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無痰,用嘴吸氣就咳嗽,吃了消炎藥也不好,是什麼原因?

Ch1Ee_大水


慢性支氣管炎簡稱慢支,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尤以老年人多見,50歲以上者高達15%左右。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秋冬季節為發病高峰。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清楚,據國內外調查與研究認為,是多種因素長期互相作用的結果。病毒和細菌所引起的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感染和加劇病變發展的重要因素,粉塵、大氣汙染、刺激性煙霧、長期吸菸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之一,氣候寒冷,過敏因素也是發病的誘因。機體抵抗力減弱,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是引發慢性支氣管炎的內因。

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緩慢,病程較長,反覆發作逐漸加重。主要症狀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氣短,尤以清晨或夜間為重,痰量增多。當併發肺氣腫時,除有咳、痰、喘等症狀外,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起初僅在勞動時氣促,隨著病情發展,以後靜息時也感氣短。

為了延長緩解期,減少復發,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病人及家庭成員應該重視預防和護理工作。

1、積極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醫囑,選擇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複方磺胺甲醛異惡挫、強力毒素、紅黴素、青黴素等。治療無效時,也可以選用病人未用過或少用的藥物,如麥迪黴素、螺旋黴素、先鋒黴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後,及時停用抗菌藥物,以免長期應用引起副作用。

2、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藥物的同時,應用鎮咳、祛痰藥物。對年老體弱無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較多的病人,應以祛痰為主,不宜選用強烈鎮咳藥,以免抑制中樞神經加重呼吸道炎症,導致病情惡化。幫助危重病人定時變換體位,輕輕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3、保持良好的家庭環境衛生,室內空氣流通新鮮,有一定溼度,控制和消除各種有害氣體和煙塵,戒除吸菸的習慣,注意保暖。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耐寒能力和機體抵抗力。冬天堅持用冷水洗臉、洗手,睡前按摩腳心、手心,都有一定幫助。

5、在氣候變化和寒冷季節,注意及時添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預防流感。注意觀察病情變化,掌握髮病規律,以便事先採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現呼吸困難,嘴唇,指甲發紫,下肢浮腫,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時送醫院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臨床上以長期咳嗽、咯痰、喘息為主證。常在寒冷季節及氣候劇變時反覆發作。本病如遷延不愈,可併發肺氣腫,甚至肺原性心臟病。

養生指南:

一.預防感冒:避免感冒,能有效地預防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或急性發作。

二.飲食調攝:飲食宜清淡,忌辛辣葷腥。應戒菸多茶,因為吸菸會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反射性支氣管痙攣,排痰困難,有利於病毒、細菌的生長繁殖,使慢性支氣管炎進一步惡化。茶葉中含有茶鹼,能興奮交感神經,使支氣管擴張而減輕咳喘症狀。

三.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保持呼吸道通暢,增加肺活量,減少慢性支氣管炎的發作,預防肺氣腫、肺原性心臟病的發生。具體方法:吸氣時儘量使腹部隆起,呼氣時盡力呼出使腹部凹下。每天鍛鍊2~3次,每次10~20分鐘。

四.避毒消敏:有害氣體和毒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塵等會使病情加重,家庭中的煤爐散發的煤氣能誘發咳喘,廚房居室應注意通風或裝置脫排油煙機,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寄生蟲、花粉、真菌等能引起支氣管的特異性過敏反應,應保持室內外環境的清潔衛生,及時清除汙物,消滅過敏源。

五.冬病夏治:在夏季大暑天用消喘膏外貼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具體做法:將消喘膏外敷於大椎穴、天突穴、肺俞穴、膻中穴。每次敷貼2天,間隔3~5天換藥一次,敷貼3次為一個療程,每年一個療程,連續3年夏季敷貼。

六.適當休息:發熱、咳喘時必須臥床休息,否則會加重心臟負擔,使病情加重;發熱漸退、咳喘減輕時可下床輕微活動。平時應參加適當活動或勞動。

七.堅持鍛鍊:可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醫療保健操、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堅持鍛鍊,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活動量以無明顯氣急、心跳加速及過分疲勞為度。

慢性支氣管炎常年反覆發作,導致腺體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進,支氣管粘膜上皮磷化、稀疏、脫落,支氣管壁破壞、塌陷、扭曲變形或擴張,形成不可逆轉的病理改變。同時患者呼吸功能也會減退,表現為氣道狹窄、阻力增高、殘氣量增加等。

慢性支氣管炎如果防治不好的話,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肺氣腫乃至肺原性心臟病。

肺氣腫是指終末細支氣管遠端的氣道彈性減退,過度膨脹,充氣和肺容積增大,或同時伴有氣道壁破壞的病理狀態。慢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使氣管腔狹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吸氣時氣體容易進入肺泡,呼氣時由於胸膜腔內壓增加使氣管閉塞,肺泡充氣過度。同時慢性炎症破壞小支氣管壁軟骨,使之塌陷,也影響呼氣時氣體排出。肺部慢性炎症使一些炎症細胞釋放蛋白分解酶增加,損害肺組織、肺泡壁,形成肺氣腫、肺大皰。肺泡壁毛細血管受壓,血液供應減少,肺組織營養差,肺泡壁彈性減退,促使肺氣腫發生。一般由慢性支氣管炎發展成為肺氣腫需要6年以上。

慢性支氣管炎也可發展為肺心病,由慢性支氣管炎併發肺氣腫至發展為肺心病是一個慢性過程,一般需要6-10年。一般肺氣腫形成之後,肺泡內壓力增加,造成毛細血管腔受壓,使肺循環阻力增加。同時因為呼吸功能不全及缺氧,可引起肺小血管反射性痙攣,進一步使肺動脈壓增高,肺動脈壓力增加加重了右心室的負擔,右心室為了要克服增高的阻力,就會逐漸肥厚,最終發生右心室擴張,終至右心衰竭,這就是肺心病了。

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特點是反覆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1、咳嗽:長期反覆逐漸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特點。輕症病人僅有輕微咳嗽及少量粘液。當秋冬氣候驟變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發作時,咳嗽頻繁且加重,以清晨及夜間明顯。2、咳痰:痰量多少不一,一般為白色粘液痰及白色泡沫樣痰;伴有急性感染時痰液變得粘稠或呈膿性,痰量增加,咳嗽較劇烈時,痰中偶帶血絲。3、氣喘:病人如果痰多,支氣管發生痙攣,氣管壁水腫狹窄,病人就會出現氣喘。

在體格檢查方面,慢性支氣管炎早期可無異常體徵,急性發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幹、溼羅音。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發作期,肺部可聽到哮鳴音和呼氣延長,如伴有感染時,羅音增多。

