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粵東盜甲天下”,李鴻章在廣東“打黑除惡”!

1900年,李鴻章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打黑運動,席捲了整個廣東。

廣東,自明末至清末時期,有三股黑道勢力橫行,號稱“二政府”。這三股勢力,即是“反清復明”組織、海盜同夥、地方惡霸同夥。“反清復明”組織之初主要是針對清政府的破壞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幫會的政治色彩褪去,逐漸形成了的黑道組織性質。海盜和地方惡霸同夥兩個組織,既與清政府作對,也拉攏地方官員入夥。此時的廣東已是通商大埠,外國船隻在海上運輸,經常受到威脅。海盜不僅搶掠國外貨輪,而且對百姓船隻也時常騷擾。地方惡霸勢力通過“拜會”等方式,擴充隊伍、收取會費,再通過綁票勒索、強收保護費、開設“黃賭毒”,打家劫舍、欺壓良家民女,無惡不作。三股黑道勢力,形成了龐大的“黑色經濟”,與清政府對抗,也嚴重傷害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廣東的社會治安到了十分混亂嚴重程度。

一百年前“粵東盜甲天下”,李鴻章在廣東“打黑除惡”!

反清復明(來源 | 影視資料)

舊廣東黑道勢力形成已久,1885年,張之洞在擔任兩廣總督時寫給清政府的報告中說:“粵東山海交錯,民情獷悍,盜匪之熾,甲於他省。”1898年岑春煊出任廣東布政使,陛辭時光緒皇帝囑咐他:“廣東土匪甚熾,到任後宜設法剿辦。”媒體對廣東治安的敗壞,也是深惡痛絕。1897年1月澳門《知新報》說:“地球各國,盜賊之多,以中國為最;中國盜賊之多,以廣東為最。”1899年11月的《廣東日報》在《說賊》一文中說:“今日廣東,賊之密佈如棋局,遍地皆賊,官無文武,皆以防賊為慮;家無貧富,皆以防賊為慮……翻閱省港各報,其內地紀聞一欄,紀賊之現象者,十事而六七。”粵海關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這個著名的三角洲一向擁有無法無天的壞名聲,而且自古以來一直是‘海盜’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土匪出沒的所在。”

清政府對廣東黑道勢力漸漸失控,越來越多的地方士紳,為了自保也不得不加入幫會。黑道勢力壯大,不僅敢於與官軍正面衝突,而且也不放過境內的洋人,西江上不斷髮生的劫掠謀殺外籍人士的案件,給了一直謀求勢力擴張的英國人以充分的藉口。“粵東盜甲天下”則成為困擾廣東歷屆官員的首要難題。

1889年12月23日,《紐約時報》記者將寫好的一篇報道交給了郵輪送回美國總部,這篇報道的題目是《李鴻章掌權》,副標題則是“在太后的恩典下出任兩廣總督”。甲午戰敗之後,李鴻章一人承擔起了幾乎所有的政治責任和軍事責任,一切榮譽和實權被剝奪殆盡,打入京城政治冷宮近4年。李鴻章剛復出,署理兩廣總督,看似光鮮,卻是一隻“內飾刺刀的籠子”。

一百年前“粵東盜甲天下”,李鴻章在廣東“打黑除惡”!

1900年,李鴻章在兩廣總督府拍攝的照片

1890年1月18日,李鴻章來到廣東上任,他要以他所尊敬的家鄉合肥人——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包拯為榜樣,學習他在廣東肇慶心想貧民,解決飲水問題,保護自然資源,有計劃開採端硯石,任職頗有作為臨走不帶一方端硯,受到肇慶百姓的愛戴。李鴻章通過調查,上任十日後,便決定從老百姓最深惡痛絕的事情抓起,解決廣東土匪橫行、治安混亂的問題入手。

整頓社會治安,一舉三得。不僅是廣東百姓最關心問題,而且能受到貧民百姓歡迎;也是清王朝感覺十分困擾的問題,使“朝廷無南顧之憂”;同時也得到洋人積極支持,也避免給列強侵略的口實。

首先,設立打黑機構,成立緝捕總局,各個地區不同開設派出機構。動用所有的軍力以及鄉勇,兵分五路進行大規模“清鄉”,高密度、大兵力出擊,重拳打擊廣東各地十分猖獗的黑惡勢力。李鴻章究竟為這一次打黑出動了多少兵力,未查到確切數字。據1901年1月16日《申報》報道:僅在新會、順德及香山交界一帶,負責清鄉的連州代理知州李家焯,手下的兵力就有1200名,並有12艘巡船配合,而此時早已過了打黑的高潮,這時李鴻章已經回京半年時間了。在打黑高潮期間,出兵數量會更之大,可見一斑。

