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有两首谚语,揭示了当时的朝政,引出脱脱的悲剧人生

元朝末年,有两首谚语,揭示了当时的朝政,引出脱脱的悲剧人生。

第一首:“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这个丞相指的就是脱脱。

元朝末年,有两首谚语,揭示了当时的朝政,引出脱脱的悲剧人生

一、脱脱前半生的文武功绩

脱脱,字大用,是马札儿台之子,自幼异于其他儿童。马扎儿台最初官职不大,曾租了个小院子居住。院中有棵桃树,桃子成熟了,脱脱摘下桃子收好。马扎儿台回来后,问,桃子都哪里去了?脱脱说:“租此屋时,没提桃树的事,现在桃子熟了,应当把桃子还给屋主。”马扎儿台很高兴,认为此子大有前途。

脱脱膂力过人,能挽弓一石。十五岁时,成为皇太子禁卫。元文宗很是欣赏脱脱,曾说:“此子后必可大用。”授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后为府正司丞、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元顺帝元统二年,升为同知宣政院事、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

到了元顺帝至元元年,左丞相唐其势、答里等人谋反,脱脱帅精锐平乱。由此拜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提调左阿速卫,又进御史大夫、授金紫光禄大夫、兼绍熙宣抚使。可谓官运亨通。

此时,危机出现了。唐其势死后,右丞相伯颜开始专权,任用奸邪,擅自封授官爵,滥杀无辜,诸卫精兵、府库钱帛仕由他使用。元顺帝对此十分不满,但又无对策。伯颜是脱脱的伯父,脱脱深深担心伯颜的行为会连累家族。便与父亲商量,父亲虽然认同,但犹豫不决。脱脱转去请教自己的老师吴直方,吴直方建议他大义灭亲,忠于国家。于是脱脱结交了元顺帝的心腹世杰班、阿鲁,三人常在一起商议如何除去伯颜。

终于在至元六年二月,机会来了。伯颜请元顺帝一起去柳林狩猎,脱脱教顺帝装病不去。伯颜便请太子一同去了。脱脱等人乘机夺取了城中兵权,封锁城门,并请顺帝下诏,列数伯颜罪状,发往柳林,贬伯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伯颜派人来问,脱脱在城楼上宣言,有圣旨,只罢黜伯颜一人,其余从官无罪。伯颜的随从全散。伯颜又乞面见顺帝请辞,不许。伯颜无奈南下,后又下诏贬伯颜往恩州阳春县安置,病死于途中。

脱脱立此大功,元顺帝以其父马扎儿台为中书右丞相,授脱脱知枢密院事、虎符、忠翊卫亲军都指挥使等等等等。

当年年底,马扎儿台因病,辞去右丞相。同时,改年号至元为至正元年,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紧接着一件事,让他的威望更近一步。

元顺帝至正三年三月(1343年),下诏修辽、金、宋三史,这是元顺帝即位后的第12年。权力稳定了,但是大元的国运已经衰败了,忧患重重。此时修史,可能也是想彰显文治,以振国运。任命右丞相脱脱“领三史事”,兼都总裁。

我曾写文讲过,修此三史前,面临一个问题,元朝自认是三皇五帝以来,传承有绪的正统王朝,那么这个正统是从辽、金这条线承接下来的?还是从宋这条线承接下来的?换句话说,大元要先承认辽、金、宋谁是上一个正统?这个问题在元代前期、中期一直没有定论,也就搁置了。可是现在要修三史,不定下正统,这三史如何编?

脱脱很智慧,他的做法是回避,不予理睬。三个史各修各的,以其各自皇帝年号为主线,不设统一的主干。很快,第二年三月,《辽史》修成,同年,脱脱因身体原因辞去右丞相之职。朝廷以阿鲁图为右丞相,与左丞相别儿怯不花共“领史事”,脱脱仍然是都总裁。同年十一月,《金史》修成,至正五年十月,《宋史》修成。

因修三史,封脱脱为郑王,食邑安丰。脱脱都辞去不受。而因修三史,又引发了关于正统的讨论。当时的名士杨维桢看到三史回避了辽、金、宋正统问题,以为不妥,于是给朝廷上疏一篇《三史正统辨》。核心意思是,上一个正统应是宋,元承宋为正统。有人评论此文,一扫天下纷纭之论,必可响誉后世。对杨维桢的论说,元朝宫廷是认可的。正统之争总算有了结论。

到了至正九年,脱脱又复为中书右丞相,赐上尊、名马、袭衣、玉带。此时,脱脱达到了人生巅峰。

二、脱脱的下坡路

脱脱在以后的执政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失误,民怨大起,最终引发了红巾军起义。

一是吏部尚书偰哲笃等人建言进行币制改革,新造至正交钞,脱脱认为可行。而中书左丞吕思诚极力反对,直言这种改革会造成大量假钞流行,脱脱不悦。吕思诚因反对时神色激动,被言官弹劾狂妄,而贬官。新的交钞发行后,官僚贵族之家果真弄出大量假钞敛财,坑害百姓。因此才有前面谚语中所说的“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

