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非常叛逆的孩子该怎么办?究竟是体罚好呢,还是放任自流?

好郝问情


对待一个有较严重叛逆心理和行为的孩子,体罚和放任自流都是不合适的。正确的方式是“从心开始"!

叛逆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一个必然的心理过程。它是孩子心理逐步发展成熟并渴望独立、自主的一种心理特征,在行为上通常表现为: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故意使人痛苦和不安……

孩子的叛逆期,从2、3岁开始,10来岁呈现一个高峰期,较晚的可能会持续到20多岁才结束。 孩子的“叛逆”性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受孩子成长环境及个性差别影响很大而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


对处于叛逆期孩子的教育问题,长期以来成为家庭及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关切点。针对题主的苦恼,“三味”提几点参考意见:

一、“处事先正心”!家长千万别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大惊小怪。

叛逆心理及行为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正常现象。不仅仅是你家孩子这样,别家孩子也如此!孩子出现叛逆心理,表明孩子开始形成自主和独立的人格,说明孩子在长大,在走向成熟。家长应为孩子的成长变化感到高兴才是!

叛逆期的孩子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在家长看来“不可理喻"的言行,但家长要沉住气,切不可粗暴应对。


二、“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要想处理好孩子的叛逆问题,须先弄清孩子因何叛逆。

虽然说叛逆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然经历的心理现象,但由于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他们在叛逆的原因、特点及程度上也会不一样。

比如:有些孩子的叛逆较隐性,而有些则较外露;孩子叛逆的对象也不一样,有些针对父母,有些主要针对老师,也有针对同学的;另外,孩子所叛逆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总之,家长应充分了解孩子在叛逆上的个性特点,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来讲,导致孩子产生叛逆的原因,除了上面所提到“生理心理成长原因"外,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一贯的、无节制的顺从。一方面,随着孩子自我、独立等意识的增强,孩子的需求和要求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家长的能力和家庭的条件毕竟有限。双方发生冲突出时,孩子就会任性地予以抵抗和叛逆。

二是,孩子对事物事理的认知有误。比如:很多孩子对自身学习的意义并不清楚,因此,当学习和玩游戏相冲时,往往会选择游戏。再如,一些早恋的孩子,并不清楚“早恋”有什么危害,当老师或家长反对时,他会认为这是干涉他的自由和权利。

三是,亲子之间因处事方法不当而造成双方关系恶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不融洽或矛盾越深,孩子的叛逆性心理和行为就越强烈。亲子间不能平等友好沟通,十之八九,家有严重叛逆性的孩子。

三、“以心换心”!加强与孩子的心理沟通,是父母处理孩子叛逆问题的钥匙。

孩子一颗“叛逆”的心,对父母而言,往往就是一扇关闭的大门。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前提是必须让孩子乐意与家长面对面地坐下来,既愿意听家长讲,也愿意开口说才行。

1、家长应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地位,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

2、逆反心理也是一种压抑心理,给孩子一个适度发泄的机会。

3、给孩子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无论对错,先别打断,也别反驳,做个忠实的倾听者就好。

4、对孩子有道理的看法和建议,应多加肯定和鼓励。

四、“我好想说”!针对孩子的看法和实情,请孩子听听父母的想法。对孩子进行说教,必不可少。

前面我们讲到,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事件事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家长就应懂事理、明是非,并对孩子的错误认知进行评析和纠正。

1、对孩子的错误认知,尽量能从理论和实际中加以分析、论证。最好能通过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威信的人、事、语等加以论证。

2、家长应尽量避免从自身角度看待问题。让孩子自己多问问“我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3、家长别总是拿别的孩子来攀比。这样做,伤的不仅是孩子的自信,而是孩子的心。


结束语:

对待孩子的叛逆心理,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就会产生许多病态性格,比如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这些性格如果进一步发展的话,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孩子进入叛 逆期之后,独立心、自尊心空前的强烈,所以打骂等体罚行为,他会觉得父母在控制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样,放任自流是对孩子的冷漠、鄙视、甚至放弃,孩子就会自暴自弃,也会严重伤害孩子。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三味聊教育


我儿子上小学五年级时,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那时他迷上了电脑游戏,我要求他把作业处理完之后再玩。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的作业写得很快,写完后就爬在电脑上,我还为此高兴了几天,直到有一天,我得知,他每天的英语作业让一女生给作。那次我是真生气了,狠狠地收拾了他一顿,然后告诉他:以后不要写作业了,放学就玩电脑。每天放学后,他想写作业,我都不让,就让他玩游戏。一段时间后,他妥协了,承诺每天先把作业完成,从那以后,英语居然学得非常好。或许是我的方法管用了!

