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中,为什么观音禅院里的和尚,一个比一个出的主意恶毒呢?

恒实说


我是 。我来说说我的观点:在《西游记》中,观音禅院的金池长想将唐僧的袈裟据为己有,因此便招集众徒弟们给他出个“万全之计”。于是乎,众弟子们便你一言,他一语地发挥“聪明才智”了,拖延、赖账、刺杀、放火......出的计策无一不赖,更无一不狠。

出家人修行不是要讲究“扫地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吗?可为何在观音禅院里的这群”和尚“心肠却是如此狠毒呢?

我理解作者将这些”和尚“写得如此不堪,其实是有着深意的。观音菩萨难道不知道下他的下院中有这些”渣滓“的存在吗?恐怕菩萨并非不知,而是有着自己的安排。


精彩即将开启,谜底这就揭晓。那二百七十余岁的金池长老,而恰恰应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真正的含义。试想,一个讲究吃穿用度、排场作派的老和尚。手底下又正好又有那么一群溜须拍马、谄媚奉承的徒子徒孙们。这一帮人在”上梁不正“的情况下,如何又能做到”下梁不歪“呢?

人不正即心不正。帮凶们纷纷给金池长老出损招、歪点,来帮他夺取袈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的观音菩萨,只是在落伽山上静静地看着他们拙劣地表演,等待着取经人去启动这一盘棋局。

话说这帮吃斋念佛的”强盗“,恰恰就是菩萨安排的第十难中的“群众演员”,来配合圣僧取经路上的的劫数。


我是恒实说。喜欢西游、历史、文物、文化等领域的朋友们,请关注 。恒实将把所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精彩在头条、悟空问答、微头条等版块中持续分享给大家。


恒实说


观音禅院:大慈大悲。这是正面给人看,世人耳目所及。

和尚:心狠手辣。这是背面,世人耳目所不及。

世人只能看到一个人的外表而接触不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即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理,告诉你:

一要做一个伪装者,假好人;

二要切记人心叵测;

三要求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学会这三招你就可以出去混了,不管输赢都别抱怨人生,是你自己本领大小的缘故。


话勿信


佛教和中国的鬼文化,是差不多的东西,都是基于精神灵魂可以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这个基本 假设构想出来的。佛教的成佛,不生不灭,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就是中国民间的鬼文化里面 的永不投胎的鬼,鬼已无法再死,如果不能投胎,也无法再生,于是不生不灭。成佛,就是 成鬼。而佛教的西天,极乐世界,只是中国鬼文化里面阴曹地府的一个部门,专门用来收胡 鬼的。释迦摩尼,就是一个永不投胎的超级鬼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