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龄30年龄50以上的老教师,工作量应与年轻教师一样吗?

手机用户6885142765


从公事公办的角度来说,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应该一样要求。

教师的定编有严格的师生比例要求,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正常情况下,不论年龄,每个教师的工作量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如果减少了一部分人的工作量,减下来的工作量必然要由其他老师来承担。在工资待遇一样对待的情况下,对于那些要完成份外工作量的老师来说,是不公平的。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给老教师减轻负担也合乎情。老教师辛苦工作了几十年,临老了身体或多或少会有些职业病,适当照顾一下,既能有利于老教师的身心健康,也表达了学校和年轻老师对前辈们几十年来辛勤工作的感谢。

有些人会说,凭什么给老教师减少工作量?如果是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工作,可以病休或病退呀。这种说法没毛病,但是,合理不合情。如果病休或病退的话,收入要少了一大截。教师工资一直以来都偏低,老教师从艰苦年代一路走来,好不容易盼到了工资高点,如果因为职业病导致收入少了,心里很难平衡。

最好的做法是,如果情况允许,可以适当减轻老教师的工作量,对那些分担了减下来工作量的老师,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等方面予以适当补偿。这样既照顾了老教师,也没亏待担当额外工作量的老师,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趣看教育


我先讲两个我前辈的事情

我教英语。我刚工作的那年,有一次去数学办公室溜达(那个时候都是大办公室,有10来位老师的那种),听到T教师在问关于七巧板的问题,T老师快要退休了。我见没人回答,就自己凑过去看了一下。原来他在备课。我从头看了一遍,帮他解答了几个问题,结果在讨论题目的过程中,发现他糊涂得厉害,刚回答他的问题,他又在那冥思苦想。一个英语老师在那教数学老师,我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没过几周,学校就帮T老师换了工作任务,数学课换老师,他教劳技去了。

物理组也有一个T老师,是数学组T老师的堂弟,两人相差一岁。跟小T老师聊天,你会发现小T老师思路清晰,跟他辩论一个话题,老半天后,他还能回到刚开始提到的第一点那里去。前几年我又遇到他,70多岁的人了,还在家里写论文,跟我谈到赵州桥,用了多少块砖头,有多少个桥墩。很让人佩服他的记忆力。

我用我两位前辈的事例是想说,年龄不是问题,但要看个体差异。如果这位老师身体好,记忆力什么的都和年轻人一样,我相信他也乐于多奉献。如果身体记忆力都不行了,你硬是让他顶着2个班的数学,这也不现实,对学生不负责任不是?

所以,凡是不能一概而论。

能照顾前辈的,就尽量照顾一下。毕竟,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天的,不是吗?


绿衣黄裳99


我快奔五啦,也还是奋斗在一线教学岗位上,还当着班主任工作,工作量不亚于年轻老师,但还是觉得太累了。

我认为老教师的工作量要适当减少,不能跟年轻老师那样拼,不然会累倒的。记得刚工作那会,上课时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叫得出,现在就是一个班上了一年课,学生的名字也叫不出几个,记忆力明显下降。那时一天上6节课,再加晚自习值班,累是累,但晚上休息后第二天就精力十足。现在一天上4节都累,并且第二天难恢复,所以必须要服老。



年轻老师不要跟老教师比,总觉得老教师工资高还上的课还少,要知道他们也年轻过,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年轻老师应主动帮助老教师,尊重老教师,因为自己以后也会变老的。而老教师也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年轻教师进步,多关心年轻教师。形成一种年轻老师和老教师和谐的关系,互帮互利,为学校、为学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们觉得应该照顾老教师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这让我想起以前读小学时候那名60多岁的老阿伯老师了,他是一名美术老师,十分专一的一名美术老师,不担任其它科目,记得当时学校还有一个非常狭小的工作间,那名美术老师经常就待在那里忙着自己课后的内容,经常搞复印,画报等一些内容。

对于一名60多岁的高龄老师来说,上课站一天是不可能的啦,虽然只是担任着一门科目,但是维修一些杂碎的东西还是这名老师上阵,也是有点德高望重了,虽然是一名年老的男老师,不过还是跟很多学生相处得非常融洽,跟他顶嘴的学生也不多,因为他上课都是很和谐的~前提就是不要太过干扰他上课进程~

平时自己翘课的时候都会去到那美术老师的独特工作室那里瞧一瞧,很多时候都是他独自一人待在那里忙着一些事情,虽然他只是一名美术老师,不过工作内容还是蛮多的,尽管只是个美术老师,总觉得他一直都是身兼多职的老年人~有时会看到他整理一些黑板报,有时会看到他在画画,有时候也会看到他抬着个竹梯不知走哪里去。

老年的老师虽然任职的科目少,上课自然不及年轻老师多,不过就看自己这个美术老师而言,自然也不是一些非常闲的老师,老人总会有那么一些“多动症”了,一闲下来也许他会很烦躁,但是工作起来就会很专心。在一个学生眼中,他工作内容也许不算很多,不过他也很少让自己闲着没事干。