我们这里有一名人,也是在初中时,说什么都不上学了。他父亲听后,也没说什么,只让他下午出去跟他锄地。他在前面,父亲在后面,没有几分钟他就腰疼的又行了,他一直腰,父亲就是一锄柄。晚上回去后,父亲告诉他明天早点起,再去锄地。第二天一早,不等父亲起来,他就偷偷地背着书包去了学校。

我上初中的时候,他是我们县教育局的局长。现在的孩子,叛逆心理更重,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三个,一个是父母的溺爱,第二是父母要求得太严,第三是从小没有出过力流过汗。

大家认为对吗?



大漠绿海和谐音


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是从10岁或11岁开始,晚的会在18岁或19岁开始。个性化往往被父母看成是叛逆,其实这是十几岁孩子在试探家庭的价值观。你们想探索自己和家人有哪些不同,他们的独立意识已经非常强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个性化的特征有哪些?

1、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很想搞清楚自己是谁。

2、他们经历着巨大的身体和情感的变化。

3、他们与同龄人的关系是优先于家庭关系的。

4、他们非常需要父母保留隐私。

5、他们认为自己是全能的、无所不知的。

如果这些孩子能在一种支持与信任的氛围中完成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时,他们到了二十几岁时,就能很顺利地回归家庭的价值观。如果他们遇到了不尊重的对待、评判或惩罚,则这个时期就会延长。他们会一直停在这个个性化的发展中,不愿回归家庭。不愿与父母建立真正的感情上的连接,因为你不并不理解他。

我们首先要找出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孩子是不是没有得到尊重?孩子是不是没有得到信任?要告诉自己,孩子已经长大了,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是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只要不是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孩子有权做出他的选择。比如:不要随便动孩子的东西;不要随便进入孩子的房间;不要嘲笑他的一些想法。

体罚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愤恨、报复、叛逆或自暴自弃。父母可以在体罚完孩子后问问孩子的感受。我们通常很少在意孩子的感受如何,而只管自己想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听话。对长期来说,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放任自流是忽视孩子的做法。这种方法会导致孩子有太多的自由而缺少规则,是纵容孩子的表现。以后若再想教育孩子,孩子根本不会再听你的。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力,并支持他。比如:有的孩子很想和同学出去玩,父母会担心和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玩,和一些没有礼貌的孩子玩,会带这些孩子带坏,总是限制孩子,不信任他。他们在长大,有些事情我们必须要学会放手。在放手的同时带着我们对孩子的爱和关心,教会孩子如何去做。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即可。当我们让孩子做出一些选择时,他也就不会这么叛逆了。每个人都想要获得一些权力,正在长大的孩子更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我的孩子在读高中时,我们也曾担心过孩子,我们会告诉孩子,妈妈希望你能开心的玩,但是不能太晚回家,要注意安全。并把具体的注意事项告诉孩子。孩子是很愿意接受的。

不要把孩子的一些“叛逆”的行为当做是针对你的。有的父母认为,我叫孩子做什么,他就是不听,他就是与我对着干,是和我过不去。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们只是想做他自己喜欢的事而已,并不是和父母过不去。一旦父母有了这种想法,就会感到非常气愤。因此,父母要改变这种认知。要知道您的孩子把同学关系放在比家庭关系还要重要的位置是一种正常现象。

无论如何,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这一边。用和善与坚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告诉你的孩子你很爱他,把父母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孩子。要知道,我们不能主宰孩子,控制孩子。我们只能做一个副驾驶坐在自己孩子的人生飞机上。他的飞机最终是由他来驾驶的。但是在孩子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父母一定会在他的身边。

我的孩子是非常有个性的,我们父母的话也经常不爱听。我会告诉孩子,妈妈理解你的想法,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如果你以后有什么事,我们很希望你能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在你的身边。

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欢迎大家在文下方留言,谈谈自己的看法。也感谢您的关注!