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粗,增多,以雙中、下野為著。繼發感染時,肺紋理紊亂、粗糙或有小斑片狀陰影,且多位於紋理遠端,形態不規則,直徑約2-3毫米,以兩肺中、下肺野內側多見。這是由於細支氣管發炎,管腔內分泌物阻塞所致。血常規一般無異常變化,只有在急性發作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可以偏高。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痰塗片和培養檢查,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慢性支氣管炎是常有復發而難以徹底根治的疾病之一。在治療上應採取防治結合的綜合措施。在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應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鎮咳為主,伴有喘息時,給予解痙平喘的治療。臨床緩解期應加強鍛鍊,增加體質,提高抵抗力。

急性發作期: ⑴控制感染:特別是發熱、咳膿痰及喘息加重時,均應及時採用抗生素治療。輕者可口服,較重病人用肌注或靜脈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黴素G,紅黴素及頭孢菌素類等。 ⑵祛痰鎮咳:應用祛痰鎮咳藥物主要是改善症狀。遷延期病人尤應堅持用藥,以求消除症狀,對年老體弱,無力咳痰或痰量多者,應以祛痰為主,保持呼吸道通暢,而應避免應用強的鎮咳藥物,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呼吸中樞,加重呼吸道阻塞,使病情惡化,常用藥如棕胺合劑、祛痰靈、必嗽平等。 ⑶解痙平喘:常選用氨茶鹼、舒喘靈等,有靜脈用藥,口服用藥及氣霧劑噴用等多種途徑,可以舒張支氣管平滑肌,解除痙攣,使痰液易排出。 ⑷氣霧療法:對於痰較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用氣霧溼化吸入,以稀釋氣管內分泌物,有利排痰。

緩解期治療: ⑴吸菸的患者首先要戒菸,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率高許多倍,戒菸後病人的肺功能有較大改善,同時也要避免被動吸菸。 ⑵加強身體鍛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運動量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每天早晨可散步、打拳、慢跑等,這樣能呼吸新鮮空氣,促進血液循環,冬季鍛鍊能提高呼吸道粘膜對冷空氣的適應能力。 ⑶合理調節室溫,預防感冒,冬季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與室外溫差大,易患感冒。夏天,不宜貪涼,使用空調溫度要適中,否則外出易患"熱傷風"誘發支氣管炎發作,流感流行季節,儘量少到人群中去,大量出汗不要突然脫衣,以防受涼,注意隨季節改變增減衣服,老年人可注射流感疫苗,減少流感感染機會。 ⑷平時多食含維生素A類的食物,如胡蘿蔔素等,維生素A能使氣管粘膜上皮抵抗力增強,對防止細菌及病毒感染與毒物刺激有一定作用。 ⑸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中藥扶正固本,如中藥黃花等療效都較好。西醫方面,可以口服必思添,核酪等藥物,或肌注胸腺素等提高免疫力。

簡稱慢支,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中醫稱“咳嗽”,“痰飲”。

【症狀】 長期反覆咳嗽、咳痰、氣喘、感染,每年發作至少三月,並持續2年或2年以上,且能排除心肺疾病之後,即可診斷為慢支。僅有咳嗽、 咳痰者為單純型慢支,伴喘息者為喘息型。單純型慢支多無體徵,有感染時肺部聽診可聽到溼性或乾性羅音。喘息型慢支可聽到哮鳴音。 X線胸片顯示紋

理增多,變粗亂。合併症有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

【預防】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力,防寒保暖,預防感冒發生,戒菸,防塵,訪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

【治療】(1)慢支發作期以抗感染為重點,兼顧祛痰,止咳、平喘。常用抗菌藥有複方新諾明,青黴素,慶大黴素等, (2)法痰止咳平喘藥有必嗽平,氨茶鹼,舒喘靈0.1~0.2毫克,噴霧l~2次,每4小時一次噴霧吸入。(3)病情頑固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3)用川貝批把膏,川貝止咳露,痰咳淨等。

什麼是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於物理、化學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粘膜炎性變化,粘液分泌增多,臨床出現咳嗽、咳痰和氣急等症狀。早期症狀輕微,多在冬季發作,春暖後緩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狀長年存在,不分季節。疾病進展又可併發肺氣腫、肺動脈高壓及右心肥大,嚴重影響勞動力和健康。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將病因分為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

(1)外因

①吸菸:國內外研究均證明吸菸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吸菸時間愈長,煙量愈大,患病率也愈高。戒菸後可使症狀減輕或消失,病情緩解,甚至痊癒。

②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為病毒和細菌感染,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為多見。在病毒或病毒與支原體混合感染損傷氣道粘膜的基礎上可繼發細菌感染。從痰培養結果發現,以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及奈瑟球菌四種為最多見。感染雖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有密切關係,但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說明為其首發病因。只認為是慢性支氣管炎的繼發感染和加劇病變發展的重要因素。

③理化因素:如刺激性煙霧、粉塵、大氣汙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氣、臭氧等)的慢性刺激,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的誘發因素之一。接觸工業刺激性粉塵和有害氣體的工人,慢性支氣管炎患病率遠較不接觸者為高,故大氣汙染也是本病重要誘發病因。

④氣候:寒冷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重要原因和誘因,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及急性加重常見於冬天寒冷季節,尤其是在氣候突然變化時。寒冷空氣刺激呼吸道,除減弱上呼吸道粘膜的防禦功能外,還能通過反射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粘膜血液循環障礙和分泌物排出困難等,有利於繼發感染。

⑤過敏因素:據調查,喘息性支氣管炎往往有過敏史。在患者痰液中嗜酸粒細胞數量與組胺含量都有增高傾向,說明部分患者與過敏因素有關。塵埃、塵蟎、細菌、真菌、寄生蟲、花粉以及化學氣體等,都可以成為過敏因素而致病。

(2)內因

①呼吸道局部防禦及免疫功能減低: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禦功能,對吸入空氣具有過濾、加溫和溼潤的作用;氣管、支氣管粘膜的粘液纖毛運動,以及咳嗽反射等,能淨化或排除異物和過多的分泌物;細支氣管和肺泡中還分泌免疫球蛋白(IgA),有抗病毒和細菌作用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下呼吸道始終保持無菌狀態。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禦及免疫功能減弱,可為慢性支氣管炎發病提供內在的條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的免疫功能減退,免疫球蛋白的減少,呼吸道防禦功能退化,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衰退等,致患病率較高。

②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當呼吸道副交感神經反應增高時,對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氣管收縮痙攣,分泌物增多,而產生咳嗽、咳痰、氣喘等症狀。

綜合上述因素,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氣道在不同程度敏感性(易感性)的基礎上,有一種或多種外因的存在,長期反覆作用,可發展成為慢性支氣管炎。如長期吸菸損害呼吸道粘膜,加上微生物的反覆感染,可發生慢性支氣管炎,甚至發展成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或慢性肺心病。

吸菸為什麼和慢性支氣管炎發病關係密切?

