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運河”說起,隋文帝為何改立楊廣為太子?

大運河是隋煬帝的傳世之作。更是一個民族自古以來的願望。

這個願望就是打通南北。

於是有春秋連接長江與淮河的邗溝,戰國連接淮河與黃河的鴻溝,秦代的江南運河丹徒曲阿,以及隋文帝的揚州山陽瀆。

實際上,營建洛陽和開通運河,都是當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做過和想做的事。這也正是隋煬帝之所想。為此,他不惜東都和運河雙管齊下,結果是為民族建立了千秋偉業,為自己留下了萬古罵名。

這個設想,只能由隋煬帝來完成。

事實上他也完成了,而且畢其功於一役。從大業元年開始開鑿通濟渠,到大業六年打通江南河,一條南起餘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五大水系,全長四千多里的運河全線貫通。以秦嶺和淮河800毫米降水線為分野的南北方,從此連為一體。

大運河其實可以分為南北兩段。南段與北段的交接處,是洛陽。或者說,洛陽是南北大運河的中心。

當然,也是隋煬帝的指揮中心

因此,讀懂了洛陽與運河,就讀懂了隋煬帝。

從“大運河”說起,隋文帝為何改立楊廣為太子?

但,這跟誰當太子又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就在楊廣的奪嫡成功是真正的“政變”——政治路線的改變。政變的背後,不僅是利益集團的權力之爭,也是政治派系的路線鬥爭。其中,楊勇代表西北幫,楊廣代表南方系。他建都洛陽,開鑿運河,三巡江都,皆因為此。

派系的形成是在隋文帝時代,佔優勢的則是西北幫,正式名稱叫關隴集團——盤踞在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六盤山)一帶的政治軍事勢力。實際上,這也是西魏、北周、隋和唐的統治集團。西魏執政者和北周開創者宇文泰,隋王朝開創者楊堅,唐王朝開創者李淵,都屬於這個團伙。

而且,也都出自武川。

武川就是武川鎮,是北魏建國之初道武帝拓跋珪在北方邊境設置的六大軍區(六鎮)之一,宇文泰、楊堅和李淵的先祖都是武川鎮職業軍人。北魏末年天下大亂,宇文泰奉命改鎮關中。於是,與當地土豪相結合的武川集團,也就變成了關隴集團。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不但將“班子成員”的籍貫改為關中,還賜給他們鮮卑姓氏,比如楊堅的父親楊忠被賜姓普六茹,李淵的祖父李虎被賜姓大野。

所以,這個集團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十二個字:

武川軍閥,關隴勳貴,混血家族。

難怪楊堅改朝換代來得容易,因為這不過是同一統治集團內部換屆,並不危害到集團的根本利益。這就像一家公司用更能幹的人替換了不稱職的總經理,股東們不但不會損失既得利益,反倒能夠獲得更多的紅利,誰會反對呢?

毫無疑問,這樣一個集團的政治路線,勢必以關中為本位,為基地,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實行關中本位政策。皇太子楊勇代表的,就是這個利益集團和這條政治路線。

楊廣卻不一樣。

作為楊堅的次子,蕭妃的丈夫,二十二歲時就擔任揚州總管的青年皇子,楊廣至少在情感上更偏向於南方。坐鎮江都十年中,他對南方文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南方士族表現出最大的尊重,甚至能說一口流利的吳儂軟語。就連在宗教信仰問題上,楊廣都跟楊勇唱反調:楊勇支持三階教,楊廣則力挺天台宗,並受戒成為天台宗的俗家弟子。

楊廣儼然成為江南地域集團的代言人。

從“大運河”說起,隋文帝為何改立楊廣為太子?

也就在此期間,楊廣與楊素結為政治聯盟,牽線搭橋的則是宇文述。這是可以稱為“南方系”或“老二幫”的聯合陣線:楊廣在皇子中排行老二,上面有哥哥楊勇;楊素在輔臣中排名第二,前面有宰相高熲;江南士族在帝國的政治地位也如此,關中本位讓他們成為二等臣民。

現在,心有不甘的“老二”們聯合起來了能成功嗎?

關鍵的關鍵,就看隋文帝的態度。

態度在廢立之前就已經表現出來。開皇十九年(599)八月初十,也就是楊勇被廢的一年前,建國以來一直擔任宰相的高熲被罷,還差點被殺。高熲可是隋王朝的開國元勳,任職近二十年時突然遭此打擊,恐怕只有一個原因。

沒錯,他已經由棟樑變成了絆腳石。

事實上隋文帝廢楊勇立楊廣之前,是徵求了這位老宰相之意見的。高熲的反應是大吃一驚,然後長跪不起說:長幼有序,太子豈能說廢就廢?

文帝默然。不久,高熲被免職。

與高熲一樣慘遭不幸的還有三階教,這個中國佛教的宗派在楊廣被立為太子後,也被隋文帝下令禁止傳播,時間都在開皇二十年(600)。但如果我們知道,高熲是三階教最大的支持者和贊助商,就不會對此表示驚訝。

種種跡象表明,這場鬥爭的總導演是隋文帝自己,楊廣及其同黨或幫兇只是順應了潮流。煬帝跟後來的雍正一樣都是合法繼位,他在文帝死前是否推了一把已不重要。

那麼,隋文帝為什麼要更換太子?

為了改變政治路線。事實上,隋文帝在建國之初,就明確表示要與北周的門閥貴族政治告別。為此,他進行了體制的改革,到晚年則開始反思關中本位政策,最後毅然決定走馬換將。

這個新的體制就是科舉制。

於是,一大批儒生走上了政治舞臺,關隴集團的政治權力與地位則一步步遭到了他們的蠶食。

可惜煬帝在執行這一政治遺囑時急功近利又矯枉過正,以至於得罪了整個關隴集團,導致國家崩潰。關隴集團自然會尋找代言人,這時候李淵橫空出世。關隴集團又加入李淵的陣營。

李淵起兵滅隋,主要依靠的也是關隴集團的支持。但唐太宗李世民能夠以次子的身份與太子李建成爭奪皇儲,並在“玄武門之變”中擊殺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主要依靠了的卻是“山東集團”。

關隴集團再一次成了皇帝的眼中釘。不同的是,此時的改革者換成了李世民。科舉制的歷史進程在李世民的手裡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從“大運河”說起,隋文帝為何改立楊廣為太子?

在高宗時期的“廢王立武”事件中,作為關隴集團的核心人物長孫無忌被逼自殺。長孫無忌之死,等於幹掉了關隴貴族集團的旗幟性人物,標誌著這個強勢集團行將崩潰。武周代唐後,經過武則天及酷吏們的殘酷清洗,關隴貴族集團終於黯然謝幕了。

正如陳寅恪先生說:“武曌則以關隴集團外之山東寒族,一旦攫取政權,久居洛陽,轉移全國重心於山東,中進士詞科之選舉,拔取人才,遂破南北朝之貴族階級。”

隋朝的滅亡,楊廣只是在與關隴貴族集團的博弈中輸的徹底。至於那些身後罵名,可能只是魏徵與司馬光有意醜化的結果。

從“大運河”說起,隋文帝為何改立楊廣為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