雨后山林静


每个孩子都有过叛逆期,其实,进入叛逆期家长应该高兴,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但进入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是家长最头疼的时候,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多家庭就会成为硝烟四起的“战场”,这样一来,不但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造成孩子跟父母的隔阂进一步加深。也有许多父母,会快速平稳的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个“过渡期”,下面就我的经验来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劝阻无效后,选择直接放手

这里说的放手,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变换一下方式,不再追着孩子的坏习惯不放。比如有一段时间,女儿迷恋上了手机,每天做完作业就捧着手机不放,我和妻子每次劝说她的时候,她总有一千个理由在等着你,比如你们大人都玩手机,我为什么不能玩。听了女儿的话,我和妻子也反思了一下,确实,孩子说的没错,孩子很多看起来不好的习惯,不正是我们的言传身教吗?于是,我和妻子不再批评她,而是严于律己,每次回到家,主动把手机放下,故意在孩子面前人手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同时也在观察着女儿的反应,刚开始的时候,她不以为然,时间一长,她也觉得自己玩手机无趣了,也慢慢的拿起了书。

二、同理心,真的很重要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做父母的最担心孩子“早恋”,尤其是女孩子,比如女儿15岁的时候,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位男生,经常在扣扣聊天中,说了一些略带暧昧的话语,对于父母的询问,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当时我和妻子就发现,女儿进入了最难相处的叛逆期。

在此种情况下,妻子联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对照女儿的现在,不正是自己那个时候的缩影吗?想到这些,我和妻子就坦然了很多,不再怨怪女儿了,而是静下心来,推心置腹的跟女儿分享一些自己年轻时候的小秘密,以及跟男生一些相处的技巧,慢慢的引导女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告诉女儿作为一个女孩子该有的道德底线,这样一来,母女相处的很融洽,女儿也不再跟母亲隐瞒什么。

三、培养共同语言

很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抱怨和自己的父母没有共同语言,谈不到一起,简直就是两个不同星球的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其实,有“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知道有“代沟”却还是高高的站在父母的位置去评判孩子,这是不明智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俯下身去,坦然的接受孩子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并站在她的位置或者她同学的角度,跟她沟通,交流,慢慢的,孩子觉得跟你有共同语言了,也就喜欢跟你交流了,然后你再付之以正确的引导,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四、让孩子去经历,承担相应的后果

有人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的感受。对孩子叛逆期教育也是一样。拿女儿睡懒觉来说,初中的时候,几乎每天早上都是起床困难户,我和妻子屡次劝说无效后,选择了放手,结果一次因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后,再没出现过类似的事情。有些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只有经历了才能有所感受,错误也是,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的痛彻和改正。

其实,孩子进入叛逆期后,我们作为父母不但要包容孩子,还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愉快的和孩子做朋友,努力的让自己成为和孩子的同龄人,和他们沟通,交流,跟他们和谐的相处,不要总是站在家长的位置颐指气使。


踏雪无痕7654381


我感觉应该以教育为主,辅之体罚。放任自流肯定是不行的。做为父母教育好子女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一种责任,不管怎样都要努力做好。方法很多,有很多好的先例。你可在网上找一下教育叛逆孩子的典范文章。我只能给你几点建议。

第一,孩子教育应该多鼓励,激发上进心。对成绩和闪光点要多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激励机制也要有。比如口头上表扬以外,适当地给予物资上奖励。

第二,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先做到、做好。比如不打游戏、不迷恋网络。再如读书学习。你做好了会感染孩子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第三,以平等地位,讲道理。叛逆期孩子都有,怎样克服呢?就是要和孩子交朋友,避免盛气凌人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你对着干。

第四,认识不到错误,可以体罚让他冷静思考,但是结果必须是认识了错误有保证。也就是体罚要达到目标,不能罚了之。

第五,白脸黑脸兼之。可采取软硬适中、松紧得当等方式。父亲严厉的教育,母亲苦口婆心对导,不达目的不罢休。

第六,反复强调,杜绝反弹。善于发现孩子问题,提醒他注意事项,不怕孩子说唠叨,学习是反复记忆的过程,教育子女更需要反复努力才能有收获。

第七,教育孩子是门艺术和学问。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学习,提高教育水准。不仅使孩子消除叛逆行为,更要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让他(她)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苇塘REEDPOND


