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互聯網+”智慧能源?

用戶7953157550318


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徵。科睿展示傾力打造建設能源互聯網將成為推動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戰略支撐,對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綜合效率,推動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能源國際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而關於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

中國政府網發佈的《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互聯網在智慧能源領域的四個主要應用方向,涉及能源的生產、電力的網上交易、能源供給方和需求方的互聯互通等。

同時提出了“互聯網+”智慧能源的路線圖,並對此作了詳細闡釋,主要包括四項措施,即:推進能源生產智能化、建設分佈式能源網絡、探索能源消費新模式和發展基於電網的通信設施和新型業務。

在“互聯網+”和“智慧能源”被納入國家經濟頂層設計的大背景之下,智慧能源及的建設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售電側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指 導意見》提出的第三項措施為探索能源消費新模式。具體則包括,開展綠色電力交易服務區域試點,推進以智能電網為配送平臺,以電子商務為交易平臺,融合儲能 設施、物聯網、智能用電設施等硬件以及碳交易、互聯網金融等衍生服務於一體的綠色能源網絡發展,實現綠色電力的點到點交易及實時配送和補貼結算。

在互聯網+之風勁吹的背景下,能源領域也正跑步向前擁抱互聯網,在能源互聯網化的趨勢下,能源生產、消費秩序將得到重構,同時將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開放而多元的售電市場是能源互聯網的必要條件,售電業務上游承載發電、輸配電、分佈式等多維供給,下游承接工商業、居民、園區等多元客戶,是未來整個能源交易體系中的數據中心。

根據相關機構的測算,目前電網購銷差價在0.2元/千瓦時左右,按2014年5.52萬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來測算,總計將有1.1萬億元的購銷差價重新分配。

售 電市場放開將帶來多樣的用戶服務需求(居民、工業、園區、節能低碳、水電氣熱等),以及大量智能終端的接入需求(工業4.0、分佈式能源、電動汽車、智能 家居、儲能設備、機器人等),只有通過智能電網配送平臺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才能實現能源供需的動態平衡,滿足日益多樣和智能低碳的需求。

在智能電網配送平臺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上,未來售電公司商業模式將變為貼近13億電力用戶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綜合服務商,並有機會轉入能源互聯網、四網合一(使電網與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等有機融合)。

此外,探索能源消費新模式還包括在國外已經有成熟業務模式的需求和供給方的互動,在進一步加強能源生產和消費協調匹配,推進電動汽車、港口岸電等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推廣電力需求側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意見》還要求,基於分佈式能源網絡,發展用戶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經濟和能源自由交易,促進能源消費生態體系建設。

二、能源互聯網將產生巨大沖擊力

能源互聯網是智慧能源的技術平臺,須運用包括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瞭解用戶們形式多樣的能源訴求,再有針對性地為用戶定製創新的綜合能源解決方案。

智 慧能源是一種全新的能源形式,包括符合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相關能源技術和能源制度體系。將電、水、氣等能源數據化,利用IPv6、大數據、雲計算 等互聯網技術,將能源產業互聯網化,動態管理能源生產、傳輸和消費,達到提高效率、節能減排等作用。利用ICT技術,對能源產業進行互聯網化,將能源賦予 新的數據屬性,達到能源的經濟性、高效性及環保性。

據預計,在未來10年,能源互聯網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0萬億元人民幣。可以預見,能源互聯網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能源的完美結合,勢必將產生一個巨大的能量體,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

智 慧能源的“智慧”絕不僅僅是互聯網+”帶來的技術革命,“互聯網+”智慧能源,不僅僅實現即插即用、能源路由器、大數據、雲計算等對能源系統特別是分佈式 可再生能源、微網、用戶在能源生產消費、市場管理和服務支持,最重要的是將催生能源生產、消費、服務的新業態和商業模式。

智能電網與能源互聯網的區別

新一代中國智慧能源系統應以清潔電力為中心,建立以智能電網為主幹,涵蓋源端、受端和傳輸系統的智能能源網絡,克服我國長期存在的各類能源計劃單列,條塊分割,缺乏有效的能源市場配置等系統性缺陷。