紙菸所含的焦油和菸鹼可使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使支氣管收縮痙攣;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纖毛運動受抑制;支氣管杯狀細胞增生,粘膜分泌增多,使氣道淨化能力減弱,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粘液積聚。肺泡中的吞噬細胞功能減弱,均易引起感染。吸菸者易引起鱗狀上皮細胞化生,粘膜腺體增生、肥大和支氣管痙攣, 易於感染。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學改變有哪些?

早期,氣管、支氣管粘膜上皮細胞的纖毛發生粘連、倒伏、脫失,上皮細胞空泡變性、壞死、增生、鱗狀上皮化生;病程較久而病情又較重者,炎症擴散至支氣管壁周圍組織。粘膜下層平滑肌束斷裂、萎縮;病變發展至晚期,粘膜萎縮,氣管周圍纖維組織增生,造成管腔的僵硬或塌陷。病變蔓延至細支氣管和肺泡壁,形成肺組織結構的破壞或纖維組織的增生,進而發生阻塞性肺氣腫和間質纖維化。電鏡觀察可見:Ⅰ型肺泡上皮細胞腫脹變厚,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增生 ;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內皮細胞損傷,血栓形成和管腔纖維化、閉塞;肺泡壁纖維組織瀰漫性增生。這些變化在併發肺氣腫、肺動脈高壓、肺心病者尤為顯著。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需進行哪些輔助檢查?

(1)X線檢查:早期可無異常。病變反覆發作,引起支氣管管壁增厚,細支氣管或肺泡間質炎症細胞浸潤或纖維化,可見兩肺紋理增粗、紊亂,呈網狀或條索狀、斑點狀陰影,以下肺野較明顯。

(2)呼吸功能檢查:早期無異常。如有小氣道阻塞時,最大呼氣流速——容積曲線在75%和50% 肺容量時,流量明顯降低,它比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更為敏感;閉合容積可增加。發展到氣道狹窄或阻塞時,就有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肺功能表現,如第1秒用力呼氣量佔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減少(<70%),最大通氣量減少(<預計值的80%);流速——容量曲線減低更為明顯。

(3)血液檢查:慢支急性發作期或併發肺部感染時,可見白細胞計數或中性粒細胞增多。喘息型者嗜酸粒細胞增多。緩解期多無變化。

(4)痰液檢查:塗片或培養可見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甲型鏈球菌及奈瑟球菌等。塗片中可見大量中性粒細胞、已破壞的杯狀細胞,喘息型者常見較多的嗜酸粒細胞。

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發病3個月,連續2年或以上者。

(2)每年發病不足3個月,而有明確的客觀檢查依據(如X線、呼吸功能測定等)者亦可診斷。

(3)能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結核、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癌、心臟病等)者。

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症狀

多緩慢起病,病程較長,反覆急性發作而加重。主要症狀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開始症狀輕微,如吸菸、接觸有害氣體、過度勞累、氣候變化或變冷感冒後,則引起急性發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演變發展為慢性支氣管炎。到夏天氣候轉暖時多可自然緩解。

①咳嗽: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或分泌物積聚於支氣管腔內均可引起咳嗽。咳嗽的嚴重程度視病情而定,一般晨間咳嗽較重,白天較輕,晚間睡前有陣咳或排痰。

②咳痰:由於夜間睡眠後管腔內蓄積痰液,加以副交感神經相對興奮,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因此,起床後或體位變動引起刺激性排痰,常以清晨排痰較多,痰液一般為白色粘液或漿液泡沫性, 偶可帶血。若有嚴重而反覆咯血,提示有嚴重的肺部疾病,如腫瘤。急性發作伴有急性感染時 ,則變為粘液膿性,咳嗽和痰量亦隨之增加。

③喘息或氣急:喘息性慢性支氣管炎有支氣管痙攣,可引起喘息,常伴有哮口羅音。早期無氣急現象。反覆發作數年,併發阻塞性肺氣腫時,可伴有輕重程度不等的氣急,先有勞動或活動後氣喘,嚴重時動則喘甚,生活難以自理。

總之,咳、痰、喘為慢性支氣管炎的主要症狀,並按其類型、病期及有無併發症,臨床可有不同表現。

(2)體徵

早期可無任何異常體徵。急性發作期可有散在的幹、溼鳴音,多在肺部及肺底部,咳嗽後可減少或消失。哮鳴音的多寡或部位不一定。喘息型者可聽到哮鳴音及呼氣延長,而且不易完全消失。併發肺氣腫時有肺氣腫體徵。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分幾型?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上可分為單純型和喘息型兩型。單純型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喘息型者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鳴音,喘鳴在陣咳時加劇,睡眠時明顯。

慢性支氣管炎可分幾期?

按病情進展可分三期。

(1)急性發作期:指在一週內出現膿性或粘液性痰,痰量明顯增加,或伴有發熱等炎症表現,或“咳”、“痰”、“喘”等症狀任何一項明顯加劇。

(2)慢性遷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狀遷延一個月以上者。

(3)臨床緩解期:經治療或臨床緩解,症狀基本消失或偶有輕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2個月以上者。

慢性支氣管炎應與哪些疾病做鑑別診斷?

(1)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應與支氣管哮喘相鑑別。哮喘常於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 ,一般無慢性咳嗽、咳痰史,以發作性哮喘為特徵。發作時兩肺佈滿哮鳴音,緩解後可無症狀, 常有個人或家族過敏性疾病史。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多見於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發喘息及哮鳴音為主要臨床表現,感染控制後症狀多可緩解,但肺部可聽到哮鳴音。典型病例不難區別 ,但哮喘併發慢支和(或)肺氣腫則難予區別。

(2)支氣管擴張:具有咳嗽、咳痰反覆發作的特點,合併感染時有大量膿痰,或有反覆和多、少不等的咯血史。肺部以溼口羅音為主,多位於一側且固定在下肺。可有杵狀指(趾)。X線檢查常見下肺紋理粗亂或呈捲髮狀。支氣管造影或CT檢查可以鑑別。

(3)肺結核:肺結核患者多有結核中毒症狀或局部症狀(如發熱、乏力、盜汗、消瘦、咯血等) 。經X線檢查和痰結核菌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4)肺癌:患者年齡常在40歲以上,特別是有多年吸菸史,發生刺激性咳嗽,常有反覆發生或持續的血痰,或者慢性咳嗽性質發生改變。X線檢查可發現有塊狀陰影或結節狀陰影,或阻塞性肺炎,經抗生素治療,未能完全消散,應考慮肺癌的可能。查痰脫落細胞及經纖維支氣管鏡活檢一般可明確診斷。

(5)矽肺及其他塵肺:有粉塵和職業病接觸史。X線檢查有矽結節、肺門陰影擴大、肺紋理增多。

慢性支氣管炎有哪些常見併發症?

