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魅族的“点胶门”事件?

Pujiko


感谢阅读


魅族16s封胶事件大致如下:

• 评测机构拆解发现魅族16s的Soc部分没有封胶

• 魅族官方回应,魅族16s采用新型胶水,使用后呈半透明状

• 评测机构将16s的芯片拆下,确认该台手机没有封胶

• 黄章在魅族社区承诺:拆解后发现没有点胶就赔偿两台手机

• 魅族官方人员到访评测机构,双方确认评测机构手中的这台魅族16s属于产线生产中极个别漏点胶情况

• 魅族将落实黄章的承诺,对于Soc部分没有点胶的魅族16s执行“一赔二”的措施

• 魅族官方公布视频,展示16s生产流程中SoC的点胶过程

• 评测机构再次拆解魅族16s,证实Soc部分有封胶,而发现小米9的Soc没有封胶。

总结:魅族16s确实有Soc封胶这道工序,没有封胶属于小概率事件。魅族负责任的态度,也获得大量网友的称赞。


至于小米手机Soc没有封胶的问题,早在五年前小米高管就进行过“ 科普 ”:芯片没有点胶,不能成为衡量手机质量好坏的标准。只有在跌落试验中有问题的芯片才需要点胶。小米手机结构设计合理,没有点胶的必要,点胶反而给后续工程带来隐患。



看到某网友发表的一段话,觉得非常有意思。

魅族虽为小厂:2018年8月8日16th发布,NFC变成刚需2018年10月25日X8首销,双Mic成了刚需2019年3月6日Note9发布,玻璃后盖成刚需2019年4月23日16s发布,三摄成了刚需然而总有意外,比如2019年5月9日,不知道什么原因,Soc封胶不再成为刚需。

正如该网友所说,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小厂商想要做款好产品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无法掌握大的 “ 话语权 ” 。

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活下去 ”是小厂商非常重要的事情。雷军曾说过,“ 世界需要友商华为,也需要小米这样的创业和创新的公司。” 同样,世界也需要魅族这样极具个性和特色的手机品牌。


FLAG科技


楼斌的那一部有可能是产品线点胶机器漏点了,而他一开始的语气就是整个16s没有点胶,用一部手机否定16s和魅族品牌的做工,且不说会对魅族的形象和销量造成影响,作为科技评测自媒体他真的严谨吗?

我注意到很多人说魅族一开始不是嘴硬说点了,然后又没点吗?如果是你,你明明做了那件事,别人说你没做你第一反应不是说做了吗?如果魅族说不好意思我没点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况且那时候魅族的工程师也没去了解具体情况,怎么判定楼斌的那一台有没有点胶?昨天下午魅族工程师专程去深圳了解情况确定是漏点胶,并兑现了之前黄章的承诺一赔二,试问哪个厂商会这么负责?以魅族堆料狂魔的个性不可能省这点成本,魅族官方说了用了新型半透明胶水,黑色加热以后是透明,新型半透明胶水本来就不易发现,也不排除QC漏检了,毕竟这种胶水本来就不易看到。就算是上万的苹果华为三星也一样会有漏检的不良品流出,如果是个例没必要老抓着黑,当年m8信号问题魅族直接换新,flow没有宣传采用的是娄氏,最后也直接换新还补个ep52蓝牙耳机,当年一个耳机绵套漏发都要顺丰补发给所有顾客,为了一块屏幕和手感不顾成本去定制,这就是魅族,我不相信魅族会偷工减料,黄章偏执于产品的性格也不可能

当然这次事件也有一些偏激的魅友在传播楼斌所在公司受益人是雷军的假图,我觉得这种行为并不可取,这会伤害魅族和魅友的形象,我也是魅友,但是我们要理智地去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要被少数人或者某些厂商利用

这次也暴露出了小厂无公关的无奈,试问华为当初给钱IT之家评测p20有多少自媒体发声了,还有黄孔爆肛和闪存混用?楼斌刚发微博揭露小米9没有点胶,就看小米如何解释和应对了

至少楼斌敢质疑魅族敢承担,我们需要这样敢于质疑的自媒体和精益求精追求用户体验的厂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