互 聯網+、分佈式、微電網、智能電網的深度耦合發展是未來趨勢,當眾多的微電網與主幹網連接在一起,就能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互聯網電力消費搞 得紅紅火火。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電力體系移動化、泛在化、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大 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知識社會以電力創新、電網創新、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改變我們的電力生產、工作、生活方式,必將引領 電力革命的“新常態”。

可見,在“互聯網+”的條件下,電網將成為大規模新能源電力傳輸和分配的網絡,在未來的發展中發揮好支撐和引領的作 用,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革命,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增強電網創新能力,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 性,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從而造福全人類,造福全球經濟社會發展。

三、四網合一終於有了明確方向

《意見》提出的第四項措施為發展基於電網的通信設施和新型業務。推進電力光纖到戶工程,完善能源互聯網 信息通信系統。統籌部署電網和通信網深度融合的網絡基礎設施,實現同纜傳輸、共建共享,避免重複建設。鼓勵依託智能電網發展家庭能效管理等新型業務。這等 於為四網合一明確了方向。

多年前,國家電網就準備通過實施電力光纖等智能電網工程,使電網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有機融合。此舉不僅變“三網融合”為“四網融合”,而且由於電網的先天優勢,註定了電網將在“四網融合”的進程中成為支撐力量。

在做智能電網概念的初期,國家電網就曾經提出四網融合的概念,但最終政府卻只定調了三網融合,沒有將智能電網納入通盤考慮。國家電網的電力光纖入戶概念即變身為“在實施智能電網的同時服務三網融合、降低三網融合實施成本的戰略”。

電 力網絡的布點遠比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更為廣泛,它延伸到了每一個工廠和家庭,以及它們的每一個角落。能源互聯網在四網融合及物聯網領域的切入可謂全 面,從輸電環節到最終到戶的智能電錶以及接入設備,甚至到達用電終端。因此唯有電網在未來才能支撐起四網融合的歷史性使命。

無處不在的電力用戶資源將是未來互聯網最重要的入口和出口。未來的互聯網+電網並非只是賣電,還要提供各種增值服務。必須能做到囊括全部的服務功能,才能說真正把持四網合一的價值。


風信子視野


以“互聯網+”為手段,以智能化為基礎,推進能選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能源智慧化數字化!我們就是做智慧能源的~




阿月YYF


“互聯網+”智慧能源,就是以電力系統為核心紐帶,構建多類型能源互聯網絡,即利用互聯網思維與技術改造傳統能源行業,實現橫向多源互補,縱向“源一網-荷儲”協調,能源與信息高度融合的新型能源體系。其中,“源” 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一次能源和電力、 汽油等二次能源;“網”是指涵蓋天然氣和石油管道網、電力網絡等能源傳輸網絡;“荷”和“儲”是指代表各種能源需求和存儲設施。實施“源一網一荷一儲”的協調互動,實現最大限度消納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整個能源網絡的“清潔替代”與“電能替代”,推動整個能源產業的變革與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就是能源生產“終端”將變得更為多元化、小型化和智能化,交易主體數量更為龐大,競爭更為充分和透明。通過分佈式能源和能源信息通信技術的飛躍進步,特別是交易市場平臺的搭建,最終形成綜 龐大的能源市場,能源流如信息流一樣順暢自由配置。“互聯網+”智慧能源將經歷能源本身互聯、信息互聯網與能源行業相互促進,以及能源與信息深度融合三個階段。首先, 能源本身的互聯階段,以電力系統為核心樞紐的多種能源物理互聯網絡,實現了德向多源互補。其次,信息互聯網與能源行業相互促進,信息指導能量,能量提升價值。一方面, 互聯網催生了能源領域新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信息的高效流動使分散決策的帕累托最優替代了集中決策的整體優化,實現資源配置更加優化。最後,能源與信息深度融合,能源生產和消費達到高度定製化、自助化、智能化,形成一體化的全新能源產業形態。


陳二1857


互聯網是工具,智慧能源是一種能量,最佳的結果就是集中式機器智能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