(1)阻塞性肺氣腫:是慢性支氣管炎最常見的併發症,患者肺泡壁纖維組織瀰漫性增生。加上管腔狹窄和痰液阻塞,呼氣不暢,故可發生阻塞性肺氣腫。

(2)支氣管肺炎:慢性支氣管炎症蔓延至支氣管周圍肺組織中,患者有寒戰、發熱,咳嗽增劇, 痰量增多,且呈膿性。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X線檢查,兩下肺野有斑點狀或小片狀陰影。

(3)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形成潰瘍,管壁纖維組織增生,管腔或多或少變形,擴張或狹窄。擴張部分多呈柱狀變化。百日咳、麻疹或肺炎後所形成的支氣管擴張常呈柱狀或囊狀,且較慢性支氣管炎所致擴張為嚴重。

針對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病期和反覆發作的特點,採取防治結合的綜合措施。在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應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鎮咳為主。伴發喘息時,應予解痙平喘的治療。對臨床緩解期宜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復發為主。應宣傳、教育病人自覺戒菸,避免和減少各種誘發因素。

(1)控制感染:視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嚴重程度或根據病原菌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輕者可口服 ,較重病人用肌注或靜脈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黴素G,紅黴素,氨基甙類,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等。能單獨用窄譜抗生素時應儘量避免使用廣譜抗生素,以免二重感染或產生耐藥菌株。

(2)祛痰、鎮咳:對急性發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療的同時,應用祛痰藥及鎮咳藥物,以改善症狀。遷延期病人尤應堅持用藥,以求消除症狀。常用藥物有氯化銨合劑、溴已新、維靜寧等。中成藥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對老年體弱無力咳痰者或痰量較多者,應以祛痰為主,協助排痰,暢通呼吸道。應避免應用強的鎮咳劑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中樞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產生併發症, 導致病情惡化。

(3)解痙、平喘:常選用氨茶鹼、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吸入劑。若氣道舒張劑使用後氣道仍有持續阻塞,可使用皮質激素,潑尼松20~40mg/日。

(4)氣霧療法:氣霧溼化吸入或加複方安息香酊,可稀釋氣管內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目前超聲霧化吸入有一定幫助,亦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釋劑。

(1)堅持鍛鍊身體:在慢性發病期所採用的一些鍛鍊不但要堅持,而且因病人的體力有所恢復, 鍛鍊的強度可以適當地增加。

(2)重視感冒的防治:感冒可使緩解期的病人舊病復發。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至少1年),定期進行感冒的預防治療是很重要的,可用感冒疫苗,或服用預防感冒的中草藥。

(3)繼續藥物治療:一部分慢性發作期的病人,經過一個較短時期的藥物治療,可轉入緩解期。這時,咳、痰、喘、炎等四種症狀基本消失,但這不等於氣管內的病理改變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還應連續服藥一個時期。

(4)扶正培本:氣管炎在發作期,治療是以攻邪為主,在緩解期則以扶正為主來培養身體的抵抗力,防止病情復發。平時自汗多,畏寒怕冷者可用玉屏風散:黃芪10g,防風10g,白朮10g。平時呼吸氣短,活動後加重,腰痠、腿軟,可用河車大造丸(紫河車、麥冬、杜仲、龜板、熟地) 或紫河車粉。

慢性支氣管炎的預後怎樣?

慢性支氣管炎如無併發症,預後良好。如病因持續存在,遷延不愈,或反覆發作,易併發阻塞性肺氣腫,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慢性支氣管炎?

(1)戒菸: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不但要首先戒菸,而且還要避免被動吸菸,因為煙中的化學物質如焦油、尼古丁、氰氫酸等,可作用於植物神經,引起支氣管的痙攣,從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另外 ,還可損傷支氣管粘膜上皮細胞及其纖毛,使支氣管粘膜分泌物增多,降低肺的淨化功能,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氣管內的繁殖,致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

(2)注意保暖

在氣候變冷的季節,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因為寒冷一方面可降低支氣管的防禦功能,另一方面可反射地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粘膜血液循環障礙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發生繼發性感染。

(3)加強鍛鍊: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緩解期要作適當的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貯備能力。

(4)預防感冒:注意個人保護,預防感冒發生,有條件者可做耐寒鍛鍊以預防感冒。

(5)做好環境保護:避免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以免誘發慢性支氣管炎。

如何運用呼吸操防治慢性支氣管炎?

慢支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支患者,在發作間期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面介紹一套簡單的呼吸操,供參考。

第一節:呼吸運動

預備姿勢:立正。

(1)深吸氣,同時兩臂慢慢伸開,抬起,與軀幹成鈍角。

(2)呼氣,兩臂放下。

注意事項:深呼吸速度要慢。

第二節:擴胸運動

預備姿勢:立正

(1)兩臂抬起,肘部半屈,雙手握拳,手心向下。

挺胸,同時兩臂用力向後拉,恢復原來姿勢。

(2)再做一次。

(3)兩臂伸舉,同時挺胸。

(4)兩臂放下。

注意事項:胸部要用力挺起。

第三節:體側運動

預備姿勢:立正。

(1)左腳向左跨一步當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插腰,左臂經側向上舉帶動上體向右側屈。

(2)向右做側屈一次。

(3)向右再做側屈一次。

(4)左腳蹬回,同時左臂經側放下,右臂自然放下,還原成立正姿勢。

(5)~(8)同(1)~(4),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項:三次側屈動作的幅度要逐漸加大。

第四節:腹式呼吸

預備姿勢:立正。

(1)雙腳分開,雙手放在腹部,全身放鬆。

(2)吸氣時腹部用力鼓起。

(3)呼氣時用力收縮腹部。

注意事項:可以平臥做。速度要慢,要有節律。

第五節:踏步運動

預備姿勢:立正。

原地踏步動作。手和腿的動作儘可能幅度大一些。

什麼是慢性支氣管炎,哪些原因可引起?

