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1

你拼命隐藏的事情里,藏着最真实的自己

真相|情绪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你一直在拼命隐藏的事情里,隐藏着最真实的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来访者找到心理咨询师灵心,讲述了他心底最大的痛苦。他说:他最恨的事情不是别人伤害我令我不高兴的时候,而是我不高兴了,对方知道了。这个时候他会像是被人发现了最见不得人的秘密一样,恨不得发现这个事情的人立刻去死。

小斌说,他最不喜欢别人说他脾气不好,因为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觉得他是这个世界上最讨厌的人,这种感觉会让他觉得十分地恐怖,因为在他看来不被人喜欢,就等于被抛弃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抛弃就等于死亡。而带给他这种感觉的人是他的妈妈。

小斌有一个情绪十分不稳定的妈妈,无论他做什么,都能引起妈妈的不满,好像他身上绑了一堆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引爆了身上的某一个炸弹,在家里总是让他感到深深地不安。

真相|情绪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这种不安背后有一系列的因素。小时候,小斌任性发脾气的时候,妈妈无法忍受时,会对他痛打一顿,然后告诉他,就你这脾气,赶紧走吧,家里容不下你了。小斌本来还满腔的怒火瞬间转化为了恐惧。妈妈这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安全感,他只能像只“小绵羊”一样听话,顺着妈妈忘记自己的感受。当然顺从也只是表面的,真正的情绪被压在了心底。长期的压制令他变得脾气古怪但敢怒不敢言,只要是有人说他不好,会令他火冒三丈,尤其是说他脾气不好,那是妈妈最讨厌他的地方。

长期的压抑令小斌自动化了这一过程,绝对不能允许有人说他脾气不好,这种不安感追随了他许多年。一次,他与同事产生了矛盾,同事因为一件事让他心里不痛快,虽然他没有说出来,但是对方察觉到了,并告诉了他。一下子点燃了他内心的愤怒。

这样的情绪折磨,令小斌备受煎熬。他实在忍受不了了,想到了向外界求助。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咨询师灵心想到了一个学术语-----容器,所谓容器就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生命力的容器,孩子把事做好了,认可他,遇到了挫折,支持他,同时,孩子的感觉,作为生命力的直观表达,可以在这个容器内酣畅流动。容器这个词,有点晦涩,可以使用更简单的术语——呵护者。

相反的词汇,是批评者,这可以加上一个形容词——苛刻的批评者。总是批评孩子的父母,不仅不是容器,而且是在严重地破坏孩子天然也有的那一点自我容器。

很显然小斌内心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容器,孩子会把父母对待自己方式内化到心里,所以只要有人说自己不好,内在苛刻的批评者就会出现,令小斌难以忍受。

真相|情绪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著名灵性大师张德芬曾在书中写到: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外部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显化。我们内心住着一头愤怒的怪兽,当别人不经意间一句话触碰到心里的“底线”时,怪兽就会出来,恨不得吞噬掉对方。但是如果此刻能够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看见自己真正的怒火来自哪里,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改善。至少会明白,真正让我愤怒的不是那个人,而是来自于内心一直没有处理的情绪。

小斌的愤怒来源于被人发现了他一直极力隐藏的秘密,因为他认为这种情绪是坏的。然而愤怒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其实具有保护作用,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武器,如果人没有愤怒的话,那谁都可以去欺负这个人,这个人会直接面临死亡,国家没有武器,那国家也会不复存在。所以对于情绪的认知,小斌的看法未必全面和客观,这也是导致他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如果能正确地看待,他就不需要隐藏真实的情绪,做回自己!

情绪犹如阴晴不定的天气,这一刻还是晴,下一刻旋即转阴。好与坏,常常在人的一念之间。

2

人不能把自己的感受看得太重

真相|情绪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你把自己和自己的感受看得太重要,就会在人生这个游乐场上玩不转。

心理学专家卢悦老师曾经讲述过一个案例:

贵阳女子刘某,与前夫离婚14年,依然旧恨难消。在朋友圈发现前夫的婚纱照之后,她竟在对方大喜之日发送花圈、骨灰盒图片给他。并以此遭到前夫殴打,入院19天。

对此,网友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见不得前夫好,日子过得一定很苦吧? ”

“怪不得离婚了,这女的病的不轻!”

时隔多年还如此关注前夫的动态,并非故人难忘,更多的是不甘。

她的怨怼,来自于他过去对自己种种糟糕,却对新人呵护有加。14年后,新仇旧怨,涌上心间,对她来说,那就是男人“只听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的薄凉。

不解,不相信,不接受。

报复,真的会让心里更好受吗?

3

你的人生重心是什么,你的人生就是什么

真相|情绪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2016年,一个女孩被男友抛弃了。为了报复渣男,她两度雇凶,设计了一整套“杀人计划”。故事的结局是,人没杀死,卸掉了对方一只手。也因此,遭遇牢狱之灾。

警察问她:报复之后,好受了吗?

她说:没有,感觉不爽,很空虚。

为什么空虚?

因为在感情中,她的人生重心是”爱“;

在失去爱后,她的人生重心是”恨”。

可是不管是爱,还是恨,主导者都是对方,而不是自己。

如果我们专注缺失,就会感觉到痛苦;太过于重视自己的感受,就会失去对理智的掌控。当你把情绪的主导权全部交给另一个人时,你就会失去对人生的控制。最后,除了爱和恨,剩下的就只能是空虚。

有位智者曾说过:情绪的爆发,当下发生的事情,往往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诱因在于内心深处的未满足和没有及时被处理的情绪。

关注情绪,重视情绪,学会驾驭情绪,是人一生都要克服的障碍。不要做情绪的奴隶,你弱它就强,同样,你强,它就弱。

情绪的来与去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接受情绪,看着它来,看着它走,超然事外,人就心安、心静和释然了。

希望你,常有好情绪,更多地看到生命中的拥有,感受得到生命的丰盈。

整理:思言 灵心

素材参考:卢悦|图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