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柳曾符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這是一位青年書法愛好者臨摹的黃山谷行書《花氣詩》,通篇寫來銜接一氣,筆勢流暢,足見作者書寫已有一定的功力。這樣水平的作者,在書法愛好者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他們渴望能繼續提高自己的水平。為了幫助停留在這種水平上的同志繼續上達,這裡想就這一張臨作談一點個人的看法。本文雖是針對黃山谷行書而言,但其中也不乏有和其他書體共同的東西。因此學習其他書體的同志,也可以適當借鑑。

臨帖第一要曉得這一家書法、這一本帖的特點,然後才能擇要汲取,有的放矢。關於這一點,對學習山谷書來說條件還是比較好的,因為我們只要看他的《山谷題跋》,有許多問題便可得到明確提示,對所臨帖的要求、特點清楚了,一對照臨作,不足之處便會明顯暴露,同樣改正的方法自亦可隨之而來,故現將黃書要點分述如下: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一)沉著痛快。黃山谷十分強調基本功,第一大概無過於“沉著痛快”四字了,如在《書右軍文賦後》,他曾說過“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語,但難為知音爾”。“沉著痛快”,沉著和痛快之間是有矛盾的,按緊了便拉不開,也就是說沉著即不易痛快。所以要達到既沉著又痛快是不容易的,學習的步驟當先求沉著,所以入手的方法在筆“實”。宋人寫字卻不實,山谷曾痛加批評以為不知古人用筆。對照臨本心情的“情”字左面的“個”旁,最可找出差距,起筆收筆都太重,下筆時筆收不住,行筆又太空,筆撤不牢。古來優秀的書法理論家沒有不注重叫人把字寫紮實的。清代劉熙載說:“書要力實而氣空,然求空必於其實,未有不透紙而能離紙者也。"臨本“情”字左豎行筆就是犯了未能透紙而想離紙的毛病。古今書家無不重筆力,撳得牢,拉得開,沉著痛快,實也是書寫技法的最高要求。所以想要“沉著痛快”也就一定要練筆力。山谷以為其要在於執筆時“各指得力”,確是語中的。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二)以篆隸作行草。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楫》提倡以篆隸作行草,他的說法實可推源自黃山谷。《山谷題跋》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如《跋翟公巽所藏石刻》:“《石鼓文》筆法如圭璋特達,非後人所能贗作,熟觀此書,可得正書行草法。非老夫臆說。蓋王右軍亦云爾・”近代的吳昌碩就是以石鼓文筆法作草的。臨本的不足之處,可以“薰”字的左上點為例。帖上的字是筆鋒豎在紙作直線過去的,筆頂著紙,一筆到底。而臨書是筆毫平躺在紙上作曲線,以筆頭的側面形成點畫的。這個缺點主要是不能豎鋒行筆,而造成不能豎鋒行筆的原因,是腰體不隨,寫字時並不是肘部懸起了,運筆就一定正確。山谷在《書張芝叟書後》中說:“張芝叟學古法帖用筆如快劍砍陣乏和氣,或身往而腰體不隨,蓋用功少不盡古人筆意耳來自篆隸的豎鋒行筆法,書寫時每一筆都不能違背,否則即失筆勢筆意。臨本的“其”字末畫,“氣”字的長橫筆等都比較容易覺察出這方面的問,如何可以慢慢懂得筆意呢?關鍵全在細細地看帖,不盡在臨摹。山谷說:“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確實一定要用心到”人神”的高度,否則不可能悟入。

山谷說:“知下筆,則識草書法,草書不難工矣。”今帖中“氣”字橫鉤本向勢,而臨本不察,乃作背勢,自然不合。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三)字中有筆。山谷《自評元祐閒字》說:“往時王定國道餘書不工,書工不工,是不足計較事,然餘未嘗心服,由今日觀之,定國之言誠不謬,蓋用筆不知擒縱,故字中無筆耳,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原來字中有筆,就是用筆有擒縱。擒縱二字似乎還好理解些。就帖上找,“禪”字“示”旁的一撇,該是擒縱。用筆到此另起。現在的臨本是跟著帖學,所以也寫得粗些,但是由於思想沒有跟上作者,因此粗細雖差不多,卻精神全無。而帖中的字,如說蘇州評話起爆頭一樣,到此憋直喉嚨,大喝一聲,聽眾的精神就都被他吊起來了。

《論寫字法》說:“今人字自不按古體,專務排疊,勢悉無所法,故學者如登天之難。”我們看帖上的一行有氣,隔行有距,臨本一比就顯得急急忙忙,有隻想下班交差的樣子。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四)韻。黃山谷的字,古來都評他以韻勝,他評人的字也著重看韻,如論他所佩服的蘇東坡的字,“筆圓而韻勝,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胡小石先生曾記錄臨川李瑞清老夫子的話說:“不欲人言工,則可工矣。”簡單地講不要忸怩作態,《山谷題跋》有《書家弟幼安作草後》一節,敘述書名譽滿江西的幼安來向山谷求教,想使自己的書法更上層樓,山谷回答他要“未嘗有一事橫於胸中”方可,瑞清先生所說似乎就是他們“江西派”一貫的傳授。所以習書如能常用一“烏龍水"作日常書寫,久之用筆或有所體會,因為硬筆寫小字,容易做到豎鋒行筆,容易領會帖上筆意,羊毫寫大字,軟毛躺在紙上,容易流於描摹點畫。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五)題外的話。想講兩點,一是學行書前,還是要多練楷書,山谷也說:“欲學草書,須精真書。”學黃山谷可以寫顏字,如《麻姑仙壇記》等,因為楷書易練好點畫筆力。其次古人的帖也不是全好,山谷自己就說:即使是右軍《蘭亭序》,也不免有小過錯。關鍵在於善學。山谷又自說其書嫌不老到,《花氣詩》尤有此病,所以臨此帖不可不知。此外他字勢有不足之處,如帖中的“實”字、“過”字,就寫得不好,尤其“過”字不好,臨本的“過”就更彆扭這就須要能夠辨識帖上字的好壞,如“禪”右半上面兩點,也不見得十分高明,不要學。手頭如有《淳化閣帖》看看王獻之的《地黃湯》帖,有一個“謝生未還”的“未"字,筆勢就高明得多了,中豎真是神來之筆。而黃山谷沒有這個本領。又如原帖五行字首行太緊,第四行太鬆,這是因為如寫得過緊,末行只有個字,不能平衡,所以第四行鬆了些,但決不是優點。黃山谷的字有時將點畫撤捺過分拉長,《花氣詩》中這種情況倒未出現,但是他有時故意將字寫至,著了痕跡,《花氣詩》中也是有的,那就是第三行的“詩”字,左邊偏旁故意欹側,即有不接氣的傾向。山谷書法強調“意多於筆”,這裡的意就太多了。山谷的詩句“古硯微凹聚墨多”,文學批評家以為有雕琢的痕跡,山谷書法似也有同一傾向書法的提高,有時較難,要求捷徑,似不可得,但也許這正是書法的優點,難度正是耐人尋味的地方,就如下圍棋要是一學就好,那就不會那樣長久地受人熱愛了。

(原載《書與畫》總第14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柳曾符/臨黃山谷《花氣詩》述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