慢性支氣管炎,指反覆多次的呼吸道感染,病程超過2年,每年發作時間超過2個月,臨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用戶2146880677555


慢性支氣管炎簡稱慢支,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尤以老年人多見,50歲以上者高達15%左右。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秋冬季節為發病高峰。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清楚,據國內外調查與研究認為,是多種因素長期互相作用的結果。病毒和細菌所引起的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感染和加劇病變發展的重要因素,粉塵、大氣汙染、刺激性煙霧、長期吸菸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之一,氣候寒冷,過敏因素也是發病的誘因。機體抵抗力減弱,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是引發慢性支氣管炎的內因。

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緩慢,病程較長,反覆發作逐漸加重。主要症狀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氣短,尤以清晨或夜間為重,痰量增多。當併發肺氣腫時,除有咳、痰、喘等症狀外,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起初僅在勞動時氣促,隨著病情發展,以後靜息時也感氣短。

為了延長緩解期,減少復發,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病人及家庭成員應該重視預防和護理工作。

1、積極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醫囑,選擇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複方磺胺甲醛異惡挫、強力毒素、紅黴素、青黴素等。治療無效時,也可以選用病人未用過或少用的藥物,如麥迪黴素、螺旋黴素、先鋒黴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後,及時停用抗菌藥物,以免長期應用引起副作用。

2、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藥物的同時,應用鎮咳、祛痰藥物。對年老體弱無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較多的病人,應以祛痰為主,不宜選用強烈鎮咳藥,以免抑制中樞神經加重呼吸道炎症,導致病情惡化。幫助危重病人定時變換體位,輕輕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3、保持良好的家庭環境衛生,室內空氣流通新鮮,有一定溼度,控制和消除各種有害氣體和煙塵,戒除吸菸的習慣,注意保暖。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耐寒能力和機體抵抗力。冬天堅持用冷水洗臉、洗手,睡前按摩腳心、手心,都有一定幫助。

5、在氣候變化和寒冷季節,注意及時添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預防流感。注意觀察病情變化,掌握髮病規律,以便事先採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現呼吸困難,嘴唇,指甲發紫,下肢浮腫,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時送醫院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臨床上以長期咳嗽、咯痰、喘息為主證。常在寒冷季節及氣候劇變時反覆發作。本病如遷延不愈,可併發肺氣腫,甚至肺原性心臟病。

養生指南:

一.預防感冒:避免感冒,能有效地預防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或急性發作。

二.飲食調攝:飲食宜清淡,忌辛辣葷腥。應戒菸多茶,因為吸菸會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反射性支氣管痙攣,排痰困難,有利於病毒、細菌的生長繁殖,使慢性支氣管炎進一步惡化。茶葉中含有茶鹼,能興奮交感神經,使支氣管擴張而減輕咳喘症狀。

三.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保持呼吸道通暢,增加肺活量,減少慢性支氣管炎的發作,預防肺氣腫、肺原性心臟病的發生。具體方法:吸氣時儘量使腹部隆起,呼氣時盡力呼出使腹部凹下。每天鍛鍊2~3次,每次10~20分鐘。

四.避毒消敏:有害氣體和毒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塵等會使病情加重,家庭中的煤爐散發的煤氣能誘發咳喘,廚房居室應注意通風或裝置脫排油煙機,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寄生蟲、花粉、真菌等能引起支氣管的特異性過敏反應,應保持室內外環境的清潔衛生,及時清除汙物,消滅過敏源。

五.冬病夏治:在夏季大暑天用消喘膏外貼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具體做法:將消喘膏外敷於大椎穴、天突穴、肺俞穴、膻中穴。每次敷貼2天,間隔3~5天換藥一次,敷貼3次為一個療程,每年一個療程,連續3年夏季敷貼。

六.適當休息:發熱、咳喘時必須臥床休息,否則會加重心臟負擔,使病情加重;發熱漸退、咳喘減輕時可下床輕微活動。平時應參加適當活動或勞動。

七.堅持鍛鍊:可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醫療保健操、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堅持鍛鍊,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活動量以無明顯氣急、心跳加速及過分疲勞為度。

慢性支氣管炎常年反覆發作,導致腺體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進,支氣管粘膜上皮磷化、稀疏、脫落,支氣管壁破壞、塌陷、扭曲變形或擴張,形成不可逆轉的病理改變。同時患者呼吸功能也會減退,表現為氣道狹窄、阻力增高、殘氣量增加等。

慢性支氣管炎如果防治不好的話,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肺氣腫乃至肺原性心臟病。

肺氣腫是指終末細支氣管遠端的氣道彈性減退,過度膨脹,充氣和肺容積增大,或同時伴有氣道壁破壞的病理狀態。慢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使氣管腔狹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吸氣時氣體容易進入肺泡,呼氣時由於胸膜腔內壓增加使氣管閉塞,肺泡充氣過度。同時慢性炎症破壞小支氣管壁軟骨,使之塌陷,也影響呼氣時氣體排出。肺部慢性炎症使一些炎症細胞釋放蛋白分解酶增加,損害肺組織、肺泡壁,形成肺氣腫、肺大皰。肺泡壁毛細血管受壓,血液供應減少,肺組織營養差,肺泡壁彈性減退,促使肺氣腫發生。一般由慢性支氣管炎發展成為肺氣腫需要6年以上。

慢性支氣管炎也可發展為肺心病,由慢性支氣管炎併發肺氣腫至發展為肺心病是一個慢性過程,一般需要6-10年。一般肺氣腫形成之後,肺泡內壓力增加,造成毛細血管腔受壓,使肺循環阻力增加。同時因為呼吸功能不全及缺氧,可引起肺小血管反射性痙攣,進一步使肺動脈壓增高,肺動脈壓力增加加重了右心室的負擔,右心室為了要克服增高的阻力,就會逐漸肥厚,最終發生右心室擴張,終至右心衰竭,這就是肺心病了。

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特點是反覆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1、咳嗽:長期反覆逐漸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特點。輕症病人僅有輕微咳嗽及少量粘液。當秋冬氣候驟變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發作時,咳嗽頻繁且加重,以清晨及夜間明顯。2、咳痰:痰量多少不一,一般為白色粘液痰及白色泡沫樣痰;伴有急性感染時痰液變得粘稠或呈膿性,痰量增加,咳嗽較劇烈時,痰中偶帶血絲。3、氣喘:病人如果痰多,支氣管發生痙攣,氣管壁水腫狹窄,病人就會出現氣喘。

在體格檢查方面,慢性支氣管炎早期可無異常體徵,急性發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幹、溼羅音。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發作期,肺部可聽到哮鳴音和呼氣延長,如伴有感染時,羅音增多。

