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又是一年櫻桃紅 幸福山下采摘忙

穿行在蜿蜒的旅遊路上,碧波漣漪的洪沖水庫、翠色慾滴的幸福山林海與小橋流水人家、田園風光交相輝映,彷彿人在畫中,畫似仙境。安徽省舒城縣張母橋鎮車廂溝櫻桃採摘基地裡,嬌豔欲滴的紅櫻桃掩映在翠綠的枝葉間,一蓬蓬、一簇簇,如珍珠、似瑪瑙,晶瑩剔透,惹人垂涎。樹下,三五成群的遊客,有的邊摘邊吃,有的賞景聊天,盡享採摘的樂趣。又是一年櫻桃紅,幸福山下采摘忙。一樹樹紅櫻桃映紅了車廂村民塗道堂的笑臉。

養在深閨人未識

大櫻桃被稱為“開春第一果”。車廂溝櫻桃採摘基地處舒城縣幸福山下,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加上光照充足,所產櫻桃比普通平原丘陵地區體型大、色澤豔、口感好、甜度足,好看又好吃,深受人們喜愛。

“白果村車廂溝村民組栽種櫻桃歷史悠久,村民房前屋後,村莊周圍空隙地都栽滿櫻桃樹,有的櫻桃樹已經有30多年。”該村書記胡仁貴介紹。這裡櫻桃都是純天然生態種植,不用除草劑,使用農家肥,靠一傳十、十傳百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過去,由於交通不便,採摘的櫻桃靠村民肩挑幾里下山,小商小販來得又少,價格上被壓很低,櫻桃豐收了卻賣不上好價錢,帶來的經濟收入少,老百姓認可度低。有時,成熟期的櫻桃,來不及採摘,一場大雨後櫻桃落滿地,委實讓人心疼。車廂溝的櫻桃養在深閨人未識,被埋沒了很久。

“這裡山青水秀,適合種植大櫻桃,發展好了,肯定能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胡仁貴堅定自己的想法。

精準扶貧美鄉村

為提升白果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鄉村面貌,近年來,該鎮先後投入財政資金1136.8萬元,實施了農村道路暢通工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庫扶、扶貧專項資金、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農業綜合開發、電力增容、衛生室改造等項目,通村的主幹道得到了拓寬,組組通上了水泥路,家家用上了安全自來水,農村電網增設了5個新臺區,改造了3個老臺區,6個村民組的水田改造成了高標準農田,村衛生室也翻修一新。新建168畝花卉苗木基地,建成136KW光伏電站,壯大了集體經濟,每年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裡拿出5萬元用於村莊環境整治。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貧困村,也成為了留得住人氣、聚得起財氣的美麗鄉村。

“如今,通往車廂溝的通組道路進行了拓寬硬化,道路沿線設置指示牌,建起旅遊公廁,大型停車場,車廂溝村民組也逐漸形成櫻桃、茶葉、板栗等小型交易市場,櫻桃從最初的8塊錢一斤到現在是15元一斤還搶著要呢。”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孫繼哲說。目前,車廂溝已有櫻桃樹近100畝,僅靠櫻桃收入一項,每年就為車廂組的貧困戶帶來近7000元的收入。

農旅融合促振興

每年櫻桃成熟季節,合肥、六安等周邊城市的遊客紛紛進村上山採摘,享受春遊樂趣,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將櫻桃銷售一空。“櫻桃很甜,比從市場裡買的要新鮮很多”,一位遊客說,早上開車從六安到這裡需1個多小時,“其實吃櫻桃倒不是關鍵,重要的是體驗採摘樂趣。”“車廂溝的櫻桃很甜,風景也很美麗,我們都很喜歡這個地方。”遊客穿梭在櫻桃林裡,時而採摘、時而品嚐、時而拿起掛在脖子上的相機留下美好的印記。

“為做足做好“櫻桃”文章,鎮黨委、政府堅持幸福山旅遊和車廂溝櫻桃相結合,把櫻桃集中連片種植納入鄉村旅遊規劃,“農旅融合”發展鄉村旅遊,推進景區內土地流轉、就業扶貧、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帶動貧困村出列、貧困戶穩定脫貧”該鎮鎮長任少東介紹。下一步,張母橋鎮將打造車廂溝櫻桃採摘、民俗民居和休閒度假相結合的幸福山生態旅遊項目,讓來往遊客徜徉在美麗的幸福山下,品著淡淡的茶香,嘗著甜得像初戀般的櫻桃,甜了遊客的心頭,也鼓了林農的腰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