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柳曾符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这是一位青年书法爱好者临摹的黄山谷行书《花气诗》,通篇写来衔接一气,笔势流畅,足见作者书写已有一定的功力。这样水平的作者,在书法爱好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渴望能继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了帮助停留在这种水平上的同志继续上达,这里想就这一张临作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本文虽是针对黄山谷行书而言,但其中也不乏有和其他书体共同的东西。因此学习其他书体的同志,也可以适当借鉴。

临帖第一要晓得这一家书法、这一本帖的特点,然后才能择要汲取,有的放矢。关于这一点,对学习山谷书来说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只要看他的《山谷题跋》,有许多问题便可得到明确提示,对所临帖的要求、特点清楚了,一对照临作,不足之处便会明显暴露,同样改正的方法自亦可随之而来,故现将黄书要点分述如下: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一)沉着痛快。黄山谷十分强调基本功,第一大概无过于“沉着痛快”四字了,如在《书右军文赋后》,他曾说过“今方悟古人沉着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沉着痛快”,沉着和痛快之间是有矛盾的,按紧了便拉不开,也就是说沉着即不易痛快。所以要达到既沉着又痛快是不容易的,学习的步骤当先求沉着,所以入手的方法在笔“实”。宋人写字却不实,山谷曾痛加批评以为不知古人用笔。对照临本心情的“情”字左面的“个”旁,最可找出差距,起笔收笔都太重,下笔时笔收不住,行笔又太空,笔撤不牢。古来优秀的书法理论家没有不注重叫人把字写扎实的。清代刘熙载说:“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必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临本“情”字左竖行笔就是犯了未能透纸而想离纸的毛病。古今书家无不重笔力,揿得牢,拉得开,沉着痛快,实也是书写技法的最高要求。所以想要“沉着痛快”也就一定要练笔力。山谷以为其要在于执笔时“各指得力”,确是语中的。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二)以篆隶作行草。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提倡以篆隶作行草,他的说法实可推源自黄山谷。《山谷题跋》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如《跋翟公巽所藏石刻》:“《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非后人所能赝作,熟观此书,可得正书行草法。非老夫臆说。盖王右军亦云尔・”近代的吴昌硕就是以石鼓文笔法作草的。临本的不足之处,可以“薰”字的左上点为例。帖上的字是笔锋竖在纸作直线过去的,笔顶着纸,一笔到底。而临书是笔毫平躺在纸上作曲线,以笔头的侧面形成点画的。这个缺点主要是不能竖锋行笔,而造成不能竖锋行笔的原因,是腰体不随,写字时并不是肘部悬起了,运笔就一定正确。山谷在《书张芝叟书后》中说:“张芝叟学古法帖用笔如快剑砍阵乏和气,或身往而腰体不随,盖用功少不尽古人笔意耳来自篆隶的竖锋行笔法,书写时每一笔都不能违背,否则即失笔势笔意。临本的“其”字末画,“气”字的长横笔等都比较容易觉察出这方面的问,如何可以慢慢懂得笔意呢?关键全在细细地看帖,不尽在临摹。山谷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确实一定要用心到”人神”的高度,否则不可能悟入。

山谷说:“知下笔,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今帖中“气”字横钩本向勢,而临本不察,乃作背势,自然不合。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三)字中有笔。山谷《自评元祐闲字》说:“往时王定国道余书不工,书工不工,是不足计较事,然余未尝心服,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盖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原来字中有笔,就是用笔有擒纵。擒纵二字似乎还好理解些。就帖上找,“禅”字“示”旁的一撇,该是擒纵。用笔到此另起。现在的临本是跟着帖学,所以也写得粗些,但是由于思想没有跟上作者,因此粗细虽差不多,却精神全无。而帖中的字,如说苏州评话起爆头一样,到此憋直喉咙,大喝一声,听众的精神就都被他吊起来了。

《论写字法》说:“今人字自不按古体,专务排叠,势悉无所法,故学者如登天之难。”我们看帖上的一行有气,隔行有距,临本一比就显得急急忙忙,有只想下班交差的样子。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四)韵。黄山谷的字,古来都评他以韵胜,他评人的字也着重看韵,如论他所佩服的苏东坡的字,“笔圆而韵胜,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胡小石先生曾记录临川李瑞清老夫子的话说:“不欲人言工,则可工矣。”简单地讲不要忸怩作态,《山谷题跋》有《书家弟幼安作草后》一节,叙述书名誉满江西的幼安来向山谷求教,想使自己的书法更上层楼,山谷回答他要“未尝有一事横于胸中”方可,瑞清先生所说似乎就是他们“江西派”一贯的传授。所以习书如能常用一“乌龙水"作日常书写,久之用笔或有所体会,因为硬笔写小字,容易做到竖锋行笔,容易领会帖上笔意,羊毫写大字,软毛躺在纸上,容易流于描摹点画。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五)题外的话。想讲两点,一是学行书前,还是要多练楷书,山谷也说:“欲学草书,须精真书。”学黄山谷可以写颜字,如《麻姑仙坛记》等,因为楷书易练好点画笔力。其次古人的帖也不是全好,山谷自己就说:即使是右军《兰亭序》,也不免有小过错。关键在于善学。山谷又自说其书嫌不老到,《花气诗》尤有此病,所以临此帖不可不知。此外他字势有不足之处,如帖中的“实”字、“过”字,就写得不好,尤其“过”字不好,临本的“过”就更别扭这就须要能够辨识帖上字的好坏,如“禅”右半上面两点,也不见得十分高明,不要学。手头如有《淳化阁帖》看看王献之的《地黄汤》帖,有一个“谢生未还”的“未"字,笔势就高明得多了,中竖真是神来之笔。而黄山谷没有这个本领。又如原帖五行字首行太紧,第四行太松,这是因为如写得过紧,末行只有个字,不能平衡,所以第四行松了些,但决不是优点。黄山谷的字有时将点画撤捺过分拉长,《花气诗》中这种情况倒未出现,但是他有时故意将字写至,着了痕迹,《花气诗》中也是有的,那就是第三行的“诗”字,左边偏旁故意欹侧,即有不接气的倾向。山谷书法强调“意多于笔”,这里的意就太多了。山谷的诗句“古砚微凹聚墨多”,文学批评家以为有雕琢的痕迹,山谷书法似也有同一倾向书法的提高,有时较难,要求捷径,似不可得,但也许这正是书法的优点,难度正是耐人寻味的地方,就如下围棋要是一学就好,那就不会那样长久地受人热爱了。

(原载《书与画》总第14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柳曾符/临黄山谷《花气诗》述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