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粗,增多,以雙中、下野為著。繼發感染時,肺紋理紊亂、粗糙或有小斑片狀陰影,且多位於紋理遠端,形態不規則,直徑約2-3毫米,以兩肺中、下肺野內側多見。這是由於細支氣管發炎,管腔內分泌物阻塞所致。血常規一般無異常變化,只有在急性發作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可以偏高。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痰塗片和培養檢查,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慢性支氣管炎是常有復發而難以徹底根治的疾病之一。在治療上應採取防治結合的綜合措施。在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應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鎮咳為主,伴有喘息時,給予解痙平喘的治療。臨床緩解期應加強鍛鍊,增加體質,提高抵抗力。

急性發作期: ⑴控制感染:特別是發熱、咳膿痰及喘息加重時,均應及時採用抗生素治療。輕者可口服,較重病人用肌注或靜脈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黴素G,紅黴素及頭孢菌素類等。 ⑵祛痰鎮咳:應用祛痰鎮咳藥物主要是改善症狀。遷延期病人尤應堅持用藥,以求消除症狀,對年老體弱,無力咳痰或痰量多者,應以祛痰為主,保持呼吸道通暢,而應避免應用強的鎮咳藥物,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呼吸中樞,加重呼吸道阻塞,使病情惡化,常用藥如棕胺合劑、祛痰靈、必嗽平等。 ⑶解痙平喘:常選用氨茶鹼、舒喘靈等,有靜脈用藥,口服用藥及氣霧劑噴用等多種途徑,可以舒張支氣管平滑肌,解除痙攣,使痰液易排出。 ⑷氣霧療法:對於痰較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用氣霧溼化吸入,以稀釋氣管內分泌物,有利排痰。

緩解期治療: ⑴吸菸的患者首先要戒菸,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率高許多倍,戒菸後病人的肺功能有較大改善,同時也要避免被動吸菸。 ⑵加強身體鍛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運動量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每天早晨可散步、打拳、慢跑等,這樣能呼吸新鮮空氣,促進血液循環,冬季鍛鍊能提高呼吸道粘膜對冷空氣的適應能力。 ⑶合理調節室溫,預防感冒,冬季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與室外溫差大,易患感冒。夏天,不宜貪涼,使用空調溫度要適中,否則外出易患"熱傷風"誘發支氣管炎發作,流感流行季節,儘量少到人群中去,大量出汗不要突然脫衣,以防受涼,注意隨季節改變增減衣服,老年人可注射流感疫苗,減少流感感染機會。 ⑷平時多食含維生素A類的食物,如胡蘿蔔素等,維生素A能使氣管粘膜上皮抵抗力增強,對防止細菌及病毒感染與毒物刺激有一定作用。 ⑸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中藥扶正固本,如中藥黃花等療效都較好。西醫方面,可以口服必思添,核酪等藥物,或肌注胸腺素等提高免疫力。

簡稱慢支,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中醫稱“咳嗽”,“痰飲”。

【症狀】 長期反覆咳嗽、咳痰、氣喘、感染,每年發作至少三月,並持續2年或2年以上,且能排除心肺疾病之後,即可診斷為慢支。僅有咳嗽、 咳痰者為單純型慢支,伴喘息者為喘息型。單純型慢支多無體徵,有感染時肺部聽診可聽到溼性或乾性羅音。喘息型慢支可聽到哮鳴音。 X線胸片顯示紋

理增多,變粗亂。合併症有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

【預防】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力,防寒保暖,預防感冒發生,戒菸,防塵,訪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

【治療】(1)慢支發作期以抗感染為重點,兼顧祛痰,止咳、平喘。常用抗菌藥有複方新諾明,青黴素,慶大黴素等, (2)法痰止咳平喘藥有必嗽平,氨茶鹼,舒喘靈0.1~0.2毫克,噴霧l~2次,每4小時一次噴霧吸入。(3)病情頑固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3)用川貝批把膏,川貝止咳露,痰咳淨等。

什麼是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於物理、化學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粘膜炎性變化,粘液分泌增多,臨床出現咳嗽、咳痰和氣急等症狀。早期症狀輕微,多在冬季發作,春暖後緩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狀長年存在,不分季節。疾病進展又可併發肺氣腫、肺動脈高壓及右心肥大,嚴重影響勞動力和健康。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將病因分為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

(1)外因

①吸菸:國內外研究均證明吸菸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吸菸時間愈長,煙量愈大,患病率也愈高。戒菸後可使症狀減輕或消失,病情緩解,甚至痊癒。

②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為病毒和細菌感染,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為多見。在病毒或病毒與支原體混合感染損傷氣道粘膜的基礎上可繼發細菌感染。從痰培養結果發現,以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及奈瑟球菌四種為最多見。感染雖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有密切關係,但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說明為其首發病因。只認為是慢性支氣管炎的繼發感染和加劇病變發展的重要因素。

③理化因素:如刺激性煙霧、粉塵、大氣汙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氣、臭氧等)的慢性刺激,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的誘發因素之一。接觸工業刺激性粉塵和有害氣體的工人,慢性支氣管炎患病率遠較不接觸者為高,故大氣汙染也是本病重要誘發病因。

④氣候:寒冷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重要原因和誘因,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及急性加重常見於冬天寒冷季節,尤其是在氣候突然變化時。寒冷空氣刺激呼吸道,除減弱上呼吸道粘膜的防禦功能外,還能通過反射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粘膜血液循環障礙和分泌物排出困難等,有利於繼發感染。

⑤過敏因素:據調查,喘息性支氣管炎往往有過敏史。在患者痰液中嗜酸粒細胞數量與組胺含量都有增高傾向,說明部分患者與過敏因素有關。塵埃、塵蟎、細菌、真菌、寄生蟲、花粉以及化學氣體等,都可以成為過敏因素而致病。

(2)內因

①呼吸道局部防禦及免疫功能減低: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禦功能,對吸入空氣具有過濾、加溫和溼潤的作用;氣管、支氣管粘膜的粘液纖毛運動,以及咳嗽反射等,能淨化或排除異物和過多的分泌物;細支氣管和肺泡中還分泌免疫球蛋白(IgA),有抗病毒和細菌作用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下呼吸道始終保持無菌狀態。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禦及免疫功能減弱,可為慢性支氣管炎發病提供內在的條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的免疫功能減退,免疫球蛋白的減少,呼吸道防禦功能退化,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衰退等,致患病率較高。

②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當呼吸道副交感神經反應增高時,對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氣管收縮痙攣,分泌物增多,而產生咳嗽、咳痰、氣喘等症狀。

綜合上述因素,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氣道在不同程度敏感性(易感性)的基礎上,有一種或多種外因的存在,長期反覆作用,可發展成為慢性支氣管炎。如長期吸菸損害呼吸道粘膜,加上微生物的反覆感染,可發生慢性支氣管炎,甚至發展成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或慢性肺心病。

吸菸為什麼和慢性支氣管炎發病關係密切?

