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骂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却用了一个笔名反击郭沫若

大文豪树人先生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最著名的当然是鲁迅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笔名能,鲁迅曾经说过一个作者自取的笔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因此,这140多个笔名的背后应该都有1个故事或一段寓意的,鲁迅先生的笔名也从侧面寄予了自己的思想。

郭沫若骂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却用了一个笔名反击郭沫若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其中1个笔名“丰之余”和他背后的故事。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用这个笔名呢,这是和郭沫若先生及他们两位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坛争斗有关。网络上流传说鲁迅反击郭沫若,说他“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这应该是一种谣传,或后人编撰的。鲁迅先生是有理性的,虽然与同时代的不少文人都对骂过,但都是以笔作武器,根本不削于这种街边俗人式对骂。

郭沫若骂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却用了一个笔名反击郭沫若

与鲁迅先生对骂最激烈的名人之一就当属郭沫若了。其实两人之间是有很多共同点的,他们都成长于封建家庭,都去日本留过学,而且都是弃医而从文的,但他们的文学主张却极为不同。

1915年,《新青年》杂志正式创刊,提倡民主与科学,向封建传统礼教开战。鲁迅先生历来反对封建礼教,积极投身于斗争之中。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刊登了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郭沫若骂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却用了一个笔名反击郭沫若

1921年6月,当时还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创办了创造社,他们也提倡反对封建文化,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但又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倾向。比如郭沫若的著名诗篇《女神》就发表于此时。

郭沫若骂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却用了一个笔名反击郭沫若

但后来,创造社部分成员的思想受一些思潮影响,“路走歪了”,逐渐在文学主张上与鲁迅等人产生了矛盾。

1928年,鲁迅发表了《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一文,指出创造社一些成员脱离理论实际。不久之后,《创造月刊》就发表了《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针对鲁迅的《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进行斥责,说鲁迅完全是封建时代的观念,是一个封建余孽。文章的署名杜荃,杜荃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骂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却用了一个笔名反击郭沫若

从此,两人的骂战就此爆发。鲁迅先生专门写了一篇题为《推》的文章,从被人从电车上推下被电车轧死的一个卖报孩童说到当时的“上等人”,出门、下车专推女人孩子,推倒了他就从活人身上踏过,跌死了他就从死尸上踏过。

这篇文章,鲁迅用的笔名为“丰之余”,用的就是“封建余孽”的谐音,用此来反击那些自以为是“上等人”的激进文人,当然也包括了郭沫若先生。后来,鲁迅先生又以此笔名在《申报》上发表了《二丑艺术》、《"推"的余谈》、《喝茶》等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