葵优


不知道该说应该还是不应该。从身体状态和精力上讲,年纪大了,的确很容易疲惫。

就像我,一个星期十八节甚至二十节课 ,年年毕业班,由于学校小,老师少,所有的课件习题资料全部都是一个人完成,每一天,六点多起床,十一点上床,我几乎连起来走动喝水都忘记了。新学校,生源又不太好,晚自习课余都要培优辅差。一年多来,我严重失眠,肠胃不好,腰椎颈椎都有点问题了。同校的二十几三十来岁的老师,就没我这么严重了。

不过我依旧很感谢学校,在我超过他们招聘的年龄时,依然能接纳我,所以,我从来没有抱怨过,总是做到最好。

当然,作为老教师,我也知道学校接受我的原因。相对其他年轻教师,我的经验资历知名度都要高很多,这对于一个刚建起来的新学校很重要。因为这也是学校宣传的亮点,同时,四十几岁,相对来说也不算太老,但经验和能力,做事效率和态度,为学校带来的利益会更大。所以,一年多的工作,相对很多年轻教师来说,我所带的学生的成绩会优秀很多。

只不过,日落西山,毕竟比不得三十来岁的人,尤其是女教师,很快更年期了,这是生理问题,没有人可以逃避,我是真希望学校能帮我减点负。我也愿意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学校培养出更多的骨干和新人!

也就是说,学校是否课可以根据老师的情况,合理安排相印的工作,让每个老师都能按照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能量。

就我来说,在教学和教研上的确总结了很多有效的高效的经验和方法,也很希望能给年轻人以引导和帮助,可是,我没有了精力和时间!


施南en


教龄30年以上,年龄50岁以上,属于老教师了。

在我们的学校,几年前,县上还有教龄达到30年、年龄达到50岁,就可以享受三五政策,退休回家。因此,在前些年,有不少老教师,过了五十岁,或者干满了三十年,就都回家了。

但是呢,现在已经没有了这类政策,反而是实施起了延迟退休。因此,在我们学校,举个真实的例子吧,教龄达到30年、年龄达到50岁以上的老教师,有七、八名,这些老教师,干的工作,和年轻教师是一样的!从事一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每天还要批改作业、跟班辅导,唯一的优惠政策,就是不用再当班主任了!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无所谓答案了!

因为,这些老教师们,他们的工作量,与年轻教师是一样的!学校组织活动,大家都参加。学校开会,大家都到座。学生的考试成绩,老教师一样要关注,要努力上好课,提高全班的平均成绩。

很多人觉得,教师越老,精力越跟不上,头脑越跟不上。当然了,我们所在的是小学,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即使是老教师,也是可以跟得上趟的。而作为学校领导和家长,对于老教师的要求也是一样的,都希望他们能够上好课,改好作业,带好学生。

像我们这一代老教师,当初都是成绩比较优异,考进师范的。后来,赶上了计划生育,大多是一个孩子,在临近退休的时候,也恰恰赶上了延迟退休,真的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之,个个都像是两头燃烧的蜡烛,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老左聊教育


许多朋友回答的都很有正能量!

自己又不是教师职业,所以对老教师的工作量,是否应该与年轻教师一样,有些不敢点评。


但是自己身边也有这种新老交替的现象,联系实际,特别的想说几句。

身边真的有几位老同志以L马首是瞻,物以类聚。

我们是一个新单位,人员都从四面八方而来,而L老先生简直堪称"反政府军头脑"。

我们前任领导属于那种肯干能干,没有靠山的人。

正是他的肯干,可能使L老先生受累了,所以对他极其的反感,在工作中带头死搬各种制度,抵制我们领导顺利开展工作。

我们领导出于对他年纪的尊重,开始时对他也是言听计从的。

谁知人家竟然蹬鼻子上脸,在工作场合中,就就敢怂恿群众,与领导大呼小叫的对着干。

终于,我们的领导被他抓住了一次机会,怂恿着全体职工到上级那里告状。

上级领导看到这种情况,认为我们的领导不善于管理,不足以服众,所以就把他撤换了。

新领导是一个有靠山,有心机,有手腕的。

所谓:狐老精,人老滑,L老先生立即转变风向。


什么规章制度的制约,都不算什么事儿了,领导爱怎么干都是对的,即使是错的,L也会用正能量的语言将它说成无比正确的。

打压职工,拍马屁拍的不露痕迹:干工作怎么有那么多问题?如果上了战场,你说你不会冲锋,难道让将军去冲啊?

维护领导的正义:现在的年轻人,日本人再来的时候,都他X的是汉奸!没有一点儿担当!

唯恐自己的利益有失:这种绩效考核办法就是让工人吃工人的,纯属没事儿找事儿,一定要轮着来,大家谁也不吃谁的才好。

可是他红了,领导给他保证了最大块利益,屁也不放一个了。



真的想不通,他的这种行为算不上汉奸?

有时候看着他,真的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社会上的老流氓就是这样出来的呀!

不要命的打击对自己不利的人,不要脸的吹捧能够掌控自己的人,没有原则的活着,只有利益才是他的亲爹!

后来大家渐渐明白了他的为人,与他接触的人渐渐的少了,但凡他的工作,也没有人会去主动伸手帮忙了。

所以仅就我们单位情况来说,这几位老人凭什么要比年轻人干的少?