紙菸所含的焦油和菸鹼可使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使支氣管收縮痙攣;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纖毛運動受抑制;支氣管杯狀細胞增生,粘膜分泌增多,使氣道淨化能力減弱,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粘液積聚。肺泡中的吞噬細胞功能減弱,均易引起感染。吸菸者易引起鱗狀上皮細胞化生,粘膜腺體增生、肥大和支氣管痙攣, 易於感染。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學改變有哪些?

早期,氣管、支氣管粘膜上皮細胞的纖毛發生粘連、倒伏、脫失,上皮細胞空泡變性、壞死、增生、鱗狀上皮化生;病程較久而病情又較重者,炎症擴散至支氣管壁周圍組織。粘膜下層平滑肌束斷裂、萎縮;病變發展至晚期,粘膜萎縮,氣管周圍纖維組織增生,造成管腔的僵硬或塌陷。病變蔓延至細支氣管和肺泡壁,形成肺組織結構的破壞或纖維組織的增生,進而發生阻塞性肺氣腫和間質纖維化。電鏡觀察可見:Ⅰ型肺泡上皮細胞腫脹變厚,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增生 ;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內皮細胞損傷,血栓形成和管腔纖維化、閉塞;肺泡壁纖維組織瀰漫性增生。這些變化在併發肺氣腫、肺動脈高壓、肺心病者尤為顯著。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需進行哪些輔助檢查?

(1)X線檢查:早期可無異常。病變反覆發作,引起支氣管管壁增厚,細支氣管或肺泡間質炎症細胞浸潤或纖維化,可見兩肺紋理增粗、紊亂,呈網狀或條索狀、斑點狀陰影,以下肺野較明顯。

(2)呼吸功能檢查:早期無異常。如有小氣道阻塞時,最大呼氣流速——容積曲線在75%和50% 肺容量時,流量明顯降低,它比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更為敏感;閉合容積可增加。發展到氣道狹窄或阻塞時,就有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肺功能表現,如第1秒用力呼氣量佔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減少(<70%),最大通氣量減少(<預計值的80%);流速——容量曲線減低更為明顯。

(3)血液檢查:慢支急性發作期或併發肺部感染時,可見白細胞計數或中性粒細胞增多。喘息型者嗜酸粒細胞增多。緩解期多無變化。

(4)痰液檢查:塗片或培養可見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甲型鏈球菌及奈瑟球菌等。塗片中可見大量中性粒細胞、已破壞的杯狀細胞,喘息型者常見較多的嗜酸粒細胞。

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發病3個月,連續2年或以上者。

(2)每年發病不足3個月,而有明確的客觀檢查依據(如X線、呼吸功能測定等)者亦可診斷。

(3)能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結核、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癌、心臟病等)者。

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症狀

多緩慢起病,病程較長,反覆急性發作而加重。主要症狀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開始症狀輕微,如吸菸、接觸有害氣體、過度勞累、氣候變化或變冷感冒後,則引起急性發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演變發展為慢性支氣管炎。到夏天氣候轉暖時多可自然緩解。

①咳嗽: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或分泌物積聚於支氣管腔內均可引起咳嗽。咳嗽的嚴重程度視病情而定,一般晨間咳嗽較重,白天較輕,晚間睡前有陣咳或排痰。

②咳痰:由於夜間睡眠後管腔內蓄積痰液,加以副交感神經相對興奮,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因此,起床後或體位變動引起刺激性排痰,常以清晨排痰較多,痰液一般為白色粘液或漿液泡沫性, 偶可帶血。若有嚴重而反覆咯血,提示有嚴重的肺部疾病,如腫瘤。急性發作伴有急性感染時 ,則變為粘液膿性,咳嗽和痰量亦隨之增加。

③喘息或氣急:喘息性慢性支氣管炎有支氣管痙攣,可引起喘息,常伴有哮口羅音。早期無氣急現象。反覆發作數年,併發阻塞性肺氣腫時,可伴有輕重程度不等的氣急,先有勞動或活動後氣喘,嚴重時動則喘甚,生活難以自理。

總之,咳、痰、喘為慢性支氣管炎的主要症狀,並按其類型、病期及有無併發症,臨床可有不同表現。

(2)體徵

早期可無任何異常體徵。急性發作期可有散在的幹、溼鳴音,多在肺部及肺底部,咳嗽後可減少或消失。哮鳴音的多寡或部位不一定。喘息型者可聽到哮鳴音及呼氣延長,而且不易完全消失。併發肺氣腫時有肺氣腫體徵。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分幾型?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上可分為單純型和喘息型兩型。單純型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喘息型者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鳴音,喘鳴在陣咳時加劇,睡眠時明顯。

慢性支氣管炎可分幾期?

按病情進展可分三期。

(1)急性發作期:指在一週內出現膿性或粘液性痰,痰量明顯增加,或伴有發熱等炎症表現,或“咳”、“痰”、“喘”等症狀任何一項明顯加劇。

(2)慢性遷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狀遷延一個月以上者。

(3)臨床緩解期:經治療或臨床緩解,症狀基本消失或偶有輕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2個月以上者。

慢性支氣管炎應與哪些疾病做鑑別診斷?

(1)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應與支氣管哮喘相鑑別。哮喘常於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 ,一般無慢性咳嗽、咳痰史,以發作性哮喘為特徵。發作時兩肺佈滿哮鳴音,緩解後可無症狀, 常有個人或家族過敏性疾病史。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多見於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發喘息及哮鳴音為主要臨床表現,感染控制後症狀多可緩解,但肺部可聽到哮鳴音。典型病例不難區別 ,但哮喘併發慢支和(或)肺氣腫則難予區別。

(2)支氣管擴張:具有咳嗽、咳痰反覆發作的特點,合併感染時有大量膿痰,或有反覆和多、少不等的咯血史。肺部以溼口羅音為主,多位於一側且固定在下肺。可有杵狀指(趾)。X線檢查常見下肺紋理粗亂或呈捲髮狀。支氣管造影或CT檢查可以鑑別。

(3)肺結核:肺結核患者多有結核中毒症狀或局部症狀(如發熱、乏力、盜汗、消瘦、咯血等) 。經X線檢查和痰結核菌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4)肺癌:患者年齡常在40歲以上,特別是有多年吸菸史,發生刺激性咳嗽,常有反覆發生或持續的血痰,或者慢性咳嗽性質發生改變。X線檢查可發現有塊狀陰影或結節狀陰影,或阻塞性肺炎,經抗生素治療,未能完全消散,應考慮肺癌的可能。查痰脫落細胞及經纖維支氣管鏡活檢一般可明確診斷。

(5)矽肺及其他塵肺:有粉塵和職業病接觸史。X線檢查有矽結節、肺門陰影擴大、肺紋理增多。

慢性支氣管炎有哪些常見併發症?

