步,未來的路遠著呢。人家億萬富翁們尚仍在努力工作,我們這些普通“老”教師卻想早早躺下來吃老本,合適嗎?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沒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還沒有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與同仁們共勉!


牟山花下客


我認為,教齡30年,年齡超過50歲的老教師,工作量不能要求和年輕教師一樣。這裡面最重要原因,就是要考慮老教師的實際情況。

老教師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如果身體和精力允許,在教學一線工作當然是非常好的,也的確有些老教師一直到退休,都在教學一線和年輕人一樣努力工作著。

但這樣的老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老教師由於年齡和長期辛苦工作的原因,身體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精力也不夠充沛,加上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原來的知識和方法無法適應新形勢下教學工作的要求,所以大部分老教師很難完成和年輕教師同等的工作量。

如果不考慮老教師的實際情況,對老教師沒有一點照顧,也會傷害老教師的感情,畢竟他們都為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

如果不考慮老教師的實際情況,讓身體和能力都不能勝任的老教師,繼續承擔重要的教學工作,對學生也是不負責任的,家長對此也不會接受。

所以在工作量的問題上,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能只一味考慮“同工同酬”。

學校應該讓老教師在力所能及的崗位上,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



木易心平751


這個問題,其實是如何給老教師安排工作。結合個人學校工作和管理的實際,三水三心以為,需要多角度看待。

一,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學校應對老教師應該適當照顧

我們知道,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體力精力都會下降,這是生物規律,任何人都不能打破——逆生長,其實就是一個神話。所以,適當的照顧老教師,體現一個學校的人文關懷。我在中學負責教學管理的時候,就曾經通過工會,制定了一個制度,其中一項,就是女教師50歲、男教師55歲(退休前5年),上一個班的語數外就視為滿工作量,但要做一些指導年輕教師的工作,比如老帶新。

那個制度出臺之後,也有極個別年輕教師表示異議,但一解釋,大家都理解——人都要老的!

二,從同工同酬的角度,學校不應該照顧老教師

但換一個角度,同工同酬,做多少事,領多少報酬,這也是當今一種通行的薪酬方式,所謂的按勞分配嘛!

當下,很多人對教師的職稱制度不滿,其核心因素就是,認為其違背了“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原則。

所以,不照顧老教師,在這個角度,也沒什麼問題。

三,相互理解,學校才有文化品味

個人以為,一所學校,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才能真正實現學校文化引領社會文明的歷史使命。而老中青三代教師如何和諧共處,是很能體現學校的文化品位的。

在這個問題上,老教師要多理解年輕教師,畢竟,他們工作不久,結婚生子買房,經濟壓力大!而年輕教師要理解老教師,多年的累計貢獻,他們當年每月領幾十元錢的時候,工資得不到保障的時候,如今年老力衰,適當的照顧,體現年輕人的擔當。

總之,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很考驗學校領導者的藝術——只要引導得當,適當照顧,沒有任何問題;而一旦形成了對立,學校領導者,可能就是在夾縫裡過日子——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