那要看孩子有多大,十二三岁以上的孩子不能再用体罚方式了,更不能用放任自流。

只能耐心的接近孩子,掌握孩子叛逆的心里叛逆的理由,才能有效的说服引导叛逆的错误和厉害关系,把世间叛逆的孩子所造成的恶果讲给孩子听,把好孩子要应该怎么做怎么成家立业,父母为什么要管教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别人等理由,打通孩子叛逆的心里。



华至尊


既然知道是一个非常叛逆的孩子,体罚有用吗!如果体罚,孩子逆反心理更严重,就会更叛逆。

对非常叛逆的孩子放任自流更不可取,这样家长没尽到责任,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有个寓言是这样讲的,北风和东风打赌,谁能让人身上的衣服穿得少。北风呼啸,人们只能把衣服裹得更紧。东风微暖,人们逐渐脱掉了冬衣。

这个寓言启迪人们,对这样非常叛逆的孩子,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爱心温孩子冷漠的心,让孩子敞开心扉,解开心结,做一个听话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

体罚和放任自流的做法都不可取。


英子1164


孩子有叛逆这很正常,家长不必焦虑,这说明孩子已进入我们常说的“青春叛逆期。

由于孩子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完全听命于家长,父母似乎早已习惯了孩子的做法。

而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不想再受到约束,往往跟家长对着干。作为父母好像还没意思到孩子已悄悄长大了。

青春叛逆期是每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明白了这些,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就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叛逆。

我女儿再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可她的叛逆期刚刚过去半年。

由于当时不了解一些正确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孩子的爸爸对女儿管教很严,凡事都想管,结果女儿凡事都和老爸对着干,她的叛逆期长达六年。

到底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叛逆呢?我一直在反思,终于在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写的《家为何会伤人》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他在书中写了给叛逆期父母的建议分享一给你:

一、不要渴望彻底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只要孩子守住了"好好学习不做坏事”这一底线,就不要凡事总想管着孩子。

二、不要总把眼睛盯在儿女的"问题"上,青春期的孩子自然会出现许多问题,这是青春期的发展特点决定的。

三 、尊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假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他们充分独立成长空间,他们的叛逆行为往往会减少。

作为父母,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既不可放任自流,也不可凡事都管,但必须得守住底线。


扉扉细雨


普通的问题,极端的假设。

第一个问题,非常叛逆的孩子。

其实这世上,就不存在非常叛逆的孩子。每一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凶狠的家长。如果家长真的善待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会非常叛逆。

别说孩子,你就是养一只宠物,你真的善待它,也不会有一只叛逆的宠物。

第二个问题,体罚。

体罚绝对是错的,体罚是解决问题的最后的办法。所有的办法都用完了,没办法了,才可以体罚孩子。如果体罚成了你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你肯定失败。

别说孩子,你就是养一只宠物,你试试动不动就打人家,看有没用。

第三个问题,放任自流。

放任自流的另一个说法,是不负责任。

别说孩子,你就是养一只宠物,你也不可以放任自流吧?

那应该怎么做?

四句话。

第一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二句,将心比心,合理期望。

第三句,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第四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孩子不叛逆,关键,不是管好孩子,是管好家长。


春暖花开003



孩子有叛逆是很正常的心理,孩子长大了不光是为了吃饱穿暖,说明他有别的需求,这是他脱离父母独立成长的必然阶段,是成人感,自主感,自尊感,社会感形成的一种行为,他需要尊重,需要平等,需要社会交往和认可。那些在叛逆期很“听话”的孩子反而可怕,看看近期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多听话多完美的孩子,


孩子包括大人都不可能完美,所谓的完美都是在某些地方以变态为代价。叛逆期孩子要多给父亲交流,不要体罚也绝对不能放任自流,用你包容的语言,明媚的笑脸,温柔的眼神,欣赏的眼光,体贴的关心去和他相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