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下一個十年,滴滴打飛機“空中計程車項目”

車,只是我們出行的一部分工具。如果要真正的連接人與交通工具,飛機,作為遠程出行的工具,自然是這個行業裡的新一輪商機。

從家用車6-8萬的價格成本,到優享車10-15萬成本,再滴滴專車到15-30萬,最後滴滴豪華車30-80萬的成本。滴滴車輛成本的增加,滴滴司機服務提高。滴滴打車在經過不斷的發展擴大後,地表這個市場已經沒有對手,就差“上天了”。

硬件已經到達要求

【馬上能打上飛的了?中企研發的無人駕駛#空中出租車試飛#成功】4月4日,中國無人機制造商與奧地利企業共同研發的“空中出租車”在維也納公開試飛成功。這一無人駕駛飛行器限乘兩人,時速可達160公里,續航時間半小時,主要目的為乘客提供短途服務,一架價值22萬美元。

腦洞:下一個十年,滴滴打飛機“空中計程車項目”

地面已經非常擁堵,人們終將走到天空。萊特兄弟1903年發明飛機,飛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有人將它與電視和電腦並列為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三大發明。飛機也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優步(Uber)和貝爾直升機(Bell Helicopter)決定聯手合作,在2025年前,推出全美首個空中計程車服務。很多人不知道空中計程車是什麼東西,換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滴滴打飛機。

腦洞:下一個十年,滴滴打飛機“空中計程車項目”

產品經理的腦洞

2個問題:一個課題是滴滴飛的,如果滴滴出行,橫向拓展,開展打飛機的業務會?第二個是,如果滴滴出行縱向去延伸的話,也就是往上下游去連接人和交通工具的話又會是怎麼樣呢?

腦洞:下一個十年,滴滴打飛機“空中計程車項目”

1

思考它的入口在哪裡?

入口是這個產品裡面比較有意思的話題,所以這部分我們到最後可以投票來討論一下,看看大家每個人對於入口的想法是怎麼樣的。

2

思考它的付費模式是什麼?

如果具體來說的話,就是到底是實時的模式還是預約的模式?從這個角度來講,當前的滴滴出行基本上都是實時派單的模式。但是如果換到滴滴飛的這個項目來講,我認為,它更適合預約這個模式。那為什麼呢?

很簡單,因為飛機的數量不是太多,所以設想一下這個場景,如果按照派單模式來操作的話,一個城市的能搶到的飛機,其實沒有多少架的,那結果可想而知用戶又要排隊等候。

所以搶單模式在這裡不是這麼適合滴滴飛的,明白了嗎?

1

下單模式背後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

所以其實像滴滴飛的這個產品,它更適合的是類似於像神州這類的(如果大家有用過神州打車的話),可能跟它的模式會更合適。也就是說顧客下單後,系統會自動給司機指派訂單的這個模式,而不是說多輛飛機來搶單等乘客的模式 。

這個是你在進行滴滴飛的產品設計時候需要注意的。此外,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是,像這類的產品,其實預約的模式會比實時搶這個模式會更好,當我說到這個的時候,如果我問你原因,我想你一定會一頭霧水。

其實你可以設想這樣的用戶場景,像坐飛機的這種場景的話,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時間計劃和安排在裡面的(結合你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經歷就可以明白),並不是說像打車的這種那麼隨意,隨時想出發,想打就能打。飛機出行,更多的是像跨城的這種活動,一般我們都會有自己的準備和計劃。

所以在你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你的產品邏輯應該偏預約而不是實時。

2

關於付費模式

你是否有這樣考慮過

在用戶下單後的下一環,就是這個產品付費的邏輯了。在滴滴飛的這種產品裡面,它的付費模式其實也要考慮這個差異性(和滴滴出行的其他業務的付費模式的不同之處)。

對於滴滴打車來講這個模式更多來說的是後付,也就是說我坐完一輛車後,到達了目的地,會根據路程的多少來進行計算付費。但是像飛機這種每次的成本會很高,一趟下來預估起碼是幾百塊錢到上千塊錢的成本,它跟打車不一樣,因為如果打車的話一次就十幾二十塊錢。 這種作為公司還是可以貼的,但是像飛機業務這麼高的成本的話。。。(這個我不用多說,對於精打細算的大家來說基本都懂),這樣會導致活躍率可能會偏高。

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採用提前預付的付費模式,自然相對來說會更好,是不是?

腦洞:下一個十年,滴滴打飛機“空中計程車項目”

3

怎麼處理產品細節

和會出現的問題—違約

在你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比如說像下單的模式中,產品經理還要考慮怎麼能夠降低這個違約率。你是怎麼處理的?

我的建議,要麼就是有這個訂單預估的價,以銀行卡抵押的模式,像住酒店的那種;要麼就是像神州的那種偽充值的模式,你已經在我們的賬戶裡面充入了一定的金額 ,這樣你在使用的時候是有一定的金額抵押的。

你看,這樣處理的話,是不是不失為一個降低高付費的產品違約的風險的好辦法?

產品設計的再下一步的話,其實就是截單和評價。那它這個流程,其實根據滴滴已有的產品流程來走基本上也沒什麼大問題了。

此外,其實在額外的產品上,像這類產品來也許你還得考慮毀約如何來處理,還有像飛機特有的服務,如保險服務等等如何來設置?這些都是這個產品在落地文檔和落地交互之前,產品經理應該進行思考的點。

4

最有意思的入口設置

你又是怎麼想的

講到這裡的時候,我想先賣個關子。

我覺得這個產品最有意思的地方,是要考慮它的入口在哪裡。也就是說像這類產品,我們到底是應該和原有的滴滴出行APP合在一起,還是要單獨做一個滴滴飛的的APP ?

現在來考察一下大家的產品sense,這裡我們大家來投個票,如果你覺得應該是第一種情況的請回復1 ,是第二種情況的請回復2(ps:最後的結果是:選擇1的同學比較多)

看了大家的回覆,我想問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選擇1或2 的理由是什麼?

我的看法是,從我的sense來講,第一步搭建這個產品 ——滴滴飛的,它應該選擇1 這種情況,也就是合在滴滴出行內來推出。

腦洞:下一個十年,滴滴打飛機“空中計程車項目”

你認為滴滴飛機的價格會多少合理呢?是國內先民用還是國外先民用?關注私信回覆,瞭解更多網約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