其次,籌集嚴打經費。打黑確實需要一大批經費開支,而且兩廣總督府經費捉襟見肘,李鴻章採用了沒有辦法的下策。向清王朝討要全面放開廣東的賭博業,以廣開財源,籌集包括打黑在內的經費。除了早已公開經營“闈姓”賭博方式之外,讓廣東原有山票、鋪票、番攤、彩票、“小闈姓”等地下博彩,全部合法化,由政府發放執照,招標經營。為此,於4月23日成立的商務局,劉學詢被任命為局長,也是“宏豐”公司大股東。他除了已經承包經營的“闈姓”賭博業之外,還承包了山票、鋪票的經營。梁啟超對於李鴻章到任後全面開賭,在《李鴻章傳》中評論說:“粵中盜風之熾,其源實由賭風而來。盜未有不賭,賭未有不盜。”梁氏的指責,雖然在理,設身處地為李鴻章考量,還是有求全責備之嫌。

一百年前“粵東盜甲天下”,李鴻章在廣東“打黑除惡”!

清末賭博業(來源 | 新浪)

三是,實行嚴打。李鴻章除向清王朝討要全面放開廣東的賭博業外,還向慈禧太后討要了“就地正法”權。3月14日,得到了經清王朝政府批准,“暫復‘就地正法’舊章”,以遏制“廣東盜匪日熾”的特殊政策。這意味著,死刑審判權下放到廣東打黑活動中。一時之間,廣東各地城牆上、要道旁,紛紛懸掛起血淋淋的黑道頭目的首級。李鴻章在這次打黑中大開殺戒,究竟“就地正法”了多少人,更是缺乏確切的數字。1900年3月1日澳門《知新報》曾報道:“半年以來各屬拿獲正法不下數百餘名”。這只是打黑除惡活動剛剛開始的數字,“就地正法”的權力還沒到手,顯然,“數百餘名”這個數字是偏小的。而據瓦德西日記裡說的五六萬人,似乎又大得比較離譜。具體的數字是一個解不開的謎。

四是,李鴻章在打黑的同時,也大抓廣東和諧建設。此時義和團正席捲華北各地,其主要根源就是西方教會在列強外交官的支持下,教會利用超國民的“領事裁判權”,為信教民眾(“教民”)提供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殊利益,這令“教民”在鄉村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身份,刺激了非教民對教會及洋人的痛恨,導致八國聯軍在華北發動的侵略戰爭。李鴻章深知其中情由,因此,他在到任後的第2個月(2月24日),就明確規定牧師和教民的權限,不準牧師打著傳教幌子,魚肉鄉民。這實際上是在廣東切斷了“民教”仇恨的根源。否則,以廣東歷史悠久的幫會傳統,很容易與強勢的教會及其背後的列強發生大規模衝突,局面會更難控制。在約束教民的同時,李鴻章在處理西江劫案等涉外案件中,藉助打黑的氣勢,果斷嚴懲,不給英國進行外交甚至軍事幹預的藉口。儘管在6月5日,英國議員還在國會宣稱:

“李鴻章如果不能平西江盜匪,英國將自行處理。”但李鴻章的雷厲風行,令英國難以下手。這也為廣東在庚子年的大動亂中不至於動亂爭取了外部環境,李鴻章能在短短半年時間就將一個烏煙瘴氣的廣東穩定下來。

五是,李鴻章在打黑除惡過程中,嚴格掌握分寸。慈禧派李鴻章任兩廣總督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追殺康有為、梁啟超及康黨成員。而李鴻章在打黑中,只是將鋒芒嚴格限制在黑道造成的普通刑事案件。只抓刑事案件,不碰政治案件。這種刻意“不問政治”的打黑,正是李鴻章“講政治”一種手腕。對於康黨、孫文的革命黨,李鴻章不但沒將他們列入打黑的目標,還與康黨和革命黨之間建立默契關係。他還表態說:我絕不做刀斧手。

一百年前“粵東盜甲天下”,李鴻章在廣東“打黑除惡”!

李鴻章從1900年1月18日到達廣州,到當年7月17日因清王朝電召離開廣州北上,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下大力氣開展打黑除惡,只能治標未能治本。不過,經過在廣東嚴厲打擊黑道組織的囂張氣焰,確實給當地百姓帶來了短暫的“小安”。


  • 作者:許昭堂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