元朝末年,有两首谚语,揭示了当时的朝政,引出脱脱的悲剧人生

第二件事,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白茅堤、金堤都决口了,淹了二十几个县。朝廷命大臣们访求治河方略。结果拖拖拉拉五年,也没有什么方案。到了至正九年,脱脱又复为中书右丞相,决心解决此事。漕运使贾鲁善治水,给脱脱进献两策,一是修筑北堤,省功省钱;二是疏塞河道,费功费钱甚大。脱脱想彻底解决水患,一劳永逸,于是选用了第二策。

元朝末年,有两首谚语,揭示了当时的朝政,引出脱脱的悲剧人生

至正十一年四月,命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征发民工近二十万,历时八个月,功成。

元顺帝赐脱脱世袭“荷罕”之号,特命翰林学士欧阳玄制《河平碑文》,以示表彰。

原本是件利民的好事,可是,给民工的钱,被各级官员层层贪污,民工们怨声载道。韩山童等人借此时机,凿刻石人,只开一眼,在其背上刻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事先埋在黄陵冈河道中,等被挖出来,韩山童自称宋徽宗九世孙,揭竿而起,号红巾军。因此才有前面谚语中所说的“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不由得想到像王莽时的赤眉军,汉末的黄巾军,宋代白莲教,法国黄马甲,闹革命总得带点颜色。

元朝末年,有两首谚语,揭示了当时的朝政,引出脱脱的悲剧人生

有人评论说元末天下之乱,由贾鲁治河所起。其实不然,元朝虽然借用了中原的制度和文化,但同时又建立等级制度,把人分四等,一等是蒙人,二等是色目人(除去蒙人、汉人、南人的少数民族),三等是汉人(原金朝治下的汉人、女真、契丹等人以及南宋灭亡前归附的四川、云南的汉人),四等是南人(原南宋治下的人民,以汉人为主)。

蒙人、色目人有特权,汉人、南人受奴役。这种落后的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背道而驰,根本不符合发展。造成上层贪污腐化,纲纪废弛;使得下层民心尽失。积年累月,非一朝一夕之故。

三、脱脱的悲惨结局

元末的另一首谚语:“蛤蟆水上浮,雪雪见日消。定住不开口,汪家奴只一朝。

蛤蟆是指元顺帝时的奸臣哈麻;雪雪是哈麻的弟弟;定住是左丞相,对朝政不发表意见,保持缄默;汪终奴是右丞相,每日只管酣饮而醉。哈麻兄弟构害脱脱,二位丞相不作为,脱脱死后,反叛之势全面暴发,元顺帝这才明白哈麻是奸臣,将哈麻兄弟仗毙。这首谚语是哈麻兄弟死后,有人写好,帖到宫门口的。

韩山童红巾军起义,引发了各地响应。至正十二年,红巾军芝麻李占据徐州,脱脱亲自帅兵讨伐,大破之。至正十四年,张士诚占据高邮,脱脱总制诸省军队,讨伐之。连战皆捷,此时哈麻在朝中构陷脱脱生效了。

哈麻、雪雪兄弟深得元顺帝眷宠,二人经常陪顺帝嬉戏玩乐,哈麻还偷偷引进西域僧人,教顺帝习房中之术,广采妇女。

脱脱刚升为右丞相时,哈麻兄弟常去攀附他。后来有几年脱脱辞去了右丞相,有人就在顺帝面前进脱脱的谗言,哈麻还曾为脱脱开脱解释一番,所以脱脱对他也是挺感激的。后来脱脱的亲信汝中柏与哈麻闹矛盾,脱脱听信了汝中柏,给哈麻降了职。哈麻从此深恨脱脱。脱脱征讨张士诚时,哈麻乘机又升职了。汝中柏知道哈麻是后患,与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商议要除去哈麻,可是也先帖木儿不干。哈麻知道后,恐不自保,于是向皇后进谗言,说皇太子虽然已经确立了,但一直没进行册宝及郊庙之礼,这都是脱脱兄弟的注意。皇后深信不疑。在哈麻授意下,言官弹劾也先帖木儿的罪行,并指责脱脱平叛太过耗费钱财。哈麻也在顺帝面前煽风点火,说什么叛乱都是脱脱压迫所致,惩治了脱脱,叛乱自然就平息了。

于是顺帝下诏,让雪雪等人奉诏书去前线节制军权,查办脱脱。脱脱的参议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可奉诏。”脱脱说:天子诏我,而我不从,是与天子抗也。君臣之义何在。”乃接旨。

至正十五年三月,脱脱被流放于云南大理;其弟也先帖木儿流放四川碉门;长子哈剌章,肃州安置;次子三宝奴,兰州安置;家产没收。哈麻仍不甘心,害怕脱脱将来东山再起,于是矫诏毒死了脱脱。时年42岁。

元朝最后的支柱,就这么被奸人害死了。《元史》评论说:“脱脱仪状雄伟,而器宏识远。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元朝一百年,出这么一位名臣,也不容易。脱脱的老师吴直方曾说过,脱脱不愿读死书,愿以古之先贤为榜样。从中可以看出脱脱深受中原文化的熏染和教育。

至正二十二年,朝廷为脱脱雪冤平反。有朝臣说,倘若脱脱不死,安能天下有今日之乱哉?这种把社稷安危寄托于一人的想法很可悲。元朝灭亡的命运取决于它的制度和文化,不能真正融入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中,只是表层的效仿,注定败亡。脱脱个人的优秀,改变不了大局,做再多的努力也只是苟延残喘。他生在那个时代,那个朝廷,是他的不幸,很无奈,很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