要知道他们的工资比年轻人多得多啊!

如此为人,累死他们也不亏。


硬沙砾


没问题。老教师要摆正心态,咱别倚老卖老。当然,确实身体有病的除外。

我就是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去年和前年工作量超过同校的任何一位同仁:教三年级的语文和数学,任班主任,给学校写新闻,负责县教体局的一个微信公众号;今年不教英语了,但总的来说仍与其他教师不分上下。

50岁,旁人看来似乎人生已进入了晚年,“惜乎哉,君老矣”!其实不完全符合实际。“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是古代;现在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76岁,活到八九十岁的很常见。

我前面说到“心态”,主要是指有些在小学任教的老师,由于身边多为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教师,对比之下就觉得自己一下子变老了。不客气地说,这叫自甘堕落不求上进。

为什么题主有这个疑问呢?

我猜测这是一名老教师提出来的。我不会用智能手机了,不懂得怎么用微信了,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了 ……一句话,自认落伍了。

而其实呢?可能是你已经晋升为高级教师了,心想我以前曾经做出过某些贡献,“唱过响戏、做过响活”,现在再努力没有意义了,该急流勇退歇歇了。当然也可能是晋升无望,心里烦了——这属于破罐破摔:反正就这样了,爱咋咋地吧!

佛争一炉香,人讲精气神。一旦你对自己放松要求,随波逐流,就会真的老得很快。相反,有事业有追求,你就会比同龄人显得年轻。

50岁,还真不是一个适宜退居二线的年纪。因为在这个年龄,在大学里说不定人家正在努力晋升正教授;在省部级的干部圈里,仍属于少壮派。现在你人未老而暮气生,完全是自我暗示,自我催眠。假如现在一纸调令,委派你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某长,恐怕你立马就焕发了青春。

举一个较为特殊的例子:当年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我们中国帮助抗战的时候,人家48岁,这才是他新的人生的开始。在此后的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300余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了大批八路军伤员。虽然他一年后不幸牺牲,但那属于意外。在他年近50之年,还曾连续三天三夜不休息,在69小时做手术115例。这体能,这精神,可以说不逊色于年轻人吧。

再者,成龙多大年级了?人家去年一年就上映了6部电影。马云50多了吧?人家宏大的振兴乡村教育计划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远着呢。人家亿万富翁们尚仍在努力工作,我们这些普通“老”教师却想早早躺下来吃老本,合适吗?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没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还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与同仁们共勉!


牟山花下客


我认为,教龄30年,年龄超过50岁的老教师,工作量不能要求和年轻教师一样。这里面最重要原因,就是要考虑老教师的实际情况。

老教师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如果身体和精力允许,在教学一线工作当然是非常好的,也的确有些老教师一直到退休,都在教学一线和年轻人一样努力工作着。

但这样的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老教师由于年龄和长期辛苦工作的原因,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精力也不够充沛,加上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原来的知识和方法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所以大部分老教师很难完成和年轻教师同等的工作量。

如果不考虑老教师的实际情况,对老教师没有一点照顾,也会伤害老教师的感情,毕竟他们都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如果不考虑老教师的实际情况,让身体和能力都不能胜任的老教师,继续承担重要的教学工作,对学生也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对此也不会接受。

所以在工作量的问题上,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只一味考虑“同工同酬”。

学校应该让老教师在力所能及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



木易心平751


这个问题,其实是如何给老教师安排工作。结合个人学校工作和管理的实际,三水三心以为,需要多角度看待。

一,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学校应对老教师应该适当照顾

我们知道,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体力精力都会下降,这是生物规律,任何人都不能打破——逆生长,其实就是一个神话。所以,适当的照顾老教师,体现一个学校的人文关怀。我在中学负责教学管理的时候,就曾经通过工会,制定了一个制度,其中一项,就是女教师50岁、男教师55岁(退休前5年),上一个班的语数外就视为满工作量,但要做一些指导年轻教师的工作,比如老带新。

那个制度出台之后,也有极个别年轻教师表示异议,但一解释,大家都理解——人都要老的!

二,从同工同酬的角度,学校不应该照顾老教师

但换一个角度,同工同酬,做多少事,领多少报酬,这也是当今一种通行的薪酬方式,所谓的按劳分配嘛!

当下,很多人对教师的职称制度不满,其核心因素就是,认为其违背了“同工同酬”“按劳分配”的原则。

所以,不照顾老教师,在这个角度,也没什么问题。

三,相互理解,学校才有文化品味

个人以为,一所学校,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文化引领社会文明的历史使命。而老中青三代教师如何和谐共处,是很能体现学校的文化品位的。

在这个问题上,老教师要多理解年轻教师,毕竟,他们工作不久,结婚生子买房,经济压力大!而年轻教师要理解老教师,多年的累计贡献,他们当年每月领几十元钱的时候,工资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如今年老力衰,适当的照顾,体现年轻人的担当。

总之,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很考验学校领导者的艺术——只要引导得当,适当照顾,没有任何问题;而一旦形成了对立,学校领导者,可能就是在夹缝里过日子——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