(1)阻塞性肺氣腫:是慢性支氣管炎最常見的併發症,患者肺泡壁纖維組織瀰漫性增生。加上管腔狹窄和痰液阻塞,呼氣不暢,故可發生阻塞性肺氣腫。

(2)支氣管肺炎:慢性支氣管炎症蔓延至支氣管周圍肺組織中,患者有寒戰、發熱,咳嗽增劇, 痰量增多,且呈膿性。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X線檢查,兩下肺野有斑點狀或小片狀陰影。

(3)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形成潰瘍,管壁纖維組織增生,管腔或多或少變形,擴張或狹窄。擴張部分多呈柱狀變化。百日咳、麻疹或肺炎後所形成的支氣管擴張常呈柱狀或囊狀,且較慢性支氣管炎所致擴張為嚴重。

針對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病期和反覆發作的特點,採取防治結合的綜合措施。在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應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鎮咳為主。伴發喘息時,應予解痙平喘的治療。對臨床緩解期宜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復發為主。應宣傳、教育病人自覺戒菸,避免和減少各種誘發因素。

(1)控制感染:視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嚴重程度或根據病原菌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輕者可口服 ,較重病人用肌注或靜脈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黴素G,紅黴素,氨基甙類,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等。能單獨用窄譜抗生素時應儘量避免使用廣譜抗生素,以免二重感染或產生耐藥菌株。

(2)祛痰、鎮咳:對急性發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療的同時,應用祛痰藥及鎮咳藥物,以改善症狀。遷延期病人尤應堅持用藥,以求消除症狀。常用藥物有氯化銨合劑、溴已新、維靜寧等。中成藥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對老年體弱無力咳痰者或痰量較多者,應以祛痰為主,協助排痰,暢通呼吸道。應避免應用強的鎮咳劑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中樞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產生併發症, 導致病情惡化。

(3)解痙、平喘:常選用氨茶鹼、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吸入劑。若氣道舒張劑使用後氣道仍有持續阻塞,可使用皮質激素,潑尼松20~40mg/日。

(4)氣霧療法:氣霧溼化吸入或加複方安息香酊,可稀釋氣管內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目前超聲霧化吸入有一定幫助,亦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釋劑。

(1)堅持鍛鍊身體:在慢性發病期所採用的一些鍛鍊不但要堅持,而且因病人的體力有所恢復, 鍛鍊的強度可以適當地增加。

(2)重視感冒的防治:感冒可使緩解期的病人舊病復發。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至少1年),定期進行感冒的預防治療是很重要的,可用感冒疫苗,或服用預防感冒的中草藥。

(3)繼續藥物治療:一部分慢性發作期的病人,經過一個較短時期的藥物治療,可轉入緩解期。這時,咳、痰、喘、炎等四種症狀基本消失,但這不等於氣管內的病理改變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還應連續服藥一個時期。

(4)扶正培本:氣管炎在發作期,治療是以攻邪為主,在緩解期則以扶正為主來培養身體的抵抗力,防止病情復發。平時自汗多,畏寒怕冷者可用玉屏風散:黃芪10g,防風10g,白朮10g。平時呼吸氣短,活動後加重,腰痠、腿軟,可用河車大造丸(紫河車、麥冬、杜仲、龜板、熟地) 或紫河車粉。

慢性支氣管炎的預後怎樣?

慢性支氣管炎如無併發症,預後良好。如病因持續存在,遷延不愈,或反覆發作,易併發阻塞性肺氣腫,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慢性支氣管炎?

(1)戒菸: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不但要首先戒菸,而且還要避免被動吸菸,因為煙中的化學物質如焦油、尼古丁、氰氫酸等,可作用於植物神經,引起支氣管的痙攣,從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另外 ,還可損傷支氣管粘膜上皮細胞及其纖毛,使支氣管粘膜分泌物增多,降低肺的淨化功能,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氣管內的繁殖,致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

(2)注意保暖

在氣候變冷的季節,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因為寒冷一方面可降低支氣管的防禦功能,另一方面可反射地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粘膜血液循環障礙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發生繼發性感染。

(3)加強鍛鍊: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緩解期要作適當的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貯備能力。

(4)預防感冒:注意個人保護,預防感冒發生,有條件者可做耐寒鍛鍊以預防感冒。

(5)做好環境保護:避免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以免誘發慢性支氣管炎。

如何運用呼吸操防治慢性支氣管炎?

慢支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支患者,在發作間期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面介紹一套簡單的呼吸操,供參考。

第一節:呼吸運動

預備姿勢:立正。

(1)深吸氣,同時兩臂慢慢伸開,抬起,與軀幹成鈍角。

(2)呼氣,兩臂放下。

注意事項:深呼吸速度要慢。

第二節:擴胸運動

預備姿勢:立正

(1)兩臂抬起,肘部半屈,雙手握拳,手心向下。

挺胸,同時兩臂用力向後拉,恢復原來姿勢。

(2)再做一次。

(3)兩臂伸舉,同時挺胸。

(4)兩臂放下。

注意事項:胸部要用力挺起。

第三節:體側運動

預備姿勢:立正。

(1)左腳向左跨一步當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插腰,左臂經側向上舉帶動上體向右側屈。

(2)向右做側屈一次。

(3)向右再做側屈一次。

(4)左腳蹬回,同時左臂經側放下,右臂自然放下,還原成立正姿勢。

(5)~(8)同(1)~(4),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項:三次側屈動作的幅度要逐漸加大。

第四節:腹式呼吸

預備姿勢:立正。

(1)雙腳分開,雙手放在腹部,全身放鬆。

(2)吸氣時腹部用力鼓起。

(3)呼氣時用力收縮腹部。

注意事項:可以平臥做。速度要慢,要有節律。

第五節:踏步運動

預備姿勢:立正。

原地踏步動作。手和腿的動作儘可能幅度大一些。

什麼是慢性支氣管炎,哪些原因可引起?

慢性支氣管炎,指反覆多次的呼吸道感染,病程超過2年,每年發作時間超過2個月,臨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